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岸村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武曲鎮南岸村)

鎖定
南岸村位於福建省武曲鎮東南部,居武曲與社口之間,有200多户930餘人口,電話區號為0593,郵政區碼為355000。
中文名稱
南岸村
行政區類別
福建省
電話區號
0593
郵政區碼
355000
地理位置
武曲鎮東南部,居武曲與社口之間
人    口
200多户930餘人

南岸村地理環境簡介

南岸村位於武曲鎮東南部,居武曲與社口之間,轄南岸、餘坑兩個自然村,200多户930餘人。因相較於武曲,地處長溪東南岸邊,故取名“南岸”。從福安進入壽寧轄區,經過的第一個村莊便是南岸村,所以南岸村又有“壽寧第一村”之稱。
南岸村明代隸屬壽寧縣福安裏四都七甲,清沿明制。民國25年(1936年)屬斜灘第三區武曲鄉公所,民國34年(1945年)屬武曲鄉武曲村,1952年土改後,南岸設鄉(小鄉),1956年撤銷,1984年9月南岸大隊改稱南岸村委會。

南岸村南岸村歷史由來

南岸村源於吳姓,明正統二年(1437),吳姓始祖吳仁八從楊梅村(鰲陽)遷居南岸;高魁二於明嘉靖己未年(1559)從福安田坂遷居南岸,繁衍生息至今。村裏有陳、張、吳、林、曾、謝、龔諸姓各1户,其餘均為高姓人家,至今村中仍留有高氏祠堂一座。
餘坑村因“餘坑出草寇”而聞名閩東民間。據傳,明初餘坑自然村曾經有一人,武藝高強,娶鳳陽龍井仔為妻,落腳餘坑鳳陽寺,在附近山頭建立山寨,自封為大王,妻龍井仔為押寨夫人,斜灘印潭李萬志(智)為軍師,芹洋黃大漢(世亮)為元帥,招兵買馬達數千人。相傳其人會法術,將方圓數十里內後的石頭變成豬,趕到餘坑,一旦兩軍對陣,這些豬又可變成士兵參戰。後因官兵圍剿,法術被他的嫂子無意間所破,寡不敵眾被剿滅,餘坑及鳳陽寺被夷為平地。後人稱其為“餘坑草寇”,今寨址尚存。
“餘坑草寇”的姓氏也因餘坑全村被朝廷屠成平地,寸草不留,而無從考證。近年,據有關文史專家從寧德方面傳回的消息,以及鳳陽寺和餘坑附近山頭所遺明代石槽、石器花紋,再加上民間傳説中“豬”與“朱”同音的情節,兩相對照後推斷,“餘坑草寇”很可能是建文帝朱允炆或其部將。明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允炆被燕王朱棣打敗,逃出南京,一路南下,曾經駐足古鳳陽寺。而李萬志和黃世亮兩人,經考證確實是明代人物。
村尾水尾宮也頗具神秘色彩,村內外小兒一旦身上長瘡,只要到宮內祈求馬六夫人,大多能不治而愈。南岸村還有悠久的人文歷史,1987年,在境內的王龍崗、龍頭崗等山上,發現陶片、石錛、石錘、石箭等文物,後經省博物館專家鑑定系商周時期遺物,據此判斷,三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恢復高考後,大中專畢業生逾百名,處級幹部2名,科級幹部10餘名。
長溪和雙湖二級路從南岸轄區穿過,把南岸和餘坑自然村一分為二,且南岸村沿溪的環村公路林蔭叢密、靜謐清幽、風景優美,加上境內壠頭山還有石人、石馬、石屋、石雞、石鼓等自然景觀,是人們遊覽觀光的好去處。
1988年12月,長172米、寬5米、高15米、孔跨徑45米的南岸大橋竣工,結束了南岸村幾百年靠渡船過河的歷史。
改革開放的大潮給南岸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勤勞的南岸村民,因地制宜開墾茶園,是壽寧縣培育茶苗最多、最早、最好的行政村,先後辦起茶機廠和茶葉加工廠。村中還有部分能人志士外出福安、江西、廣東、上海、天津等地,先後辦起茶葉經銷部、超市、鑄造廠等多家企業。隨着時代的前進,而今南岸村正以淳樸的民風,智慧的村民,眾多的古蹟,優美的環境,騰飛的經濟,交織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融入“閩浙邊界生態新茶鄉”建設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