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區街道

鎖定
南區街道,隸屬於廣東省中山市,地處中山市城區南部,東倚五桂山街道,南接板芙鎮,西臨岐江河,北與石岐街道東區街道相連。 [4]  轄區總面積48平方千米。 [5]  截至2021年末,南區街道常住人口90270人,户籍人口約3.8萬人。 [5]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置縣後屬仁厚鄉。1998年1月1日,劃入原岐江區白石湧以南的社區,改稱中山市人民政府南區辦事處。 [4]  截至2021年10月,南區街道轄4個社區。 [3]  街道辦事處駐城南二路1號。 [4]  2019年12月30日,南區街道入選首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 [1]  2021年7月15日,南區街道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 
2021年,南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38億元。 [5] 
中文名
南區街道
別    名
南區
行政區劃代碼
442000005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中山市
地理位置
中山市城區南部
面    積
48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
政府駐地
城南二路1號
電話區號
0760
郵政編碼
52840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8 萬(截至2021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詹園
文筆山
車牌代碼
粵T
地區生產總值
119.38 億元(2021年)

南區街道歷史沿革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置縣後屬仁厚鄉。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屬良字都。
清道光七年(1827年),改稱仁良都。
1949年,轄境內的沙湧、恆美、竹秀園、上塘屬旗鼓鄉,沙田、樹湧、北台、曹邊屬馬嶺鄉,渡溪、福湧、曲湧、察後、金角環屬梅嶺鄉。
1951年,屬第一區。
1955年8月,屬沙湧區。
1957年,分屬沙湧鄉、北溪鄉。
1958年10月,分屬三鄉大公社三鄉耕作區和沙湧耕作區。
1959年1月,屬環城區公所。
1959年3月,屬環城公社。
1961年6月,屬環城區公所。
1963年6月,改設環城公社管委會。
1983年11月,改稱環城區。
1986年12月,環城區劃入市區,稱環城區辦事處。
1988年8月,劃出搓橋、沙崗、新村、大鰲溪、小鰲溪、新安、庫充、亨尾、白沙灣、起灣、齊東、老富頭、三溪、紫馬嶺和土瓜嶺15個自然村歸東區管轄。
1998年1月1日,劃入原岐江區白石湧以南的社區,改稱中山市人民政府南區辦事處。 [4] 
南區街道 南區街道

南區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南區街道轄4個社區:城南社區、馬嶺社區、良都社區、北溪社區。 [3]  街道辦事處駐城南二路1號。 [4] 

南區街道地理環境

南區街道位置境域

南區街道地處中山市城區南部,東倚五桂山街道,南接板芙鎮,西臨岐江河,北與石岐街道東區街道相連。 [4]  轄區總面積48平方千米。 [5] 

南區街道地形地貌

南區街道轄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丘陵與平原各半,東南和中部為低山丘陵地,佔地面積24.68平方千米,主要山脈有大尖山、大東洋山、旗山、文筆山、馬嶺、梅嶺和湖洲山。最高峯為大尖山,海拔391米。西北部沿岐江水道為平原,岐江河岸線20千米。 [4] 

南區街道氣候

南區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南區街道水文

南區街道主要河道有石岐河、北台溪等。北台溪,發源於五桂山西北麓的風吹羅帶峯和梅花地頂間,向北及西北行經大東洋山穿過岐關公路的北台橋,繞湖洲北山麓入石岐水道,全長23千米,轄區河段約6.5千米,河牀縱剖面比降較大,集雨面積85.4平方千米,是中山市其他河道的4.3倍。 [4] 

南區街道自然資源

南區街道已探明的礦產主要為花崗岩石料、砂料和耐火黏土。 [4] 

南區街道自然災害

南區街道主要有颱風、暴雨、低温冷害、寒露風等。颱風主要出現於每年的5~11月,其中尤以7~9月出現次數最多,佔全年的73%。暴雨多與颱風相伴,主要集中在4~9月,約佔全年暴雨的90%,平均每年出現8.1次,日暴雨量≥50.0毫米的暴雨日,最多為1981年的16次,最少為1990年的2次。低温冷害天氣是指冬季的低温霜凍和春季的低温陰雨,低温陰雨天氣多出現於11月下旬至次年3月,其中以2月份最多。 [4] 

南區街道人口

截至2021年末,南區街道常住人口90270人,户籍人口約3.8萬人。 [5] 

南區街道經濟

2021年,南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38億元。 [5] 

南區街道交通運輸

南區街道形成由105國道、城南路、永安路、先施路、茶亭路、西環路、興南路、興福路、雙龍路、南外環路等的公路交通網絡。 [4] 
南區街道交通運輸 南區街道交通運輸

南區街道社會事業

南區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20年末,南區街道有公辦初中1所,公辦小學4所,民辦學校2所,在校中小學生7680人,有幼兒園14所,託兒所2所,在園、在托幼兒3217人。 [6] 

南區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20年末,南區街道內有公共圖書館8座(含自助圖書館2座),展覽館1座。 [6] 

南區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20年末,南區街道有醫療機構19家,衞生專業技術人員259人,病牀345張。 [6] 

南區街道歷史文化

南區街道名稱來歷

南區街道因位於中心城區南部而名南區。 [4] 

南區街道文物古蹟

  • 綜述
南區街道內有功建鐵城梁公祠、宋帝遺蹟及侍郎故里牌坊、下馬嶺茶亭、鎮龍閣、文筆塔、中國空軍之父楊仙逸祖居、中國百貨業先驅馬應彪故居、中國四大百貨之一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祖居沛勳堂和中國航空學校首位校長楊官宇故居等,其中宋帝遺蹟及侍郎故里牌坊和文筆塔為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 [4] 
  • 鎮龍閣
鎮龍閣(又名文閣),在沙湧村中心,該塔建於清嘉慶年間。塔分五層,塔基寬闊,塔身垂直並以疏璃飛檐相隔,塔高12.28米,塔圍10米,塔前有休息亭,是村民信士休閒和祝福之地。 [7] 
  • 功建鐵城梁公祠
功建鐵城梁公祠,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南區福湧社區居委會辦公樓前,據《中山市文物志》記載,原建於宋代,為紀念督建香山城有功的梁氏三世祖孫澤公而建,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在原址上重建擴大。祠堂坐東北向西南,有左右兩路,右路為三間兩進,左路橫向面闊單間,縱向面闊三間,總面闊16.9米,進深17.5米,面積約455平方米。右路為硬山頂,青磚牆,花崗岩牆腳,灰碌筒瓦,藍釉瓦當,滴水,抬梁與穿鬥混合式樑架。頭門前設三步走廊,六級花崗岩踏跺,兩側有圓形抱鼓石,花鳥木雕檐板,四根石質檐柱,石質瑞獸託腳和雀替,花卉石雕門墀,人物、花卉磚雕墀頭。頭門正脊、垂脊上有瑞獸灰塑。兩進間夾一天井,天井兩旁各有一卷棚頂廊。後堂前有四級花崗岩踏跺,兩側有圓形抱鼓石。兩進均由四根木質金柱支撐樑架,左路為硬山頂,檐牆牆楣有灰塑。該建築為當地保存較好、規模較大、裝飾精美的祠堂建築。2009年公佈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8] 
功建鐵城梁公祠 功建鐵城梁公祠
  • 宋帝遺蹟牌坊
宋帝遺蹟牌坊,是為紀念宋工部侍郎、邑人馬南寶而建。南宋景炎年間,宋少帝趙昺抗元失敗南逃至良都沙湧,並建行官於南寶宅內。南寶獻粟晌軍,勤王有功,後世建牌坊以彰其事蹟。牌坊原由全麻青石雕塑鑲嵌而成,可惜在1966年被毀。1987年,由政府撥款,旅外僑胞、港澳同胞及鄉人集資,重建為琉璃瓦頂牌坊,正面稱宋帝遺蹟,背面稱侍郎故里。 [9] 
宋帝遺蹟牌坊 宋帝遺蹟牌坊
  • 步月橋
步月橋,位於南區街道恆美社區,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為單孔石拱橋,形如新月,故名“步月橋”。步月橋橫跨馬恆河,全場15.3米,寬2.4米,面積約為37平方米。全橋由40塊長條石逼拱而成,跨度約10米,距水面約7米。橋面由7塊麻石條鋪成,每塊麻石條長約4.8米,寬0.3~0.37米。花崗岩石橋墩,南北兩端各有10級台階。北側嵌篆書“步月橋”石刻,南側嵌隸書“步月橋”石刻,上款“道光癸卯”,下款“孟冬囗立”。民國時期在村口橋頭建有一閘門,並在橋面上加建鑄鐵護欄,後拆除。2004年,南區辦事處為安全起見,增建仿清花崗岩望板。該橋是當地少數尚存的清代石拱橋之一。 [10] 
步月橋 步月橋

南區街道方言

南區街道通行粵語 [6] 

南區街道著名人物

楊仙逸(1891~1923年),出生於華僑家庭,字學華,號鐵庵,廣東省香山縣北台鄉(今中山市南區)人。其父楊著昆,是旅夏威夷的僑商,有清末“中國兩大糖王之一”的稱號。楊著昆是孫中山摯友,他贊同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在經濟上支持孫中山。童年時代的楊仙逸深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 [12] 
馬應彪(1861~1944年),乳名馬味。廣東香山縣沙湧鄉(今中山南區)人。香港先施公司創始人。少時家貧,清德宗光緒六年(1880年)赴澳洲,初在礦山淘金,繼種蔬菜,後設小肆於雪梨出售蔬菜。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永生、永泰生果欄。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與友人在悉尼創立永生公司,專營各埠土產及中國雜貨,業務發達。及回國探親,娶霍靜山牧師女為妻,併到處宣傳基督教,又與教友合資在香港設“華信莊”專辦出入口貨,聯絡華僑信教人士發展商業,每年獲利甚豐。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在香港開華信莊及永昌泰金山莊,經營出入口貨物,併兼辦僑匯。 [11] 

南區街道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30日,南區街道入選首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 [1] 
2021年7月15日,南區街道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