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泉革命烈士陵園

鎖定
南泉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道西500米渝南路邊緩坡地帶。
中文名
南泉革命烈士陵園
地理位置
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道
組    成
坊、亭、碑、墓
建立時間
1953年

南泉革命烈士陵園基本信息

南泉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道西500米渝南路邊緩坡地帶。1949年11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十二軍三十五師一〇三團,南温泉戰鬥中,我軍一營副營長徐泉水等百餘名指戰員光榮犧牲,1953年為紀念烈士們建立的歷史功勳,特建革命烈士陵園,陵園由坊、亭、碑、墓四部分組成。2000年被市政府公佈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泉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簡介

1949年11月,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和四野47軍等部隊,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受命入川直搗國民黨最後老巢重慶,並於24日攻佔了南川。當晚,陳錫聯司令在南川召開了11軍、12軍、47軍軍長會議,緊急部署解放重慶的行動計劃。25日,十二軍35師103團奉令作為三兵團前衞部隊,從南川神童壩抄小路,飛兵南温泉,擾襲國民黨軍隊依託南泉及其周圍險要山勢構築的重慶江南防線,以查明敵情,並伺機為後續主力部隊開闢一條過江通道。團裏決定由一、二營執行任務,三營留在南川進行休整和看守打南川時抓到的俘虜。
南泉距當時的重慶市區十八公里,地處狹長山谷,兩面山勢險峻,峯巒重疊,迴環的山山嶺嶺構成重慶江南的一道天然屏障。沿花溪河以南的傍山險道,是南川直達重慶的必經之路。因此,國民黨視南泉為據守重慶“江南防線”的戰略要地,調集了羅廣文部四十四軍、楊森部二十軍一個師、羅君彤361師和內二警總隊等重兵把守,並匆忙空運胡宗南部“王牌”師167師趕赴重慶,妄圖守住重慶南大門。
26日下午3時許,我103團一、二營在副政委苖新華、副團長吳顏生率領下,飛抵南泉虎嘯口同國民黨軍隊相遇,一舉擊潰羅廣文部守敵,於黃昏時分佔領了敵前沿陣地——虎嘯口。但國民黨部隊控制着建文峯等制高點,並以數倍於我之敵瘋狂反攻我虎嘯口陣地,對我軍造成了很大威脅。當晚,團首長決定首先搶佔南泉最高控制點建文峯。為了誘惑敵軍,採取了聲東擊西戰術,由一營組織密集火力佯攻打鼓坪,二營於27日夜半時分沿建文峯東南面的白炮石山溝隱蔽運動,攀登斷崖絕壁,突襲建文峯主峯,一舉全殲峯頂守敵,控制了南泉制高點。企圖奪回制高點,敵167師等國民黨軍隊輪番向我二營建文峯主陣地屢次發起集團進攻,並以數十門大炮狂轟濫炸。建文峯上炮火紛飛,烽煙瀰漫,彈坑遍佈,樹斷草燃,戰鬥異常激烈殘酷。但我軍打退了敵軍一次次瘋狂進攻,牢牢地將建文峯制高點控制在手中,直至28日夜奉命撤出戰鬥。在建文峯激戰的同時,我一營多次向南泉正街發起進攻,但均未果。28日,在我軍35師104團由重慶西側渡江成功、31師91團魚洞戰鬥獲勝後,我參加南泉戰鬥部隊奉命有序撤除戰鬥,迅即由江口渡江,匯入主力部隊;而南泉守敵167師聞其退路將被截斷時也連夜倉皇潰逃。
南泉戰鬥自26日下午3時許打響,至28日晚11時半許我軍撤除戰鬥,歷時56小時,是解放重慶發生的一次持續時間最長、最激烈的戰鬥。它重創了國民黨軍隊構築的重慶江南防線及南泉守敵,為我軍主力部隊大迂迴、大包圍解放重慶贏得了寶貴時間。戰鬥中,我一營副營長徐泉水、二營副教導員梁松鬥、二連連長徐根、三連連長曹輝等百餘名指戰員血灑疆場、為國捐軀,以鮮血、青春和生命譜寫出一曲氣貫長虹的壯歌,澆鑄起一座光華四射的豐碑。
為紀念南泉戰鬥及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1953年九龍坡區在南温泉景區修建了南泉烈士墓和烈士紀念碑。隨着當地行政區劃變更,九龍坡區人民政府、巴南區人民政府先後命名這兩處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南泉建文峯建成解放重慶主戰場遺址紀念園,老同志、原重慶市副市長、原市顧問委員會副主任馬力為“解放重慶主戰場遺址”紀念碑題寫了碑名,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巴南區人民政府命名其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9月11日,中共第十屆中央副主席(時任35師師長)李德生親筆題寫“南泉之戰”四字。
針對原展用南泉戰鬥史料的諸多失誤,2002年起,在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領導下,區委黨史研究室根據深度挖掘出的大量第一手材料,經過艱苦細緻的分析鑑別,先後完成了對烈士紀念碑和主戰場遺址紀念園原展用史料修正完善的一、二、三期工程,並在此基礎上,於2004年11月重新打造了這兩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使其展現出今天的新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