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水渠村

鎖定
南水渠村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西北端,342省道貫穿該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行政面積1.34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280人,外來人口430人。全村工業銷售4.8億元,但因園區經濟比重較大,村裏的實際收入不足100萬元。作為惠山區的21個經濟相對薄弱村之一,積極開展無錫市新農村示範村創建和惠山區新農村示範點創建,開創了惠山區薄弱村創建之先河。
中文名
南水渠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江蘇
人口數量
1280人

目錄

南水渠村簡介

南水渠有着悠久的歷史,據挖掘出的坑碗推測在元代就有人定居於此,南水渠河網眾多,圍村相繞七十二條之多,其名稱也因此和所處的位置而來,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南水渠注重歷史文化的挖掘,村容村貌的整潔,村民和睦,資源節約,人與自然的和諧,在生態環保等方面做足了文章,取得了顯著成效。

南水渠村發展

一是充分挖掘歷史人文。通過收集整理歷史資料,瞭解南水渠的古貌,着手進行環村河道的全面清淤,並新建了大德、弘德、井潭、牽牛四座金山石橋樑,對數座無名橋進行修繕,在小牛河北首新建水萇亭,明月廊,淺月台,並把一環以內的村道以古仿古,全面修繕,儘量把古村貌重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二是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全村上下達成新農村應以綠色為主的共識,每年投資十多萬元,進行綠化,每年春天村裏組織樹苗,分發給各户,鼓勵綠化,並動員村民對廢棄田進行綠化,對村民家前屋後種的老樹進行保護,不允許砍伐,如村民確實因生活困難要賣樹的,由村裏出錢收購,把老樹保存下來,在老樹不少、新樹增多的情況下,南水渠村的綠化面積和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是節約資源力求實效。在建設中充分利用廢多孔板,木樁打駁岸,把村民廢棄多餘的石條、石板磚瓦進行收購利用,就地取材,廢物利用,既節約了資源,又改善了環境,節省了不少支出,這些舉措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與稱讚,也為薄弱村如何搞創建提供了典型經驗。
四是發動羣眾廣泛參與。組織老黨員、老隊長、婦女組長等外出參觀學習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先進典型,改變村民觀念,提高村民認識,統一村民思想;組織違章建築釘子户外出參觀學習,讓大家感受潔美新農村的魅力,明白新農村建設勢在必行。心通、人通、政通,水到渠成,全村上下形成了村民們主動讓地搞建設、主動讓地種綠化、主動讓地清河塘、主動拆違搞整治的氛圍,為示範點建設、示範村創建添磚加瓦。
南水渠村已完成河道清淤19000多方,建造景橋6座,假山造景6處,砌花壇12個,鋪設鵝卵石道路5條,夯築杉護河欄200米,請無錫市市政設計院設計研究所規劃的2個生活污水點源治理工程1個已完成,還有1個正在精心施工中。現已形成的生態護坡、小橋流水成為讓人流連忘返的精緻美景。南水渠成為惠山區新農村建設的閃耀亮點之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