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讀音nán hé,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稱黃河自今潼關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南河。
- 中文名
- 南河
- 拼 音
- nán hé
- 注 音
- ㄣㄢˊ ㄏㄜˊ
- 出 處
- 《書·禹貢》
南河解釋
編輯- 古代稱黃河自今潼關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南河。
- 清以前黃河自今內蒙古巴彥高勒鎮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黃河正流,當時為支流,稱為南河。參見“北河”。
- 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河道總督為江南河道總督,掌管防治江南(今江蘇、安徽兩省)境內的黃河、運河、洪澤湖、海口等。時稱總督為南河總督,所管理諸河為南河。參見“北河”、“東河”。
南河出處
編輯《晉書·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參見“北河”。
《書·禹貢》:“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
《史記·五帝本紀》:“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張守節正義:“河在堯都之南,故曰南河。
- 參考資料
-
- 1. 南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