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康木根源

鎖定
木根源是客家先民集體的口頭詩歌創作,在民間廣泛流傳,反映客家人社會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頭。詩歌創作也是客家方言地區亦耕亦讀、平日誦唱,並在每年元宵期間紮起龍頭風尾綵船合族(或合村)聚於祠堂集體湧讀,結合祭神、祭祖、氣勢萬分壯觀。
項目名稱
南康木根源
主題詞
民間文學,南康文學,木根源
認證級別
省級
項目分類
民間文學
認證時間
2013年
認證批次
第四批
申報地區
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
所屬國家
中國

南康木根源簡介

木根源以其耕讀傳統,它產生於自給自足的經濟條件下,“耕”是“讀”的基礎,“讀”的目的一是滿足子弟識字的需要,二是以儒家的“仁愛”哲學為核心的“亦耕亦讀”的文化模式,追求“傳家之本”,“經世致用”,化民成俗,厚道有加。

南康木根源歷史淵源

《木根源》是客家方言地區晝耕夜讀,晴耕雨讀、平日誦唱,並在每年元宵期間參與鬧賽。曾廣泛流傳於域內的村村寨寨,具有濃郁地方色彩,彌足珍貴的民間文學、體現了村落社區共同體的行為規範,表達了客家人的精神和志向,凝結了客家人千年的品質、價值、堅持和精神追求,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一種活態文化可謂:“可溯之源長、可循之史短”。
據清同治十一年《南康縣誌》載:“元旦至望日,謂元宵,懸所畫神舟,日間祀以牲醴,曰‘叩神’,夜間羣執歌本曼聲唱之,曰‘唱船’,持橈旗走曰‘划船’,每次加吉祥語,曰‘贊唱’,金鼓爆竹之聲,不絕於耳,既及飲而罷。

南康木根源基本內容

活躍在客屬地南康的《木根源》手抄版本很多,大都被廣大民眾所接納,這些抄本,演繹的民間文學來源甚為廣泛,多數由一篇篇民間流傳的詩歌,經過再創作凝結而成,知識豐贍,要言不繁。主要篇章有:二十四孝、倫理孝道、木根源、參拜、保當、賽鬧、慶賀、嘆古人、慕遺微、端本行、前證、俗談、敍由、情景、逐節吟、浪淘沙、賽寶、十勸君、劉文化、張公藝、祝英台、張大公、勸世等數十個篇章,其基本內容:
1、有表現中華民族美德,反映儒家倫理思想核心,維繫家庭關係,道德準則,充滿人文性和道德性教育的《二十四孝》、《倫理孝道》。
2、有表現客家聚族而居、勤勞節儉、反映以和治家、和睦相處的治家理想,以及以行善積德的《張公藝》。
3、有勸人從善,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循循善誘、化民成俗,表現社會教化的《勸世文》、《倫理孝道》、《十勸君》。
4、有表現中國社會鄰里關係之美德《張大公》。
5、有表現客家人生產、生活、思想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反映出節慶歡樂的《鬧賽》、《敍由》、《俗談》、《慶賀》、《情景》、《前徵·豐稔》。
6、有摒棄背信棄義,為富不仁,惡毒奸詐,好逸惡勞等醜惡現象的《俗談·十戒》、《逐節吟、戒賭》、《逐節吟·戒淫》。
7、有表現客家風情,歲時節令,民族信仰,反映客家鄉情、民風民俗的《倫理孝道·歲月》、《慶賀·歲月》、《慕遺微》。
8、有反映世人對屈原的紀念表現對愛國忠君精神的崇敬,教育後人學習屈原精神——忠貞不屈的民族精神《木根源·導引》、《慕遺微》、《前證》。
9、有反映客家人歷經千年漂泊對故土的眷戀,對君主的懷念,表現鄉士情節的“洛陽橋上花似錦,洛陽橋下好划船”兩句貫穿於每一首詩的結尾。

南康木根源基本特徵

南康木根源將傳統文化表現得最純碎、最典型、最鮮明、最健康。其所體現的愛國、愛鄉、耕讀傳家、勤勞儉樸、開拓創新的人文精神與價值理念,千百年來薪火相傳,世代相襲,是中華民族民間文學百花園中一朵鮮豔奪目的奇葩。

南康木根源主要價值

南康木根源藉助每年元宵的民俗活動,以龍舟為道具,以紀念屈原為主題、以團結睦鄰為紐帶,以宗族教化為目的,南康木根源不僅是“增廣賢文”、“四書”、“五經”之中,精典之外的民間讀物,通俗而且是是客家崇文重教、耕讀傳家、晝耕夜讀的真實反映,也是客家歷史、民俗倫理、氣候、教育、文學等為一體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