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懷謙

鎖定
南懷謙(Leone Nani)出生在意大利貝爾加莫省的阿爾比諾的天主教徒家庭。
中文名
南懷謙
外文名
Leone Nani
出生日期
1880年9月20日
逝世日期
1935年
出生地
意大利貝爾加莫省的阿爾比諾

南懷謙人物介紹

南懷謙 南懷謙
1903年被任命為天主教神父,同年被派往漢中教區,南懷謙神父在中國傳教10年,期間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這些照片記錄了統治數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土崩瓦解的中國,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南懷謙人物簡歷

南懷謙 南懷謙
1903年當南懷謙23歲時,在被任命為天主教神父三個月後,即被派往漢中教區,與他的五個同伴一起,由馬賽登上一艘駛往遠東的輪船,經過一個月的航行,到達上海。然後溯江而上,到漢口,又乘裝載貨物的船隻,經過十多個星期的艱難航行,於1904年1月22日來到漢中,居住在漢中教區(轄教內安康事務)總部城固縣古路壩,開始了他人生最輝煌的傳教生涯。首先他用了整整一年時間學習漢語,熟悉中國生活和文化。次年,即1905年春,他最先與一位年長的教士到洋縣直接傳教,兩年間,他先後在華陽、南壩等地發展了一批教徒,建立了教堂,並且用當時笨重而簡陋的設備拍攝了一批生活場景。此後,這位面容清瘦、身材較高、滿臉絡腮鬍須的神父往來於古路壩、漢中城及其它各縣之間,到了不少村鎮,有時去安康,在進行傳教的同時,拍攝了大量社會、人文、風情、景物、傳教活動照片,內容豐富,鏡頭所及,幾乎當時漢中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高官顯貴、名流士紳、軍官士兵、教徒修女,更多的是農民工匠、船伕挑夫、漁民獵户、戲劇雜耍藝人等各行各業的人們的勞作場面,有雄偉的漢中城牆城門、狹窄熱鬧的街道,有眾多的古建遺蹟,有洶湧澎湃的漢江洪濤,有迎親送喪的隊伍,有對饑民放飯的義舉,也有向學生孤兒施教的課堂,有清兵新軍士兵的操練,還有衙門前犯罪待決的囚徒等等,不一而足。按當時的攝影水平,只能從國外帶來笨重的照相器材,一次最多拍照100張照片,還要輾轉送回意大利沖洗。南懷謙以一個傳教神父的身份,把自己融入了漢中社會,取得了各界的認同與配合,以教內事務為主,業餘從事攝影,他出行時總帶着一架13×18或9×12釐米底版的照相機,以獨具匠心的慧眼,捕捉社會生活中有價值的鏡頭,尤其是在中國清朝與民國交替的特別時期的那些在外國人士眼中有意義的一瞬,這就為我們今天能看到百年前的歷史,留下了寶貴的實證資料。在當時閉塞的漢中,人們把照相看成是攝人魂魄、會給人帶來災難的“鬼眼”,許多人害怕,甚至向南懷謙神父扔石塊。只有在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配合時,才能拍攝到所需要的照片。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他回國從事過醫生和教師等職業,直到1935年去世。
清末生活圖像 清末生活圖像

南懷謙人物評價

清末生活圖像 清末生活圖像
在1900年至1914年這10年間,以宗座外方傳教會的名義到中國陝西省進行工作。當時陝西省漢中府清末民初是陝南地區商業、農業、採礦業的中心。南懷謙神父從傳教士及記者的角度觀察了當地的社會及人民生活和風俗習慣,在細緻的觀察過情中,並用手中的照相機記錄了當地農村、小鎮中居民豐富多彩的生活,為我們保留了昔日中國的畫卷,香煙繚繞中的宗教儀式、鄉村節日、紅白喜事、唱大戲等等。還有威懾、教化民眾的衙門,以及一個完全依賴原始農業的前工業化社會中形形色色的行當、手藝人、農民和商人。這些照片也成為我們瞭解傳統中國社會的一個途徑,其所拍攝的照片也真實地及反映了漢中教區生活的種種。 [2]  在中國的10年時間內,他以圖像的方式記錄了陝南地區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場景、民間宗教儀式、建築和風景。拍攝期間,統治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中華民國隨後誕生。作為攝影師,南懷謙憑着敏鋭的洞察力和豐沛的藝術創作靈感,在作品中不僅真實凝聚了新舊社會格局嬗變中的歷史場景,而且在照片中傾注了其對中國人民風俗習慣的尊重和關注。 [3] 
清末生活圖像 清末生活圖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