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安陽村

(山西陽城縣鳳城鎮下轄村)

鎖定
南安陽村,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鳳城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地處濩澤河中游南岸、析城山北門山脈終端,村域面積2.55平方公里。 [1] 
南安陽村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已初步形成村落。南安陽村依析城南山、面濩澤河,山環水繞,村中有9條大街,均用青石條塊加工鋪就,有“青石街道”之稱。南安陽村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境內有潘家大院、燕家大院等古民居建築羣落。 [2-4] 
2014年11月17日,南安陽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公佈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5] 
中文名
南安陽村
村落屬性
行政村
所屬政區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鳳城鎮
村域面積
2.55平方公里
形成年代
元代以前
主要產業
鑄造、種植、陶瓷、工程機械、私營企業
主要景點
潘家大院、牌坊等
保護級別
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等七部門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7日

南安陽村歷史沿革

南安陽村村落形成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早在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就有人類活動(南安陽村西北有濩澤河台地新石器時期與商周遺址),商周時已初步形成村落,秦漢時隸屬於濩澤郡縣。
北魏興安二年(453年),濩澤縣治所由澤城移至現縣城,居住人口漸多,南安陽村便逐漸繁榮起來。
明洪武年間,洪洞“老槐樹”、高平“赤土坡”有移民相繼遷居南安陽村,人口又增,明末之時高平縣移民潘氏遷居於此,開始大修土木。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潘家大肆修繕書院,修建生童肄業之所。
民國時,燕姓、張家等族人先後遷居南安陽村,人口遂繁衍興旺,隨着人口的增加,不斷擴建住所、學校、工廠等,達到了現有村落規模。 [2] 

南安陽村隸屬沿革

明清時期,南安陽村屬立信都管轄。
民國七年(1918年),實行區村制,區管村,該村屬第二區,區公所駐潤城。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日偽時期),日軍在陽城縣境內轄偽區,該村屬偽一區,偽區駐南關。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陽城抗日政府成立,下轄6個區,該村屬二區,區公所駐東冶。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恢復後的陽城為7個區,該村屬第一區,區公所駐東關。
1953年,設鄉一級政權,該村屬第一區,駐地城關。
1954年,該村屬後則腰點管轄(全縣劃為8個點,4個區)。
1956年4月,該村屬應朝鄉管轄。
1958年8月,並鄉為人民公社,原高級社改為生產大隊,南安陽大隊屬應朝公社管轄。
1959年4月,南安陽大隊屬城關公社管轄,大隊改為管理區。
1961年2月,管理區改稱南安陽生產大隊。
1984年4月,實行鄉(鎮)村制,該村屬城關鎮管轄。
2001年4月,城關鎮改為鳳城鎮,該村仍由鳳城鎮管轄。 [2] 

南安陽村歷史事件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潘氏在祠堂支鍋開倉拯救災民數萬人。陽城縣知縣葉廷禎送朝議大夫潘景宗壽匾“仁者壽”嘉獎。
民國十七年(1928年),陽城縣內設硫磺局,准許安陽、下白桑、洪上等地建窯冶煉。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國民革命軍第93軍軍長劉勘及軍部駐紮潘家大院,村內15間房屋被日軍飛機炸燬,各級各類學校遂遷潘家東花園。同年,國民革命軍在潘家大院東花園辦被服加工廠,為抗日前線補給。
1952年,陽城縣在此設立安陽高級小學校,為全縣5所小學之一。
1958年,晉東南在潘家大院辦鋼鐵大學,大肆鍊鋼。
1963年,接陽城縣防洪通知,南安陽村東頭低凹處居民轉移到村西頭高出百姓家居住。
1966年,南安陽村青石牌坊被炸、沙石牌坊被拆,潘家祖塋、同順天祖塋被拆毀。同年6月,“文革”開始,南安陽村成立了“紅衞兵”和滅“資興無戰鬥隊”,破除“四舊”,學校率先組織了紅衞兵,開始“停課鬧革命”。 [2] 

南安陽村地理環境

南安陽村位置境域

南安陽村位於山西省晉城市西部陽城縣城東5公里處,南大河(古名濩澤河)中游。地理座標為北緯35°27′37.76″、東經112°27′45.54″,境內東西長1.7公里,南北寬1.5公里,總面積2.55平方公里。 [3]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地貌土壤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屬陽城縣主山析城山系,析城山北門山脈終端。受奧陶底層隆起影響,境內地貌呈現出西南高,東北低狀態。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呈坡狀,坡度為9%,海拔672米。村西南靠山,山體主要以石灰岩為主,褐土層覆蓋。域內土壤集中,梯田疊布,溝壑縱橫。地勢西高東低,屬於底山區地帶。縱觀境域地形地貌,大致可以概括為十二坡、十溝、七圪堆、三凹三起呈不規則狀分佈在南安陽村南偏西一側。 [3] 

南安陽村氣候特徵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受地理環境因素影響,氣候以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為主要特徵。屬於丘陵暖温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區。春季晴暖温和,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漸涼易澇,四季分明,氣温適中,日照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境內日照時間充足,年均日照時間為2493.1小時,約佔可照時數的一半。其中:5月份日照時數最長,年均258小時;2月份日照時數最短,年均174.9小時。境內年均平均氣温為11.7℃。1月份最冷,平均氣温為-3℃,最低氣温在-18℃以下。7月份最熱,平均氣温為24.6℃,最高氣温為40.2℃。一般年份,冬夏兩季平均氣温差27.3℃,春秋兩季的平均氣温變化幅度大,冬夏兩季變化幅度小;晝夜温差明顯,白天氣温偏高,晚上氣温偏低。南安陽降水量年度差較大,季節差異大。降雨多集中於7、8、9三個月,佔全年總降水量的60%以上,且多暴雨,易發生洪澇災害。12月及1、2月份雨量較少,多出現春冬乾旱。 [3] 

南安陽村水文條件

南大河(古名濩澤河)從南安陽村境西北觀瀑崖入境,經村東南驢馬甲,由南溝南出境,在境內約4000米。20世紀60年代前,盛水期有6—9個月,枯水期約3個月。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洪水季節,仍然有水。20世紀90年代以後,基本斷流,成為名副其實的洪水河。本村有人工開挖水井十餘眼,分佈在村東、村西、村南等,供人畜飲用。 [3] 

南安陽村自然植被

南安陽村境內無天然植被,混合植被較好,人畜對植被影響較大,土壤經洪水侵蝕,光山禿嶺仍在。自然植物有:酸棗、荊條、白草、菅草、蒿草、刺莧等。在村邊、地埂、道旁、河畔有人工綠化帶或者經濟樹木。 [3] 

南安陽村村落格局

南安陽村選址理念

南安陽村依析城山之勢,傍濩澤河之水,西高東低,順應獲澤河流向。依山面水,福澤子孫後代,繁衍生息。村子從陽濟公路經村正北進入,沿街由北向南,由東向西,地勢漸漸升高。村落佔據析城南山,境內依山面水、水繞山環,是一塊“金龜探銀河”的福地。 [3] 

南安陽村空間佈局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
南安陽舊時的街道有“青石街道”之稱,村中有9條大街,均用青石條塊加工鋪就,其中中心街1條,東西走向;丁字街8條,其中街南3條、街北5條。
其一是主街(即稱中心街),在村中心,東起湯帝廟,途經街北潘家十三院、染房院、爛廟砂鍋場、焦家院、李家院,街南途經新圐圙、更房院、後院、書房院背後、小門裏砂石節孝牌坊、街道鋪、南圐圙、白家院、郎家院、直至祖師廟為止。全長約246米,寬3米。
其二是西北潘家青石節孝牌坊入口起(現舞台大院西北大門口處),途經街西水草廟、後廟頭砂鍋場、劉家大槐樹底、窯院、爛廟砂鍋場;街東途經后街圐圙、染房院,直至中心街砂石牌坊為止。全長198米,寬3米。
其三是村正北軒圐圙、羊圐圙起,途經潘家西花園、染房院,直通中心街石柱鋪止。全長約93米,寬3米。
其四是村東北三眼圈大門起,途經潘家東花園東大門、宮底院、十三院東偏門,直至中心街湯帝廟止。全長93米,寬3米。
其五是村西頭西北角花院起,途經燕家大院、下焦家院直通中心街為止。全長102米,寬3米。
其六是西頭西北潘氏宗祠起,途經小井頭、焦家院大槐樹底、張家院、李家院、成家院,直通中心街郎家院井口處。全長166米,寬3米。
其七是街南自上院起,途經新院、對門院、書房院、小門裏,直至中心街止。全長約109米,寬3米。
其八是街南東南角自湯家院起,經下院、風圪洞、後院、前院、蟲圐圙、新圐圙,直通中心街潘家照壁為止。全長103米,寬3米。
其九是街南東南角,自東頭劉家大院槐樹底起,途經馬房院、下院背後、新圐圙、湯帝廟。直通中心街止。全長109米,寬3米。 [3] 

南安陽村建村智慧

南安陽村先民靈活適用風水,不拘泥於依山必主向之堪輿術語,而將主房向陽而建,且繫上下二層建築。這樣使居民既可獲得足夠的陽光照射,可謂向陽門第春常在;又可避西北罡風來襲,可謂是藏風聚氣福壽康。 [3] 

南安陽村經濟社會

南安陽村人口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南安陽村以漢族為主,有户籍人口1503人,常住人口1485人。 [1] 

南安陽村經濟

南安陽村主要糧食作物品種有小麥、玉米、穀子等,種植的蔬菜品種主要有白菜、南瓜、西葫蘆、冬瓜等,還有飼養牛、騾、驢、馬等大牲畜之傳統,村中大户一户飼養騾馬達10餘頭。 [6] 
南安陽村主要工副業有砂鍋業、冶煉業、打鐵業、印染業、硫磺業等,自明清時期就開始流傳。 [6]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南安陽村主要產業為鑄造、種植、陶瓷、工程機械、私營企業,村集體年收入為8234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為9214元。 [1] 

南安陽村主要景點

南安陽村潘家大院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
潘家大院位於南安陽村東頭北側末端,分為十三個院落,故稱潘家十三院,佔地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共有房屋390餘間,修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到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歷經數年而成,是中國北方清代獨有的九間頭四合院。 [3] 
潘家十三院整體佈局呈坐北朝南向,有東南西北四個大門,正門走馬板上雕刻的“所其無逸”出自《尚書》:“君子所其無逸,知稼穡之艱難”。
潘家十三院的第一院是晉賢院,院門上匾額刻書“容身居”,意為僅可容身的居所。在東南角的小門匾額上刻書“職思其居”,告誡族人不可追求享樂,要思考自己所處的位置及承擔的職責。
潘家十三院第二院是潘家十三院的精華所在。兩柱單樓的牌坊式門樓兩側各有一座大石獅,門面飾有銜環虎頭,門樓是皇家工匠精修的挑角式獸頭木屋瓦結構。在門頭走馬板的位置上,懸掛有旌表着“誥贈朝議大夫候選同知潘子立(學禮)、誥贈中議大夫南安府同知潘蘭亭(日曾)、誥贈中議大夫南安府同知潘漢三(為傑)”的匾額。大門內設屏門的走馬板上用篆書雕刻着“四世大夫”,以示潘家四代人獲得大夫的稱號。再往裏一面鏤空閃屏門門樓背面木刻了“誥授朝議大夫候選同知加一級潘為鎰;誥授奉政大夫分發河南候補同知加一級潘蔚宗;誥授中議大夫江西南安府同知前兵部主事加三級潘功宗。
潘家十三院第三院的木工雕刻精緻,雀替、額枋、平板枋、卡子、墊墩、門簪,每一處都裝飾着漂亮的雕刻花卉,內容吉祥,寓意美好。門上的匾額書寫着“居廉讓間”,意思是居住在廉泉讓水之間,表達了潘氏家族追求“遠離貪慾,潔身自好”的道德標準。
潘家十三院第六院為潘家十三院的核心部分,是集中在中央並由主人居住的主院,興建於潘氏家族最為鼎盛的清嘉慶年間。其樣式仿照上海徐光啓的九間頭四合院為樣本,結合山西地方建築特色,請皇宮內務府和工部專業設計師設計規劃,建成四大八小的標準院落。這種五天井、九間頭四合院,恰到好處地融合了中國南北方四合院的建築風格,在清代北方頗為罕見。
潘家大院的北房,是院子裏規格最高的建築,也是潘氏家族商定大事的地方。清道光三年(1823年),皇帝晏寧頒發“懷清履潔,旌表節孝”的聖旨,由潘氏家族供奉於堂屋正中。 [7] 
1979年,潘家大院被列為陽城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潘家大院被列為晉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對潘家十三院主院進行了整體維修。 [2] 

南安陽村牌坊

清道光三年(1823年),南安陽村人潘蔚宗母潘門吉氏逝世時,因貞潔而聞名,道光皇帝下旨旌表,建青石貞節牌坊。1966年,青石牌坊被炸。2013年9月,南安陽村修建牌坊,為標誌性建築。 [2] 

南安陽村歷史文化

南安陽村地名由來

歷史上,南安陽村隸屬立信都安陽裏,以濩澤河為界,分南北村,河南為南安陽,河北為北安陽。 [1] 

南安陽村歷史人物

年代人物/事件
雍正年間(1722年—1735年)授朝議大夫潘學禮、潘學義(四品)。
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授朝議大夫潘日曾、潘日會(四品),修職郎潘日隨、潘日登,文林郎(七品)潘日省。
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
授朝議大夫潘為傑、潘為鎰。
潘為傑任陽城縣仰山書院督工,任陽城縣石門口第五次擴通河道督工。
據陽城縣誌107頁工商業生產關係(私營商業)記載,陽城境內首富安陽潘家,經營硃紅致富,與平陽亢氏、太谷渠氏齊名。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縣城仰山書院“院宇禿塌”,縣令王塬協同紳士等十餘人勸捐修耳,同知銜潘為傑捐銀八百兩重修前院講堂五間、平台一座、房門三間、門樓一座、後院大庭東西房九間、東院正庭三間、東房十間,為生童肄業之所。
道光初年(1821年)朝議大夫澤州府知府張士楹為議敍縣丞潘為傑立“天寵優渥”木匾。
道光三年(1823年)村人潘蔚宗母潘門吉氏逝世時,因貞潔而聞名,道光皇帝下旨旌表,建青石貞節牌坊。
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村人潘功宗誥授中議大夫,江西南安知府同知,前後部主事加三級,潘蔚宗誥授奉政大夫,分發河南候補同知加一級,授東河同知。
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知縣葉挺楨授予潘慕先“仁者壽”壽匾。 [2] 

南安陽村非遺項目

2008年,安陽砂鍋被晉城市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12月,南安陽砂鍋被山西省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  [8] 
南安陽砂鍋的主要原料為黑坩,俗稱拌,輔助原料為紅土,俗稱藥土。南安陽村背靠大紅溝山,山間儲藏着大量黑坩和紅土,為砂鍋燒鑄創造了條件。南安陽砂鍋製作技藝是祖先數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砂鍋手工燒鑄方法,通過配料、燜料、碾碎、過篩、拌泥、上模、上釉、入爐等工序加工而成,砂鍋輕巧方便,不費火,不走味,燉肉煮粥,味香可口。 [9] 

南安陽村傳統民俗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
婚喪嫁娶
民國之前,南安陽村舊風俗以包辦買賣為主要特徵的婚姻習俗。男女嫁娶取決於“父母之名、媒妁之言”。民國以後,父母包辦婚姻日趨減退,自由戀愛逐漸成風。舊式婚禮主要有以下步驟:1、提親(定親),2、回媒(接定),3、送禮,4、迎娶,5、圓牀蓆,6、鋪牀,7、聽窗,8、行家禮,9、照閨女,10、回面,11、“照半九”等。南安陽村舊以厚葬為習,棺柩以柏木為佳。富者生前要圈好墳地,即”圈喜墓“。舊葬一般程序為:收氣前處置、報喪、入殮、設道場、出殯、掃墳等。
祭祀崇禮
每年三月三,南安陽村民會在善緣廟舉行祭祀儀式,開齋三天,鄰近村落的村民也會來一起參加,以祈求豐收年成和家人的平安康健。 [10] 

南安陽村榮譽稱號

2014年11月17日,南安陽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公佈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5] 
2019年1月21日,南安陽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4] 

南安陽村旅遊信息

南安陽村 南安陽村
陽濟公路從南安陽村東北側通過,是其主要的對外道路,距離鳳城鎮政府(也是陽城縣政府所在地)約15分鐘車程。入村道路共有7條:一是原青石牌坊至村西北濩河口碼頭壩(後軒中),二是原青石牌坊至村北則河(白牆圪洞),三是村南三眼圈口至濩澤河口(對口路),四是村小廟砂鍋廠通往洪上、澇泉方向(北大街),五是白家門口通往洽村方向性,六是村西頭白家門口通往劉莊方向,七是村西頭祖師廟通往老溝路。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