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泥灣鎮

鎖定
南泥灣鎮,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地處寶塔區南部。東鄰麻洞川鄉,南接富縣牛武鎮,西連甘泉縣道鎮,北與麻洞川鄉毗鄰 [1]  。總面積513.98平方千米。 [2] 
南泥灣鎮境內有毛澤東視察南泥灣舊居、三五九旅旅部舊址、七一八九團烈士紀念碑、中央管理局幹部休養所舊址、八路軍炮兵學校舊址、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等。 [1] 
截至2020年6月,南泥灣鎮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南泥灣鎮户籍人口13264人 [2]  。2011年,南泥灣鎮農業總產值7910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00萬元。 [1] 
中文名
南泥灣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
地理位置
寶塔區南部
面    積
513.98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南泥灣村
電話區號
0911
郵政編碼
716006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J
人    口
13264人(2018年)

南泥灣鎮歷史沿革

當地山灣有泉,多水田,清同治年間山上所立石碑已名南泥灣,鎮沿用其名。
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已名南泥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紅泉縣三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紅宜縣金盆灣區四鄉。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南泥灣墾區(縣制)駐此。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為金盆灣區二鄉。
1950年,改稱南泥灣鄉。
1958年,為麻洞川公社南泥灣管理區。
1961年,設立南泥灣公社。
1984年,改設鎮。
2011年,撤銷松樹林鄉併入南泥灣鎮。 [1] 

南泥灣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南泥灣鎮轄南泥灣1個社區,盤龍、樊莊、高坊、桃寶峪、紅土窯、南泥灣、三台莊、前九龍、後九龍、張家溝、南陽府、金砭、馬坊、金莊、郭台、高窯、陳子溝、後新窯、前新窯、松樹林、大南溝、楊家峪、米莊、孫家砭、後馬坪、前馬坪、蘆子溝、鄧屯、趙家河29個行政村;下設29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南泥灣鎮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南泥灣村。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602108001
121
南泥灣社區
610602108200
220
盤龍村
610602108203
220
桃寶峪村
610602108205
122
南陽府村
610602108207
220
馬坊村
610602108209
220
南泥灣村
610602108210
220
三台莊村
610602108216
220
陳子溝村
610602108220
121
松樹林村
610602108223
220
米莊村
610602108227
220
鄧屯村
610602108229
220
九龍泉村
610602108230
220
馬坪村

南泥灣鎮地理環境

南泥灣鎮位置境域

南泥灣鎮地處寶塔區南部。東鄰麻洞川鄉,南接富縣牛武鎮,西連甘泉縣道鎮,北與麻洞川鄉毗鄰 [1]  。總面積513.98平方千米。 [2] 

南泥灣鎮地形地貌

南泥灣鎮地處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230米。 [1] 

南泥灣鎮氣候特徵

南泥灣鎮氣候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温多變,温差較大,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温6℃。1月平均氣温6.9℃,7月平均氣温20.4℃。無霜期年平均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1] 

南泥灣鎮自然資源

南泥灣鎮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白沙石等。已探明石油儲量5100噸。 [1] 

南泥灣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南泥灣鎮轄區總人口1262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44人,城鎮化率21.73%。另有流動人口904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1469人,佔11.6%;15—64歲10634人,佔84.2%;65歲以上521人,佔4.2%。2011年,南泥灣鎮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3人。 [1] 
截至2018年,南泥灣鎮户籍人口13264人 [2] 

南泥灣鎮經濟

南泥灣鎮綜述

2011年,南泥灣鎮財政總收入720萬元,比上年增長8%。2011年,南泥灣鎮農民人均收入6316元。 [1] 
2018年,南泥灣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個。 [2] 

南泥灣鎮第一產業

2011年,南泥灣鎮農業總產值7910萬元,實現增加值100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4200萬元,林業產值750萬元,畜牧業產值2400萬元,其他產值560萬元。農業耕地面積3.5萬畝,林地面積4.5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紅薯、雜糧為主。2011年,南泥灣鎮糧食生產5776.6噸,其中水稻13.3噸、玉米4551噸。主要經濟作物有香紫、烤煙等。2011年,南泥灣鎮香紫種植面積400畝,產量320噸;烤煙種植面積452畝,產量310噸。
南泥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南泥灣鎮生豬飼養量2.5萬頭,年末存欄0.9萬頭;羊飼養量0.48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牛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家禽飼養量14萬羽,上市家禽10萬羽。2011年,南泥灣鎮生產肉類810噸,其中豬肉330噸,牛肉300噸,羊肉42噸;禽蛋6噸;畜牧業總產值24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0.3%。 [1] 

南泥灣鎮第二產業

2011年,南泥灣鎮境內有石油企業1家,2011年,南泥灣鎮石油產量86萬噸。 [1] 

南泥灣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南泥灣鎮有商業網點110個,職工218人。2011年,南泥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00萬元,比上年增長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720萬元,比上年增長8.9%。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37萬元,比上年增長5%;各項貸款餘額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有各類賓館、旅社、招待所6家,牀位120張。2011年,南泥灣鎮接待遊客1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2%,旅遊收入960萬元,比上年增長12.5%。 [1] 

南泥灣鎮交通運輸

南泥灣鎮交通便利,303省道和燕金路穿境而過,其中303省道境內長25千米。另有鄉村公路3條,總長18千米。截至2011年末,南泥灣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5千米。 [1] 

南泥灣鎮社會事業

南泥灣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南泥灣鎮有文化廣場2個,年放映數字電影360場;村文化室29個,建築面積720平方米;農家書屋29個,圖書室1個,藏書3萬餘冊。截至2011年末,南泥灣鎮有線電視用户7860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6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80%。 [1] 

南泥灣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南泥灣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369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2所,在校生267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26人,專任教師68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南泥灣鎮教育經費達20萬元。 [1] 

南泥灣鎮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南泥灣鎮有專業技術人才30人,經營管理人4人,技能人才30人,農村實用人才50人。科技示範村12個、示範户30户。組建各類技術服務隊2個,科技協會1個。 [1] 

南泥灣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南泥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6個,其中中心衞生院2個,村級衞生室24個。專業衞生人員28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2人,病牀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5張。2011年,南泥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出院病人5611人次。
2011年,南泥灣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類)發病率為33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100人,參合率99.3%;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2.2‰、2‰、1.3‰。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免費婚檢率87%,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5%。 [1] 

南泥灣鎮歷史文化

南泥灣是大生產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農墾事業和農墾精神的發祥地。據史料記載,秦漢以前,這裏是茂密的森林和草原。森林主要分佈於溝谷及兩側山坡,頂部為草原,秦漢時期大批漢人遷入陝北進行屯墾,森林、草原才開始遭受破壞。唐朝安史之亂以及北宋、明代陝北常駐重兵屯墾,森林、草原再次遭受破壞。清同治五年(1866年)前,這裏已無森林存在,成為人煙稠密的農業區。抗日戰爭時期,南泥灣是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八路軍留守部隊,駐防這裏,既擔負着保衞邊區南大門的安全,又屯田墾荒,為邊區軍民渡過經濟難關立下豐功偉績,譜了“自已動手、豐衣足食”的壯麗凱歌。
民國三十年(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長的率領下,奉命由綏德警備區開赴南泥灣屯墾,在黨中央、邊區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民國三十年至民國三十三年(1941—1944年),三五九旅在屯墾南泥灣的戰鬥中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全旅種田26萬畝,收穫細糧36000石,並上繳公糧10000石,實現了每人生產6石1鬥細糧,1人1只羊,2人1頭豬,10人1頭牛的計劃,達到了“耕一餘三”。南泥灣到處呈現出“牛羊滿山豬滿圈,肥鴨滿溏雞滿院,糧食大豐收,瓜菜堆如山”的興旺景象。戰士們用勤勞的雙手把一個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陝北的好江南”。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毛澤東在西北局高幹會議上表揚了三五九旅的生產自救工作,大會給三五九旅獎了一面“發展經濟的前鋒”的錦旗。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毛澤東和任弼時彭德懷等一行用了五天時間對南泥灣進行了視察。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魯藝秧歌隊到南泥灣慰問三五九旅,演唱了由賀敬之編詞,馬可譜曲的著名歌曲《南泥灣》,熱情的歌頌和宣傳了南泥灣精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南泥灣精神為解放區扭轉當時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戰勝日寇的破壞和國民黨的經濟封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是延安精神的具體化,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傳家寶。南泥灣成為延安精神的發源地,南泥灣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成為中國人民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支柱。
延安革命遺址
延安革命遺址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勝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到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府,也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延安革命舊址主要包括鳳凰山、楊家嶺、棗園、王家坪等革命遺址,另外還有清涼山、橋兒溝、南泥灣等革命舊址。 [5] 
南泥灣革命舊址
南泥灣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民國三十年(1941年)春,由於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在短短的三年內,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南泥灣供遊人參觀的有當年開墾的大片梯田、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毛澤東同志視察南泥灣時的舊居、九龍泉和烈士紀念碑,九龍泉和紅樓等革命遺址。其中“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通過實物、圖片詳細介紹了當年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經過。
2006年5月25日,南泥灣革命舊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遺址。 [6] 

南泥灣鎮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授予“2020年度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建設先進鎮(街區)”稱號。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