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嶽軍事會議

鎖定
南嶽軍事會議是指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集,蔣介石親自主持軍事會議。主要有三次(有説四次)。 [1] 
第一次會議是1938年11月25~28日,主旨是對抗戰作出新的部署。蔣介石致開幕詞稱:這次抗戰依照預定的戰略和政略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撤退,岳陽淪陷為第一時期;從今以後是第二時期。第一期的戰略是消耗敵人,誘敵深入於有利於我軍決戰的陣地;第二期是轉守為攻,轉敗為勝的時期。會議制定了《第二期抗戰之要旨》等文件。重申了繼續實施持久作戰的方針,採取轉守為攻、牽制消耗敵人的戰術,粉碎日軍“以華制華”的陰謀。第二次會議是1939年10月29日~11月5日,中心議題是檢討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得失,確定後期抗戰應採取的戰略。蔣介石在報告中強調: “要開始反守為攻,轉靜為動,積極採取攻勢。”第三次會議是1941年10月16~21日。主要內容是檢討第二次長沙會戰的缺點。 [1] 
中文名
南嶽軍事會議
召開方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召開地點
湖南南嶽
從抗戰的相持階段到反攻階段初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南嶽衡山召開了四次軍事會議,蔣介石親自主持了這四次軍事會議,會議均是在古鎮西側白龍潭上的聖經學校舉行。其中最為著名的是1938年11月20日至25日的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 [2] 
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參會的由第三、第四、第七、第九戰區長官、將領及湘贛粵桂四省省主席等要員兩百多人,中共領導人周恩來、葉劍英等也參加此次會議。此次會議的主要議程一是檢討第一期抗戰得失,按照戰略和政略明確武漢失守前為第一期抗戰階段。二是制定二期抗戰方略。三是按照戰爭形勢的變化及新戰略方針的要求,重新調整戰區劃分,調整部分指揮官以及兵力部署。這次會議因處在抗日戰爭由防禦階段向相持階段轉變的時刻,因而十分引人關注,會議取得的成果對整個抗戰的進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首先是向世人表明抗戰到底的決心,極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氣;其次是適時地實行了戰略轉移,“以時間換空間,積小勝為大勝,游擊戰重於正規戰”等戰略思想體現了持久抗戰的的原則;最後會議精神體現了國共合作團結御辱的基本方針,蔣介石還接受共產黨的建議,着手在南嶽共同舉辦遊擊幹部訓練班。遊幹班由蔣介石兼主任,白崇禧、陳誠兼任副主任,湯恩伯任教育長,葉劍英任副教育長。遊幹班從1939年2月開始到1940年3月結束,共舉辦三期,培訓了近三千名遊擊骨幹力量,這近三千人的學員大部分來自各戰區下級軍官和部分地方黨部政工人員以及一部分青年學生。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也以“胡光”的化名參加了培訓。相持階段要發展敵後游擊戰的思想最初是由朱德總司令在武漢參加高級將領會議時書面向蔣介石提出的,當南嶽軍事會議決定開辦並向共產黨方面發出派教官的電報後,毛澤東高興地説:去吧!去講講我們的道理。於是,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了一個三十多人的教學班子,對外稱“中國共產黨代表團”,代表團由葉劍英擔任團長,教官由李濤、邊章伍、吳奚如、李崇、薛子正等組成。中國共產黨代表團一行住在南嶽衡山腳下的一座叫“桔盈圃”和“果園”的富家民房。遊幹班訓練課程分為“精神訓練”、“政治訓練”和“軍事訓練”三大類,同時還邀請中外知名人士和領袖人士演講或作報告,如周恩來演講了“中日戰爭之政略戰略的問題”,胡愈之演講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分析”等。兩黨合作舉辦的這三期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為推動敵後游擊戰的開展培訓了一大批骨幹力量,為全面抗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國共合作史和抗戰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