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桂馨

鎖定
南桂馨,字佩蘭。民國時期軍事、官員,山西寧武人,1883年生。山西大學、日本東京警察學校畢業。歷任山西巡警道,晉北代理鎮守使,同武將軍公署參謀長等職。1924-1938年間先後任山西省警務處處長、山西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天津市市長、國民黨山西省黨務指導委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政府秘書長、導淮委員會委員、任河北省政府委員等職。1946年11月當選為制憲 “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3月被聘為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桂馨任山西省政協委員、北京文史館館員等職。晚年定居北京,1968年因病逝世。(概述圖來源見同一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南桂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3年
逝世日期
1968年
出生地
山西寧武
黨    派
中國國民黨

南桂馨人物生平

南桂馨,字佩蘭,山西寧武人。少小之時家庭富庶,幼入私塾,雖機敏,卻不甚喜讀書.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愈15歲的南桂馨,科考不佳,僅得附生。然南並不將此放在心上,仍熱衷子四方交友,見識日廣。光緒三十二年,南桂馨結識由日本歸國返寧武的同盟會員丁致中,谷思慎,開始接受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之後的日子中,南在谷,丁的影響下,擬在寧武創辦山西省立五中。是時,雖有辦學計劃,然經費卻無着落。精於集財之道的南桂馨,便提議從煤税入手,向一貫拒付煤税的朔縣教會作鬥爭,逼其納税,以此款為建校資金。
一俟方案確定之後,南即與同窗好友冀學蓬、王憲等,宣傳其它同學並熱衷於此事者,積極鬥爭,毫不懈怠,終於爭得勝利,創辦了省立五中。此事雖遭到教會的反對,並受到清廷的追究。然而,南桂馨卻通過這次鬥爭,逐漸步入其政治生涯,旋經丁致中介紹加入了同盟會山西支部,成為革命黨人。也就在這一年,南赴省城太原投考山西大學堂預科,但是成績欠佳,試不及格,轉赴日本警察學校就讀。兩年之後,即宣統元年(1909)年,學業屆滿歸國,返並後受到閻錫山的青睞,舉薦入新軍85標先任書記官,繼任軍需官,逐漸成為閻氏的心腹親信。
武昌首義之後,波及全國。山西革命黨人以省城太原做為活動中心,宣傳鼓動,醖釀推翻清政府在山西的統治.這時的南桂馨身為革命黨人,又在當時革命力量最為活躍的新軍內任職,眼見革命時機已經成熟,遂順應歷史潮流;踴躍赴身,成為辛亥太原義舉前夕的核心人物之一,積極地參與起義前的聯絡,組織,發動和具體策劃工作。
1911年10月29日凌晨,姚以價率眾打響太原辛亥義舉第一槍。這時,隨黃國樑率軍南下的南桂馨,在義舉告捷後即由祁縣返回省城,先後參加了新軍86標本部閻錫山召集的會議,和山西省諮議局召開的選舉山西軍政府都督的會議,會上,南桂馨與閻的另一心腹張樹幟,按86標本部會議上閻氏的既定方針,軟硬兼施,一呼一應,嚇跑與閻對抗的諮議局議長梁善濟,裹挾驚魂未定的其他議員,舉手表決,為閻錫山當選山西軍政府都督,竭盡全身解數,立下了汗馬功勞。
山西軍政府成立之後,清軍陳重兵於娘子關外.當時,敵強我弱,戰雲濃烈,一觸及發。南桂馨受都督閻錫山之命,先後赴陝西,武昌,上海等地向南京革命政府求援。與受閻命北上北京求乞於袁世凱的谷如墉,一南一北,為保住閻氏的都督寶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由於南桂馨緊步閻氏,閻在重返太原繼任山西都督,站穩陣腳後,先後提攜南為山西巡警道大同鎮守使。河東籌餉局長,山西都督府參謀長。都督府糧服局長,山西警務處長兼省會警察所長。山西省防疫局長,駐石家莊山西陸軍後防總司令(閻氏),北方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主任。真可謂。成長迅速,年年有進。
民國十九年(1930),閻馮倒蔣戰爭以失敗告終後,南桂馨被蔣氏政權作為瓦解對象,調任南京被委為蔣軍總司令部高級顧問、立法委員,導淮委員會委員,再沒有獲過什麼實際職務。也再未回山西任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侵華日軍多次脅迫利誘南桂馨為其服務。總以身弱多病,虛與委蛇,雖沒有做到怒斥敵酋,但也沒有屈服就範,力敵效勞。直至抗戰勝利,他才復出政界,重涉政務,先後充任蔣氏“國民代表大會代表”,傅作義部總顧問等職,形同賦閒。
新中國成立後,南桂馨迷途知返,將自己多年聚積之富,諸如房產,股票等等,全部獻給山西人民福利事業委員會,榮任山西省政協委員,北京市文史館員等職。有生之年他十分關注我國的文史資料徵集工作,撰寫了不少文稿,直至其去逝前夕,仍筆耕不輟。 [2] 

南桂馨人物事蹟

參加辛亥革命太原起義
南桂馨作為太原起義的主要參與者,對起義成功起到了積極作用。他本人對此事的回憶如下:
辛亥武昌起義,陝西響應。山西巡撫陸鍾琦害怕波及山西,因有派軍扼守河東之議。又以第一標革命分子特多,所以特命第一標一二兩營守護河東,以為調虎離山之計,留第三營駐紮太原,因第三營管帶熊國斌系姚鴻法之舊屬。令標統黃國樑率領標部全體人員,只帶先行步隊一隊出發;其他本標一二營依次出發。但在未出發之前,不得發給子彈。我此時已經改任軍需官,應隨標部前往。九月初七日,黃國樑和我率領標部及先行一隊,遵令出發。行抵祁縣,電報忽然不通。我們明知省城有變,但不知究竟如何。黃國樑和我計議,留標部人員及隊兵在此待令,由執事官祁祥徵指揮。我們二人一同返省,探詢究竟。走到徐溝縣,遇見了本標退出的士兵。他們説:“太原已經革命,一標官兵,未得命令,無所適從,特來尋找標統,聽候發落。”黃國樑因令他們在此待命,我們仍然前進。入太原後,才知陸撫和他的兒子光熙以及新任協統,均被楊彭齡擊斃(一説陸鍾琦是被張煌擊斃),閻錫山、温壽泉被新軍及諮議局選為正副都督。當時督署尚未組織,除閻所部第二標外,其他軍隊也沒安排。我到臨時督署(原諮議局)後,才知道是一盤散沙,毫無頭緒。
吳祿貞被刺後,閻錫山感到山西形勢的危險,意欲向陝西求援,特別重在軍械的接濟,我奉派到了陝西,會見了東路都督張鈁,才知道陝西的真實情況。他勸我不必去西安,最好轉赴武昌,求援於黎元洪大都督。我就聽了他的話,立即起程,他派副官王某沿途護送。王是哥老會的會員,行輩甚高,所以到處都有哥老會會員們的招待,雖然在變亂的時候,我們並沒感到任何流離之苦。而沿途哥老會的青年們,隨行日眾;他們聲言,要向南陽總兵謝老道(不知其名,但知以前他殺害哥老會員不少)復仇。到了浙川廳,我們才分了手。原來王天縱正在豫西起義,他們都是投奔他的。
從此,我和張鈁所派的代表高致堂,同由龍駒寨登舟,路經仙桃鎮,知道漢口被清軍佔領,又轉到沙市。適逢季雨霖招撫鄂西到此,由他派炮船又把我們送至武昌。我通過劉公見了黎元洪。黎表示無力支援山西。由他備文送我到滬。到滬後,由喬義生引我見了孫中山先生,報告了山西革命經過,隨即隨孫先生到了南京,我也就住在總統府裏。
南北議和,而北政府有不承認山西、陝西為革命軍之説。我即謁孫先生力爭。孫先生説:“雖有此議,我們絕不承認,寧可和議決裂,不能不承認山、陝的革命同志,你們儘可放心!”後來和議已成,向比國借款也簽了字。我乘機向孫總統要求,得到批准,撥付山西善後費100萬元,由我和喬義生、狄樓海、樑上棟、劉懋賞五人代領,存入中國銀行並聲明非有山西都督電並派專員來領,不能支付。因為我向孫總統要求軍械,他以即有軍械到滬,路途遙遠,也難轉運,所以才有這百萬元的撥付。不久,喬義生有提出此款在滬私設銀行之議,且以手槍威嚇狄樓海承認其議;經我聞知,以死力爭,事始作罷。
諸事既畢,我由上海乘輪抵天津,轉車到了北京,遇孔庚、谷如墉、董崇仁等向袁世凱交涉山西善後事宜,我即先行回晉。這時閻錫山已從綏遠轉回沂州,我向他報告此行經過,並傳達孫總統的話雲:“革命尚未成功,和議亦只暫時,山西可以威脅北京,務必保存革命實力”等語。之後,閻錫山留我同住行署,共圖入省之計。 [3] 

南桂馨人物著作

南桂馨十分關心山西文史資料徵集工作,曾多次與辛亥革命同志座談回憶革命史實,訂正纂寫文稿。其作品《山西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等,曾發表於全國和山西的《文史資料》刊物上。解放前曾編印出版過《劉申叔遺書》。 [4]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團結出版社,2005:1708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西省太原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太原文史資料 第16輯:太原市政協,1991:132
  • 3.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華文史資料文庫 1: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338
  • 4.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省志 人物誌》編寫組編.山西人物誌資料 第4輯:山西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198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