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溪草堂

鎖定
南溪草堂位於莆田市莒溪溪南村寶峯寺山下、虎堀溪畔。 [1]  南溪草堂是明熹宗朝禮部尚書、莆田人林堯俞,晚年告假歸鄉後,在莆田城南南山廣化寺後山營建的一座別墅。 [1] 
中文名
南溪草堂
地理位置
莆田市莒溪溪南村寶峯寺山下 [1] 
文獻記載
閩莆史志對林堯俞南溪草堂的記載,主要有以下幾則。
南溪草堂 南溪草堂
明代何喬遠《閩書·林堯俞傳》曰:“(林堯俞)結留雲閣、南溪草堂,拉名緇勝侶(指僧人)其間,染翰賦詩以為樂事。”何喬遠系明萬曆進士,卒於崇禎四年(1631),差不多與林堯俞同時期人。《閩書》初成書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崇禎元年(1628)至二年補缺刊印。堯俞於天啓五年(1625)建南溪草堂,距何修訂刊印《閩書》僅三四年,所載當為確事。
《閩書·方域志》對南溪草堂的地點與營建,有更為詳盡的記載。其《鳳凰山》條目曰:“天馬東麓,南寺也。莆中今以南寺為勝矣。……去寺三里,有大迂坑,亂山中,有泉噴湧,匯為澄潭,兩岸如削。邑人宗伯林堯俞闢治之,曰南溪,山負乎樓背,水周乎堂下。” [2] 
據此可知,南溪草堂是林堯俞於廣化寺三里處的亂山中,利用迂曲的大溪水坑,與亂山中噴泉匯積形成的碧水潭整治而成的。因該溪系南山之溪,故曰:“南溪”,並把草堂命名為“南溪草堂”。所建草堂,樓堂背靠着山,溪水環繞堂下,兼得山水之勝。
到了清乾隆二十年(1755),邑人廖必琦纂《興化府莆田縣誌》,對南溪草堂也有明確的記載。該書《輿地志》曰:“南溪。去鳳凰山三里,為南溪亭,亭中有浣花塢、雪澗、小天門諸勝,林尚書堯俞建,今遺址猶存。
據此可知,南溪草堂又別稱“南溪亭”,含有浣花塢、雪澗、小天門多處名勝。據此,林堯俞的草堂,即別墅,乃是一組景觀,一個小景區。所謂雪澗,可能是指山澗泉瀑噴發,水花如雪的景緻。廖必琦記載的南溪草堂景觀,比《閩書》更為具體詳盡,並表明“今遺址猶存”。時距林堯俞營建草堂,歷時150年了。
大約八九十年後,清道光間(1821—1850),邑人林揚祖(號岵瞻) 修《莆田縣誌稿》,該書《林堯俞傳》曰:“(林堯俞)抵里門,與故人觴詠,築南溪草堂。”可知南溪草堂,常有故人往來,為林堯俞聚友觴詠之所。
到了民國三十四年(1935),邑人張琴修《莆田縣誌稿》。該書《古蹟》一節曰:“南溪草堂,在南山後南溪嶺,明尚書林堯俞別墅。清初知縣俞荔重葺之,藝松種竹,頓復舊觀。今已片瓦不存矣。”據此可知,南溪草堂在清初曾由莆田知縣俞荔重修,恢復了舊觀。可是,歷經二百多年後,到民國時已經完全廢毀了。
值得注意的是,莆田文史老前輩宋湖民先生的《莆田掌故見知錄》,記載了親赴南溪草堂遺址拓印南溪碑的經歷。該書《南溪》條目曰:“去鳳凰山三里,為南溪,明尚書諡文簡林堯俞建亭於此,中有浣花塢、雪澗、小天門諸勝。今遺址就湮,僅有一石,文震孟(江蘇蘇州人。 吳門畫派創始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曾孫)書‘南溪’二字,巋然獨存耳。餘嘗偕慰民、平若往拓石刻、紙初上石、輒為風裂破,如是者五次,竟空手而歸。”
宋老先生這則記錄,除採用廖必琦乾隆《興化府莆田縣誌》的有關記載外,還記載親歷拓印文震孟南溪碑題字之事,為南溪草堂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見證。或許該碑尚有幸存之可能,希望能引起文物部門和廣化寺寺主的重視,發掘尋找。
上列援引閩莆志書中六則關於南溪草堂的歷史記載,僅是筆者目前所已見者(諸如清康熙間林麟 的《莆田縣誌》,因故未能見閲)。雖非全部,然已足以證實南溪草堂的真實地址,並非許先生多次於常太鎮九龍谷一帶田野考察論證,所得的結論——常太莒溪溪南村,反而是其一再論辯,併力加否定的南山廣化寺三里處的南溪。而日前發表的《〈閩書》〉讀不出“南溪草堂”一文,再次確認了所持的“溪南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