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溪號子

鎖定
南溪號子,重慶黔江區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南溪號子淵源要追溯到唐朝,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為了緩解疲勞逐漸形成並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只有音韻沒有歌詞的號子。它的雛形是土家族農民在勞動中解乏鼓勁的勞動號子和山歌號子,與薅草鑼鼓近似。喊號子一般不少於7人,1人領唱,2人或3人扮尖聲(高音),其他人唱低音,眾人幫腔。
2006年,南溪號子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25。 [1] 
中文名
南溪號子
批准時間
2006年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重慶市黔江區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25

南溪號子歷史淵源

南溪號子歷史起源

南溪號子流行於重慶市黔江區 南溪號子流行於重慶市黔江區
南溪號子淵源要追溯到唐朝,產生於清朝時期,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為了緩解疲勞逐漸形成並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只有音韻沒有歌詞的號子。
明清時期,是由艄翁擊鼓為號指揮船行,統一扳橈節奏。清朝中期,逐漸興起了號子,產生了專門的號子頭。 [2] 
南溪號子傳人李紹俊、馮廣香夫婦吼南溪號子 南溪號子傳人李紹俊、馮廣香夫婦吼南溪號子 [3]
南溪號子誕生於武陵山區。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的武陵山區是中國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區,這裏羣山連綿、溝壑縱橫,千百年來,荊楚文化、巴文化、中原文化等各種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土家族、苗族、漢族、侗族等10多個民族在這裏生息繁衍,形成了民歌豐厚的土壤。 [4] 
南溪號子的雛形是土家族農民在勞動中解乏鼓勁的勞動號子和山歌號子,與薅草鑼鼓近似。 [5] 
在長時期的傳唱過程中,南溪號子逐步發展成為一種自成一格的特殊山歌品種,它既不同於周邊的川江號子、縴夫號子,也有別於廣泛傳唱在武陵山區的其他勞動號子和山歌號子。 [1] 

南溪號子發展歷程

1951年—1956年,互助組期間。農民在勞動生活時相互轉工換活,大家相互唱對台(拉號子皮),南溪人唱山歌喊號子進入高潮時期。
1957年—1960年,集體生活大食堂和國家大鍊鋼鐵時期,農民多數時間聚在一起,唱山歌、喊號子達到了鼎盛時期。其間南溪號子參加了原四川省涪凌地區的文藝演出,其中有5人得獎。
南溪號子演唱 南溪號子演唱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山歌、號子被定為黃色垃圾,極大的影響了山歌、號子的發展,進入低潮期。
1981年,成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裏開始挖掘、整理山歌、號子,在南溪收集了號子11個曲調、山歌100餘首,並有15人蔘加了成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大會,南溪號子開始為人們所認識。
20世紀80年代末,南溪號子實質上已無發展,並逐漸走向衰退。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南溪號子雖然多次參加過區縣的文藝匯演,獲得過歌王、歌師傅等雅號,但唱歌的人只限於少數,且沒有傳人,斷代由此開始。 [4] 

南溪號子基本特徵

南溪號子腔調唱法

黔江民歌——南溪號子 黔江民歌——南溪號子
南溪號子歌詞多為即興創作,但其腔調和唱法卻比較固定。唱腔主要有大板腔、九道拐、三台聲、打鬧台、南河號、喇叭號等十餘種。 [6] 
基本唱法為一人領喊,二人或三人扮尖聲(即喊高音),三人或更多的人喊低音,眾人幫腔,從而形成高中低聲部互相應和、在山野間悠揚激盪的歌聲。 [1] 

南溪號子小調體裁

南溪號子表演 南溪號子表演
一首號子多為4句,一句7個字,中間有大量襯詞。如“新打船兒下餘渡,餘渡有個兩夫婦,生下幺姑一尺五;六幺妹生下地,團團轉轉把媒提,幺妹還在娘懷裏。”
喊號子一般不少於7人,一首號子多為四句,一句七個字,中間有大量襯詞。其歌詞既有即興而作的山野俚語,也有涉及歷史、地理、民間傳説等方面的內容。而其題材也極為豐富多樣,特別是其中的連八句為武陵山區原生態民歌中罕見的小調體裁。 [4] 

南溪號子代表作品

南溪號子的代表作品有《九道拐》《三台聲》《喇叭號》《南河號》等。 [4] 

南溪號子傳承保護

南溪號子傳承價值

南溪號子演唱的特異性,系土家民族音樂文化的遺存,深受人民羣眾喜愛,其內容涉及土家族歷史、地理、民間傳説,傳達了許多已經消亡的文化信息,為山歌號子的一種原生態特異體裁,具有吸收優秀傳統發展民族音樂的藝術價值。 [2] 

南溪號子傳承現狀

南溪號子表演 南溪號子表演
由於電視、移動電話覆蓋了南溪村,通電通話也早已進入南溪村村民的家庭,人們早已拋棄了隔着山谷喊號子的聯繫方法,隨着土地下放,特別是近幾年來青壯年大量外出打工,南溪號子實質上已無發展,日漸衰落,真正能夠唱出原汁原味南溪號子的只有10餘位老人,中青年中沒有一人能喊出號子,南溪號子失去了傳人,面臨着消亡的危機。這一民間音樂樣式瀕危狀況嚴重,急需進行搶救和保護。 [1] 

南溪號子傳承人物

編號
姓名
性別
出生日期
類別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
02-0250
1949.10
傳統音樂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1] 

南溪號子保護措施

南溪號子演唱 南溪號子演唱
黔江按照“價值優先”和“瀕危優先”的原則,採取建立國家、市、區縣級三級保護名錄體系、保護傳承人等措施,對南溪號子等進行搶救性保護。 [7] 
21世紀初,黔江區政府、文化廣電部門和當地政府已開始着手對其實施搶救和保護。首先是黔江區、鵝池鎮政府對《南溪號子》的保護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保護計劃,落實了相關責任人,負責聯繫僅存的幾名民歌手,隨時瞭解他們的近況。其次對《南溪號子》曲目進行了收集、整理,錄製了電視片,收集了大量影音資料。 [4]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南溪號子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重慶市黔江區文化生態保護管理中心。 [10] 

南溪號子社會影響

南溪號子 南溪號子
2017年,該鎮以地方文化“南溪號子”為紐帶,積極探索轄區“非遺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機融合。通過填詞的方式,利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溪號子”品牌,編寫法治號、普法號等,把“南溪號子”引入普法工作,用法治方式傳承“南溪號子”,在普法工作中打文化牌。 [8] 
2019年11月13日,由四川省文化館、四川省羣眾文化學會、宜賓市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宜賓市南溪區人民政府舉辦,中共宜賓市南溪區委宣傳部、宜賓市南溪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宜賓市文化館、四川省社會音樂研究會承辦的首屆“神韻號子·唱響南溪”號子音樂節系列展演活動,在宜賓市南溪區文體中心演播大廳舉行。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