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琅琊郡

鎖定
南琅琊郡是南京南朝時期下轄的一個郡,位於今南京市棲霞區 [1] 
中文名
南琅琊郡
首次設郡
東晉大興三年(320年)
地    區
南京市棲霞區

南琅琊郡歷史沿革

東晉大興三年(320年),晉元帝在江乘縣(今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學城一帶)僑置琅邪郡,初無實土。琅琊郡寄治在江乘縣的金城(位於今南京棲霞區東部)。
東晉鹹康元年(335年),桓温任南琅琊郡內史,出鎮江乘縣金城,請求割丹陽郡江乘縣境以立實郡。不久,南琅琊郡正式在江乘縣劃土立定,江乘縣改隸南琅琊郡。轄境約相當今南京市玄武區雞鳴寺以東,龍潭以西,北至大江地。
東晉鹹康七年(341年),割江乘縣西境僑立臨沂縣,屬南琅琊郡。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為南琅邪郡。
南梁永明年間(483年—493年)時,徙治白下城(在今南京市主城北部)。下轄五縣:臨沂縣、江乘縣、蘭陵縣、承縣(建武三年省)、譙縣(建元二年,平陽郡流民在臨江郡者,立宣祚縣,尋改為譙。永明元年,省懷化一縣並屬。)
南齊永明六年(488年),武帝以為江乘縣白下壘(位於今南京市鼓樓區中央門外)依帶江山,將南琅琊郡治從金城遷至白下壘,名白下城
南陳太建十年(578年),廢除南琅琊郡。
南陳至德元年(583年),廢除建興郡,重新設立南琅琊、南彭城二郡,為雙頭郡。南平王陳嶷和信義王陳祗曾任南琅琊、彭城二郡太守。 [2] 

南琅琊郡設立背景

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也有稱“王謝桓庾”),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
琅琊王氏開基於兩漢時期的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鼎盛於魏晉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南朝以後走向衰弱。《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
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衣冠南渡、舉族遷居金陵。南渡之後,因對故鄉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棲霞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