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屏晚鐘

(西湖十景之一)

鎖定
西湖十景之九的“南屏晚鐘”即指南屏山淨慈寺傍晚的鐘聲,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東。主峯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北麓山腳下是淨慈寺,傍晚鐘聲清越悠揚。
中文名
南屏晚鐘
地理位置
杭州市西湖區南山路55號(淨慈寺內) [3] 
氣候條件
林木繁茂,石壁如屏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門票價格
10.00元(包含在淨慈寺門票之內)
著名景點
南屏山
著名景點
淨慈寺
出    處
《南屏晚鐘圖》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浙江省杭州市
建議遊玩時長
1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3月-5月最佳

南屏晚鐘簡介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鐘圖》。儘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

南屏晚鐘晚鐘迴響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
南屏山一帶的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峯巖壁立若屏風,每當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盪的頻率傳到山壁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劇增大後形成了共振效應。岩石、洞穴隨之產生音響回波情況,增強了共鳴。同時,鐘聲還以相同的頻率在西湖水面上傳播,直達對岸的寶石山,碰上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回波迭起在天地間交響混合,共振齊鳴,悠遠清揚,經久不息,此時,在西湖水域的遊人就都能聽到佛國的清音了。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5張)
南屏山北麓的淨慈寺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供養南山佛教開山祖師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慧日永明禪院”。地處怪石參嵯,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間。南宋時改名為“淨慈禪寺”,與靈隱寺昭慶寺,聖因寺並稱“西湖四大叢林”。淨慈寺初建時就設鐘樓一座。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嫌舊鐘太小,重鑄一口重達10噸的巨鍾,因鐘聲洪亮,再加上寺後南屏山多空穴,所以晚鐘敲響,鐘聲更是穿穴迴盪,傳播山谷,遠飄大半個杭城。清康熙南巡時,以天將破曉,“夜氣方清,萬籟俱寂,鐘聲乍起,響入雲霄,致足發人深省也”之由,改稱“南屏晚鐘”。
北宋以後,淨慈寺與興教寺一佈置一衰,歲月既久,南屏晚鐘的盛譽和勝況專屬於淨慈寺名下,淨慈寺建起了繪飾華麗的鐘樓,逐漸在為千年古剎最為迷人的吸引物。淨慈寺鐘樓歷經毀建,大鐘也廢而復鑄,最具規模的篝鑄,一次是在明洪截止十一年,信持夷簡禪師募休聚銅二萬餘斤,鑄成巨鍾一口,撞擊聲播遠壑,餘音繚繞。還有一次是在一九八六年,新鑄銅鐘高三米,口徑二點三米,重喧十噸以上。鐘體內外,鐫鑄《妙法蓮華經》七卷及銘文共計六萬七千字;它採用“蒲牢雕龍”作鍾鈕,以八瓣蓮花為鍾唇,每瓣鑄有一處撞鐘點,其中六處鐘點上鑄有梵文。鍾脊上立南無毗婆尸佛和南無釋迦牟尼佛等七個佛龕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
銅鐘在連年戰亂中悄然消失,鐘聲沉寂近百年。現在的鐘是日本佛教界1984年1捐資相助,重鑄而成的懸掛在重建的二層三檐鐘樓內。1984年12月14日,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為報答祖庭恩德,捐贈3千萬日元,由杭州製氧機鑄造梵鍾一隻,大小與明代時相同,作為中日友好的紀念。銅鐘高3.6米,直徑2.3米,重1萬餘公斤,造型古樸,外面鑄有大乘法蓮華經共6.8萬餘字,每敲一下,餘音2分鐘之久。出淨慈寺,前有一碑亭。南屏晚鐘碑亭在淨慈寺前,為四石柱攢尖頂方亭。《西湖志》卷九:在南屏山淨慈寺前,舊稱南屏曉鍾,康熙三十八年聖祖仁皇帝御題十景,改南屏晚鐘,建亭其處。《湖山便覽》卷七:在寺門,面臨萬工池。宋陳清波、張擇端,明戴進俱有南屏晚鐘圖,聖祖御書四字,為十景之一,恭摹勒石建亭於此。今亭一九八六年建,有亭無碑。2002年立碑於亭中。
1986年在杭州絕響百年的“南屏晚鐘”獲新生。1986年11月21日上午10時許,108下雄渾壯闊、沉鬱磅礴的鐘聲,迴盪在杭州羣山、碧湖上空,宣告了絕響百年的“南屏晚鐘”的新生。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外賓、僑胞、遊客聚集在淨慈寺鐘樓內外,舉行新年撞鐘除舊迎新活動。當第一百零八聲鐘聲響,正好是新春伊始之時。這一象徵着祥和、歡樂、安定、團結的活動,為古老的南屏晚鐘注入了新的涵義和魅力。
“南屏晚鐘”是淨慈寺的美稱,成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鐘與雷峯夕照隔路相對,塔影鐘聲組成了西湖十景中最迷人的晚景。

南屏晚鐘日暮南屏

杭州淨慈寺
杭州淨慈寺(41張)
南屏山是九曜山的分支,此山山峯聳秀,怪石玲瓏,稜壁橫坡,宛若屏障。因地處杭城之南,有石壁如屏障,故名南屏山。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山巔主峯慧日峯海拔131米,由二疊系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峭壁、空穴,石景頗多,尤以北麓“南屏晚鐘”之景稱勝西湖之上。山上有多處古代摩崖題刻和佛教古蹟留存至今。林木以櫟、松為主。舊時山麓多佛寺,名曰:佛國山。此處有史蹟十餘處。

南屏晚鐘如淨禪師塔

淨慈寺後門石板小道的東側是如淨禪師之塔。據説如淨大師系日本曹洞宗派之師。每年還有日本曹洞宗派的弟子來此朝拜,這在日中友好活動上有一定的意義。以此往西,但見林木茂密,此處景色燦爛鮮妍,無數石峯和洞壑隱於林下的草際,重重疊疊,觀古藤滿枝、荊棘遍地,使人感到深不可測,真有深山野岙之感。

南屏晚鐘蓮花洞

南屏山淨慈寺後,沿寬約50釐米的小道盤旋西行不遠即見。蓮花洞屬地表石灰岩經長年溶蝕後形成之溶溝

南屏晚鐘石佛洞

在南屏山蓮花洞右側,屬石灰岩溶溝。《淨慈寺志》卷十三:“兩石相夾如龕,內鐫石佛二像。其左壁胡中丞宗憲刻大楷書‘寰中天室’四大字,徑一尺二寸。”

南屏晚鐘法華台

又名雨花台。由於它拔地數仞,巍然特立,故又名獨秀峯。

南屏晚鐘少林摩崖題刻

位於蓮花洞上方。“少林巖”相傳系嵩山少林寺禪師雲遊至此面壁入定之處。上刻大楷書“少林”二字,徑達三尺,今猶存,系宋樓鑰書。

南屏晚鐘居然亭

明朝時洞口原有“居然亭”,據史料記載居然亭在淨慈寺後。《湖山便覽》卷七:在蓮花洞前,明嘉靖間,刑部照磨張文仁為紹興守洪珠築,取朱子“一日茅棟成,居然我泉石”句為顏。

南屏晚鐘歡喜巖

在南屏山慧日峯下,從蓮花洞一直右行即是。《西湖志》卷五引《錢塘縣誌》:“兩石離立相對,望若老翁邂逅狀,其一巨首如戴笠,頷下鏤小佛像,眉睫剝落,崖上題名漶滅不可辨矣。”現可見三尊小石佛,頭部已毀損,基座及頭飾清晰。

南屏晚鐘幽居洞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
從南屏俱樂部入口右行至山脊,可見一埋設水管的小道盤旋而上此處門若垂簾,亦名幽居洞,俗稱仙人洞。《湖山便覽》卷七:“相傳葛仙翁修煉之所。中可布兩席,有摩崖艮卦及損卦辭,皆隸書,字徑六寸,左有小石門,傴僂而上,可登琴台。今在小有天園。”凹洞下可見“南枝”、“壬申”、“鳥啼”等字樣。左有小石門,可慢慢而上,到達上面即是米沛所書的“琴台”。

南屏晚鐘周昌題書

在南屏山家人卦旁。摩崖正書“南山之隈,白石巍巍。上有丹崖,下有琴台。彌天然師,與我遊哉。勒名石堅,庶播將來。至正甲午仲春,吳興周昌書於南屏石壁”。今日尚難尋到蹤跡。

南屏晚鐘家人卦

南屏往西,便是最著名的“右司馬温公”的“家人卦”。摩崖題刻,司馬光隸書,“家人卦”縱七尺四寸,橫六尺,隸書十二行,行十七字,徑五寸。家人:“利女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初九,閒有家。悔亡,象曰:閒有家,志未變也。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南屏晚鐘淨慈寺

南屏晚鐘歷史沿革

淨慈寺 淨慈寺
淨慈寺位於南屏山慧日峯下,面向西湖,為杭州著名叢林寺院。五代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創建。初建時,名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潛禪師入寺,由他首先開壇説菩薩戒,署號為慈化定慧禪師,並由吳越王賜紫伽黎,成為淨慈寺開山祖師。道潛禪師道行較高,各地僧眾來寺參學者,常在500人以上。後周顯德二年,道潛向錢弘俶提出請求,將黃妃塔下地宮內的金銅羅漢十六尊移置淨慈寺,錢弘俶也夢見十六尊者要求隨道潛入寺,以為靈驗,故又加道潛師號應真,所建羅漢殿亦稱應真殿。五代高僧貫休所畫的十六羅漢圖,後人稱為“十六應真像”,今存杭州碑林。道潛於宋建隆二年(961年)圓寂後,吳越王靈隱寺延壽禪師主慧日永明院,為淨慈寺第一代住持。
道潛和延壽都研習修持法眼宗,該宗是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創始人文益禪師(885-958年)出生杭州餘杭,他吸收佛教禪、律各宗,融雲門、曹洞禪法自成“家風”,並著有《宗門十規論》。文益死後,南唐中主李璟追諡他為大法眼禪師,故後人稱為“法眼宗”。延壽禪師住持淨慈寺15年,有弟子1700人,並在寺內建造東西兩閣,廣集各宗精通教義徒眾,研討佛學,著《宗鏡錄》百卷,全書80餘萬言,是佛教界有名的經典著作。由於《宗鏡錄》是在永明院演法堂定稿,故將該堂改名為宗鏡堂,延壽為法眼宗三世祖師,名揚海內外。
周邊風景
周邊風景(12張)
高麗國王聞訊後,特遣使臣送來禮品,派國僧36人前來求法。法眼宗教法傳佈國外。延壽於宋開寶三年(970年)奉吳越王錢弘俶之命在月輪山建造六和塔鎮潮。延壽是杭州佛教的傑出人物,他圓寂後,宋太祖加諡為“智覺禪師”,後人以寺名稱其為“永明禪師”,稱其塔為“永明祖塔”。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淨慈寺改稱壽寧禪院,建炎二年(1128年)改為淨慈禪寺,紹興十九年(1149年)改為淨慈報恩光孝禪寺嘉泰四年(1204年)淨慈寺大火,除山門外,餘均灰燼。
宋嘉定三年(1210年),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淨受法,住持建康(今南京)清涼寺。後兩度來杭住淨慈寺。如淨原在雪竇寺出家,從智鑑學法,為杭州高僧真歇清了兩傳弟子,參學臨濟,得法於曹洞,成為一代宗匠。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高僧永平道元(1200——1253年)兩次入宋,得如淨授法,回國後傳曹洞宗,奉如淨為日本曹洞宗祖師。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淨慈寺焚燬後,經古田德后土、愚及至慧、方山文寶等禪師悉心策劃,先後修建了觀音殿、大殿、羅漢殿、法堂等,並重建山門,恢復舊貌。
明洪武、正統兩朝,淨慈寺又遭火災損失嚴重。先後由住持法淨、宗妙募資修復。清康熙五年(1666年)將原建在大慈山下的永明祖塔遷建於淨慈寺東,門額為“極樂世界”。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時題“淨慈禪寺”額。四十四年(1705年)山門及鐘樓被焚。四十六年(1707年)修復,至四十九年告竣,康熙制“重修淨慈寺”碑文,立石於寺前,並建“御碑亭”。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萬工池、永明塔院等處。乾隆九年(1744年)寺宇重修,十六年(1751年)乾隆遊寺,題“正法眼藏”匾額。太平天國期間,寺被焚燬。清同治後,略有興建並未復原。民國時期寺僧陸續募修,漸具規模,大雄寶殿是民國21年(1932年)開工,25年(1936年)落成,翌年陰曆四月初八(浴佛節)開光,殿高9丈6尺,長7楹,闊5楹。抗日戰爭,日寇侵杭,殿宇摧殘破損不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寺又經多次修繕。1955年曾全面整修,1959年又整修大殿並在殿西建濟祖殿,天王殿前建有“南屏鐘聲”碑亭。“文化大革命”時,該寺一度被佔,有所損毀。後落實政策,發還寺產。1982年淨慈寺劃歸市佛教協會管理後,第一期工程整修了後大殿、客堂,第二期工程整修了金剛殿,南屏晚鐘亭、御碑亭、運木古井及照壁,1985年竣工。

南屏晚鐘運木古井

關於運木古井的神話傳説:
風景照
風景照(19張)
自從淨慈寺被火燒光,寺裏兩三百個和尚沒處落腳,一個個像無頭蒼蠅,亂碰亂撞;當家老方丈更傷心,急得成天長吁短嘆,捶胸頓足;只有濟顛,卻像沒事人似的,仍舊拖着破蒲鞋,搖着扇兒,跑前跑後,嘻嘻哈哈。這天,當家老方丈對濟顛説:“濟顛,寺院燒成這個樣子,你一點也不難過麼?”濟顛説:“燒都燒光了,難過有啥用場?再蓋座新的好啦。”老方丈説:“唉,蓋座寺院談何容易,要多少木頭!一時到什麼地方去募化呀?”濟顛聽了,哈哈大笑,説道:“師父,這你不用愁了,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
老方丈聽了,心裏想:莫看濟顛平時瘋瘋癲癲,到緊要關頭,他卻聰慧過人。前番怪我沒有弄懂他的意思,燒了淨慈寺。這次説不定他能募化到這許多木頭哩。於是點點頭,説道:“濟顛,建這大寺的木頭,你就去化個善緣吧!”濟顛聽了,笑道:“這我一定從命,只是我餓了!師父請請我才對呀。”老方丈嘆口氣道:“只要你能化到木頭,吃什麼我都替你辦到。”濟顛聽了,趕忙説:“説了算數。你就給我一罈老酒,兩隻狗腿好了。”
當下,老方丈差人買來一罈老酒,兩隻狗腿送給濟顛。濟顛笑得眼睛眯成一絲縫,一手捧酒,一手拿肉,大喝大嚼了起來。等到狗肉吃光,酒罈底朝天,已是醉醺醺的了,就對老方丈説:“師父,我去化木頭啦,三天內,我把木頭都化來,你等着吧。我去啦!”説完,便一個斤斗翻進酒罈裏--不見了。濟顛這一斤斗,一下就翻到四川。他來到一家大鄉紳門口,一股勁地敲木魚兒。那鄉紳聽見門外木魚響個不停,就出來問道:“和尚,你從哪裏來的呀?”濟顛回答説:“我從杭州西湖淨慈寺來的。”那鄉紳聽了點點頭道:“好遠的路呀。你到我門口來敲木魚做啥?”濟顛説:“因為我們寺院被天火燒了,知道你是個大財主,山上有的是森林大木,特地趕來向你募化一些木頭去蓋寺院。”那鄉紳問道:“你要多少木頭呢?”濟顛聽了,敲着木魚念道:“少不成,多不要,不多也不少,喏喏喏,袈裟蓋,袈裟包,蓋住包住就夠了,就夠了!”那鄉紳一看濟顛那件破得像絲瓜筋一般的袈裟,心裏不禁暗暗好笑:哦,原來是個瘋和尚呀!這件袈裟連枝樹椏兒也包不了,我樂得做個善人吧。便滿口應承下來。濟顛道聲謝,忙從身上脱下袈裟,朝一座山頭拋去。只見那袈裟隨風長,隨風大,一下子把整個山頭都罩住了。那鄉紳驚得目瞪口呆,做夢也沒想到這瘋和尚竟有這樣大的法力呀!不過自己已經有話在前,不好翻悔了。
淨慈寺 淨慈寺
濟顛在山上挑選了一百株大樹,砍了下來,順着長江水放到東海,再漂進錢塘江。江上把關卡的見了,攔住木筏要抽税。濟顛説:“這錢塘江又不是你家的,憑什麼要抽我税?”把關卡的就説:“和尚呀,山是皇上的山,水是皇上的水,隨便什麼貨物經過水麪上都規定要抽税。”濟顛聽了,笑嘻嘻地問:“哦,原來如此!從水面上過要抽税,那麼從水底下過要不要抽税呢?”把關卡的聽到這瘋話也樂了,就哈哈大笑道:“和尚,木頭只會浮不能沉,你若有本事叫木頭沉到水底去,我就不抽你的税!”話音才落,只見濟顛雙腳在木筏上用力一頓,“忽”的一下子,就連人帶木筏一齊沉到江底去啦。把那個把關卡的嚇得連滾帶爬,喊爺叫娘地逃走了。
淨慈寺裏的和尚,等了一天不見濟顛回來,再等一天還不見濟顛回來,一直等到第三天晌午,當家老方丈有點發急啦。猛不防濟顛從外面奔了進來,大叫大嚷道:“木頭到啦!木頭到啦!”老方丈慌忙出來,朝南屏大路上看看,什麼也沒有,還愣着哩!只見濟顛一把拉住他的手,大聲叫道“師父師父,快跟我來!快跟我來!”他們三腳兩步奔到伙房前面那口“醒心井”的旁邊。老方丈朝井內一看,嗨!果然有根又粗又大的木頭,在水面上一冒一冒的,高興極啦,忙叫一些和尚在井上搭架子,安上轆轤吊木頭。
這一來,轟動了所有和尚,大家一齊動手,沒一刻,搭好吊木架子。他們吊呀,吊呀,吊起一根又一根,吊起一根又一根,整整吊了兩天,一直吊到第九十九根大木頭時,不知是哪一個木匠説了聲:“夠啦!”被他這麼一説,井裏的那根木頭就擱住啦,再也吊不動。這麼一來,在造淨慈寺時,大家量來算去,就少這麼一根正樑。後來淨慈寺的正樑,是濟顛用刨花和木屑捏成的,有點兒凹凹凸凸,跟別的寺院正樑很不相同。
“醒心井”因為曾經是運過木頭,後來人們便叫它為“運木古井”。那根吊不上來的木頭,許多年來,還擱在井裏面哩。

南屏晚鐘紀念濟公的鐘聲

那日,濟公回到淨慈寺,頗有倦意,長老感激濟公為寺做了那麼多好事,於是便做了一席上等酒席請濟公吃。而濟公卻一反常態,只拿起一碗酒一飲而盡,就停下了,長老覺得奇怪,便問:“道濟,為何今天只喝一碗酒?“濟公回答道:“一生一百一,亦是一個一,一僧六十一,一碗了一一。”長老聽不明白,正想問,濟公卻説:“師傅,你聽……”話音剛落,突然傳來噹噹噹幾聲鐘響,長老奇怪,怎麼這個時候撞鐘的呢,便走到窗前一看,只見夕陽西下,晚霞映天,遠處鐘聲陣陣,聲聲蒼涼。長老心頭一愣,回過頭來一看,只見此時濟公端坐在禪牀上,雙手合十,雙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似醉非醉,面露笑容,長老連叫了幾聲,濟公都沒再回應。這一位可以點石成金而自己卻身無分文的窮和尚,這一位神通廣大心地慈祥又嫉惡如仇的羅漢,已經離開凡間,回去見佛祖了。長老為了紀念濟公,便規定以後每日黃昏時分,也就是濟公圓寂之時,敲響淨慈寺的大鐘,表示敬意。從此,使得淨慈寺又多了一處名勝,稱為“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寺院簡介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
“淨慈寺,周顯德元年錢王俶建,號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潛禪師居之。潛嘗欲向王求金鑄十八阿羅漢,未白也。王忽夜夢十八巨人隨行。翌日,道潛以請,王異而許之,始作羅漢堂。宋建隆初,禪師延壽以佛祖大意,經綸正宗,撰《宗鏡錄》一百卷,遂作宗鏡堂。熙寧中,郡守陳襄延僧宗本居之。歲旱,湖水盡涸。寺西隅甘泉出,有金色鰻魚遊焉,因鑿井,寺僧千餘人飲之不竭,名曰圓照井。南渡時,毀而復建,僧道容鳩工五歲始成。塑五百阿羅漢,以田字殿貯之。
紹興九年,改賜淨慈報恩光化寺額。復毀。孝宗時,一僧募緣修殿,日饜酒肉而返,寺僧問其所募錢幾何,曰:“盡飽腹中矣。”募化三年,簿上佈施金錢,一一開載明白。一日,大喊街頭曰:“吾造殿矣。”復置酒餚,大醉市中,揠喉大嘔,撒地皆成黃金,眾自是畢集,而寺遂落成。僧名濟顛。識者曰:“是即永明後身也。”嘉泰間,復毀,再建於嘉定三年。寺故閎大,甲於湖山。翰林程珌記之,有“濕紅映地,飛翠侵霄,檐轉鸞翎,階排雁齒。星垂珠網,寶殿洞乎琉璃;日耀璇題,金椽聳乎玳瑁”之語。時宰官建議,以京輔佛寺推次甲乙,尊表五山,為諸剎綱領,而淨慈與焉。先是,寺僧艱汲,擔水湖濱。紹定四年,僧法薰以錫杖扣殿前地,出泉二派,鍫為雙井,水得無缺。
淳祐十年,建千佛閣,理宗書“華嚴法界正偏知閣”八字賜之。元季,湖寺盡毀,而茲寺獨存。明洪武間毀,僧法淨重建。正統間復毀,僧宗妙復建。萬曆二十年,司禮監孫隆重修,鑄鐵鼎,葺鐘樓,構井亭,架掉楔。永樂間,建文帝隱遁於此,寺中有其遺像,狀貌魁偉,迥異常人。”
後周顯得元年(954),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淨慈寺。南屏山橫亙於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蒼翠,秀石玲瓏。山上有一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峯下,吳越始建,稱“永明禪院”,飽經滄桑。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蹟,山門前有放生池。寺院原有銅鐘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渾厚的鐘聲在蒼煙暮靄中迴響,山回谷鳴,發人悠遠的沉思,“南屏晚鐘”因此得名。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晨鐘暮鼓,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972),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淨慈寺、興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廟,形成繼靈隱、天竺之後湖上又一佛寺羣落,晨鐘暮鼓,焚貝佛號,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南屏晚鐘的情韻,悠然成型。
《蓮花洞小記》
“蓮花洞之前為居然亭。亭軒豁可望,每一登覽,則湖光獻碧,須眉形影,如落鏡中。六橋楊柳一絡,牽風引浪,蕭疏可愛。晴雨煙月,風景互異,淨慈之絕勝處也。洞石玲瓏若生,巧逾雕鏤。餘常謂吳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膚,中空四達,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園享,皆搜得者。又紫陽宮石,為孫內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將,挽錢塘江水,將塵泥洗盡,出其奇奧,當何如哉!”
王思任
《淨慈寺》詩
淨寺何年出,西湖長翠微。
佛雄香較細,雲飽綠交肥。
巖竹支僧閣,泉花蹴客衣。
酒家蓮葉上,鷗鷺往來飛。

南屏晚鐘相關詩詞

《浣溪沙》【晚清】陳曾壽
修到南屏數晚鐘,目成朝暮一雷峯.曛黃深淺畫難工,千古蒼涼天水碧.一生繾綣夕陽紅,為誰粉碎到虛空.
詩歌《南屏晚鐘》
——揚眉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
西子湖的晚霞是輕柔的幔紗,
升騰着杏色的水霧,
籠罩着跌蕩起伏的山巒;
西子湖的餘輝是鳳仙的膏脂,
塗抹着濕潤的香唇,
熱吻着波光瀲灩的水面。
南屏山似一幅寬廣的彩屏,
遮蔽着北國吹來的朔風,
把青絲飄逸桃腮嫣紅的西子,
攬入寬厚的胸懷;
南屏山似一匹絢麗的綵緞,
覆蓋着青石嶙峋的山樑,
給酥胸嫩肌玉足挺秀的佳人,
穿上粉蝶的衣裙。
山間的廟宇爬滿了的藤蘿
沉墜着煙紫色的花蕾;
青磚黃瓦掩映在古柏香樟中,
籠罩着天竺佛香的氣息。
大鐘樓方正挺秀,
依靠南屏的肩膀眺望着秀色的西湖;
神運井古樸滄桑,
飄散洱海的青煙湧立着金絲的楠木。
青燈下,
苦澀的青煙繚繞着殘舊的木魚;
香案上,
跳躍的燭火祈求着誠摯的心願。
芸芸善男信女,
虔心禮敬心中的佛主,
靜氣宣達意念的提升;
蒼生黎民百姓,
磕頭盼求來世的重生,
合掌跪拜今生的富足。
夕陽跌落在北高峯的山樑,
將火紅的晚霞噴灑到淨慈寺的瓦脊。
七尺六寸的大鐘猛然震響,
一百單八聲的佛音響徹在南屏的山坳,
傳播到西子湖的平疇,
在寶石山的窟臼中激盪起共鳴的禪音,
繚繞在三吳都會的杭城。
聞聲而覺,
覺我元性。
這顫悠的鐘聲是佛主跳動的心脈,
是對黎民百姓生存狀態的關注,
更是淨土禪宗波及深廣的根苗。
佛在嘆息:
世上的苦是這般多,
世上的難是這般繁,
世上的情是這般深,
世上的意是這般切,
世上的…
唉,我先救那個呀?
佛在祈福:
願天下,眾蒼生,
聞鐘聲,煩惱去;
智慧長,菩提增,
離地獄,出火坑;
勤修煉,做好事,
結善果,都成佛。
嗨,要救就都救吧。

南屏晚鐘西湖申遺歷程

到2008年12月25日之前,西湖老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鐘”碑亭前,總共約300平方米空地都要翻修。這也標誌着西湖申遺整治工程的全線動工。2009年五一前,西湖老十景都將完成整治。其中,雷峯夕照(御碑部分)、麴院風荷柳浪聞鶯蘇堤春曉平湖秋月的整治春節前完成。 [1]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遺產名錄。來自杭州市的消息稱,申遺成功後的西湖將堅持“六個不”。堅持“保護第一、應保盡保”,為民族和人類保管好西湖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為子孫後代留下這寶貴的財富。 [2] 

南屏晚鐘交通信息

南屏晚鐘位於淨慈寺南面的南屏山上,又可以乘坐公交車到健康、淨寺站下車,步行上山。
經過淨寺的公交車線路:遊1線/Y1(外環),遊2線/Y2(內環),遊3線/Y3,4路,遊6線/Y6,遊7線/Y7,觀光8號線,遊9線/Y9/西湖觀光線(內環),291路,504路,808路,822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