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北也門統一

鎖定
南北也門統一是指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和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1990年5月22日正式合併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國名為也門共和國。原阿拉伯也門總統薩利赫出任統一後的國家總統。 [1]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的南北也門,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國家,由於外來勢力侵略,分裂為兩個國家。統一後的也門共和國擁有1200萬人口,首都薩那。 [1] 
中文名
南北也門統一
國    名
也門共和國
成立時間
1990年5月22日

南北也門統一背景

阿拉伯也門和民主也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在歷史上原是一個國家。在也門薩巴王朝時期,馬裏卜古壩曾創造過盛極一時的阿拉伯文明,被稱為綠色的也門、阿拉伯文明的搖籃。16世紀初,也門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屬地。1839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亞丁。1914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英土條約》,將也門分成南北部分。1918年,北方擺脱土耳其統治,宣佈獨立,建立了穆塔瓦基利亞王國。1962年,也門“自由軍官”集團推翻巴德爾王朝,建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在北方獨立的影響下,1963年南方也爆發了反英武裝鬥爭。1967年英國被迫同意南也門獨立,成立也門人民共和國,1970年也門人民共和國改稱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並宣佈走社會主義道路

南北也門統一前期準備

南北也門獨立建國後,統一問題開始提上議事日程。但由於政治、經濟制度不同,加之外部勢力和歷史遺留問題的干擾與影響,兩國關係緊張,曾經兩次發生邊境武裝衝突。後在阿拉伯兄弟國家的調解下,雙方和解,簽訂了《科威特協議》和《薩那公報》,併成立了聯合憲法起草委員會,為統一的也門制定一部憲法。1981年兩國元首在亞丁會晤,成立了由兩國元首組成的也門最高委員會和兩國總理參加的統一部長委員會。1982年1月雙方通過了《統一憲法(草案)》。1983年和1984年先後召開兩次最高委員會會議。1986年,亞丁發生流血政變,前國家領導人逃亡薩那,雙方關係再度變冷,統一進程擱淺。

南北也門統一南北統一

從1988年起,南、北也門加快了統一步伐。1988年5月,阿拉伯也門總統薩利赫與民主也門社會黨總書記比德在薩那簽署了南北居民自由過境和共同開發邊界地區石油、礦業資源的協議,從此,兩國官方、民間往來頻繁。1989年11月,兩國元首簽署《亞丁協議》,批准雙方於1981年起草的《統一憲法(草案)》。1990年3月,雙方召開有關統一問題的內閣聯繫會議,通過統一的1990年預算草案,45項法案和153條有關規定以及統一後的組織機構,並授權兩國總理就兩國貨幣匯率作出決定。4月22日,兩國元首在阿拉伯也門的塔茲簽署《統一協定(草案)》,首次正式宣佈統一條款。5月21日,南、北也門議會就統一問題進行最後安排:定國名也門共和國,首都薩那,並確定5月22日為共和國誕生日;選舉薩利赫為首任總統,定阿拉伯語為國語,伊斯蘭教為國教。
參考資料
  • 1.    鄭建邦. 國際關係辭典: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