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

鎖定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詞作。這是一首贈別詞,寫行客同伊人離別在即,行舟待發,兩人難分難捨、無限悽楚的情景。上片寫離別出發前的初夏景色,用“暗綠”“明紅”的景色形成對比,渲染別離氛圍;下片以樂景寫哀情,着重表現離別時的難捨以及離別後的悲悽之情。全詞以典雅之語寫俗世之情,詞中化用前人詩句,注重色彩的修飾,語言的華貴點綴,以及情思之曲折,是着意將俗詞雅化的一個範例。
作品名稱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體裁
作    者
黃庭堅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題材
贈別詞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作品原文

南歌子
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無奈一帆煙雨畫船輕。
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別時不似見時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註釋譯文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詞句註釋

⑴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南柯子”“風蝶令”。《金奩集》入“仙呂宮”。雙調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⑵“榴紅”句:化用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詩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照眼,猶耀眼。
⑶玉人:借喻美貌的女子。少:稍。
⑷柳葉:喻指女子之眉,眉似柳葉,故稱。
⑸梨花:喻指女子的臉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2]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白話譯文

濃綠的槐葉低嚮明窗室中有些發暗,豔紅的石榴花盛開發出耀眼光明。美人邀我稍作停留不必遠行。無奈行期已到煙雨迷茫中畫船揚帆輕。
只見她柳眉隨着離歌緊皺,梨花般的面容淚水流傾。離別的情景確實不像初見時的歡樂之情。今夜月光明照的江上我在船中酒醉剛剛清醒。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為黃庭堅年輕時期創作的留別之作,其具體創作時間及離別對象未得確證;有人認為此為代言之作,詞中所述的男女離別之事未必就是作者的經歷。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雲:“山谷少時,喜為纖靡之詞,法秀道人戒之曰:‘君之筆墨,應墮犁舌地獄。’答曰:‘空中語耳。’集中此類詞甚多,錄其《南歌子》一首。” [1]  [2]  [3]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作品鑑賞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整體賞析

此詞寫離別。上片寫行客即將乘舟出發,正與伊人依依話別。作者先從寫景人手,這時正當初夏,窗前槐樹綠葉繁茂,所以室內顯得昏暗,而室外榴花競放,紅豔似火,耀人雙眼,這與室內氣氛恰好形成強烈對比。兩人此刻的心情沒有明説,卻以室內黯淡的氣氛來曲折地反映。
離別在即,難捨難分,“玉人邀我少留行”,不僅是伊人在挽留,行客自己也是遲遲不願離開。“無奈”兩字一轉,寫出事與願違,出發時間已到,不能遲留。接着繪出江上煙雨悽迷,輕舟掛帆待發,兩人無限悽楚的別情就在這詩情畫意的描述中宛轉流露。
下片格式與上片相同。“柳葉”兩句,承上片“無奈”而來,由於舟行在即,不能少留,而兩人情意纏綿,難捨難分,真是“悲莫悲兮生別離”。這兩句寫臨行餞別時伊人蹙眉而歌,淚如雨傾。這裏運用比喻,以柳葉喻雙眉,梨花喻臉龐。“別時”句又一轉,由眼前悽悽慘慘的離別場面回想到當初相見時的歡樂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臨行時的心情更加沉重。
末句宕開,以景作結,略同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意境,略去登舟以後借酒遣懷的描寫,只説半夜酒醒,唯見月色皓潔,江水悠悠,無限離恨,盡在不言之中。如此寫法頗具藴藉含蓄之致。
此詞在寫作手法上很有特色。如“槐綠”兩句,例用對句,做到了對偶工整、色澤鮮豔;槐葉濃綠,榴花火紅,“窗暗”“眼明”用來渲染葉之綠與花之紅,“綠”與“紅”、“暗”與“明” 色彩與光度上形成兩組強烈的對比,對人物形象和環境氣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柳葉”兩句,以柳葉和梨花來比喻伊人的雙眉和臉龐,以“皺”眉和“傾”淚刻畫伊人傷離的形象,通俗而又貼切。全詞未用典故,在黃庭堅詞中屬別具一格之作。 [3]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名家點評

近人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婉而有韻,麗而能雅。上半首敍欲別之前,“畫船”句搖曳生姿,有“每聞清歌,輒喚奈何”之意。後半首“柳葉”喻眉,“梨花”喻面,結句扁舟獨夜,酒醒夢迴,不言愁而愁懷無際,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句,同其悵惘也。 [1]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作者簡介

黃庭堅像 黃庭堅像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宋哲宗時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後以修史“多誣”遭貶。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詩以杜甫為宗,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風格奇硬拗澀,開創江西詩派,在宋代影響頗大。又能詞。兼擅行書、草書,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編》。 [4] 
參考資料
  • 1.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631
  • 2.    蔣方 編選.黃庭堅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14-215
  • 3.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782-783
  • 4.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3-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