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福建省地級市,地處福建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
[43]
東北與浙江省衢州、麗水相鄰,西北與江西省撫州、上饒接壤,東南與寧德市交界,西南三明市毗鄰
[1]
,幅員面積2.63萬平方千米,
[2]
[43]
截至2021年末,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47]
2021年末常住人口數267萬人。
[40]
市政府駐建陽區。
[8]
南平境域,先秦時地屬百越,1994年9月,撤南平地區設地級南平市;是中國南方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境內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福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福建”之名取古建州首字而來。是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齊天大聖文化、張三丰太極文化的發源地。著名理學家朱熹在南平“琴書五十載”,影響中國800餘年,謂之為“閩邦鄒魯”“道南理窟”。
[43]
目錄
南平歷史沿革
編輯宋開寶八年(975年),改忠義軍為建州,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劍州為南劍州,五年(980年),置邵武軍,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年),改建州為建寧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改建寧軍為建寧府,屬福建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軍為邵武路,十五年(1278年),改建寧府為建寧路,改南劍州為南劍路,大德六年(1302年),南劍路改為延平路,均屬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為福建省)管轄。
明代,境內並置建寧、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
民國三年(1914年),為建安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省(閩上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境內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水吉特區為縣。
1956年,建陽專區併入南平專區,劃入閩清、三明2縣,增設南平市,撤銷水吉縣,共轄南平市和南平、順昌、建陽、建甌、沙縣、邵武、浦城、崇安、光澤、松溪、政和、建寧、將樂、古田、尤溪、泰寧、屏南、閩清、三明19縣。
1959年,劃出閩清、松溪、政和3縣。
1962年,撤銷松政縣恢復松溪、政和縣。
1963年,劃出古田、屏南2縣。
1964年,增設建西縣。
1970年,劃出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5縣,增入松溪、政和合並的松政縣,撤銷建西縣,南平專區遷駐建陽,改為南平地區。
1971年,南平地區改為建陽地區。
1975年,松政縣復為松溪、政和2縣。
1983年,邵武撤縣設市。
1988年,建陽地區遷駐南平,改名南平地區。
1989年,南平地區撤崇安縣設省轄縣級武夷山市。
1992年,建甌撤縣設市。
2014年5月27日,經報國務院同意,同意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以原建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建陽區的行政區域,建陽區政府駐潭城街道人民路28號;南平市政府駐地由南平市延平區八一路439號,遷至南平市建陽區南林大街36號。
南平行政區劃
編輯區劃名稱 | 面積 (平方公里)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地圖 |
---|---|---|---|---|
南平市 | 26280.54 | 354200 | ||
建陽區 | 3378.18 | 354200 | ||
延平區 | 2659.66 | 353000 | ||
順昌縣 | 1991.95 | 353200 | ||
浦城縣 | 3374.73 | 353400 | ||
光澤縣 | 2232.17 | 354100 | ||
松溪縣 | 1040.25 | 353500 | ||
政和縣 | 1735.01 | 353600 | ||
邵武市 | 2851.62 | 354000 | ||
武夷山市 | 2802.77 | 354300 | ||
建甌市 | 4214.02 | 353100 |
縣(市、區) | 鄉(個) | 鄉名稱 | 鎮(個) | 鎮名稱 | 街道(個) | 街道名稱 |
合計 | 43 | - | 72 | - | 24 | - |
延平區 | 2 | 巨口、赤門 | 13 | 王台、來舟、西芹、樟湖、夏道、峽陽、太平、塔前、洋後、大橫、南山、爐下、茫蕩 | 6 | 紫雲、梅山、黃墩、四鶴、水南、水東 |
建陽區 | 3 | 崇雒、回龍、書坊 | 8 | 水吉、麻沙、將口、小湖、徐市、黃坑、莒口、漳墩 | 2 | 潭城、童遊 |
邵武市 | 3 | 金坑、張厝、桂林 | 12 | 拿口、和平、城郊、水北、下沙、洪墩、沿山、衞閩、大埠崗、肖家坊、大竹、吳家塘 | 4 | 昭陽、通泰、水北、曬口 |
武夷山市 | 4 | 嵐谷、上梅、吳屯、洋莊 | 3 | 星村、興田、五夫 | 3 | 崇安、新豐、武夷 |
建甌市 | 4 | 水源、川石、龍村、順陽 | 10 | 東峯、東遊、吉陽、南雅、徐墩、房道、小橋、迪口、玉山、小松 | 4 | 芝山、通濟、甌寧、 建安 |
順昌縣 | 4 | 洋墩、高陽、嵐下 | 7 | 洋口、建西、元坑、大幹、埔上、仁壽、大曆、鄭坊 | 1 | 雙溪 |
浦城縣 | 8 | 官路、古樓、管厝、萬安、山下、盤亭、楓溪、濠村 | 9 | 富嶺、臨江、石陂、仙陽、永興、忠信、九牧、蓮塘、水北街 | 2 | 南浦、河濱 |
光澤縣 | 5 | 鸞鳳、崇仁、李坊、華橋、司前 | 3 | 杭川、止馬、寨裏 | - | - |
松溪縣 | 6 | 河東、茶平、舊縣、祖墩、溪東、花橋 | 2 | 鄭墩、渭田 | 1 | 松源 |
政和縣 | 5 | 星溪、外屯、澄源、楊源、嶺腰 | 4 | 東平、鐵山、石屯、鎮前 | 1 |
南平地理環境
編輯南平位置境域
南平市位於福建省北部。東北與浙江省江山、龍泉、慶元等縣(市)相鄰,西北與江西省的資溪、鉛山、廣豐等縣接壤,東南與本省寧德市的古田、屏南縣交界,西南與本省三明市的泰寧縣、將樂縣、沙縣區、尤溪縣毗鄰。介於東經117°00′至119°25′,北緯26°30′至28°20′之間。東西最大間距約230千米,南北最大間距約230.4千米。最北端為浦城縣官路鄉際洋,最南端為延平區漳湖鎮馬林坑,最東端為政和縣鎮前鎮峯岔,最西端為光澤縣李坊鄉頭坑隘。轄區土地總面積為2.63萬平方千米,折3983萬畝,是福建省往北的咽喉要塞之一。
[10]
南平地形地貌
南平市地形地貌受構造運動的影響強烈,構造地貌特徵明顯,山脈多呈東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佈廣。河谷地形呈峽谷或“V”“U”狀,山間盆谷地沿溪河交替分佈,山地切割明顯,高差懸殊。以斷裂為主的斷塊山,山峯陡峭,斷層崖、斷裂谷等斷層地貌分佈廣。中山集中分佈於西北、東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嶺、仙霞嶺、鷲峯山4大山脈構成地形走勢。武夷山位於西北部,北接仙霞嶺,向西南延伸,為閩贛邊境。其主峯黃崗山海拔2160.8米,是福建省最高峯,也是中國大陸東南部的最高峯。杉嶺系武夷山脈的支脈,從武夷山北向的桐木關向西南展布,至背崗、諸母崗折向南面延伸至延平。武夷山和杉嶺組成南平市第一大山帶。仙霞嶺呈南北走向,沿閩、浙邊界延伸。鷲峯山處於東南部,山脈呈北東走向,沿政和、建甌與閩東交界處展布。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為主。境內千米以上山峯眾多,1300米以上山峯有209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佔總面積12.09%,海拔500-1000米的佔44.03%,海拔300-500米的佔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佔22.50%。
[10]
南平水文
山水林園之城——南平(23張)
閩江:上游兩條幹流建溪、富屯溪在延平匯合後稱閩江,為福建省第一江,發源於武夷山脈建寧縣,流域面積6.1萬平方千米。河長541千米,在南平境內長75千米(延平至樟湖),樟湖以上集水面積499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69立方米/秒,年徑流量623.7億立方米,河道平均坡降為萬分之五。江面較寬,全年可通航500噸級輪船。
建溪:發源於武夷山脈和仙霞嶺,起迄地點是浦城坑尾至延平園口。在建甌以上又分為崇陽溪、南浦溪、松溪3條溪,分別流經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建陽、建甌、延平等7個縣(市、區)。延平以上流域面積1.64萬平方千米,干支流長1352千米,幹流長294千米,年平均徑流量158億立方米,河道坡降為8萬分率,流域形狀係數為0.19。3條支流在建甌境內匯合,在延平與富屯溪匯入閩江。
富屯溪:發源於杉嶺山脈,集光澤西溪、北溪之水,自光澤南流,經邵武至順昌,右匯金溪,復東流,至洋口折向南流至沙溪口,與沙溪匯合。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積1.37萬平方千米,幹流長285千米,河道坡降為12萬分率,流域形狀係數為0.17。
沙溪:源自寧化的楓樹排,經清流、沙縣蜿蜒東流,至延平沙溪口匯入富屯溪,在南平市延福門碼頭再與建溪匯合入閩江。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積11793平方千米,河道坡降為7萬分率,南平市境內河長約9千米。
[10]
南平自然資源
編輯南平土地資源
2018年度,南平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南平市土地總面積3941.95萬畝,佔福建省土地總面積的2l.2%。人均擁有土地13畝,高於全省人均7.2畝的水平。全市耕地總面積357.65萬畝,佔福建省耕地面積的17.84%,其中基本農田面積284.70萬畝。全市林地面積3055.40萬畝,佔福建省林地的24.47%,居第一位,按户籍總人口計算人均10.4畝,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15.6畝。按土地權屬劃分,國有土地348.68萬畝,佔比8.85%;集體土地3593.27萬畝,佔比91.15%。
[11]
南平水力資源
南平市水力資源豐富,閩江和建溪、富屯溪干支流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為387.37萬千瓦,居福建省設區市第一位。其中,建溪流域干支流47條、200.9萬千瓦;富屯溪干支流40條、130.1萬千瓦;閩江(延平至尤溪口)36.6萬千瓦。水力資源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潛力較大。
[11]
南平森林資源
南平市為中國南方重點林區,森林資源豐富,素有“綠色金庫”“南方林海”之譽。森林覆蓋率78.89%,居福建省設區市第二;森林蓄積量1.88億立方米,居福建省第一。全市林業用地面積3253.9萬畝,約佔福建省的1/4,佔全市土地總面積3946.3萬畝的82.5%。森林面積3113.2萬畝,其中,喬木林地面積2351.6萬畝、竹林面積652.7萬畝(毛竹林面積643.5萬畝,毛竹林資源佔全國的10%,佔全省的40%)、特殊灌木林地面積93.6萬畝、非林地上的森林15.3萬畝。全市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836.6萬畝,其中國家級600.8萬畝、省級235.8萬畝。全市林業自然保護區(含保護小區)佔國土面積的7.04%,濕地保有量達66.6萬畝。
[11]
南平礦產資源
南平市地處武夷成礦帶中部,是全國重點成礦帶之一,有良好的地質成礦條件,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也是尋找貴金屬(金、銀)、有色金屬(銅、鉛、鋅、鉬)、非金屬礦的成礦遠景區。已發現的礦種有76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59種,其中水汽礦產1種,列入福建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固體礦產50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煤)、金屬礦產16種、非金屬礦產33種。全市礦山共有170個,普通建築用砂石土、飾面石材等59個,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其餘主要礦種為螢石礦36個、鉛鋅礦16個、金銀礦9個、透輝石礦8個、石英礦6個、鐵礦6個、石灰岩4個、銅礦3個、硫鐵礦3個、鉬礦3個、高嶺土2個、礦泉水2個。儲量居福建省首位的有鈾、鉭、鈮、金、螢石、葉臘石、硫鐵礦、石墨、透輝石等;儲量名列福建省前茅且優勢明顯的有鉛、鋅、銅、石灰石、飾面石材、高嶺土等。
[11]
南平動物資源
南平市森林植被豐富多樣,為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基本條件。全市有各種高等動物獸類近百種,分屬22科46屬,約佔全國四分之一;鳥類近400種,佔全國三分之一多;兩棲類33種;山溪魚類33種;昆蟲31個目,200多科,2000多種。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有“蛇的王國”之稱,已知蛇類有63種,佔全國160種的39%、全省77種的82%,主要蛇類有蘄蛇(五步蛇)、銀環蛇、青竹蛇、眼鏡蛇、腹蛇、蟒蛇、灰鼠蛇等。在數量上,單是中國特產的五步蛇在保護區內約有50萬條以上。全市水域魚類有17科138種(包括亞種),主要養殖有草魚、鯉魚、鰱魚、鯽魚、羅非魚、團頭魴魚等。龜類有10多個科近60種。兩棲類有田雞、青蛙、棘胸蛙、鱉、龜等。貝殼類常見的有腹足田螺。雙殼類有硯、蚌。甲殼類有草蝦、溪蟹等。全市珍稀動物較多,主要有野豬、熊、雲豹、精豬、獼猴、短尾猴、蘇門羚、馬麂、金貓、大靈貓、小靈貓、毛冠鹿、大自鼠、白蝙蝠、髭蠟(角怪)、蛙蛙魚、武夷湍蛙、華東雨蛙、大頭平胸龜、南海閃磷蛇等。鳥類中的中華小隼、山鷓鴣、黃腹角雉、蜂鳥、白頸長尾雉等,全國只在閩北繁殖生長。
[11]
南平植物資源
南平市有植物1790多種,僅種子植物就有110科、1200多種。針葉樹、常綠闊葉樹和喬灌木等森林植物有400餘種。大宗用材林主要有杉木、馬尾松、闊葉林三大類。竹類植物有80多種,毛竹為多,其次有綠竹、麻竹、蘆竹、苦竹、黃竹、雪竹、剛竹等。油脂植物、纖維植物、澱粉植物以及其他食用植物也很豐富,其中大宗提供利用的有油茶、油桐、烏柏、生漆、山蒼籽、香樟、香榧、棕櫚、苧麻、黃麻,板栗、木薯、茶葉和各種水果。藥用植物有澤瀉、厚朴、九節茶、七葉一枝花、十大功勞等700多種。蕨類、苔蘚、地衣、真菌等760多種,其中蕨類、苔蘚360多種,地衣、真菌400多種。境內山區珍稀名貴樹種較多,有古老的“活化石”—銀杏,材質優良的楠木、花櫚木、桂花木,木質細硬的降香黃檀,適於工藝雕刻的黃楊木,珍貴稀有的香果樹、紫檀、亮葉永青崗,紅豆杉、紫杉、木蓮紅椿、鍾萼本、銀鵲樹、白蠟樹、金錢松、三尖松、鐵杉、穗花杉等。福建省推薦列為1—4類保護的珍稀植物,閩北有三分之二種類。
[11]
南平人口民族
編輯常住人口
南平以漢族為主;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平市常住人口為2680645人。
[30]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64554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5096人,增長1.33%,年平均增長率為0.13 %。
[31]
户別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平共有家庭户993561户,集體户30611户,家庭户人口為2572647人,集體户人口為107998人。平均每個家庭户的人口為2.5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3人減少0.24人。
[31]
性別構成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平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366952人,佔50.99 %;女性人口為1313693人,佔49.01%。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4.0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下降1.53。
[31]
年齡構成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平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484524人,佔18.07 %;15-59歲人口為1637321人,佔61.08 %;60歲及以上人口為558800人,佔20.85 %,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396449人,佔14.79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34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60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2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0個百分點。
[31]
受教育情況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平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80947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48741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910631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48592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6104人上升為10481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2399人上升為13010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669人下降為33971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5345人下降為31656人。全市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05年,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提高0.52年。
[31]
城鄉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平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599098人,佔59.6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081547人,佔40.3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56788人,鄉村人口減少221692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8.92個百分點。
[31]
流動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平常住人口中,人户分離人口為900747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户分離人口為183160人,流動人口為717587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離人口增加298242人,增長49.50%;市轄區內人户分離人口增加154150人,增長5.31倍;流動人口增加144092人,增長25.13%。
[31]
常住人口數 | 佔全市常住人口比重 | ||
2020年 | 2010年 | ||
全 市 | 2680645 | 100.00 | 100.00 |
延平區 | 454605 | 16.96 | 17.69 |
建陽區 | 340843 | 12.71 | 10.94 |
邵武市 | 273721 | 10.21 | 10.40 |
武夷山市 | 259668 | 9.69 | 8.83 |
建甌市 | 434451 | 16.21 | 17.09 |
順昌縣 | 179064 | 6.68 | 7.24 |
浦城縣 | 297719 | 11.11 | 11.51 |
光澤縣 | 130294 | 4.86 | 5.07 |
松溪縣 | 130867 | 4.88 | 4.74 |
政和縣 | 179413 | 6.69 | 6.49 |
佔常住人口比重 | 性別比 | ||
男 | 女 | ||
全 市 | 50.99 | 49.01 | 104.05 |
延平區 | 50.41 | 49.59 | 101.63 |
建陽區 | 51.54 | 48.46 | 106.36 |
邵武市 | 50.72 | 49.28 | 102.93 |
武夷山市 | 50.93 | 49.07 | 103.80 |
建甌市 | 50.92 | 49.08 | 103.77 |
順昌縣 | 51.02 | 48.98 | 104.18 |
浦城縣 | 50.68 | 49.32 | 102.78 |
光澤縣 | 51.34 | 48.66 | 105.52 |
松溪縣 | 51.13 | 48.87 | 104.63 |
政和縣 | 52.24 | 47.76 | 109.38 |
佔常住人口比重 | ||||
0-14歲 | 15-59歲 | 60歲及以上 | ||
其中:65歲及以上 | ||||
全 市 | 18.07 | 61.08 | 20.85 | 14.79 |
延平區 | 16.87 | 62.03 | 21.10 | 15.06 |
建陽區 | 18.45 | 62.64 | 18.91 | 13.01 |
邵武市 | 16.86 | 62.41 | 20.73 | 14.75 |
武夷山市 | 18.13 | 65.66 | 16.21 | 11.28 |
建甌市 | 19.19 | 58.68 | 22.13 | 15.38 |
順昌縣 | 15.32 | 61.13 | 23.55 | 16.64 |
浦城縣 | 17.20 | 57.71 | 25.09 | 18.50 |
光澤縣 | 17.80 | 62.58 | 19.62 | 14.59 |
松溪縣 | 20.31 | 58.80 | 20.89 | 14.72 |
政和縣 | 22.28 | 58.97 | 18.75 | 13.35 |
大學 (大專及以上) | 高中 (含中專) | 初中 | 小學 | |
全 市 | 10481 | 13010 | 33971 | 31656 |
延平區 | 15164 | 15414 | 31182 | 28426 |
建陽區 | 10484 | 13417 | 34075 | 30754 |
邵武市 | 11733 | 16146 | 34620 | 28466 |
武夷山市 | 15377 | 14250 | 32952 | 27313 |
建甌市 | 7346 | 10762 | 33390 | 35708 |
順昌縣 | 8347 | 13065 | 36944 | 31629 |
浦城縣 | 6931 | 12558 | 36530 | 34726 |
光澤縣 | 9145 | 10686 | 37292 | 33305 |
松溪縣 | 8700 | 10581 | 35013 | 33607 |
政和縣 | 7489 | 9157 | 32339 | 35212 |
2020年 | 2010年 | |
全 市 | 9.05 | 8.53 |
延平區 | 9.70 | 9.10 |
建陽區 | 9.09 | 9.05 |
邵武市 | 9.53 | 8.97 |
武夷山市 | 9.83 | 9.01 |
建甌市 | 8.36 | 7.87 |
順昌縣 | 8.85 | 8.28 |
浦城縣 | 8.65 | 8.24 |
光澤縣 | 8.90 | 8.20 |
松溪縣 | 8.75 | 8.40 |
政和縣 | 8.22 | 8.19 |
南平政治
編輯市委書記:林瑞良
市長:袁超洪
常務副市長:張朝陽
副市長:余文權、梁廉榮、黃蘇福、何明星、洪永新、林湫、龔志陽
南平經濟概況
編輯南平綜述
南平夜景(4張)
南平第一產業
南平是農業、林業大市,糧食產量居全省第一位,耕地面積、林地面積佔全省的四分之一,林木蓄積量佔全省三分之一,茶葉面積佔全省五分之一,毛竹林面積佔全國十分之一,素有“福建糧倉”、“南方林海”、“中國竹鄉”之稱。
[43]
2021年,南平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5.59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農業產值226.34億元,增長4.1%;林業產值121.44億元,增長5.1%;牧業產值224.69億元,增長7.5%;漁業產值21.61億元,增長3.2%。
2021年末,南平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81.00萬畝,比上年增加0.04萬畝。其中,稻穀播種面積226.09萬畝,減少0.04萬畝。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74.50萬畝,增加4.91萬畝。其中,蔬菜播種面積116.56萬畝,增加2.86萬畝;煙草播種面積19.37萬畝,增加0.61萬畝;油料播種面積9.45萬畝,增加0.72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118.30萬噸,比上年增加0.48萬噸,增長0.4%。其中,秋糧產量109.07萬噸,增長0.4%;稻穀產量102.02萬噸,增長0.5%。茶葉產量8.38萬噸,增長5.6%;水果產量39.92萬噸,增長4.8%;蔬菜產量152.87萬噸,增長3.3%;煙葉產量2.87萬噸,增長3.1%。
指標 | 產量(萬噸) | 比增(%) |
糧食 | 118.30 | 0.4 |
春收糧食 | 1.61 | -2.2 |
夏收糧食 | 7.62 | 0.6 |
秋收糧食 | 109.07 | 0.4 |
油料 | 1.19 | 4.6 |
其中:花生 | 0.95 | 2.2 |
油菜籽 | 0.21 | 24.5 |
甘蔗 | 4.96 | 7.3 |
煙葉 | 2.87 | 3.1 |
茶葉 | 8.38 | 5.6 |
水果 | 50.96 | 4.1 |
蔬菜 | 152.87 | 3.3 |
食用菌 | 16.71 | 9.2 |
2021年末,南平肉蛋奶總產量119.71萬噸,比上年增長8.1%。肉類總產量93.57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3.49萬噸,增長11.1%;主要禽肉產量79.2萬噸,增長7.2%;牛肉產量0.21萬噸,增長3.6%;羊肉產量0.22萬噸,增長0.3%。年末生豬存欄106.34萬頭,下降4.7%;生豬出欄158.03萬頭,增長4.9%;主要家禽出欄5.77億隻,增長7.6%;兔出欄120.17萬頭,增長43.5%。主要禽蛋產量11.79萬噸,增長5.9%;生牛奶產量14.35萬噸,增長13.4%。
南平第二產業
南平是福建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有電線電纜、紙製品、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紡織服裝、汽車配件等優勢產業。武夷新區、南平工業園區、榮華山產業組團等產業鏈配套完善。
[43]
2021年,南平全部工業增加值491.73億元,比上年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6.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8%,集體企業下降103.4%,股份制企業增長9.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8.7%,私營企業增長6.2%。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8.5%,重工業增長8.7%。
2021年末,南平規模以上工業的35個行業大類中21個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其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長216.2%,金屬製品業增長82.8%,醫藥製造業增長65.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61.0%,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45.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5.2%。
2021年末,南平“3+4+5”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35家,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9.7%。其中,215家食品工業產業增加值增長11.3%,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6.4%;285家林產工業產業增加值增長1.2%,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5.9%;103家機電產業增加值下降7.0%,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0%;83家新型輕紡產業增加值下降7.0%,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1%;73家新型建材產業增加值增長29.2%,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6%;53家氟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增長3.6%,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5%;55家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增長39.7%,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4%;33家電子信息和數字產業增加值增長2.4%,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9%;35家新能源產業增加值下降3.2%,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9%。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7.3%,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3%。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2.2%,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2%。
[40]
產品名稱 | 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傢俱 | 件 | 426295 | 21.0 |
飲料酒 | 千升 | 85927 | -30.8 |
精製茶 | 噸 | 48161 | -23.8 |
紗 | 噸 | 7910 | 73.4 |
布 | 萬米 | 3147 | 7.6 |
人造板 | 立方米 | 1752025 | -7.7 |
機制紙 | 噸 | 271271 | 63.3 |
鮮凍肉 | 噸 | 1129939 | 10.4 |
塑料人造革、合成革 | 噸 | 153612 | -24.8 |
氫氧化鈉(燒鹼)(折100%) | 噸 | 54720 | 0.4 |
原鋁(電解鋁) | 噸 | 72288 | 2.6 |
大米 | 噸 | 242061 | 1.2 |
活性炭 | 噸 | 214175 | 1.7 |
水泥 | 噸 | 4808732 | 31.8 |
鋼材 | 噸 | 948709 | 0.6 |
鋁合金 | 噸 | 57957 | -5.6 |
原電池及原電池組 | 萬隻 | 310930 | 4.1 |
鉛酸蓄電池 | 千伏安時 | 533175 | -4.9 |
2021年末,南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1.72億元,比上年下降2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48.0%,提高2.4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營業務收入1423.39億元,下降2.8%;上交税金總額24.00億元,下降6.9%;虧損企業虧損面為11.58%,虧損企業虧損總額9.80億元,增長62.6%。
[40]
南平第三產業
2021年,南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1.00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全年全市批發業實現銷售額533.50億元,比上年增長24.2%;零售業實現銷售額732.55億元,增長20.6%;住宿業實現營業額23.03億元,增長17.2%;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03.75億元,增長30.8%。全年全市限額以上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4.48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13.23億元,增長4.0%;汽車類零售額16.87億元,增長12.5%;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33.51億元,增長5.0%。全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3.33億元,增長9.7%。限額以下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56.52億元,增長9.0%。
2021年末,南平全市進出口總額153.31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出口額146.77億元,增長27.7%;進口額6.54億元,下降36.2%。全年全市外商實際到資2.65億元,同比增長6.9%。
2021年末,南平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0.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全年貨運量5662.75 萬噸,增長30.1%;貨物週轉量(不含鐵路、民航)125.56億噸公里,增長28.6%。全年旅客運輸量1250.07萬人,比上年下降16.2%。旅客週轉量(不含鐵路、民航)5.30億人公里,下降18.5%。
2021年末,南平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9.29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2.56億元,電信業務總量26.73億元。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80.15萬件,報刊雜誌期發27.52萬份。年末電話用户總數326.83萬户,比上年增加2.38萬户。其中,固定電話用户37.74萬户,減少1.45萬户;移動電話用户289.09萬户,增加3.83萬户。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055.98萬件,同比增長30.3%。
2021年末,南平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120.13萬户,比上年增加11.16萬户;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為102.0%,下降7.7個百分點。其中,光纖寬帶用户109.45萬户,增加9.73萬户;光纖用户滲透率達91.11%,下降0.4個百分點。移動互聯網用户246.14萬户,增加10.04萬户;移動寬帶用户普及率為91.8%,下降14.6個百分點。其中,4G用户187.69萬户,減少41.89萬户;4G用户滲透率達64.9%,減少15.6個百分點。
2021年末,南平共接待旅遊總人數5601.56 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0%。其中,接待入境旅遊人數1.61萬人次,下降73.3%;接待國內旅遊人數5599.96 萬人次,增長19.2%。接待入境旅遊人數中,接待外國遊客1.01萬人次,下降39.0%;台灣同胞0.38萬人次,下降79.8%;香港同胞0.19萬人次,下降88.3%;澳門同胞0.02萬人次,下降97.4%。全市旅遊景區(點)接待旅遊人數1546.93 萬人次,增長0.7%。其中,A級景區接待旅遊人數1084.89 萬人次,下降7.7%。旅遊總收入546.23 億元,增長7.8%。其中,國內旅遊收入545.15 億元,增長8.2%;旅遊外匯收入0.17億美元,下降59.2%。
2021年末,南平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395.28億元,比上年增長5.2%;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872.26億元,增長11.9%。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383.90億元,增長5.2%;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871.33億元,增長11.9%。
[40]
指標 | 年末數(億元) | 比上年增長(%) |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 | 2395.28 | 5.2 |
#住户存款 | 1539.24 | 9.0 |
非金融企業存款 | 394.40 | -1.7 |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 | 2383.90 | 5.2 |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 | 1872.26 | 11.9 |
#住户貸款 | 1040.32 | 11.0 |
企(事)業單位貸款 | 831.23 | 12.9 |
#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 | 1871.33 | 11.9 |
2021年末,南平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59.03億元,增長4.25%;賠付支出20.44億元,增長14.4%,其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6.68億元,增長23.8%;保險深度2.79%,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62個百分點。
[40]
南平社會事業
編輯南平教育
2021年,南平全市5所高等學校(含1所成人高校)招生17871人,在校生49926人,畢業生9812人;15所中等職業學校招生9570人,在校生23496人,畢業生7777人;166所普通中學招生52234人,在校生155176人,畢業生46091人;284所普通小學招生30924人,在校生194393人,畢業生35699人;559所幼兒園在園幼兒84938人;9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810人。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類型 | 學校地址 |
福建省 | 本科 | 武夷山市 | |
福建省 | 專科 | 延平區 | |
福建省 | 專科 | 延平區 | |
福建省教育廳 | 民辦專科 | 武夷山市 |
學校名稱 | 辦學類型 | 學校地址 |
高級中學 | 南平市延平區勝利街 | |
福建省南平市高級中學 | 高級中學 | 南平市延平區環城南路 |
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學 | 高級中學 | 南平市江濱北路205號 |
福建省南平九三英華學校 | 高級中學 | 南平市延平區環城路金山段 |
福建省南平市第九中學 | 完全中學 | 南平市延平區西芹鎮興華二路48號 |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中學 | 完全中學 | 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 |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第二中學 | 完全中學 | 南平市建陽區童遊防洪堤路1號 |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麻沙中學 | 完全中學 | 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 |
完全中學 | 南平市建陽區黃花山路 | |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第一中學 | 高級中學 | 南平市建陽區西橋南路 |
福建省順昌縣第一中學 | 完全中學 | 順昌縣雙溪街道城北路 |
福建省順昌縣第二中學 | 完全中學 | 順昌縣雲峯巷 |
福建省順昌金橋學校 | 高級中學 | 順昌縣城南東路 |
福建省浦城縣第三中學 | 完全中學 | 浦城縣五一三路 |
完全中學 | 浦城縣仙陽鎮 | |
完全中學 | 浦城縣南浦北路 | |
高級中學 | 浦城縣南浦街道皇華山路 | |
福建省光澤縣第二中學 | 完全中學 | 光澤縣甘溪街 |
福建省光澤縣第一中學 | 完全中學 | 光澤縣文昌路 |
福建省松溪縣第二中學 | 完全中學 | 松溪縣城北路 |
高級中學 | 松溪縣松源鎮紅旗街 | |
福建省政和縣第二中學 | 完全中學 | 政和縣元鋒莊中元路 |
福建省政和第三中學 | 完全中學 | 政和縣星溪南路 |
福建省政和第一中學 | 高級中學 | 政和縣北大街 |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學 | 完全中學 | 邵武市太保路園丁巷 |
福建省邵武第四中學 | 完全中學 | 邵武市李綱中路 |
福建省邵武市第一中學 | 高級中學 | 邵武市八一路 |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學 | 完全中學 | 武夷山市營盤路 |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學 | 完全中學 | 武夷山市文化路 |
福建省建甌市第三中學 | 完全中學 | 建甌市水洋巷 |
福建省建甌市芝華中學 | 完全中學 | 建甌市新區甌寧路 |
福建省建甌市第二中學 | 完全中學 | 建甌市豪棟街 |
福建省建甌市第七中學 | 高級中學 | 建甌市東峯鎮興建街 |
福建省建甌市第一中學 | 高級中學 | 建甌市 |
南平市中等職業學校一覽表 | ||||
學 校 | 校 址 | 辦學性質 | 學校隸屬 | 辦學等級 |
建陽區東橋東路78號 | 公辦 | 省屬 | 國家級示範校 | |
建陽區童遊曼頭山29號 | 公辦 | 市屬 | 國家級重點校 | |
南平市建陽區童遊街道新村 | 公辦 | 市屬 | 省級重點校 | |
福建省南平職業中專學校 | 福建省南平市江南新區職教園區海瑞路11號 | 公辦 | 市屬 | 國家級重點校 |
南平環城中路金山中段 | 公辦 | 區屬 | 達標校 | |
建甌市甌寧路1號 | 公辦 | 縣屬 | 國家級重點校 | |
邵武職業中專學校 | 邵武市四板路十七號 | 公辦 | 縣屬 | 省級重點校 |
武夷山市武夷大道36號 | 公辦 | 縣屬 | 省級重點校 | |
武夷山市百花路 | 民辦 | 縣屬 | 一般校 | |
順昌中等職業學校 | 順昌西郊西路2號 | 民辦 | 縣屬 | 省級重點校 |
浦城職業技術學校 | 浦城縣上蓮塘32號 | 公辦 | 縣屬 | 達標校 |
光澤縣職教中心 | 光澤縣武林路242號 | 公辦 | 縣屬 | 達標校 |
松溪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松溪縣城南村18號 | 公辦 | 縣屬 | 達標校 |
政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政和西門暗橋 | 公辦 | 縣屬 | 達標校 |
南平市職工中等專業學校 | 延平區府前路55號 | 公辦 | 市屬 | 一般校 |
南平市成人中專學校 | 南平市馬坑路34號 | 公辦 | 縣屬 | 一般校 |
南平科學技術
2021年末,南平有研發活動的規上企業達472家,比增23%;規上企業上報研發經費23.48億元,比增10.4%。全年全市新授權專利3259件,比增45.49%;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88件,比增13.68%。全市新註冊商標18697件,比增67.3%,新認定中國馳名商標1件,新註冊地理標誌商標11件,位居全省首位。南平市進入中國城市品牌(地級市)百強榜,光澤聖農公司高居農業類別企業品牌榜首,武夷巖茶連續5年位列中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2名。
[40]
南平文化事業
2021年末,南平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藝術表演場所10個、羣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0個、文化站139個、博物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圖書館藏書總量215萬冊。廣播電台10座,廣播節目11套,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6%;電視台10個,電視節目11套,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54%。
2021年末,南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閩北中醫重點專科大樓”完成建設。全市共建成10個示範中醫館,新建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新增10箇中醫優勢病種納入醫保按病種付費。閩北精神衞生中心、光澤縣健康養老中心等重點項目竣工驗收。
[40]
南平體育事業
2021年,南平新建邵武體育館、順昌體育中心、建甌水上中心3個場館項目,完成場館改造13個。在第十四屆全運會獲得三金二銅,金牌數、獎牌數超上屆。在2021年度福建省青少年錦標賽獲得3個團體第一,36個單項第一,參賽項目、競賽成績均取得突破。
[40]
南平醫療衞生
2021年末,南平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649個,其中醫院50個,衞生院115個。年末共有各類衞生技術人員1806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095人,註冊護士8362人,醫生6434人),其中醫院11425人、衞生院2930人。年末共有醫療機構牀位16333張,其中醫院12513張、衞生院2605張。
[40]
南平社會保障
2021年末,南平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74.7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6.2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63.31萬人,生育保險參保21.51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43.04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43.53萬人。
2021年末,南平市5個市區城鄉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659元提高到787元,5個縣從每人每月596元提高到722元。全市保障城鄉低保對象3.47萬户6萬人,累計發放低保金2.49億元。較上年增加保障對象2961人,低保覆蓋率從1.86%提高到1.89%,居全省第二。全市特困供養保障對象7471人,累計發放供養金1.16億元,集中供養率從76.69%提高到90.85%,比去年底提高了14.16個百分點。實施臨時救助1.75萬人次、3332.8萬元,臨時救助金使用率105.18%。
2021年末,南平創建三星級農村幸福院150個,建成老年人助餐點26個,建設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3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10個,爭取項目和資金數均位居全省前列;完成1138户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全市新增各類養老牀位數1458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數39.4張,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8.8張,居全省第二。街道社區綜合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鄉鎮綜合功能養老機構覆蓋率從90.8%提高到97.39%。全年共發行福利彩票1.14億元,較上年增長22.98%。
[40]
南平對台交流
編輯一是打造兩岸旅遊合作的先行平台。南平市將努力打通武夷山對台直航的空中通道,鼓勵和支持台商在該市興建獨具特色的台灣主題公園、餐館、度假村等;同時推動南平與嘉義、武夷山與阿里山建立姐妹城市和姐妹山,聯合塑造“海峽姐妹山神氣之旅”品牌。
二是創建兩岸農業合作的重要基地。包括建立海峽兩岸(南平)農業科技協作交流中心,組織開展閩台兩地專家、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協作攻關項目;鼓勵和支持本地投資者嘗試建立台灣農民創業園,先期可將武夷山閩台農業合作示範園區作為試點,將其建成台灣農民創業的集中區域;開展對台農業合作項目的洽談與對接,建設閩台綠色食品加工合作示範區及出口加工基地。
三是加快建設若干個台商投資集中區,近期在閩北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台商投資區,全面擴大對台貿易合作範圍。
四是拓展兩岸文化交流的特色內涵。弘揚以朱子文化為代表的閩北文化,推介閩北地域文化特色,擴大閩北文化在台灣的影響力;組織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藝術的交流展示活動,加大對建陽雕版印刷、建盞陶瓷、浦城剪紙、“湛廬三寶”等特色文化產品的研發和包裝,以拓展這些產品在島內的市場。
[16]
南平交通
編輯南平綜述
南平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是福建北上西進的戰略通道,是對接長三角、服務中西部腹地的前鋒平台。境內有1個機場(一類航空口岸)、9條高速公路、3條鐵路,還有2條高速、2條鐵路在建,正在規劃建設武夷山新國際機場。2015年合福高鐵建成通車,南平到福州四十分鐘左右,到廈門約2.5小時,到上海4個小時以內,到北京7個多小時。
[43]
南平航空
南平鐵路
南平打通“南聯北接”、“東進西出”的鐵路大通道。2015年6月,貫穿閩北全境的合福高鐵正式通車;2018年11月,南龍鐵路通車,南平到龍巖只需1個小時,到廈門只需2.5個小時;2020年9月,衢寧鐵路建成通車,松溪、政和告別“無鐵”時代。
[45]
鐵路營業里程848千米。
[46]
南平市至江西的鷹廈鐵路、峯福鐵路,以及該市內外南鐵路。來舟站為福建省最大的列車編組站,也是華東地區的主要中轉站。
南平公路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1045千米,位居全省第一,其中2012年至2021年,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里程數達573千米,全市83%的鄉鎮30分鐘內上下高速。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里程1668千米,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69.4%。
[46]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完成農村公路建設與改造2024千米,建設“三產路”365千米,380個邊遠行政村2082千米公路建設錯車道,有效改善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南平市“四好農村路”建設規模居全省第一。
[45]
南平水路
截至2022年10月,南平市閩江及其支流水運航道暢通。閩江水口至沙溪口航道整治工程如期完工,福建省規模最大的內河碼頭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區洋坑作業區碼頭及港後配套區工程開工建設。
[46]
南平軌道交通
南平歷史文化
編輯南平地名由來
南平是福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閩的主要通道。境內的建甌市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縣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東漢時在此設建安縣,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五個縣之一;唐朝時設建州,“福建”之名即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來;宋朝時改建州為建寧府,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府。
[2]
南平閩越文化
閩越文化的物質基礎是位於武夷山市興田鎮的城村漢城遺址,城村漢城遺址1996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六十多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表明,城村漢城遺址是二千二百年前閩越王國的都城遺址,分佈面積約14.6平方公里。是福建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漢代古城之一,其整體佈局及建造方式對後世中國南方的城市以及日本等東、南亞國家的城市和建築產生深遠的影響。
南平還遺存着古閩越文化大量重要的歷史人文景觀,如浦城的“越王台”、武夷山的“武夷懸棺”、“虹橋板”等。閩越人民既保持了福建遠古文化中的風俗習慣、宗教觀念,又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效法中原內地,從而創造出燦爛的閩越文化。
[49]
南平民俗文化
建盞文化
建本文化
福建印刷歷史悠久,建陽的雕版印刷業始於五代。建陽書坊在宋代享有“圖書之府”的美譽,是全國三大雕版印書中心之一,刊印之書稱作“麻沙本”,又叫“建本”,與“浙本”“蜀本”齊名。以朱熹為代表的學者型私家刻書活動,豐富了建本刻書的內容和內涵。南宋時期閩學興盛,進一步推動建陽的印刷業。
[48]
南平朱子文化
朱子文化以朱子理學為主幹,貫穿南宋以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倫理思想等,影響着近古以來中國及東亞人們的政治生活、文化結構、思維方式、倫理道德乃至風俗習慣達700多年,在中國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佔據着重要地位。
[50]
朱子理學創立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出生於尤溪縣(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後在閩北琴書五十載,大部分時間用於著書立説,逝世後葬於建陽黃坑,享年七十一歲。宋嘉定二年(1209)朝廷賜諡號“文”,尊為“朱文公”或“朱子”,宋淳祐元年(1241)從祀孔廟。朱熹在繼承儒學基礎上,汲取北宋以來理學家及佛學、道家等思想精髓,構建了涵括自然、社會、人生為一體的理學思想體系,成為繼孔孟之後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形成“新儒學”,其思想傳播到日本、韓國、越南、法國、德國等亞歐國家,被譽為“後孔子主義”。
朱熹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有《四書章句集註》《楚辭集註》《近思錄》等共計二千萬字,《四書章句集註》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的指定用書,成為朝廷意識形態。著名歷史學家蔡尚思詩讚: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
南平茶文化
南平有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蘇軾曾敍述茶受漢武帝寵愛的故事,與蘇軾同時代的孫漸有詩云:“昔有漢道人”“分來建溪芽”。經過一千多年的茶葉種植和加工的歷史演變,焙茶手法各具特色。南平市內各縣區均產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茶樹品種、製茶技藝、茶文化的重要傳播中心。閩北山水孕育了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四種茶類,其中武夷巖茶、正山小種和政和白茶,分別代表了南平烏龍茶、紅茶和白茶三大茶類。
閩北茶文化源遠流長。武夷巖茶以其獨特的“巖骨花香”著稱於世,尤其大紅袍是武夷山最負盛名的巖茶,被譽為“茶中之王”。武夷茶作為茶中精品,唐代就被載入史冊,宋代鼎盛輝煌,元明成了貢品。2006年,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2008年,代表中國烏龍茶製作技藝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19年3月,“萬里茶道”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51]
南平抗戰文化
南平的10個縣(市、區)都是老區縣和原中央蘇區縣。革命戰爭年代,福建省委曾經幾度駐在閩北,被譽為“紅旗不倒”的紅土地。著名的“赤石暴動”,就發生在武夷山下。毛澤東同志在他的著名詞作《如夢令·元旦》中寫道:“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43]
南平非遺文化
2006年公佈 | |||
- | |||
2008年公佈 | |||
- | 2011年公佈 | ||
- | 2014年7月公佈 |
南平南詞戲 | 建甌挑幡 | 2005公佈 | |
延平塔前大腔金線傀儡 |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工藝技能及習俗 | ||
延平戰勝鼓 | 政和四平戲 | ||
邵武長門(tang) | 邵武儺舞 | ||
浦城閩派古琴 | 十番音樂(南平) | ||
浦城剪紙技藝 | 朱子祭典(南平) | 2007公佈 | |
建窯建盞燒製技藝(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盞燒製技藝) | 木偶戲(政和四平戲提線木偶戲 | ||
白茶製作技藝(政和) | 工夫茶製作技藝(政和) | 木拱廊橋營造技藝(政和、順昌) | |
建窯建盞製作技藝 | 福建畲族民歌(嶺炳洋畲歌) | 2009公佈 | |
提線木偶戲(浦城縣) | 丹桂茶製作技藝 | ||
福建烏龍茶製作技藝(北苑茶、清源山茶、永春佛手茶) | |||
燈舞(五夫龍魚戲) | 木活字印刷術(寧化、光澤) | 2011年10月公佈 | |
齊天大聖信俗 | |||
程門立雪傳説 | 正山小種紅茶製作技藝 | 2017年1月公佈 | |
建甌醬香型福矛窖酒釀造技藝 | |||
閩北古民居營造技藝(光澤) | 九龍窯青瓷燒製技藝 | ||
朱子家禮(成年禮、拜師禮、婚禮) | 九曲竹排製作技藝 | 2019年3月公佈 | |
建甌太保信俗 | 建甌林氏金銀器製作技藝 | 建甌烏衣紅曲“三冬老”黃酒釀造技藝 | |
“建昌幫”中藥炮製傳統技藝(光澤) | 松溪版畫製作技藝 | 閩北走橋習俗(政和、光澤、邵武) | |
白茶製作技藝(建陽) | - | - | |
南平風景名勝
編輯南平全市各類旅遊景點150多處,其中國家級、省級以上景點佔1/3。南平有武夷山風景名勝區1家被評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13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17個景區被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A級景區69家。
[11]
[17]
南平市共有國家公園1個(武夷山國家公園),各類保護地48個,其中,自然保護區9個(國家級2個,省級5個、縣級2個)、風景名勝區11個(國家級3個、省級8個)、森林公園24個(國家級3個、省級21個)、地質公園3個(含國家級1個、省級2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1個。全市現有3個“中國竹子之鄉”(建甌市、順昌縣、武夷山市),2個“中國特色竹鄉”(建陽區、光澤縣),2個“中國油茶之鄉”(浦城縣、順昌縣),1個“中國無患子之鄉”(順昌縣),1個“中國百合之鄉”(延平區)。全國4個“中國錐慄之鄉”中,南平佔3個(建甌市、政和縣、建陽區),順昌縣是全國唯一的“中國杉木之鄉”,浦城縣是全國唯一的“中國丹桂之鄉”。
[40]
茫蕩山 | ||
武夷山自然博物館 | ||
餘慶橋古蹟 | ||
武夷山紫陽樓 | 武夷山古漢城遺址 | 武夷山紅色之旅-赤石暴動遺蹟 |
序號 | 景區名稱 | 縣市區 | 景區點類型 | 評定時間 |
1 | 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 武夷山 | 5A級 | 2007年 |
2 | 武夷山大安源旅遊景區 | 武夷山 | 4A級 | 2010年 |
3 | 南平市順昌華陽山旅遊景區 | 順昌 | 4A級 | 2011年 |
4 | 南平市溪源峽谷旅遊區 | 延平 | 4A級 | 2011年 |
5 | 南平市天成奇峽旅遊區 | 邵武 | 4A級 | 2011年 |
6 | 南平市邵武雲靈山旅遊景區 | 邵武 | 4A級 | 2012年 |
7 | 南平邵武和平古鎮景區 | 邵武 | 4A級 | 2014年 |
8 | 南平武夷山茶博園 | 武夷山 | 4A級 | 2014年 |
9 | 武夷山自遊小鎮汽車主題樂園景區 | 武夷山 | 4A級 | 2015年 |
10 | 武夷山 | 4A級 | 2016年 | |
11 | 建陽 | 4A級 | 2017年 | |
12 | 浦城縣中國包酒文化博覽園景區 | 浦城 | 4A級 | 2017年 |
13 | 邵武 | 4A級 | 2018年 | |
14 | 邵武 | 4A級 | 2019年 | |
南平美食
編輯政和東平小胳 | 苦楮果 | |||
建甌光餅 | 松溪小角 | |||
山珍糕 | 水空心菜、 | |||
仁壽灌蛋 | ||||
武夷茶宴 | ||||
油煎盞 | 松溪蒙丸 | 雞酒面 | ||
芥菜米湯 | - | - | ||
南平著名人物
編輯著名理學家--朱熹 | 紹興名臣—廖剛(順昌) | 道南鼻祖—楊時(延平) | 白衣卿相—柳永(武夷山) | 抗金名相—李綱(邵武) | 敢為人先—黃峭(邵武) |
獨創詩體—楊榮(建甌) | 革命先驅—楊峻德(建甌) | 君王之師—真德秀(浦城) | 法醫鼻祖—宋慈(建陽) | “三教布衣”—陳陶(延平) | 鑄劍宗師—歐冶子(松溪) |
朱門領袖—蔡元定(建陽) | |||||
南平城市榮譽
編輯2019年11月15日,南平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2]
- 參考資料
-
- 1. 地理位置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6]
- 2. 南平市簡介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1-21]
- 3. 南平市府獲批搬遷建陽區南林大街36號 .台海網[引用日期2020-01-03]
- 4. 袁超洪當選南平市市長 李騰當選市監委主任(圖|簡歷)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0-09-29]
- 5. 歷史沿革 .南平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11-26]
- 6. 南平市政府搬遷升旗儀式 .微博[引用日期2020-01-03]
- 7. 行政區劃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6]
- 8. 南平人大常委會工作綜述 .南平市政府[引用日期2020-01-03]
- 9. 南平市政府搬遷升旗儀式 .微博[引用日期2020-01-03]
- 10. 自然地理 .南平政府網.2021-11-02[引用日期2022-09-12]
- 11. 資源物產 .南平市人民政府.2021-11-02[引用日期2022-09-12]
- 12. 2021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9-30]
- 13. 南平市高中教育一覽表 .南平教育網[引用日期2017-01-22]
- 14. 南平市具有招生資格中等職業學校一覽表 .南平教育網[引用日期2017-01-22]
- 15. 關於認定南平機電職業學校等5所中等職業學校 .南平教育網[引用日期2017-01-22]
- 16. 兩岸交流新局勢 福建南平深化對台合作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08-07-05]
- 17. 2021年南平市國家A級旅遊景區名錄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0-12]
- 18. 歷史名人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7]
- 19.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公示公告 .農業部[引用日期2017-12-09]
- 20.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出爐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5]
- 21. 民政部 財政部關於確定第四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9-08-30]
- 22. 點贊!福建三地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東南網[引用日期2019-11-16]
- 23. 《2019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指數報告》在京發佈 北京深圳三亞位列前三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11-18]
- 24. 最新城市科技創新指數發佈!你的家鄉排名第幾?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1-09]
- 25.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26. 宜居委發佈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 .人民政協網[引用日期2020-12-03]
- 27.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1-01-08]
- 28. 林文斌任南平市委書記 袁毅不再兼任 .百家號-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2-22]
- 29. 中國地級市品牌百強出爐,温州位列第三! .澎湃[引用日期2021-05-10]
- 30. 福建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 .福建省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23]
- 31. 南平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一號)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24]
- 32. 南平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24]
- 33. 領導之窗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9-28]
- 34. 林瑞良同志任南平市委書記 .福建日報[引用日期2021-12-29]
- 35. 有軌電車來了 武夷新區旅遊觀光軌道交通項目今日開通運營 .南平市政府[引用日期2022-01-04]
- 36. 開年好消息!武夷山景區有了旅遊觀光輕軌 武夷新區旅遊觀光軌道交通項目正式開通運營 .海峽網[引用日期2022-01-04]
- 37. 武夷山市獲國家衞生城市稱號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2-12]
- 38. 2021年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評審結果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引用日期2022-02-27]
- 39. 國務院辦公廳通報!對福建這些地方予以督查激勵 .東南網[引用日期2022-06-10]
- 40. 2021年南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南平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11-13]
- 41. 建置沿革 .南平市人民政府.2021-11-03[引用日期2022-11-14]
- 42. 關於命名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11-20]
- 43. 南平概況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7]
- 44. 新航季,武夷山機場可通達10個城市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7]
- 45. 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 〉南平:構建交通新格局 暢通發展“大動脈” .南平廣播電視台[引用日期2022-11-27]
- 46. 南平市交通運輸發展成效及“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展望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7]
- 47. 2021年統計用區劃和城鄉劃分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11-27]
- 48. 南平:千年古城 文脈綿長 .半月談[引用日期2022-11-27]
- 49. 南平歷史文化知識之閩越文化 .福建省南平技師學院[引用日期2022-11-27]
- 50. 南平歷史文化知識之朱子文化 .福建省南平技師學院[引用日期2022-11-27]
- 51. 南平歷史文化知識之茶文化 .福建省南平技師學院[引用日期2022-11-27]
- 52. 閩北風物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7]
- 53. 南平美食小吃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7]
- 54. 南平美食1-3 .南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7]
- 55. 南平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共4批,7項) .南平市文化和旅遊局[引用日期2022-11-27]
- 56. 南平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南平市文化和旅遊局[引用日期2022-11-27]
- 57. 福建龍巖入選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 .其他.2022-11-2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