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鎖定
南山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縣龍崗鎮南1公里南山上,為道教摩崖石刻羣,有神龍、三清、聖母、真武等洞窟,造像共五百餘尊,主要鑿於南宋紹興年間,其中三清洞內刻有太上老君和拱衞諸神四百餘尊,造型栩栩如生。多寶塔也在龍崗鎮北2公里的山上,建於唐代乾寧年間,南宋紹興十八至二十五年間(1148-1155年)重建。因塔中藏120粒“華嚴感應舍利”,故稱多寶塔,又名白塔、北塔。
中文名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別    名
白塔
別    名
北塔
主要鑿於
南宋紹興年間
位    置
重慶市大足縣龍崗鎮南南山上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重慶市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IV-並8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簡介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石篆山摩崖造像為典型的釋、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區,在石窟中罕見。其中,第6號為孔子及十哲龕,正壁刻中國大思想家、儒家創始人孔子坐像,兩側壁刻孔子最著名的十大弟子。這在石窟造像中,實屬鳳毛麟角。第7號為三身佛龕。第8號為老君龕,正中鑿中國道教創始人老子坐像,左右各立7尊真人、法師像。據造像記知,以上3龕造像均為大莊園主嚴遜出資開鑿,同為當時著名雕刻匠師文惟簡等雕造。一九五六年八十六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石篆山摩崖造像屬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大足縣人民委員會公佈,千佛崖摩崖造成像屬大足縣文物保護單位。石篆山以老君洞為代表作,在2000年12月1日也同時和南山、北山、寶頂山、石門山被聯合國通過,列進了《世界文物遺產》名錄。
多寶塔也在龍崗鎮北2公里的山上,建於唐代乾寧年間,南宋紹興十八至二十五年間(1148-1155年)重建。因塔中藏120粒“華嚴感應舍利”,故稱多寶塔,又名白塔、北塔。為八角形磚塔,內七層,外觀十三層,高33米,塔身中部略隆起,內有梯可登塔頂。塔內外有石刻高浮雕佛像一百四十餘尊,並有造像題記碑刻七十餘通,塔下部力士像高10米,作負塔狀,其下石窟有石雕佛像五尊,為宋代石雕上品。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寶塔

北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城西北2公里的北山上,包括佛灣、北塔、觀音坡、佛耳崖、營盤坡等處窟龕,以佛灣造像規模最大。唐景福元年(892年)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州都指揮史韋靖於此建寨造像,而經五代至宋紹興年間,歷時250餘年建成。共有260餘窟龕,造像約7000餘尊,崖高約7米,長約500餘米。其中以宋代雕刻造像最為精美,造像富於現實感,人物個性鮮明,體態勻稱健美,題材多樣。著名的“心神車”窟內,正壁為佛,左淨寶瓶觀音,右多羅菩薩。左壁文殊、玉印觀音、如意輪觀音,右壁普賢、日月觀音、數珠手觀音,雕刻對稱,典雅大方,為此間石刻之精華。南山摩崖造像開鑿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為著名的道教石窟。主要洞窟有“三清古洞”、“三聖母洞”、“龍洞”。明正德年間又鑿“真武祖師洞”。內容豐富,生動地反映了宋世道教之神系,是研究道教史的實物形象資料。石篆山摩崖造像開鑿於北宋元豐五年至南宋紹聖三年間(1082~1096年),有“珂利帝母”、“志公和尚”、“文殊普賢”、“地藏與十王”和儒釋道“三教合一”造像等9龕500餘軀。其中,有前代石窟罕見的“三教”造像,如“文宣王洞”、“三身佛龕”、“老君龕”等。還有“孔子及士哲像”,實為珍貴。多寶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至二十五年間(1148~1155年)。塔高33米,為磚石結構密檐樓閣式八角塔。塔內外各級鑲嵌石刻高浮雕像140餘龕,造像記、碑刻70餘則。雕刻之精美,堪稱宋世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