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改名为江西省医学院,1953年更名为江西医学院。1958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合并,仍称江西医学院。1969年,与江西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江西医科大学。1972年11月与江西中医学院分设,复名为江西医学院。2005年8月,与南昌大学合并,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院。2014年,南昌大学实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院对内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部,对外冠名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 中文名
-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医学部)
- 外文名
-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nanchang university
- 简 称
- 南大医学部
- 创办时间
- 1921年
- 办学性质
- 院部
- 校 训
- 德高医精
- 地 址
- 江西省南昌市学府大道与志远路交叉口西50米
- 知名校友
- 饶毅、赵白鸽、丁健、梅林、艾开兴等
- 所属地区
- 中国·江西·南昌
- 类 型
- 医药
- 属 性
- 211工程高校
省属重点本科高校
世界一 流学科建设高校 - 主要院系
-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等
- 现任校长
- 李葆明
- 院 风
- 严谨、勤奋、团结、创新
办学历史
播报编辑
合并前身
- 江西医学院
1921年,江西公立医学专门钻煮询杠学校诞生。1927年2月,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改属江西中山大学,改称中山大学医学部。1931年8月,接教育部命令,校名改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4年,教育部修改高等教育学制,废止了医学专科,采用医学院一级制,并下令省立医专停止招生。
1937年7月,国立中正医学院成立。教育部认为江西省没有必要办两所高等医学院校,又一次下令“医专停止招生,逐年结束”,江西省政府有关人士将拨给省立医专办学的经费转拨给国立中正医学院使用。随着抗战爆发,兵站医院、后方医院纷纷设立,急需大批医务人员,而中正医学院已迁出江,西,经学校多方努力并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熊式辉才同意向教育部提出保留省立医专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才表示同意省立医专继续招生,并拨给办校经费。
1938年7祝罪采月,因战事紧张,学校又迁至赣县,校院均设置于旧镇台衙门。1939年6月,赣县屡遭敌机骚扰,学校迁至南康县潭口镇,师生分别被安置在本镇廖家祠和附近民房内,附属医院分院设于赣县的旧镇台衙门。1940年12月,学校迁回赣县,院址设于省立赣县乡村师范学校内,并于旧镇台衙门设附属医院门诊部,在乡村师范附近自建平房两栋为护士科宿舍及教室之用。1941年4月,学校本部再迁赣县东门外川峰垇,校址设于盐局仓库,并在该地及燕窝坪购地自建教室及礼堂房舍。
19归朽45年1月,日寇发动湖北、粤北攻势,省立医专先迁于都葛垇,再迁宁都石上乡,六年制专科之低年级及药剂科、护士科在该处上课,专科高年级在宁都城内上课,附属医院则在宁都城内公园路民房分设诊所,同时又设石上诊所。1945年下半年,抗战结束后学校陆续迁回南昌。当时南昌的旧校舍已荡然无存,只好暂借法院前小学为该院附属医院院址,恢复诊疗工作,另租南昌市匡庐村6栋及系马桩民房2栋为师生宿舍及教室。1946年6月间,学校重建工程基本完成,校部由邮政路迁入新校舍办公。1947年,学校向教育厅请求从1948 年起升格为省立医学院。1948年12月24日,教育部指示暂缓改学院 [1]。
1949年8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命令:“以原省立医专加以改造为基础,与原省立助产学校、省立护士学校合并为省立医专学校。”1951年1月22日,省卫生厅正式作出决定,医专的护士、助产、药剂三科分别独立建校,各校统归卫生厅领导。10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以卫教字第4392号文发“联合指示”:“转知你省医专。奉中央教育部批复同意改称江西省医学院。”1952年1月1日,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西省医学院 [2]。1953年6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批复,学院将“省”字除掉,改称“江西医学院” [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
1952年11月24日,中南军区发布命令:“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1月5日命令,中南军区应组成两个军医中学,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九军医中学’……一、以原华南军区卫生学校为基础,与广西军区卫生学校、原第四十四军卫生干部训练队合编组成为第八军医中学(驻汉口)。……二、以河南军区卫生学校为基础,与中南军区后方勤务部卫生部药剂训练队合编组成为第九军医中学(驻长沙)。…灶雅…”
1953年5月,原驻在汉口的中南军区后方勤务部卫生部药剂训练队由原决定编入第九军医中学改为第八军医中学,为该校药科。不久后,第四十二军卫生干部训练队编入第九军医中学,中南空军军医学校编入第八军医中学,江西省军区卫生学校并入第九军医中学。1953年9月22日,中南军区发布命令:“奉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九月十九日命令:决定第八、九两军医中学合并,并撤销第九军医中学。”
1954年7月,上级指示第八军医中学,由汉口迁至南昌。7月12日首批先遣人员由马统一副校长率领抵达第六军医大学原校址(即原江西医学院北院)。8月13日,中南军区正式发布命令,决定第八军医中学进行整编,整编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原第八军医中学番号撤销。1958年6月,经中央卫生部、总后勤部和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与江西医学院合并 [4]趋体愚。
合并建校
1968年11月1日,经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了“江西医科大学临时领导小组”,王殿阁任组长,负责江西医乘谅协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的合并筹备工作。1969年5月29日,省革委会政治部下发赣政[69]16号文件,决定江西医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正式合并为 “江西医科大学革命委员会”1970年2月,根据省革委会的统一部署,江西医大校址由南昌下迁到吉安市郊区青原山区原康复医院(精神病院)和青原古寺,实行面向农村开门办学。1971年9月8日,省革委会同意江西医科大学迁回南昌原址。
1972年11月14日,省委办公会决定:将江西医科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江西医学院校址,仍为原医学院校址;江西中医学院迁原江西药科学校内,原药科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1973年3月28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正式将此事通知全省各高校:“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江西中医学院”,“将江西医科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 [5]。
1977年11月,在教育部统一部署下,省文教办公室下发《调整我省各级学校学制的通知》,正式确定江西医学院恢复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学制。1979年9月,学院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两个专业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6]。
2000年3月27日,抚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不含其附属医院)成建制的并入江西医学院,同时撤销抚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建制。1998年11月,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10月,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开展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 [7]定旬放。
2005年8月,与南昌大学合并,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院。2014年,南昌大学全面实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院对内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部,对外冠名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8]欢章驼。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0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建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江西省高校高水平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4个,江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南昌大学独立建制研究院2个。 [8]。
机构名称 | 成立时间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级别 |
---|---|---|---|---|
省部级平台 | ||||
2001.11 | 洪葵 | 第二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
江西省医学生物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01.03 | 李文林 | 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2005.03 | 吕农华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高血压病研究所 | 2008.11 | 魏云峰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医学遗传与基因治疗研究所 | 2008.12 | 洪葵 | 第二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所 | 2009.12 | 吕农华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心脏血管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9.12 | 程晓曙 | 第二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0.09 | 辛洪波 | 南昌大学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 2010.09 | 李葆明 | 南昌大学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临床药理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2011.01 | 熊玉卿 | 药学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心血管系统重点实验室 | 2011.01 | 洪葵 | 第二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泌尿外科研究所) | 2011.01 | 王共先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呼吸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呼吸病研究所) | 2011.01 | 张伟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研究所 | 2012.05 | 易敬林 | 附属眼科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独立法人单位) | 2012.09 | 闵卫平 | 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烧伤研究所 | 2012.07 | 郭光华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创面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2.08 | 郭光华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医学影像研究所 | 2012.07 | 龚洪瀚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基础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 2012.08 | 何明 | 药学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肝胆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2.08 | 邵江华 | 第二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临床医学科学研究院 | 2012.01 | 时军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 2013.01 | 易敬林 | 附属眼科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 | 2013.01 | 洪涛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人工关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3.01 | 戴闽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血液学重点实验室 | 2013.01 | 戴育成 | 第二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江西省骨科研究所 | 2013.01 | 程细高 | 第二附属医院 | 省级平台 |
教育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 | 2013.11 | 程晓曙 | 第二附属医院 | 部级平台 |
厅级平台 | ||||
江西省高校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 | 2006.05 | 梁尚栋 | 基础医学院 | 厅级平台 |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 2010.09 | 辛洪波 | 南昌大学 | 厅级平台 |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神经与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2010.09 | 李葆明 | 南昌大学 | 厅级平台 |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临床医学(心血管、消化疾病)工程研究中心 | 2011.08 | 程晓曙、吕农华 | 第一、二附属医院 | 厅级平台 |
校级科研机构 | ||||
南昌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 2010.02 | 辛洪波 | 南昌大学 | 校级独立机构 |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 2010.02 | 李葆明 | 南昌大学 | 校级独立机构 |
南昌大学眼科研究所 | 2012.11 | 易敬林 | 附属眼科医院 | 校级非独立机构 |
南昌大学免疫与生物治疗研究所 | 2013.03 | 闵卫平 | 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 校级独立机构 |
南昌大学骨与神经再生康复研究中心 | 2013.02 | 罗军 | 第二附属医院 | 校级非独立机构 |
南昌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 2013.02 | 罗志军 | 基础医学院 | 校级非独立机构 |
南昌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 2013.02 | 熊玉卿 | 药学院 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 校级非独立机构 |
南昌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 | 2013.02 | 袁兆康 | 公共卫生学院 | 校级非独立机构 [21] |
研究成果
2011-2016年,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承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4000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课题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科研总经费达4.0亿元。
2016年,南昌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9项(全国高校排名第24位),其中医学部126项。SCI收录论文9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9项,其中一、二等奖20项,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单位排名第二) [8]。
项目名称(编号) | 完成单位 | 奖励类别 | 奖励等级 |
---|---|---|---|
FKBP12.6对心肌肌质网钙释放通道(RyR2)的调节作 用与心脏疾病(Z-13-1-02) | 南昌大学 | 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 |
胚胎植入的母胎界面调节及免疫豁免的分子基础(Z-13-2-03) | 基础医学院 | 二等 | |
利用荟萃分析技术调查慢性肾脏病诊治效果的研究(Z-13-3-09) | 第二附属医院 | 三等 | |
细胞移植与基因转染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实验研究(Z-13-3-10) | 第一附属医院 | 三等 | |
消化系统肿瘤的内镜下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J-13-2-21) | 第一附属医院 | 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令抗凝治疗指导标准及相关研究(J-13-3-45) | 第二附属医院 | 三等 | |
新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遗传多态性与临床合理应用(J-13-3-51) | 药学院 | 三等 |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应用研究(J-13-3-41) | 第二附属医院 | 三等 | |
肾上腺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 | 第一附属医院(单位排名第三)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学术资源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原江西医学院学报)是一份由南昌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6年11月,月刊,月末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医学研究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以医学教学、科研、医疗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综合报道、综述4个固定栏目,以及专题研究、方法·技术、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科研信息、读者·作者·编者6个机动栏目。为中文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第三届和第四届江西省优秀期刊 [22]。
学术交流
学院 | 国内外合作高校(科研院所) | 实质性合作内容 | 合作起始时间 |
基础医学院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 (1)中加双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中方教师到加方访学、进修及学术交流 (3)加方教师到中方学术交流 | 2012-01 [26] |
基础医学院 | 美国杜兰大学 | (1)中加双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中方教师到美方访学、进修及学术交流 (3)美方教师到中方学术交流 | 2015-01 [26] |
公共卫生学院 | 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和夏威夷大学 | (1)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UNR)和夏威夷大学(UHM)互派师生进行交流学习 (2)聘请两校“特聘讲座教授”各1人 (3)与夏威夷大学的“4+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利用学校国际特色项目经费资助选送预防专业学生1人完成4+1+1项目实现了该项目零的突破 (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的“Environment| and Clobal Health”课程为夏威夷大学选派外籍专家授课 (5)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 | 2013- -05 [26] |
药学院 |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 帮助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钙片及胶囊 7 个品种在中国完成了临床研究与评价,据此获得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生产批件, 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 2016-12 [26] |
药学院 | 青峰药业 | 联合申报赣州市科技局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合作开发外用软膏仿制药 | 2019-06 [26] |
护理学院 | 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 | 联合培养护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2019-05 [26] |
护理学院 | 泰国清迈大学 | 联合培养护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2019-12 [26] |
玛丽女王学院 |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 南昌大学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举办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整合南昌大学传统临床医学教育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生物医学教育的优势,前三年主要由英方派联合项目专职教师来南昌大学执教,并由双方合作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要求学生提交英文科研论文并用英语进行答辩;后两年,学生完成我国医学学士学位所必需的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实习。学生毕业后将获得两个学位:南昌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学士学位 | 2013-07 [26] |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教学单位
截至2021年4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设有学院14个(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玛丽女王学院、焕奎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人民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儿科医学院),中心(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中心)2个,有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15个。 [8]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4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2020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2.73‰,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6.29‰和6.35‰。 [8]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临床医学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临床医学 |
自主设置二级博士点 | 临床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牙医学 |
专业学位类博士学位授权点 | 临床医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等 |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 | 临床医学(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按一级学科) |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9-10] |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按一级硕士点)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1] |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共有专任教师223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2人,教授64名;临床教师109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8名,教授216名。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名,“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名,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3名 [8]。
类别 | 名单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李葆明 |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 郭光华、洪葵、王建斌、邵江华 |
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 洪葵、罗时文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 遗传性心血管病与猝死关联的遗传基础与防治研究 |
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 泌尿疾病诊疗技术、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神经精神疾病知识、转化医学 [12-13] |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2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有7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8个实践教学基地(含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等实践教学基地);有6个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医学实验中心)。1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5个专业为江西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医学影像学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麻醉学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临床医学实验中心 |
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 | 麻醉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
江西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 |
省级品牌专业 |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
省级教学团队 | 创新性医学实验教学团队、麻醉学教学团队、医学影像学教学团队 |
省级双语课程 | 牙体牙髓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生物化学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 [14-20] |
文化传统
播报编辑
院训:德高医精 [14]
学校领导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校名 |
---|---|---|---|
校长 | 1921.3~1925.9 | 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23] | |
校长 | 1925.10~1926.10 | 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23] | |
医学部主任 | 1927.2~1927.8 | 江西中山大学医学部 [23] | |
李为涟 | 校长 | 1927.8~1931.7 | 江西省立医学专门学校 [23] |
李为涟 | 校长 | 1931.8~1940.11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熊 悛 | 校长 | 1940.12~1946.3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孟宪荩 | 校长 | 1946.4~1949.4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孟宪荩 | 副校长 | 1951.3~1952.1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孟宪荩 | 副院长 | 1952.2~1966 | 江西医学院 [23] |
孟宪荩 | 副院长 | 1980.4~1984.1 | 江西医学院 [23] |
孟宪荩 | 名誉院长 | 1984.1~1994.1 | 江西医学院 [23] |
胡献尚 | 校长 | 1949.5~1949.8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李 宏 | 校务委员会代理主任 | 1949.8~1949.11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李 宏 | 改革委员会主任 | 1949.8~1949.11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张信昌 |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 1949.8~1949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张信昌 | 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 1949.8~1949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徐福静 | 校务委员会代理主任 | 1949.11~1950.9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徐福静 | 改革委员会主任 | 1949.11~1950.12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徐福静 | 副校长 | 1950.9~1950.12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许 德 | 卫生厅厅长兼校长 | 1950.4~1951.12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许 德 | 卫生厅党组书记兼院长 | 1952.1~1953.6 | 江西省医学院 [23] |
许 德 | 卫生厅党组书记兼院长 | 1953.6~1958.6 | 江西医学院 [23] |
许 德 | 兼第一书记、院长 | 1958.7~1963 | 江西医学院 [23] |
邱 倬 | 卫生厅副厅长兼副校长 | 1950.9~1951.5 |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3] |
魏怡春 | 第一副院长 | 1952.2~1952.7 | 江西医学院 [23] |
邓子华 | 党支部书记 | 1952.7~1953.11 | 江西医学院 [23] |
乐 峰 | 党支部副书记 | 1952.7 - 1954 | 江西医学院 [23] |
乐 峰 |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 1959.9 - 1963 | 江西医学院 [23] |
乐 峰 | 党委第二书记兼副院长 | 1963 - 1966.9 | 江西医学院 [23] |
尚 友 | 副院长 | 1953.9~1959 | 江西医学院 [23] |
尚 友 | 党支部第一书记 | 1955.4~1956.4 | 江西医学院 [23] |
黄木兰 | 分总支书记 | 1954.10~1955.4 | 江西医学院 [23] |
黄木兰 | 党总支第二书记 | 1955.4~1956.4 | 江西医学院 [23] |
黄木兰 | 党委副书记 | 1956.4~1956 | 江西医学院 [23] |
林怀远 | 副院长 | 1956.2~1956.4 | 江西医学院 [23] |
林怀远 |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 1956.4~1958.7 | 江西医学院 [23] |
林怀远 | 党委第二书记兼副院长 | 1958.7~1963 | 江西医学院 [23] |
林怀远 | 党委第一书记兼副院长 | 1963~1966.9 | 江西医学院 [23] |
申 涵 | 兼校长 | 1950.4~1952.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卫生学校 [23] |
王肇元 | 兼校长 | 1950.5~1952.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军区卫生学校 [23] |
王可钧 | 校长 | 1950.12~不详 | 河南军区卫生学校 [23] |
马统一 | 校长 | 1951~1953.5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医学校 [23] |
马统一 | 副校长 | 1953.5~1953.11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军医中学 [23] |
马统一 | 副校长 | 1953.11~1954.8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中学 [23] |
马统一 | 第二副校长 | 1954.9~1954.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 [23] |
魏 建 | 副校长 | 1951.2~1952.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军区卫生学校 [23] |
魏 建 | 校长 | 1953.1~1954.9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中学 [23] |
魏 建 | 副校长 | 1954.9~1958.6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 [23] |
魏 建 | 副院长 | 1958.7~1966 | 江西医学院 [23] |
王广斌 | 校长 | 1953.1~1953.11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军医中学 [23] |
高彦身 | 副校长 | 1953.10~1954.9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中学 [23] |
牛步云 | 校长 | 1954.9~1958.7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 [23] |
牛步云 | 第二书记 | 1956.7~1958.7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 [23] |
阎 海 | 政治委员 | 1954.10~1958.7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 [23] |
阎 海 | 党委第一书记 | 1956.7~1958.7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 [23] |
刘毓瑞 | 第四书记 | 1958.7~1961 | 江西医学院 [23] |
程崇圯 | 副院长 | 1959.7~1966 | 江西医学院 [23] |
程崇圯 | 革委会副主任 | 1971.12~1973.3 | 江西医科大学 [23] |
程崇圯 | 革委会副主任 | 1973.3~1979.6 | 江西医学院 [23] |
程崇圯 | 副院长 | 1979.6~1983.8 | 江西医学院 [23] |
张达山 | 党委书记 | 1966.10~1967.1 | 江西医学院 [23] |
汤化山 | 党委副书记 | 1966.10~1967.1 | 江西医学院 [23] |
王殿阁 | 革委会主任 | 1968.6~1969.5 | 江西医学院 [23] |
王殿阁 | 革委会主任 | 1969.5~1971.12 | 江西医科大学 [23] |
王殿阁 | 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 1973.3~1979.6 | 江西医学院 [23] |
王殿阁 | 党委书记兼院长 | 1979.6~1979.9 | 江西医学院 [23] |
苏 震 | 革委会副主任 | 1969.5~1971.12 | 江西医科大学 [23] |
苏 震 | 党委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 | 1971.12~1973.3 | 江西医科大学 [23] |
苏 震 | 党委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 | 1973.3~1979.6 | 江西医学院 [23] |
苏 震 |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1979.6~1983.8 | 江西医学院 [23] |
王汝泉 | 革委会副主任 | 1969.5~1973.3 | 江西医科大学 [23] |
王汝泉 | 革委会副主任 | 1973.3~1975 | 江西医学院 [23] |
杨杏珍 | 党委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 | 1973.3~1979.6 | 江西医学院 [23] |
杨杏珍 |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1979.6~1979.9 | 江西医学院 [23] |
杨锡光 | 党委书记兼院长 | 1979.9~1983.8 | 江西医学院 [23] |
胡 林 |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1979.9~1983.8 | 江西医学院 [23] |
马 隄 | 副院长 | 1979.9~1983.3 | 江西医学院 [23] |
徐青和 | 主持党委工作 | 1983.3~1983.11 | 江西医学院 [23] |
徐青和 | 党委书记 | 1983.11~1990.8 | 江西医学院 [23] |
朱越藩 | 主持院务工作 | 1983.8~1984.1 | 江西医学院 [23] |
朱越藩 | 院长 | 1984.1~1987.2 | 江西医学院 [23] |
陈彼得 | 副院长 | 1983.8~1989 | 江西医学院 [23] |
张 培 | 副院长 | 1983.8~1988.10 | 江西医学院 [23] |
邹良志 | 党委副书记 | 1985.6~1988.10 | 江西医学院 [23] |
邹良志 | 副院长 | 1988.9~1997.11 | 江西医学院 [23] |
刘泉开 | 副院长(主持) | 1987.2~1988.9 | 江西医学院 [23] |
刘泉开 | 副院长 | 1988.9~1993.3 | 江西医学院 [23] |
朱玉芬 | 副院长 | 1987.2~1999.1 | 江西医学院 [23] |
程占东 | 纪委书记 | 1987.2~1990.8 | 江西医学院 [23] |
程占东 |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 1990.8~1993.3 | 江西医学院 [23] |
武代洪 | 党委副书记 | 1988.9~1990.8 | 江西医学院 [23] |
武代洪 | 党委书记 | 1990.8~1997.11 | 江西医学院 [23] |
吴宣成 |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 1988.9~1997.11 | 江西医学院 [23] |
魏家凤 | 副院长 | 1988.9~1997.11 | 江西医学院 [23] |
魏家凤 |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 1997.11~2003.9 | 江西医学院 [23] |
史冠郁 | 党委副书记 | 1993.4~1997.11 | 江西医学院 [23] |
易炳星 | 纪委书记 | 1994.1~2005.8 | 江西医学院 [23] |
易为民 | 院长助理 | 1996.2~1996.5 | 江西医学院 [23] |
易为民 | 副院长 | 1996.5 - 2002 | 江西医学院 [23] |
党委书记 | 1997.11~2003.9 | 江西医学院 [23] | |
党委副书记 | 1997.11~2003.10 | 江西医学院 [23] | |
胡永新 | 党委副书记(主持) | 2003.10~2004.8 | 江西医学院 [23] |
胡永新 | 党委书记 | 2004.8~2005.8 | 江西医学院 [23] |
沈建华 | 副院长 | 1997.11~2000.2 | 江西医学院 [23] |
院长助理 | 1998.9~2000.2 | 江西医学院 [23] | |
傅克刚 | 副院长 | 2000.2~2003.10 | 江西医学院 [23] |
傅克刚 | 副院长(主持) | 2003.10~2004.8 | 江西医学院 [23] |
傅克刚 |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 2004.8~2005.7 | 江西医学院 [23] |
陈伟高 | 院长助理 | 1998.12~2005.7 | 江西医学院 [23] |
程传裕 | 党委副书记 | 2000.9~2005.7 | 江西医学院 [23] |
高金庆 | 副院长 | 2003.5~2005.7 | 江西医学院 [23] |
高国兰 | 副院长 | 2003.10~2005.7 | 江西医学院 [23] |
高国兰 | 党委书记(兼) | 2005.7~2010.3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傅克刚 | 院长(兼) | 2005.7~2006.1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高国兰 | 院长(兼) | 2006.1~2010.3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程传裕 | 党委副书记 | 2005.7~2007.6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高金庆 | 副院长 | 2005.7~2009.1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易炳星 | 纪委书记 | 2005.7~2006.10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陈伟高 | 院长助理 | 2005.7~2010.8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陈伟高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2010.8~2013.11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易敬林 | 党委副书记 | 2008.5~2010.7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易敬林 | 党委书记 | 2010.8~2013.11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院长 | 2010.8~2013.8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
胡文立 | 党委副书记 | 2010.8~2013.11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党委副书记 | 2010.8~2014.4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
李文林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2010.8~2014.3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副院长 | 2010.8~2014.4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
闵卫平 | 副院长 | 2010.8~2014.4 | 南昌大学医学院 [23] |
梁尚栋 | 党委委员、 副主任 | 2014.4~2017.2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党委委员、 副主任 | 2014.4~2017.2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
胡 辉 | 党委委员、 副主任 | 2014.4~2017.2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郑月慧 | 副主任 | 2017.3~2018.11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余启胜 | 党委副书记 | 2014.4~2018.8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党委书记 | 2018.8~2020.4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
罗时文 | 党委委员、副主任 | 2014.04~2018.10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罗时文 | 常务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 2018.10~2020.03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常务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 | 2020.04~2022.07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
党工委副书记 | 2020.4~2023.7 | 南昌大学医学部 [23] |
知名校友
播报编辑
杨 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原江西省立医专教授
丁 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
赵白鸽:中国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郑小燕: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丁晓群: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原主任
沈建华:江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原校长
周华北:上饶市人大原正厅级巡视员
徐叔云:安徽医科大学原校长、名誉校长
曹 麒:原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
张 伟:江西省九三学社主任委员
袁富儿:深圳合正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祯平: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官
段安安:国科健康控股董事长、总经理
邹良志: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姚建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
张建华: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吴乐斌: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党委书记
董瑞平:知名学者,海和生物首席执行官
朱向阳:知名学者,上海华奥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邹鸿志:知名学者,康立明生物董事长
梅 林:知名学者,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主任、教授
李晓江:知名学者,美国著名华人生物学家,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讲席教授
孙 毅:知名学者,美国密歇根大学放射肿瘤学系终身教授(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院长)
饶 毅:知名学者,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管 轶:知名学者,英国皇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于崇光基金讲席教授、新发病毒性疾病学讲座教授
张建宁:知名学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
谭锦泉:知名学者,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院长
曾进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丁 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原院长
郭小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艾开兴: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
徐瑞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王 韵:知名学者,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祝新根:知名学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雷群英:知名学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余 鹰:知名学者,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
王 峰:知名学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
朱卫国:知名学者,深圳大学医学部主任
刘颖斌:知名学者,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授,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谌济国:知名学者,美国阿拉斯加州疾控中心主任、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终身教授
易 庆:知名学者,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休斯顿卫理公会癌症中心副主任、血液恶性肿瘤转化研究中心主任
袁志民:知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学中心主任、终身讲席教授
马建新:知名学者,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生理学系主任,乔治·林恩讲席教—Harold Hamm糖尿病中心主任
冷 晓:知名学者,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米尔斯坦医学亚美合作基金会总裁
卢 华:知名学者,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终身讲席教授
王虹:知名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天普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系主任、终身讲席教授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