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昌捲煙廠

鎖定
今年,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全面導入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投資10個億的"十五"技改項目--"金聖科技工業園"已建成投產。到"十五"期末,南昌捲煙廠年產銷規模將達60萬箱,年銷售收入達44億元,年創税利達29億元,必將成為江西經濟崛起的又一增長極。 [1] 
中文名
南昌捲煙廠
產銷規模
60萬箱
地    點
南昌
年銷售收入
44億元
年創税利
29億元
創建時間
1950

南昌捲煙廠基本介紹

早在一千多年前便被大詩人王勃譽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歷史文化名城南昌,孕育了一家既承載傳統文化精髓、又深諳現代經濟潮流的大型企業--南昌捲煙廠。
南昌捲煙廠,與共和國共成長。50餘年風雨兼程,南煙人始終堅信"功到自然成",厚積薄發,煉就了個性鮮明的南煙文化。在這豐沃的文化土壤裏,南煙培育出甘美的果實。"金聖”、“海鳥”、“l廬山”、“南方”四大品牌爭奇鬥妍,競相吐芳。尤以"金聖"最豔,身披國際國內金獎、國家專利、國優名煙等40多個榮譽花環,2002年商標無形資產價值41.8億元,躋身全國煙草品牌價值前十名。尤其是近幾年來,南昌捲煙廠經濟效益的列車呼嘯前進,2004年銷售捲煙突破43萬箱,銷售收入突破30.86億元,實現税利突破21.14億元。
"企業即人,企業為人,企業靠人"。南煙不僅製造捲煙,而且創造人才,追求人與企業的共同、協調發展。外引內育,競爭擇優,一支業務精湛、作風嚴謹的科研、營銷、管理隊伍已經成為南煙最為寶貴的資源。基於人才、品牌、管理的優勢,南煙志在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實施積極地走出去兼併重組、做大做強發展戰略,爭創全國一流企業。今年,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全面導入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投資10個億的"十五"技改項目--"金聖科技工業園"已建成投產。到"十五"期末,南昌捲煙廠年產銷規模將達60萬箱,年銷售收入達44億元,年創税利達29億元,必將成為江西經濟崛起的又一增長極。

南昌捲煙廠企業歷程

創建時期(1950-1959年)
1950年,金星、南方、大眾三傢俬營煙草廠合營,改稱"中聯煙草股份有限公司",這是南昌捲煙廠的前身。1950年,國家投資中聯煙草公司,實行公私合營,改名"公私合營中聯煙草公司",下設煙廠。1951年,國家整頓"公私合營中聯煙草公司",私人股金全部退回,國家全面接管,重新命名"地方國營中聯煙草公司",下設"南昌市中聯煙廠"。1954年,煙草公司與煙廠合併,稱"地方國營中聯煙廠"。1956年改名為"江西捲煙廠"。1952年開始,南昌捲煙廠經歷了"三反"、"五反"運動。經營體制、規章制度都沿用舊的方法,生產徘徊不前。
起伏時期(1960年-1977年)
1960年,毛澤東第一次全面論述了"兩參一改三結合"。1961年3月,他又發出指示,在工交企業建立政治部,以加強黨對工交企業的全面領導,以思想革命化來推動中國式社會主義,以階級鬥爭來保證各項事業的推行。1966年-1976年,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196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支左"軍代表進駐南昌捲煙廠,取代行政指揮工作。十年內,南昌捲煙廠羣眾組織成立,各派別之間經常發生衝突,但並未停產。1977年,捲煙產量增長到11.8萬箱。
改革時期(1978年-1994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南昌捲煙廠進入改革期,1984年底,企業還清銀行全部貸款外,節餘資金400多萬元人民幣。1985年-1990年,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時期,南昌捲煙廠成為回覆試行廠長負責制的企業,開始實現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1986年後,產品開始積壓,至1990年,南昌捲煙廠累計掛賬1.17億元人民幣。"七五"技術改造自1989年6月開始,兩年半完成。廠址遷往朝陽州大脊村。1992年南昌捲煙廠開始與江西中醫學院中藥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捲煙研究課題組",鄭偉任組長。1994年7月,獨具特色的香煙"金聖"研製成功。
快速發展時期(1994年至今)
1994年後,隨着"金聖"捲煙的逐步崛起,南昌捲煙廠開始進入發展時期。尤其是1999年鄭偉同志出任南昌捲煙廠黨委書記、廠長以來,企業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這幾年成功構建了金聖、廬山、南方等三大品牌競相迸發的良好局面,企業效益年年屢創新高,併成功啓動了"十五"易地技改工程。2004年,南昌捲煙廠銷售捲煙突破43萬箱,實現銷售收入29.8億元,實現税利突破21.14億元,"金聖"商標價值達41.8億元,譜寫了南煙五十多年曆史中最輝煌的一頁

南昌捲煙廠獲得榮譽

2005年10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一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