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少林寺

(福建省莆田市南少林寺)

鎖定
南少林寺,前身為“林泉院”, [34]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距市區約17千米。
南少林寺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 [1]  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曇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稱為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源地,佛教中禪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 [26-27]  ,是中國寶貴的佛教禪宗文化遺產。 [9-10] 
中文名
南少林寺
地理位置
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 [3]  [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7:00~18:00
門票價格
免費
始建時間
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
保護單位
入選第四屆省非遺名錄

南少林寺歷史沿革

南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文化遺產和少林南拳的發源地,前身為“林泉院”,位於荔城區西天尾鎮林山村,周圍有九座山峯圍成一圈,形如九瓣蓮花,南少林寺正好座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得名九蓮山少林寺,世稱南少林寺。 [33] 
九蓮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
至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年),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風,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武術活動的中心。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准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荔城區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因為規模宏大(佔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據考,該寺於清初被清兵焚燬。 [1] 
發現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鎮北部九蓮山麓發現一處古建築遺址,以及五口建造於北宋年間的大型花崗岩石槽殘碑、石柱等,學者們從石槽長226釐米、寬100釐米,槽旁刻有“諸羅漢浴煎茶散”字樣,判斷這是僧兵治療傷病用的石槽,又從殘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樣,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達數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當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測此遺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遺址。 [13] 
考察
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這座湮滅了幾百年的寺院遺址,經過認真發掘,發現了5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載,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
據此,經國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隊對九蓮山寺院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真覺大師 革隹 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長興四年歲次癸巳正月”等字樣的南唐陶質鴟尾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13] 
重建
1991年,當地政府聯合中國武術學會、福建省體委、福建省武術學會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對南少林寺遺址進行科學論證。 [18]  最後宣佈了論證結論:“基本判定:林泉院即武術界通稱的閩中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寺。 [20]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佈會,正式向外界宣佈發現南少林寺遺址 [14]  ,中國佛教會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出席新聞發佈會,他根據先輩叮囑,暫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並贈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蓮山下 [17]  ”的親筆題詞。 [13] 
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親筆題詞 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親筆題詞
1992年8月8日,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遺址上重建南少林寺,並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廣化寺方丈學誠法師為南少林寺方丈。 [16] 
1998年12月8日,九蓮山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內外開放。
2006年11月2日,莆田南少林寺隆重舉行了“莆田市南少林寺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交接儀式暨祈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法會”,莆田市政府恭請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學誠大和尚出任南少林寺住持。 [17] 

南少林寺遺址特色

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規模,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山門以及趙樸初題額的“南少林”牌坊等。 [13] 
周圍的古竹寺、霞梧院、九蓮巖等大小寺院環繞着南少林寺,形成氣勢昂揚的寺院羣落,重現了當年十方叢林的恢宏氣度。 [1] 

南少林寺文物遺存

伽藍菩薩
少林寺的伽藍菩薩與眾不同,不是關公像,而是“緊那羅王”,形像為袒胸赤腳、手握燒火棍。據《河南府志》記載,元至正(1341~1368年)初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頭裸背跣足,手中常提一根燒火棍,在廚房做雜務,盡職盡責,十分勤勞。由於地位低微,寺中竟然無人知其由來。至正十年(1350年),少林寺被紅巾軍圍攻,危急關頭,這位行者手提燒火棍,衝出山門,身體忽然長高至數十丈,站立山峯之上,大叫“吾乃緊那羅王也”,紅巾軍見此情狀,驚恐萬分,到處逃串。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難,而這位行者也在隨後圓寂。至此,少林寺的僧眾才知道這位行者就是緊那羅王的化身。為了紀念這位行者的護寺之功,在寺中為他塑了像,建了緊那羅殿,請他擔任寺院的護法伽藍菩薩,並塑造形像供於大寮(廚房),供奉為“監齋使者”,以圓滿寺院飲食之事。之後,天下寺院紛紛仿效,也在大寮供奉“監齋使者”緊那羅王菩薩。 [33] 
資福寺
南少林寺主建築羣北側平台上,有一座資福寺,建於清初南少林被毀之後不久,具體年代不可考。
相傳清初南少林武僧參加反清復明鬥爭,清兵乘虛繞道而攻,猖狂燒燬南少林寺。這時有五位武僧殺出重圍,倖免於難,其中兩人流落泉州,一人流落永泰、一人流落仙遊,還有一人隱姓埋名於福州長慶寺,後來當上方丈,他在當方丈期間,伺機指派弟子回泉山重建南少林寺,不敢沿用原名,故改為“資福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與戊戌變法同年),該寺由福州長慶寺(西禪寺)方丈帶領僧眾和信眾重修。資福寺坐北朝南,歇山式,二進深,一字形排開,中間為大雄寶殿,兩邊各隔一個天井,有廂房,天井的上下各有走廊與大雄寶殿相連。大殿前有山門,門前有上下兩埕,均用黑磚鋪就。大殿後牆有衚衕與兩邊廂房相通。寺院原有直額“資福寺”被毀。“大雄寶殿”橫匾在考古時只發現碎塊,經拼湊後四個鎏金大字尚算完整,行書體,灑脱飄逸、龍飛鳳舞。大殿現存橫匾一塊“宰化人天”,是九龍匾,匾上的鎏金題額、大字和落款均被揭走。
資福寺旁有兩塊巨大的石板,都有2米多高,1米多寬,20多釐米厚,其中一塊上刻“朝耕山隴雲,暮釣西橋月。澄渚一閒人,林泉甘獨拙。”取的是南宋朱熹“耕雲釣月”的意境。
另一塊石板上刻“僧繼言造”,是北宋治平年間南少林寺的繼言和尚用一指禪神功手刻上去的。
資福寺的旁邊有5口大石槽,是文物考古時挖掘出來的,最小的長1.2米,高0.5米;最大的長2.3米,寬1.1米,高1.3米。當地村民説以前有30多口,後來許多被開了去做門窗石碑小橋等用途了,僅剩5口。每口石槽都有刻着許多文字,年代久遠,日曬雨淋,許多文字已經模糊不清。其中一口石槽上沿,清楚地刻着“治平二年……班首繼言……方丈……諸羅漢浴煎茶散”等字樣。由此可以證明繼言和尚存在的真實性,為他的斷代找到了實物依據。還有一口石槽上刻“嘉佑癸卯九月造”“當院僧兵”等字樣,可以看出當時是有“僧兵”的,而歷朝歷代,有僧兵的,只有嵩山少林寺及其分寺。
達摩璧
南少林寺有一件鎮寺之寶,就是天然的達摩璧。這是一塊玉璧,打磨完了天然顯現達摩祖師像,被南少林寺奉為鎮寺之寶。清初清兵圍攻南少林寺,火燒南少林三天三夜,只逃出去五個和尚,就是前五祖,其中有達宗和尚,他的舍利塔遺址就在林山村的塔西小山坡上。南少林的南拳由此廣為傳播和發揚,對南方數省和東南亞影響巨大。
火燒南少林之後,匆忙逃生的人,並未帶走那塊鎮寺之寶——達摩璧,從此,就湮沒在了南少林的廢墟之中。時光荏苒,到了1969年,一位香港人,聽師輩口口相傳,南少林的達摩璧極有可能還在南少林遺址,他就悄悄的來到林山村,到處挖掘尋找,最後終於在2米多深的地下挖到了,他將達摩璧帶到了香港。直到1992年,人民大會堂的新聞發佈會公佈了找到南少林寺的消息,並決定重修南少林寺,這位香港人,又將這塊達摩璧完好無損地歸還給了南少林,放在莆田人民銀行的保險櫃裏。
林山村的塔西,存有“達宗和尚塔”的塔基遺址。
紅花亭
南少林寺西有個“紅花亭”,裏面是“保民殿”,建於隆武二年(1646年丙戌,南明紹宗朱聿鍵的年號,對應清朝是順治三年),為莆田人鄭郟和陸圻所建,後為反清復明義士的聚會之所。保民殿的“民”字是出頭的,意為“反清復明”“為民出頭”。神案底座是石砌蓮花圖案,亭柱對聯為“柏酒傾杯綠,籬花帶雨紅”,因下聯有“紅花”,故名紅花亭。亨柱上有“萬物總歸三尺劍,五雲時現七星旗”的對聯,殿內柱子兩副對聯分別是“手持七星護國泰,足執二法保民安”, “劍下龜蛇照日月,旗中龍虎透雲霄”,由殿內供奉的是鄭成功、萬雲龍、陳近南,這幾個對聯和洪門“花亭結義改姓洪”等,可以證明這裏是當時洪門,即天地會聚會結義的地方。
祖山尾
南少林後山,明朝以前叫“佛山”,後來據説是朱元璋的三子、晉恭王朱棡,為避靖難之亂,逃至莆田九蓮山,在南少林的寺西建了一個院子,隱居讀書,就是“朱三讀書院”,也叫“朱三太子廟”。後來,“佛山”也就改稱“朱山”了,現名“祖山尾”。朱三廟經歷了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莆田的8級大地震、清初的火燒南少林,大致完好。
祖山尾海拔642.4米,西部大舞寨600.2米,東部山頭尾576.6米,南部斜侖595.5米,紫霄峯559米,南少林寺對面的巨巖“石面桶”(又叫卧佛山)576.6米。
南少林寺所在的九蓮山林山村,保存大量與寺院有關的地名,如院前、院後、院口、塔裏、塔西、放生池、練功埕、馬槽等,更有與習武和僧兵有關的姑嫂營、南營、後營、尾營、將軍廟、旗杆坪等。
南少林寺周圍有下院苦竹寺、霞梧院、紫霄寺、九蓮巖、飛石巖等,環繞着林泉院,形成洋洋大觀的寺院羣落,十方叢林的恢宏氣勢可見一斑。九蓮山形似“觀音坐蓮”,祖山又形似大小兩個彌勒菩薩,對門又有卧佛,左右有文殊菩薩的獅山和普賢菩薩的象山。遠望可以看見三江入海口、九華山和壺公山。 [33] 

南少林寺歷史文化

南少林寺寺院由來

唐朝初年,少林十三棍僧中的道廣、僧滿、僧廣三人帶少林僧兵五百到福建平定海盜,他們在福建除暴安良、弘揚佛法、廣度有情,當地居民更加安居樂業,深情挽留道廣等人。唐王李世民念十三棍僧救駕之功,恩准就地另建少林分寺,史稱“南少林寺”。 [9] 
南少林寺(1998年) 南少林寺(1998年)

南少林寺代表拳種

飛鶴、宿鶴、食鶴、白鶴、桂麟、韋陀、老鷹披翅等拳種。 [30] 
三十六寶
“三十六寶"傳統拳術是莆田市南少林拳種之一,起源於南少林。
“三十六寶"拳種的套路以勁力突出為特點,多用拳、掌、指。腿法籬單實用。基本功以指、腕、臂、腰、樁功為主,勁力可分為:粘、纏、彈、等勁。在技擊方面,講究短打、擒拿、擊打穴位制敵。 [4] 
鳴鶴二十八宿
鳴鶴二十八宿是南少林拳種之一,起源於白鶴拳,後演變為飛、鳴、宿、食四類拳種。鳴鶴拳與自然門、五祖拳、太極拳、地術拳等被列為福建省代表性拳種。其代表性傳承人戴義龍曾出版《南少林拳醫匯宗》等專著,2003年被中國武協授予“六段拳師”。其家傳的《南少林拳譜》是研究南少林武術的重要資料。
對鳴鶴拳的搶救、保護、挖掘、傳承有着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是以其深厚的南少林文化內涵,承載着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情結;
二是以濃郁的南方特色,表現武術文化的精髓;
三是拓展南少林旅遊文化資源。
綜上所述,“鳴鶴拳”應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5] 
韋陀拳
“韋陀拳”為南少林拳法,原為莆田南少林寺護法拳術,是典型的南少林傳統拳種之一。
“韋陀拳”包含六套子拳,能以一敵眾。該拳風格剛猛,步法穩健,套路練戰結合,技擊性強,技巧性突出。 [19] 
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非遺價值

2011年12月14日,與河南嵩山北少林功夫遙相呼應的莆田南少林武術,入選第四屆省非遺名錄。
2013年~2014年,將爭取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實現最佳的全面保護目標。
莆田南少林武術是中國少林武術在南方傳播,並在民間植根、傳承、發揚,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朵奇葩。
莆田南少林武術自清代傳入莆田民間已有300年曆史,技藝靈巧,可應用於健身、防禦,它涉及歷史學、軍事學、宗教學、民俗學等諸多領域。對南少林武術的傳承研究,將有力地促進南少林武術文化的弘揚光大,提高莆田的知名度,推動莆田及武術運動發展,對強身、防身也將起到積極的現實作用。
莆田南少林武術協會洪光榮會長表示,因莆田南少林武術在幾百年傳承歷史中,以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形式而存在,處於保守封閉的狀態,許多獨門絕技瀕臨失傳。如不及時加以搶救保護,必然造成失傳或殘傳、誤傳的狀況。
20多年來,以莆田南少林武術協會為主體,對莆田南少林武術進行廣泛的普查、蒐集、搶救、發掘,並制定了五年計劃保護措施,如2011年~2012年將建立完善的傳承機制,重點扶持培養瀕危拳種後繼傳承人36人;2013年~2014年,爭取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實現最佳的全面保護目標。“但這些都需要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洪光榮説,希望通過本次成功申報省級非遺名錄,能讓我市各界更加重視莆田南少林武術的挖掘和搶救工作,弘揚南少林文化,讓這一有地方特色的拳種為海西建設和兩岸的交流作出更加突出的貢獻。
2020年03月,南少林武術(莆田)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5] 

南少林寺相關活動

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交接儀式暨祈祝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會 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交接儀式暨祈祝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會
2006年11月2日,南少林寺舉辦盛大的“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交接儀式暨祈祝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會”,正式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
北少林武僧團成員在中國(莆田)南北少林武術公演盛會 北少林武僧團成員在中國(莆田)南北少林武術公演盛會
2007年10月30日,"北少林武僧團成員在中國(莆田)南北少林武術公演盛會上表演少林功夫絕技。 [11] 
第三屆中國 (莆田)南少林武術文化節
第三屆中國 (莆田)南少林武術文化節(3張)
2009年11月1日,舉行了第三屆中國(莆田)南少林武術文化節 [20-21]  ,本屆武術文化節集佛事法會、武術公演、文化活動為一體。來自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來、美國、菲律賓、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的國際國內友人及43個世界各地佛教團體極積參與了此次文化節。
第四屆中國莆田南少林武術文化節 第四屆中國莆田南少林武術文化節 [9]
2012年11月1日,以“武林神韻,佛教盛典”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莆田南少林武術文化節在福建莆田南少林寺舉行,本屆武術文化節集佛事法會、武術公演、文化活動為一體。 [9] 
2012年12月29日 [15]  ,南少林寺舉行了盛大了升座儀式,空性法師榮膺南少林寺方丈,學誠大和尚為空性法師送座。 [2] 
絲綢之路佛教文化高峯論壇 絲綢之路佛教文化高峯論壇 [22]
2015年11月9日 [22]  ,莆田南少林寺舉辦了“絲綢之路”佛教文化高峯論壇與南少林發展戰略研討會,活動吸引了200多位來自天南海北的僧眾、政府官員、學者、記者及武術愛好者前往。他們齊聚九蓮山,共同商討中國佛教、南少林的未來發展宏圖,進行了一場事關文化輸出、弘揚南少林寺禪武文化、旅遊發展的大討論。 [6] 
2016年3月中旬,莆田南少林寺一行55人應邀出席印度新德里舉辦的“2016世界文化節暨‘生活的藝術’成立35週年慶典”。
2016年4月15日上午,莆田南少林寺一行人員啓程前往香港,作為莆田市唯一代表單位,參加4月18日至19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福建非遺特色文化展演——“福建非遺梨園春”,現場向廣大香港市民表演南少林武術《少林雄風》等節目。 [31] 
2017年4月18日,“全球洪門聯盟”總會長劉會進率領來自馬來西亞、老撾、新加坡以及台灣、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洪門弟子代表共60餘人,來到莆田南少林寺紅花亭前,用洪門大禮——“陰風令”舉行莊嚴而肅穆的祭祖儀式。 [29] 
2017年5月17日——5月29日,莆田南少林寺方丈空性大和尚應珀斯廣東同鄉會聯合西澳仁義堂國術學院主辦的“中澳武術—龍獅多元文化交流會展”活動邀請,攜禪武文化交流團一行9人包含禪武、書法、傳統禪醫等中華傳統文化首次出訪澳大利亞。 [28] 
2017年11月9日上午,福建與日本沖繩縣締結友好省縣20週年,以日本沖繩縣文化觀光體育部空手振興課課長山川哲男為團長的沖繩空手道交流代表團一行20人,來到莆田南少林寺,與莆田武術界人士交流“武藝”,“演武會友”。 [24] 
金門縣雲林同鄉會理事長交接典禮 金門縣雲林同鄉會理事長交接典禮 [23]
2018年4月下旬,莆田南少林寺武僧團應邀參加“金門縣雲林同鄉會理事長交接典禮”,專場表演了南少林武術(如圖)。 [23]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
2018年10月28日上午九點,參加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的海內外高僧大德及各位嘉賓來到南少林寺參觀。 [12] 

南少林寺禪武文化

莆田南少林寺,以南少林禪武文化為核心,融合南少林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南拳”“禪修”“禪武”“禪茶”“禪醫”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成為莆田市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景觀點之一。 [32] 

南少林寺旅遊指南

南少林寺地理位置

南少林寺位於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下林山村境內。 [7] 

南少林寺交通路況

南少林風景旅遊區位於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華山,距離市區16千米,東起嶺頭壟裏,西至北門村,南起後卓村,北至祖山寺,福廈324國道貫穿全境,福廈高速公路與域內設有互通式立交口,荔涵大道穿越其間,為經濟發展及南少林風景區提供便捷交通條件。
南少林風景旅遊區總規劃面積26.1平方千米,區內的九華疊翠與紫霄怪石被列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二。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