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浩街

鎖定
南浩街位於蘇州城外閶門胥門之間,一年一度的蘇州城區民俗活動“軋神仙”在南浩街北段閶門附近舉行。
中文名
南浩街
外文名
Nanhao Jie
位    置
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
路    長
1800米 [1] 
路    寬
2.5-4.9米 [1] 

南浩街地理位置

南浩街位於蘇州城外閶門胥門之間,北起閶門吊橋鮎魚墩,向南過金門路至南浩橋(原名夏駕橋)。 [1] 

南浩街地名典故

南浩街老照片 南浩街老照片 [2]
原名南濠街,因閶門以南護城河稱為南濠而得名,後訛“濠”為“浩”。民國《吳縣誌》稱南濠大街,《蘇州城廂圖》、《吳縣圖》、《蘇州圖》均標南濠街。蘇州明代文學家都穆、楊循吉曾家居於南濠街。元宵燈節,閶門一帶極為熱門,南濠街也是“張燈結綵”處。 [3]  明清時期就是繁華商市,並建有多處會館公所。閶門內外、南北濠、上下塘、山塘楓橋,都是繁盛的商業區,“凡南北舟車,外洋商販,莫不畢集於此,居民稠密,街弄通隘,客貨一到,行人幾不能掉臂,其各商大賈,自為居停。”(清人納蘭常安《宦遊筆記》)南濠街毀於咸豐十年。同治光緒年間商市略有恢復。 [1] 

南浩街改建歷史

20世紀50年代後,商店陸續改為倉庫,街市遂冷落。原為彈石路面,80年代後,先後改造成為瀝青、水泥道板、方石路面。街長1800米,寬2.5—4.9米。1998年南浩街北段(自閶門吊橋西南至金門路)實施全面改造,1999年4月竣工。該段600米路面改鋪花崗石,兩側沿街建有仿古商業門面房,街西建有11幢居民住宅樓的南浩花園。並設置“南浩十八景”文化景點,供市民休閒觀賞。 [1] 

南浩街民俗活動

蘇州的“軋神仙”活動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源於崇拜和祭祀道教神靈,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相傳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四是呂洞賓的生日,在這一天他會化身為凡人,來世間點化世人,因此到這一天每個人都會到神仙廟去上香,也會在人堆裏擠來擠去,希望軋到神仙,給自己帶來好運。“軋”這個字在蘇州方言裏的意思就是湊熱鬧。每年的“軋神仙”活動,都會在神仙廟為核心的蘇州閶門地區附近舉行。 [4] 
1999年神仙廟移建於南浩街後,一年一度的“軋神仙”廟會由中街路改在南浩街舉行。 [1] 

南浩街新闢支路

南浩街北段改造工程中,新闢三條東西向通道,自南而北依次是名人街、葫蘆街、神仙街。 [3] 

南浩街名人街

位於金門路北側,東起南浩街,西至閶胥路,長130米,寬3—8米,花崗石路面。因街東端護城河邊建有“姑蘇名人館”,故名。1999年12月開通。 [1] 

南浩街葫蘆街

位於南浩街北段中部,東起南浩街,西至閶胥路,長140米,寬8.5米,花崗石路面。新建的南浩花園住宅在該街西端北側。中國古典小説名著《紅樓夢》稱蘇州閶門一帶 “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1998年改造南浩街時,仿照小説第一回中甄士隱居住在閶門外葫蘆廟這一情節,設置了“葫蘆廟遺址”的景點,並將新闢之街定名為“葫蘆街”。1999年4月開通。 [1] 

南浩街神仙街

位於閶胥路北段東側,東起南浩街萬人碼頭,西至閶胥路與石路相望,花崗石路面,長130米,寬12米。已有近千年歷史的神仙廟(又名福濟觀)因閶門內下塘原址已毀,移建於此街東端,故名神仙街。1999年4月開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