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口城

鎖定
南口城位於昌平城西10公里,燕山與軍都山連接處,20公里關溝峽谷南口,故以南口為名,與八達嶺南北向對。居庸關所在的關溝狹長40餘里,兩山壁立,樹木葱鬱,一水旁流,其隘如線。欲過關溝,南口為必經之地,過南口城後地勢開始抬升,才真正進入關溝之中。 [1] 
中文名
南口城
位    置
昌平城西
名稱來源
20公里關溝峽谷南口
地    位
居庸關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口城南口城概況

南口城是居庸關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北口相對,起到鞏固居庸關的作用。其位置選擇在關溝兩側山脊逐漸消失的地段設城,盤查過往行人,阻止衝關之勢。南口城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有“北方有事,南口必先受兵”的精闢論斷。

南口城南口城歷史

南口城
南口城(29張)
南口北魏時稱下口,北齊稱為夏口,《北齊書》載“宣帝天寶六年(公元555年)築長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恆州(今山西大同),九百餘里”,《四鎮三關志》載“南口門堡城一座,永樂年建”。南口城建於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重修,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再次修葺。

南口城南口城規制

《西關志》載:“南口門在關城南十五里,其城上跨東西兩山,下當兩山之衝,為堡城,周圍二百丈五尺,南北城門城樓二座,敵樓一座,偏左為東西水門各一空。護城東山墩一座,西山墩三座,烽餱九座。隆慶衞地方,裏口緊要。”
南口城為不規則的長圓形,東西寬300米,南北長500米,跨東西兩山,南北各開一個城門,整個城除南北城門和樓台用磚外,其它牆體均為虎皮牆,明、清兩代又曾不斷地加固、完善。南口城歷經多次修繕,也多次被毀,大部分城牆已不存在,近代由於清未修建的京張鐵路、以及後來修通的京張公路南北穿城而過,北牆在早期修建鐵路時已經拆毀大半,據説解放後北牆還有一段存在,但至修京張公路時估計已全毀,在南口公路兩側的採石導致這一帶山形地貌全毀,南口城整體輪廓已難再現。 [2] 
南口城在明清兩代曾經興旺過,城內外有龍王廟、娘娘廟、關帝廟,還有一些商賈店鋪。城中有南北向大街,清代臨街為店鋪,經營糧食、布匹、雜貨等,漸成商業集鎮。

南口城南口城現狀

現南口城只有南城門、部分南城牆以及東西兩山2座護城墩保存下來。南口城南城牆(虎皮城牆)高5米,上寬3.5米,下寬5米,東西長約300米。 [3] 
南口城南城門也保存了下來,券門較為完整,南城門外尚存照壁一座,雖然照壁外觀毀壞嚴重,但主體結體還是保存了下來。
南口城的北牆橫跨東西兩山,兩山之巔的兩座殘墩台應為當年北牆的東北、西北兩座角墩,順着這兩座殘墩順山坡分別向南而下,劃出一個弧線之後與南牆相匯,其中這片巨大的區域便是南口城所在。
據説南口城中南北主幹道古為車轍重重的石板道,可惜後來全部改造重鋪路面,數百年悠久歷史印跡因此消失。南口城南城門下的路面不是原始高度,原始路面位於距現有路面下方0.7米的位置,現有路面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附近採石場石屑鋪墊而成,現有路面仍可見到被磨平的河卵石。2008年村中進行上下水改造時,原始地面暴露,河卵石鋪裝的地面仍在,可見被長期行走而磨光的石塊。

南口城考古成果

昌平南口城首次發現了“半地穴式”鋪房遺址,豐富了鋪房類的建築類型,為尋找明中期乃至早期居庸關關址、復原關城佈局提供了線索。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