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面積約佔全國陸域面積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2%。
[1]
- 中文名
- 南方
- 拼 音
- nán fāng
- 外文名
- South
南方詞語概念
編輯【同義詞】南邊
南方基本解釋
1、[South] 位於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或國家(在我國多指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
今南方(川之西南、滇之北部)已定。——諸葛亮《出師表》
[2]
2、南面,南邊,和北方相對應的地方。表示方位。若人們朝太陽昇起的方向站立,南就在人們的右方。
南方引證解釋
1.南面,南邊。表示方位。
《易·説卦》:“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高亨注:“《説卦》又以八卦配八方,離為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
《儀禮·覲禮》:“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設六色: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黃。”
《山海經·海外北經》:“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2.泛指南部地區,指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
《後漢書·楊終傳》:“且南方暑濕,障毒互生。”
《新五代史·雜傳·安從進》:“自範延光反鄴,從進已畜異志,恃江為險,招集亡命,益置軍兵。南方貢輸道出襄陽者,多擅留之。”
南方地理名詞
編輯中國的南方
根據不同的情景,關於中國的“南方”概念亦存在差異:
(1)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南方,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東臨東海,南臨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
[3]
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最南端、河南最南端,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其中漢族佔主體。
以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南方”的北界是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觀點。1908年,原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等角度出發,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學》中首次提出“北嶺淮水”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當時,與南嶺相對應的北嶺,即是秦嶺。當代學者多認為,“秦嶺—淮河”不單純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而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帶”(簡稱“中國南北分界帶”)。
[4]
(2)在中國,人文意義上的南方地區常指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特別是六南方言區,如上海,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台灣,江西等。
(4)按南北方位二分法的中國南方:按南北二分法中國可以從大體上分為中國南方地區(含青藏地區)和中國北方地區(含西北地區)兩部分,一般以崑崙山-秦嶺-淮河為界。
- 參考資料
-
- 1. 區域地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引用日期2017-04-02]
- 2. 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4-03-18]
- 3. 區域地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4-06-10]
- 4. 學者量化中國南北分界帶 .人民網.2010-05-22[引用日期201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