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樂縣

鎖定
南樂縣,隸屬河南省濮陽市,位於河南省東北端,濮陽市最北端。轄7個鎮、5個鄉,地處中原,華北平原南部,處於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匯處,有大廣高速、南林高速、106國道、341國道。與河北省邯鄲大名縣魏縣,山東省聊城莘縣交界,境域624平方公里。 [18]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樂縣常住人口為476557人。 [19] 
南樂縣是字聖倉頡故里。唐朝高僧、天文學家一行的故鄉,特產古老的醬香型美酒“玄酒”等。
2020年,南樂縣生產總值完成176.6億元,同比增長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92億元,同比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128元,同比增長4.2%;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完成94.4億元,比年初增長33.3%。 [20] 
中文名
南樂縣
外文名
Nanle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109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濮陽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東北部海河流域
濮陽市最北端
面    積
624 km²
下轄地區
7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
城關鎮
電話區號
0393
郵政編碼
4574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南樂文廟,宋耿洛漢墓羣,黃泥崗,倉頡陵
火車站
南樂站 [28] 
車牌代碼
豫J
地區生產總值
176.6 億元(2020年)
方    言
中原官話南樂方言
人    口
476557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南樂縣歷史沿革

夏,為兗州
西漢初,置樂昌縣,屬東郡,其址位於今南樂縣城西北17.5公里倉頡陵北側,因縣內古有昌意城,相傳為黃帝之子昌意所築。“樂”取沃野平壤,茫茫樂土之意。
三國時,為魏國地,分屬魏郡和陽平郡。
南樂景色
南樂景色(2張)
西晉,置昌樂縣,縣治與樂昌同垣。何以將樂昌二字顛倒過來,可能認為昌在樂後,與古聖昌意之名不恭有關。南樂舊志與新志,皆言此縣尋廢。晉置廢昌樂縣時間和何以置廢匆匆,其因不詳。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縣復置昌樂縣。永安元年(528年),置昌樂郡,郡治昌樂縣。
隋開皇初(581年),廢昌樂郡,昌樂縣改屬魏郡。大業元年(605年),廢昌樂縣入繁水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樂縣。六年(623年),昌樂縣治由吳村北(即倉頡陵北側)向東南遷至谷村一帶(距今南樂縣西北10公里)。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4年),省繁水縣入昌樂縣。
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晉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國昌諱,以新治在舊治南,故改名南樂。一説在晚唐出土的墓碑誌中已有南樂之名,南樂名稱始於何時,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後唐,南樂屬河北道興唐府。後晉改興唐府為廣晉府,南樂縣隸屬。
北宋初年,屬河北東路大名府。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九月,為避河患,敕令南樂縣東遷今城,即今南樂縣城。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改屬開德府。
金時,屬大名府
元,屬中書省大名路。
明,屬中書省大名府,後改屬北平布政使司大名府
清,屬盛京大名府,後改屬直隸大名府。
中華民國2年(1913年),屬直隸大名道。民國17年(1928年),屬河北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區。1941年,屬冀魯豫邊區第一專署。同年,冀魯豫邊區闢設衞河縣,將南(樂)大(名)公路以西劃入。1946年,撤衞河縣,其地仍屬南樂。
南樂縣 南樂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樂縣屬平原省濮陽專區
1952年,平原省撤消,南樂縣劃入河南省
1954年,安陽、濮陽兩專區合併,改屬安陽專區
1958年,新鄉、安陽兩專區合併,改屬新鄉專區
1960年,新鄉、安陽分治,屬安陽專區。“文化大革命”中改專區為地區,南樂仍屬安陽地區。
1983年9月,改屬濮陽市。 [2] 

南樂縣行政區劃

2020年6月,撤銷谷金樓鄉,設立谷金樓鎮。 [21] 
截至2020年6月,南樂縣轄7個鎮、5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10923100000
410923101000
410923102000
410923103000
410923104000
410923105000
410923106000
410923200000
410923205000
410923206000
410923207000
410923208000

南樂縣地理環境

南樂縣位置境域

南樂縣,位於河南省東北端,濮陽市最北端,豫、冀、魯三省交界處,轄5鎮7鄉,南樂與清豐縣相鄰,東與山東省聊城市莘縣隔河相望,西北分別與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大名縣接連,境域624平方公里,其中縣城面積12平方公里,隸屬濮陽市管轄。

南樂縣地形地貌

南樂縣地處黃衞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皆在50米以下。西北部有沙丘分佈,間有窪地。

南樂縣氣候

南樂縣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全年四季分明,冷暖適中,無霜期長,光照充足。

南樂縣水文

南樂縣主要河流有衞河,境內長21.5公里,是河南省民航運輸的主要河流之一。其他河流主要有馬頰河、徒駭河和瀦龍河等。

南樂縣人口民族

南樂縣人口

2012年,南樂縣人口為52.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54萬人,非農業人口4.32萬人;男性人口26.89萬人,女性人口25.97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3.5:100,常住人口47.11萬人,城鎮化率24.47%。2012年,南樂縣出生人口6005人,出生率11.39‰;死亡人口3106人,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5.39‰。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樂縣常住人口為476557人。 [19] 

南樂縣民族

按2003年統計,南樂縣回族有545人,土家族17人,侗族6人,蒙古族182人,藏族28人,苗族38人,壯族23人,土族17人,撒拉族1人,彝族30人,達斡爾族8人,朝鮮族26人,布依族17人,滿族20人,白族1人,高山族1人,布朗族1人,不含漢族計有16個民族10060人。

南樂縣經濟

南樂縣綜述

經核算2012年,南樂縣生產總值(GDP)107961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2103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594658萬元,增長19.7%,第三產業增加值212852萬元,增長8.8%。三次產業比例結構為25.2:55.1:19.7。
2018年,南樂縣生產總值完成198億元,同比增長9.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6億元,同比增長23.2%;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 [1] 
2020年,南樂縣生產總值完成176.6億元,同比增長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92億元,同比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128元,同比增長4.2%;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完成94.4億元,比年初增長33.3%。 [20] 

南樂縣第一產業

2012年,南樂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4367萬元,其中:農業254361萬元;林業14798萬元;牧業204268萬元,漁業1861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9078萬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72103萬元。2012年,糧食種植面積61245公頃,比上年增加686公頃,其中:夏糧種植面積33949公頃,比上年增加59公頃;秋糧種植面積27296公頃,比上年增加627公頃。棉花、油料、瓜菜和水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913公頃、6404公頃、13532公頃和5023公頃。

南樂縣第二產業

2012年,南樂縣共有全部工業企業266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3家;全年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2510404萬元,比上年增長1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27271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全部工業增加值565633萬元,比上年增長1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9045萬元,比上年增長23.8%。

南樂縣第三產業

2012年,南樂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619萬元,增長15.1%。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0386萬元,增長12.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2233萬元,增長18.8%。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93129萬元,增長12.7%;零售業203711萬元,增長17.5%;住宿業25377萬元,增長9.4%;餐飲業30402萬元,增長12.2%。

南樂縣社會事業

南樂縣基礎設施

南樂縣已實現“四通”。城內有高級賓館、招待所、酒樓10餘家,衣、食、住、行便利,南樂縣程控電話裝機容量為20000門,長途電話線路24條,可向國內外直撥。電力供應充足,大小變電站7座,裝機容量8.75萬千瓦,供電量1.2億度。自來水廠兩座,日供水量4500噸,可滿足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需求。

南樂縣教育事業

2012年,南樂縣共有學校數(含教學點)232所,其中:幼兒園20所、小學190所、初中16所、高中2所、完全小學1所、職業學校3所。在校學生(含私立)113844名,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9105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8966人,小學在校學生65086人,幼兒教育在校學生10687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教職員工(含私立)6238人,專任教師(含私立)5266人。

南樂縣科技事業

2012年,南樂縣共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8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7項,市級9項。爭取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資金494.2萬元。全縣12個鄉鎮建立示範村60個、示範户320户;縣鄉(鎮)技術指導站和村級技術服務站形成上下銜接的服務網絡,總數達到75個;開展農村建築技術培訓600餘人次。2012年共申報專利155項,其中發明專利54件;獲授權專利108項。

南樂縣文化事業

2012年末,南樂縣開展了共360餘場各類羣眾文化活動。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隊13個,國內演出場次1600場,觀眾人數達130萬人次。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3.2萬冊。全縣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6.5%;有線電視用户5.2萬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2.2萬户,有線電視入户率40.6%。

南樂縣醫療衞生

2012年末,南樂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367個,其中醫院和衞生院22個,實有牀位1729張,衞生技術人員為2682人,其中醫生1771人,執業醫師712人,註冊護士633人。衞生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乙腦、麻疹等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南樂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達到47.12萬人,參合率99.8%。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5] 

南樂縣體育事業

2012年,南樂縣體育運動中心認真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深入開展社會體育工作。組織參加縣以上運動會5次,縣級運動會3次,參加運動會運動員600餘人。

南樂縣公共服務

河南省南樂縣抓住丹江水南水北調工程機遇,按照“政府主導建設、委託市場運營”模式,整合城鄉供水資源,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供水機制,讓農民羣眾“吃好水”,有效破解農村吃水難題。

南樂縣交通

高速公路:大(慶)廣(州)高速與南(樂)林(州)高速在南樂境內交匯,南林高速東延之後在山東莘縣與德商高速連接、西邊在安陽境內與京港澳高速連接。
國道:106國道(北京——廣州)與341國道(青島膠南——青海海晏)相交於此。
鐵路:西距京廣鐵路和京港澳高鐵80公里,東距京九鐵路50公里,濮陽市境內晉豫魯鐵路年底通車,濟鄭高鐵已開通運營 [27]  ,在南樂縣設站。
航空:南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300公里,西距豫東北機場30公里,東距濟南國際機場300公里,東距青島口岸500公里,溝通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南樂縣民俗文化

南樂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隅三省接壤處。南樂方言屬漢語華北官話中的中原官話,接近普通話。一縣之內的方言又有差異,根據音系方面差別,可將南樂縣分為:縣城周圍、元村、梁村、縣東南邊沿帶四個方言小區。
縣城周圍包括城關鎮、楊村、張果屯、西邵、寺莊、近德固、福堪鎮、谷金樓鄉、韓張鎮及千口鄉大部,人口35萬,佔南樂縣總人口的79.6%,該區方言是南樂的主要方言。主要特點:尖團音分明,有節奏感,語尾拖長腔,且多降升調,口語有一些合音字。元村方言區,限元村鎮所轄全部村莊,人口4.3萬,佔南樂縣人口的 9.9%。某些字音同濮陽、滑縣方言接近。普通話中基本音節是zhi、chi、shi的字,元村話中大部讀作[tſi]、[tſ‘i]、[ſi],聽起來好像ji、qi、xi,普通話中讀zhu chu shu的字,在元村話中大部讀作[tſy]、[tſ‘y]、[ſy],聽起來很像ju、qu、xu,這是元村話區別城關話的重要標誌。梁村方言區,在衞河西岸,梁村鄉所轄全部村莊,人口3.6萬,佔南樂縣人口的8.2%。主要特點不分尖團,沒有尖音,鄰近河北魏縣的千佛、吳村、安莊等村莊部分人把聲母是z、c、s的字讀作zh、ch、sh,口音生硬拗口。縣東南邊沿地區包括千口鄉的武家村、杜家村、閻村、張莊集、樊村、西節村、郭村、棗科、焦村、李家村、大清,人口近萬人,佔南樂縣人口的2.3%,從語音到語彙很大程度上近於山東莘縣。主要特點:聲母sh、f相拼的合口呼韻母u、uo、ui不分,ei、ai混用,比城關話多一個聲母,代表字有娘、牛、年等。

南樂縣風景名勝

至2014年底,南樂縣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是倉頡陵古文化遺址、南樂文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分別是濮陽市第一個中共黨組織佛善村支部紀念地、中共直南特委第一支抗日武裝四支隊發源地、抗日堡壘“武聯防”紀念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分別是東街古槐、千口古槐、留古店古槐、烈士陵園、吳書升烈士墓、劉法堯烈士墓、三娘子台遺址、黃氏遷民碑、梁天奇墓誌銘。 [7] 
文廟
文廟即孔廟,俗稱“黌學”(學堂),位於城關鎮南街村。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後,經歷代增建維修,至清末時,仍是一座相當完整的古建築羣。有欞星門、戟門、大成殿、崇聖祠、日新齋、時習齋等。民國以後,戰亂繁頻,圮毀日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僅存大成殿和崇聖祠,俗稱大殿、小殿。大成殿是文廟主體建築,面闊5間,進深3間,單層歇山頂式,位於高1.3米的月台上,建築風格是宮殿式和民間建築相結合。崇聖祠位於大成殿後,歇山九脊頂,典型的清代民式建築。1980年,文廟被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8] 
2001年9月,河南省古建所對文廟進行實地勘探,設計出維修加固方案,繪製總體規劃圖。2007年4月、2012年8月,縣文化局組織進行兩次部分維修。2013年至2014年,共投資130萬元,其中,省文物局對文廟撥付60萬元、縣委縣政府配套70萬元,對南樂文廟保護維修,周邊環境進行治理,為近百年來維修力度最大的一次。對大成殿內牆進行粉刷,木柱做防腐處理,地面石板鋪地,殿內壘砌神台塑孔夫子四配十二哲共17尊神像,頂部進行全面彩繪。更換崇聖祠頂部腐朽的木構件,更換全部瓦件;牆體內外全面修整,恢復月台及門窗,木柱做防腐處理,頂部全部彩繪。2014年10月,南樂文廟博物館正式掛牌,免費對外開放,成為公眾接觸傳統文化的場所。
宋耿落漢墓羣
宋耿落漢墓羣位於縣城東北二十公里福堪鎮宋耿落村南300米處,土冢,佔地1000多平方米,為東漢公侯墓羣。明《正德大名府志》《南樂縣誌》均稱其為上古赫胥氏陵墓。經1978年、1999年兩次挖掘,出土國家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2件,三級文物多件。
古槐
南樂城內原有八株古槐,相傳是唐朝人所植俗稱“八大槐”。僅存1株,位於縣城東北,高約15米,樹圍4.8米,枝繁葉茂,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泥崗
位於南樂縣五花營村西北,《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就發生這裏。
倉頡陵廟
倉頡陵廟坐落於縣城西北十八公里處的梁村鄉吳村,陵廟佔地2.66萬餘平方米。倉頡陵是中華文字始祖—倉頡的陵墓。這裏是歷代賢哲文人朝拜的聖地,受“百王敬仰”“萬聖崇尊”,被北宋名臣寇準稱為“三教之祖”“萬聖之宗”。倉頡陵高大雄偉,地下是仰韶、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址。陵墓西側原有始建於東漢永興二年(154年)的倉頡廟宇,規模宏大的建築羣在“文革”中毀壞殆盡。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後,南樂縣委、縣政府致力保護利用文物資源,發展旅遊業。先後投資1000餘萬元,恢復倉頡陵廟昔日雄姿,依次建有朝天門、仰聖門、萬古一人殿、六書殿、藏甲樓、大方碑、造字台等,整個建築佈局嚴謹、結構適當,倉頡塑像高大偉岸、四目靈光,陵區廟區松柏成林、白楊參天,受到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讚賞,成為豫北地區重要的旅遊勝地。 [7] 
馬頰河濕地公園
又稱南樂西湖。縣委、縣政府關注民生、體現意、服務民眾的一項惠民工程。始建於2013年。馬頰河濕地公園規劃區域南起吉七閘,東至河北界,總面積7000餘畝,以開挖西湖為中心,以馬頰河道為主軸,以恢復濕地功能、改善生態環境、保障水源安全為目標,集中實施退耕還濕、退耕還林。該公園共劃分5個功能區,即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2015年,南樂縣重點實施西湖景觀綠化和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杏園濕地片區和睢莊濕地片區恢復改造工作,建設18個濕地島嶼,種植蘆葦、蒲草、千屈菜、觀賞蓮等10種水生植物20萬餘株,濕地面積400餘畝,景區綠化700餘畝,栽植各類喬灌木10萬餘株,鋪設草坪6萬餘平方米,修建園區道路5公里,主題廣場4個,設有沙灘浴場、親水平台、便利店、景觀亭、休閒椅等公眾服務設施。是廣大人民羣眾親近自然、休閒娛樂的遊樂勝地。 [7] 

南樂縣著名人物

南樂縣古代

倉頡,史皇氏,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今谷王方山固村人。
張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南樂縣舊址古稱)人。貞觀元年,拜代州都督。後助李靖伐突厥,擒頡利,屢有戰功,封鄒國公。不久,在襄州都督任上,張公瑾病死,時年僅三十九。唐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禮及當時風俗,辰日不能哭泣),諡曰襄。貞觀十三年,改封郯國公。
李義琰,唐魏州昌樂(今南樂縣)人,鱗德中為白水令,有能名,拜司刑員外郎,上元中累遷門下三品,反對武則天干政。雖位及宰相,不營私第,致仕歸農。
張大素(約667年前後在世),字不詳,魏州繁水(南樂縣舊址古稱)人。生卒年均不祥,約唐高宗乾封末年前後在世。
龍朔中(622年左右),歷東台舍人,兼修國史。卒於懷州長史。大素著有後魏書一百卷,隋書三十卷,及文集十五卷,《舊唐志》作十卷,此從《新唐志》並傳於世。
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本名張遂,魏州昌樂(今南樂)人。

南樂縣近現代

鐵瑛(1916.11~2009.2),原名任鴻讓,縣西百尺村人,曾任浙江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兼省軍區第一政委,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鐵竹偉,女,傳記文學作家,1948年生,河南南樂人。漢族。中共黨員。原浙江省委第一書記鐵瑛之女。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郭獻瑞(1912.11~2012.12.28),名珍,字獻瑞,縣東夏莊村人,曾任北京市副市長,郭獻瑞擅長書法,行書道勁雋秀,為世人稱道。
韓克華(1919~2003),原名韓世朝,字惠卿,梁村鄉張莊人,曾當選為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代表,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委、國家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旅遊協會會長等職。
常頌(1920~1959),原名宋延正,抗日戰爭最艱苦階段改名常頌。農民家庭出身。抗日戰爭爆發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兼監委書記等職。
白潛,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南樂縣委書記,冀魯豫八地委、九地委書記。建國後,歷任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西南局組織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財貿部副部長,東北局財貿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處書記、省委書記。
端木夢錫(1900.11~2000.8),名九齡,縣城南后街人,中國著名國畫家。歷任成都南虹藝專、武漢第十五中學美術教師。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武漢分校教授,江漢大學名譽教授。作品有《紅梅》《蜀葵》《唐梅吐豔》等。
張國樑,1936年生,供職武漢大學。系著名畫家端木夢錫傳人。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委員、中國書畫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北分會會員、湖北省暨高校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美術部長、中原書畫研究院、詩聯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世界科教文衞專家成員。
張同鑄,1959年生。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高級客卿書畫師、高級榮譽顧問。中原書畫院高級客座教授。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倉頡書畫院院長。
端木慶順,是世紀老人,著名國畫家端木夢錫之孫、繼承人。1964年生。現為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國文人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濮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濮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倉頡書畫院常務院長,端木夢錫書畫藝術研究會顧問。
李瑞英,籍貫楊村鄉後煙村。中國廣電播音主持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央電視台業務指導執行主席、新聞中心播音部副主任、主持人大賽評委會主席。《新聞聯播》播音員、元首出訪隨團記者。
趙莉莎,女,1953年12月生,漢族,復旦大學經濟學學士,經濟師,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海南省政協副主席。
王治平,男,漢族,1953年2月生,197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5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畢業,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天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經濟師。2008年1月任天津市副市長。是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岳雲鵬,著名相聲演員,1985年4月15日生,寺莊鄉嶽村集村人,2004年師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老師,主攻相聲、太平歌詞竹板書

南樂縣名優特產

南樂縣土特產有兔肉、草帽辮和“三粉”(粉面、粉條、粉皮)。 [8] 

南樂縣所獲榮譽

2019年,南樂縣入選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9] 
2020年1月,南樂縣入選國家園林縣城。 [10-11] 
2020年3月,南樂縣入選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12] 
2020年5月,南樂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 [13] 
2020年5月29日,南樂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 [4] 
2020年6月,南樂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4] 
2020年7月4日,南樂縣入選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5] 
2020年7月29日,南樂縣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縣城。 [16] 
2020年12月,南樂縣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6] 
2021年3月,南樂縣入選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17] 
2021年11月,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擬命名公示名單。 [22] 
2021年11月,入選中國科協公佈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單位名單。 [23] 
2022年4月8日,河南省教育廳擬確定該縣為2022年“國培計劃”項目縣。 [24] 
2022年4月,入選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旗)名單。 [25] 
2023年2月,入選全國第一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名單。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