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鎖定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位於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許西坑村岱峯山上的南天寺,石佛造像始造於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 [3]  [5] 
南天寺大殿內依崖鑿造佛像3尊:中阿彌陀佛,東觀音,西勢至。宋嘉定九年(1216年)僧守淨募鐫。均通高6.9米,趺坐於蓮花座上,形象豐腴。造像旁有一明弘治六年(1493)刻的“心”字,高1.2米、寬0.4米,其下有偈語及記事。附近山崖上有摩崖石刻共5處。石佛造像肅穆端莊、氣宇軒昂,是宗教與人性的完美結合,體現了宋代泉州地區嫺熟的石雕技術水平,有着豐富的藝術、人文、歷史及社會價值,在福建佛教石窟造像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  [6] 
2013年5月3日,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
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許西坑村岱峯山上的南天寺
所處時代
宋、明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537-4-04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歷史沿革

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僧守淨就崖造“西方三聖”高浮雕坐像,同年依山始建南天寺。明弘治六年(1493年),觀世音菩薩造像旁刻“心”字(中間一點刻於斜勾下方)。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吳英撰並書《南天禪寺碑記》。乾隆四十年(1775年),廊廡立有《重修岱山石佛南天禪寺碑記》。同治七年(1868年),崖壁立許有濟《重修南天寺碑》。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泉州知府李增霨題“崧嶽降神”。 [5]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建築特點

南天寺石佛造像位於南天寺大殿內,系利用崖壁巨巖雕刻的“西方三聖”高浮雕坐像。石雕像通高6.9米,像背有圓形頭光,結跏趺坐於蓮座之上,坐像高4.6米,寬3米,蓮座高1.8米,座下飾高0.5米之水波紋和唐草紋,雕像間距0.5米。阿彌陀佛居中,頭飾螺發,胸飾“卍”徽,手結彌陀定印;後崖璧上浮雕2根蟠龍柱。左邊為觀世音菩薩,後有圓形背光,頭戴花冠,花冠正中浮雕一小尊坐佛,面露慈祥,雙眼微睜,身飾天衣,右手持淨瓶,左手上舉施説法印。右邊為大勢至菩薩,後有圓形背光,頭戴繁麗花冠,花冠正中浮雕一個淨瓶,面露微笑,帛帶飄逸,線條疏密有致,左手執佛經,右手施手印,胸部飾瓔珞。兩側還有淺浮雕護法神,表情嚴肅。 [5]  [6] 
大殿內觀世音菩薩造像旁有一刻的“心”字(中間一點刻於斜勾下方),高1.2米,寬0.4米,其下有偈語“放下全無事,提起萬般生”。“心”字左側崖壁刻有重修碑刻一方,系吳英撰並書的《南天禪寺碑記》。大殿左側崖壁上有許有濟《重修南天寺碑》。另寺宇廊廡立有《重修岱山石佛南天禪寺碑記》。 [5]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文物遺存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遺存有崖鑿造佛像3尊:中阿彌陀佛,東觀音,西勢至。寺附近山崖上有摩崖石刻共5處。一、楷書“泉南佛國”,字徑1.7米,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題。二、“崧嶽降神”,字徑1.6米,清光緒末年泉州知府李增霨題。三、“寶藏”,字徑高0.7米,寬0.5米。 [4]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歷史文化

  • 文化傳播
南天寺石佛造像是宋元時期泉州“三灣十二港”中東石港的海上保護神,是泉州海洋貿易繁榮和經濟發展、財富積累的標誌。明代,南天寺信仰隨安平商人分燈日本,是日本大阪城市“泉南佛國”寺的祖廟。 [5] 
  • 相關傳説
傳説,在雕刻完三尊佛像後,守淨準備在巖壁的左右各雕刻兩尊護法,可是在雕韋馱胸部時,竟有紅血自石中流出,匠人大驚,不敢再往下雕,左右護法的雕像便只是個初樣。 [6]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文物價值

南天寺石佛造像肅穆端莊、氣宇軒昂,是宗教與人性的完美結合,體現了宋代泉州地區嫺熟的石雕技術水平,有着豐富的藝術、人文、歷史及社會價值,在福建佛教石窟造像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保護措施

1985年,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5月3日,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保護範圍:以造像為中心,向東延伸85米,向西延伸102米,向南延伸192米,向北延伸212米。 [3]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位於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許西坑村岱峯山上的南天寺。 [3] 
  • 交通信息
乘坐晉江市內公共交通晉江24路至南天寺站下車,步行200米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