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嶽大廟

鎖定
南嶽大廟 [1]  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羣,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根據現存資料記載始建於唐,後經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繕擴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形成98500平方米的規模。
南嶽大廟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牆流注,頗似北京故宮風貌。
南嶽大廟佛道共存,東側為八個道觀,西側為八個佛寺,堪稱我國寺廟一絕,每年八月十五,這裏都要舉行盛大規模的廟會,不少東南亞的佛國華僑,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鄉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長途跋涉來此朝拜,因此這裏常年香火不息。
中文名
南嶽大廟
外文名
Nanyue Temple
地理位置
衡陽市南嶽區北支街2號 [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5月1日至10月31日 07:00-17:30;11月1日至4月30日 07:30-17:30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淡季(11.1-4.30)價格40元;旺季(5.1-10.31)價格60元。
佔地面積
98500 m²
著名景點
正殿
寢宮
御書樓
盤龍亭
適宜遊玩季節
全年
建議遊玩時長
建議2-3小時
所屬國家
中國

南嶽大廟基本概況

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51張)
這座宮殿式古建築羣,就是有名的南嶽大廟,位於南嶽古鎮北端,赤帝峯下。是我國南方及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佔地面積98500平方米。
始建年代不詳,地方誌有記載的大廟最早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歷經宋、元、明、清歷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擴建。

南嶽大廟歷史傳承

南嶽大廟風景1
南嶽大廟風景1(37張)
廟宇是古代享祭的載體,必然引起皇帝的重視。除定期的祭祀外,歷來皇室登位、誕辰、災病,或國家昌盛、戰爭勝利、水旱蟲災等,都要舉行祀典活動。這種祭祀,皇帝要親自過問,由翰林苑撰寫祝文,派朝廷大員專程赴南嶽蒞祭。
南嶽主祀的神是“南嶽聖帝”,一説其神號為祝融氏,一説其神名為澤光,等等。總之,“南嶽聖帝”是南嶽最大的神,高大,威武,神聖,莊嚴,代表着神在觀察、在思考、在暗示,擁有凡人不可能達到的大智慧、大胸襟、大眼界,人間萬事,瞭然於胸,思接千古,預言未來。
因而不論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甚至皇帝,均對他敬畏幾分。這種特定的“需要背景”,決定了南嶽大廟的前途,必須保持相對的穩定,並且可以持續發展。
歷史上南嶽大廟曾多次毀於大火,又經多次重建和修繕擴建。可以説,南嶽大廟的廟史既是一部祭祀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天災人禍搏鬥的歷史,承前啓後,繼往開來,頻頻閃爍中華民族精神的亮點。除了那些民間能工巧匠,歷史上對南嶽大廟的建設、修復、管理有貢獻的人士中,有官吏、鄉紳、商賈、軍人甚至善男信女,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像李鴻章、曾國藩、薛嶽、陶鑄、陳毅那樣的大人物,他們以信仰和智慧、財力與物力,維護着這座古廟宇雄渾大度的氣勢和嫋嫋升騰的香火。在所有的虔誠維護者之中,有一個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湖南平江縣李元度。李元度,號次青,字笏庭,自號天嶽山樵,晚年更號超然老人,官至雲南布政使。
1879年,湖南巡撫王文韻聘請李元度到南嶽主持重修南嶽大廟,歷時三年,將被大火燒燬的大廟正殿重修一新,又增建和重修了行祠、御碑亭御書樓、注生殿、轄神祠,使南嶽大廟頗俱規模,沿襲至今。
李元度乘修廟的機會,遍涉南嶽山水,獨立編纂了26卷、40餘萬字的《南嶽志》,其中便有“修監嶽祠”的記載,為人們完整認識南嶽大廟提供了一把“文化的鑰匙”。
南嶽大廟正南門 南嶽大廟正南門
雖然儒、釋、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

南嶽大廟景點描述

南嶽大廟圖片
南嶽大廟圖片(18張)
南嶽大廟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包括正殿寢宮御書樓、盤龍亭等建築。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牆流注,頗似北京故宮風貌。南嶽大廟佛道共存,東側為八個道觀,西側為八個佛寺,堪稱我國寺廟一絕。南嶽大廟四羣院落和九個建築體組成,保持了唐宋以來的藝術精華。
第一進是正門,也叫欞星門,由花崗石砌成,門前有一對石獅子,姿態雄偉,門內翠柏挺立,綠草如茵;
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
第二進為盤龍亭,又稱奎星閣,舊時於此演戲。閣方形,台基高約2米,花崗岩砌成,中有十字通道。閣樓木石結構,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檐下飾斗拱、彩繪雕鏤。覆鬥形藻井中雕有一條巨大的鎦金盤龍,故又名盤龍亭。北面懸橫額:“古往今來。”柱聯為:“登峯巔俯視洞庭,高唱江從東去;問天下誰稱福地,長歌風從南來。”南檐下有“奎星閣”豎額,柱聯為:“亭有盤龍,何不在天飛霹電;嶽常集鳳,都來此地聽簫韶。”閣的左邊有鍾亭,原有一口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鑄造的重九千斤的大鐵鐘,右邊有鼓亭,過去置有一面直徑達2米的大鼓。二亭都為重檐歇山式建築,現修繕一新,新置了鍾、鼓。在二亭縱線的南面,還有二座六角攢尖亭。
東亭置明成化年間(公元1460—1487年)尚書商輅撰的《重修南嶽廟記》碑,西亭置宋代範純仁撰的《祭衡嶽文》碑,東亭1944年被日機炸燬,現已恢復,亭內二碑均系八十年代的複製品。
第三進為城門式的三大洞門,正中叫正川門,門內有玲瓏別緻的御碑亭,亭內有清聖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為重修南嶽廟而立的一個巨大的龜馱石碑,碑文系康熙親筆;
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
第四進為御碑亭。八角重檐攢尖頂,紅柱碧瓦,飛檐翹角。檐下斗拱,玲瓏剔透。
亭週四面為紅牆,每方開一拱門,亭內置一巨大馱碑。狀似烏龜,古傳為贔屓。碑高3.2米,寬2米,系整塊青石鏤成,上刻清康熙帝玄燁親撰的《重修南嶽廟記》,全文297字,楷體,此碑為1985年重置。
亭上有“御碑亭”豎額,額枋上書不同形體的古篆“壽”字二百個,寓意南嶽為“壽嶽”。
第五進為嘉應門,現加以改建,內設南嶽文物保管所,南嶽書畫院,大廟招待所等;
第六進為御書樓。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四周繞回廊,前有丹墀,中嵌蟠龍。樓上四周裝鏤空窗格,其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翹,為古代所罕見。南檐下有“御書樓”橫額。樓下原有御碑五塊,現已不存。
第七進為正殿,殿前是一塊大坪,正殿聳立在17級的石階上,正中的石階嵌有漢白玉游龍浮雕,正殿高7.2丈,為重檐歇山頂建築,內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徵南嶽72峯。殿頂覆蓋着橙黃色的琉璃瓦。並飾有寶劍、大小蟠龍和八仙中的人物,飛檐四角,垂有銅鈴,檐下窗欞、壁板,都雕刻着各種人物故事或花木鳥獸,後牆上繪有大幅雲龍丹鳳
大殿台階四周,有麻石欄杆圍繞,柱頭上雕刻有獅子、麒麟、大象和駿馬,欄杆中嵌有漢白玉雙面浮雕144塊。殿中原來設有嶽神座位,歷代統治者對嶽神都加賜封號。如唐初封為“司天霍王”,開元間又封為“南嶽真君”,宋代加封為“司天昭聖帝”等等。如今的“南嶽聖帝”是1983年複製的;
第八進為寢官。亦稱謹身殿,後殿。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
和正殿丹墀相連。殿中設聖帝和夫人景明後、聖帝父母親坐像,故亦稱聖公聖母殿。檐下裝有粗獷的斗拱,天花繪製精美。
第九進為後山門。亦稱北後門,是岳廟中軸線的終點。磚木結構,單檐硬山頂,紅牆黃瓦,屋脊上飾有寶頂和走獸。門東為注生殿,祀注生真君,民間亦稱註生娘娘。
門柱聯為:“注性優劣惟善人知止善地;生命壽夭皆由自造不由天。”西為轄神殿。一門兩殿相連,一字排開,裝飾古雅大方。出後門,即可登山。
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宮建築於一體的建築羣。

南嶽大廟現存建築

南嶽大廟香火旺盛 南嶽大廟香火旺盛
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築羣,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
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欞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築風格。
南嶽大廟正殿 南嶽大廟正殿
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
同時以八百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檐,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裏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説。
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嶽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嶽是壽山、壽嶽,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
坐落在南嶽鎮北,是五嶽眾多寺廟中,規模、佈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建築羣。總佔地面積10平方公里。南嶽大廟初建於唐代(725年),歷經6個朝代,17次的重新修繕,方得今日的規模,歷代高僧無不來此講經弘法。
南嶽山下的南嶽古鎮北街盡頭,坐北朝南,前有壽澗水,後有赤帝廟,廟址呈長方形,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後經歷了六次大火,經過擴建和修繕,才奠定了現存規模。
中軸線主體建築羣共九進,完全仿造帝王宮殿模式建造,系我國南方現存最大的宮殿式古建築羣,故有“南國故宮”之稱。
南嶽大廟御碑亭 南嶽大廟御碑亭
南嶽大廟始建於唐初,至少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風雨滄桑,更替輪迴,多少帝王已化為泥土,多少英雄已歸隱江湖,而南嶽大廟依然紅牆黃瓦,翠柏森森,眾生雲集,香火嫋嫋,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蹟。

南嶽大廟修復計劃

1995年,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羅哲文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國家建設部歷史名城專家教授會聚南嶽,評審並通過了《全面修復南嶽大廟規劃方案》。
湖南省人民政府決定由省直及衡陽市和南嶽區各界負責人組成委員會,承擔全面修復南嶽大廟盛舉。
南嶽大廟是南嶽之神享祀的主廟,是歷代帝王代表國家祭祀山川社稷的主廟,與泰安岱廟登封中嶽廟並稱於世,史載宋朝曾派大臣前來祭祀15次,明代33次,清代40餘次,民國時期,亦常有春秋二祭。
南嶽廟坐落在南嶽古鎮北端,南嶽衡山72峯之一的朱明峯麓,是中國南方現存最大的古廟之一,是一座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三者於一體的規模宏麗的古建築羣。南嶽廟有址在秦漢,奠基於隋,始建於唐開元十三年,距今已有1400餘的歷史。
南嶽廟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牆流注,頗似北京故宮風貌。
南嶽大廟佛道共存,東側為八個道觀,西側為八個佛寺,堪稱中國寺廟一絕,有“小故宮”之稱。
歷史規模最大時佔地12萬平方米。
南嶽廟歷經唐、宋、元、明、清各朝大小修繕16次,此前的一次大修是在清光緒八年(1882),中間相隔120多年。此次《全面修復南嶽大廟規劃方案》由中國古建築泰斗羅哲文先生參與制定,共分三大部分,一是中軸線,分為九進四院落,是宮殿式建築,除正南門城樓在抗日戰爭中被飛機炸燬外,基本保持完好,這一部分是重大文物保護區,修復要求是整舊如舊,即“古而古”;
二是東西線,東西兩路八寺(佛教建築)八觀(道教建築)是民間建築,現有的已維修不全,壁斷牆殘,幾成廢墟,這一區域為一般文物保護區,在恢復八寺八觀的同時,結合新的功能要求,分成佛、道兩個博物館和宗教祭祀、接待、培訓幾個部分,這部分要求是“古而新”;
三是文化商業服務區,在大廟紅牆以外東西兩側分別建成以宗教文化、宗教用品、素餐飲食、傳統醫藥等為內容的兩條環廟而市的街道,這一部分要求“新而古”。大修後,南嶽大廟的面積由7.68萬平方米恢復到10萬平方米,全部對外開放。2003年10月6日,南嶽廟全面修復竣工。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批准南嶽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嶽大廟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 淡季:早上7:30 - 下午17:00 旺季:早上7:00-下午17:30

南嶽大廟交通信息

位於南嶽區北街,發往從衡陽發往衡山和衡山發往衡陽的都經過南嶽區,然後在南嶽區內乘坐免費 1 路、2 路 、3 路、4路公交車,在南嶽大廟站台下車,步行即可到達,交通非常方便。

南嶽大廟申遺漲價

門票:60元
保險:2元(自願購買)
2010年8月17日,南嶽大廟 [2]  門票價格調整聽證會在南嶽電信賓館舉行。從上午8點30分開始,到11點40分結束,最終南嶽大廟門票成功地由40元/人次調整到50元/人次。衡陽市物價局局長尹同君表示,調價方案將上報湖南省物價局,如獲准,將在公示半年後實施(從2011年4月1日開始執行)。
提價主因為申遺
有“南國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位於湖南省衡陽市,是祭祀南嶽聖帝的寺廟,是我國南方規模最大、總體佈局最完整的宮殿式建築羣之一,始建於隋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南嶽管理局認為,門票價格需要調整主要是因為南嶽古鎮重修,增加了南嶽大廟的管理運行成本;同時,保護大廟和提升景區品位,也需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該局人士稱,南嶽大廟的門票與同類門票價格比較,處在偏低水平。南嶽大廟的門票價格為每人40元,而中嶽嵩山少林寺的門已經上百元了。因此,如果旅遊產品價格定得過低,潛在旅遊者就會認為旅遊產品質量較低,從而影響其消費熱情。
他們的期望是,南嶽大廟門票價格從40元/人次提到60元/人次,漲50%為宜。
湖南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研隊的一份報告則指出,此次門票調價是因為南嶽區為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投入大量資金對古鎮和大廟進行整修,管理成本逐年提高。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