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
[1]
,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2]
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3]
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02平方千米,
[54]
建成區面積868.28平方千米
[4]
[337]
。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942.34萬人,城鎮人口818.89萬人,城鎮化率86.9%。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6355.32億元
[342]
。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6]
國務院規劃定位的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户城市
[7]
和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8]
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9]
,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10]
,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9]
,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
[25]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11]
,西街遺址的發掘將南京建城史追溯到3100年前的西周時期。
[339]
目錄
南京歷史沿革
編輯
南京古代勝蹟(12張)
據史志記載,南京一帶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
[22]
。60多萬年前古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南京猿人化石,是研究東亞早期人類演化及舊石器時代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再次證明南京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23]
。同一化石點發現兩個人種,全世界僅有南京一處,南京猿人洞為人類多地起源論提供了有力依據——中國人並非起源於非洲
[24-26]
。
7000年前,南京棲霞地區已有農業文明產生
[27]
。6000年前,出現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在南京及周邊地區發現200多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28]
。4000年前,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
[29]
。
南京明朝遺存(26張)
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南京從此崛起,使中國的政治中心走出黃河文化板塊的格局,引領了長江流域及整個中國南方地區的發展。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其文化輻射力達整個東亞地區
[31]
。六朝建康城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開中軸對稱佈局的先例,形成了東亞都城特有的以中軸線為基準,主要建築左右對稱的佈局和風格,成為後世都城建設的範本。六朝皇宮建康宮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最壯麗的宮殿,存世三百六十年,史書記載“窮極壯麗,冠絕古今”
[32]
。其平面佈局、建築形制不僅直接影響了北朝和隋唐的都城,還進而影響到日本的京都、奈良以及朝鮮半島百濟等都城,深遠影響了後世宮室建設的形制
[33]
。今南京圖書館和六朝博物館下仍保留有建康城遺址
[34]
。
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逾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35]
,衣冠南渡使漢民族在南京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建康城與古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36]
。六朝時,以南京為中心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海航線”正式開闢,南京“石頭津”作為通江達海的國際碼頭,停泊的中外船隻數以萬計,出現了“四海流通,萬國交會”“舟舶繼路,商使交屬”的繁華景象,南京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心城市
[37]
。
南京民國遺存(11張)
宋代的南京是中國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39]
,江寧府是北宋時期中國南方唯一的府級建制,是江南和東南地區等級最高的行政機關。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知府,並定居、終老於此
[40]
。北宋末年,靖康之難引發人口第三次大南遷,南京再次成為經濟中心,也是當時世界大都市之一
[30]
。1129年改稱建康府,定為行都。1138年改建康為留都,仍有帝王行宮在此,成為南宋重要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時人稱曰“國家之根本在東南,東南之根本在建康”、“非據建康無以鎮東南”
[41]
。南宋名將岳飛曾在南京牛首山一帶大敗金兵,並有抗金故壘遺存。
1356年朱元璋攻佔南京,改稱應天府。1368年明朝建立,以南京為京師,南京再次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初京師人口逾70萬,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歷時27年建造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第一大城垣,根據天象和禮制營建的南京故宮作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羣,建築形制佈局成為後來明中都、北京城和明代王府的設計藍本。
南京市貌(18張)
明代中葉,南京城人口達120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
。萬曆年間,西方傳教士利瑪竇遊歷中國後,在《利瑪竇評傳》中寫到:“目睹南京這座大城,未免眼花繚亂…明代的南京城極其雄偉壯觀,堪與十六世紀的歐洲任何最大的首都相比擬。本朝開國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蹟,東方所能見到的一切都無法望其項背
[45]
。”終明一朝,南京一直是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南方的軍事、政治中心
[46]
。
1644年朱由檢殉國後,朱由崧被擁立於南京,建立南明。1645年,清軍攻陷南京後遂即廢除國都地位,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定為江南省省府,成為統轄江蘇(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軍民政務的兩江總督都署駐地。康熙、雍正年間南京人口達百萬,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在南京設立的規模龐大的江寧織造府,生產絲織品以供應皇家需求,南京絲織業規模在全國居首
[30]
。
1842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上籤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由此開始
[30]
。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南方興起而波及全中國的農民戰爭,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
[47]
。
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1927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定南京為首都,置首都特別市。1927至1937年定都南京的這十年被稱作中國的黃金十年,期間南京進行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南京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到1936年,南京城市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為中國六大城市之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40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48]
。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49]
。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仍為直轄市。1952年9月,南京直轄市與蘇南、蘇北行署區合併,成立江蘇省。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定為江蘇省省會。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30]
。
南京行政區劃
編輯【主詞條:南京市行政區劃】
區名 | 面積 (km²) | 行政代碼 | 郵政編碼 | 政府駐地 | 街道 | 鎮 |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
---|---|---|---|---|---|---|---|
75.46 | 320102 | 210018 | 7 | - | |||
49.11 | 320104 | 210002 | 12 | - | |||
80.87 | 320105 | 210019 | 6 | - | |||
54.18 | 320106 | 210009 | 13 | - | |||
913.75 | 320111 | 211800 | 9 | - | |||
395.44 | 320113 | 210046 | 9 | - | |||
132.39 | 320114 | 210012 | 6 | - | |||
1561 | 320115 | 211100 | 10 | - | |||
1471 | 320116 | 211500 | 11 | 1 | |||
1067 | 320117 | 211200 | 5 | 3 | |||
790.23 | 320118 | 211300 | 6 | 2 | |||
南京地理環境
編輯南京位置境域
南京風景(7張)
南京地形地貌
南京素有“天然地質博物館”之稱,長江漫灘、富水軟土、崗地、岩溶等多種地貌單元並存
[55]
。南京屬寧鎮揚丘陵地區,以低山緩崗為主,低山佔土地總面積的3.5%,丘陵佔4.3%,崗地佔53%,平原、窪地及河流湖泊佔39.2%。寧鎮山脈和江北的老山橫亙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崗地南界的橫山、東廬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千米,中部東西寬50至70千米,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千米。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
[56]
。
南京氣候
南京二十四節氣(25張)
南京進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進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進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進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温差顯著,由於大氣環流的變化以及南京不斷的植樹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熱程度與其他城市相比大為減輕,故已摘去“火爐”的稱呼
[57]
。
南京水文
南京水域面積達11%以上,有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石臼湖、固城湖、金牛湖等大小河流湖泊,長江穿城,沿江岸線總長近200千米,境內共有大小河道120條。河湖水系主要屬於長江水系,僅在六合區北部流入高郵湖、寶應湖的河流屬淮河水系。長江水系包括江南的秦淮河水系,江北的滁河水系,由沿江兩岸獨流入江的小河流形成的沿江水系,由石臼湖和固城湖組成的兩湖水系,以及高淳東部的西太湖水系。地下水資源豐富且水質優良,湯山温泉、湯泉温泉、珍珠泉等尤為聞名
[56]
。
南京自然資源
編輯南京水資源
南京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南京是中國現代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繁多的地區之一,林木覆蓋率31.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16%,位居中國前三甲,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有“綠都”之稱
[58]
。自然植被有針葉林、落葉闊葉林、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竹林、灌叢、草叢和水生植被7種類型,栽培植被有大田作物、蔬菜作物、經濟林、果園和綠化地帶5種類型。植物種類有維管束植物1061種,佔江蘇省的64.7%;秤錘樹、中華水韭、明黨蔘、青檀等7種為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
[56]
。
-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中,有昆蟲795種,隸屬於11目125科;魚類99種,隸屬於12目22科;陸棲野生脊椎動物327種,隸屬於29目90科;鳥類243種,隸屬於17目56科;獸類47種,隸屬於8目22科。在所有動物種類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9種,有東方白鶴、白肩雕、達氏鱘等;二級野生保護動物65種,有江豚、小天鵝、中華虎鳳蝶等;江蘇省重點保護動物125種,瀕危動物35種
[56]
。
南京礦產資源
南京礦產資源豐富,發現的礦產主要有鐵、銅、鉛、鋅、鍶、硫鐵、白雲石、石灰石、石膏、黏土等41種,其中探明儲量的23種、有工業開採價值的20種、正在開採的10多種。鍶礦(天青石)的質量和藴藏量居中國首位;銅礦、鉛鋅礦藴藏量佔江蘇90%以上,鐵礦佔江蘇89%,石灰石、白雲石、凹凸棒石黏土礦在江蘇佔重要地位。南京的礦產主要集中在4個成礦區帶,即江浦—六合鐵、銅成礦帶,寧鎮鐵、銅、硫多金屬成礦帶,寧蕪鐵、銅、硫成礦區,溧水鐵、銅成礦區
[56]
。
南京人口
編輯截至2021年末,南京常住人口942.3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3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11%。其中城鎮人口818.89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6.90%
[342]
。南京人口受教育程度全國領先,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28.15萬人
[332]
,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有3.53萬人,僅次於北京,位居全國第二
[329]
。
南京政治
編輯中國共產黨南京市委員會 | 書記 | 韓立明
[348]
|
副書記 | ||
常委 | ||
秘書長 | 蔣躍建
[354]
| |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主任 | 龍翔
[355]
|
副主任 | ||
秘書長 | 邵建光
[355]
|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市長 | 夏心旻
[330]
|
常務副市長 | 楊學鵬
[346]
| |
副市長 | ||
秘書長 | 金衞東
[346]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委員會 | 主席 | 王立平
[356]
|
副主席 | ||
秘書長 | 彭振寧
[356]
|
南京經濟
編輯南京綜述
1981年南京被國家列為15個經濟中心城市
[59]
。1992年被國家九個部委列為中國投資硬環境“四十優”城市。1994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南京名列第5
[60]
。2001年被評為亞太地區最有發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61]
。2004年經濟中心定位指數排名,南京列中國大陸第6,僅次於北上廣深津
[62]
。2008年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列中國第5,位居北上廣深之後,在長三角中南京發展總部經濟的能力僅次於上海
[63]
。2014年中國區域中心城市競爭力評估,南京僅次於深圳廣州
[64]
。2015年全國投資吸引力城市排名,南京列中國第5,緊隨北上廣深
[65]
。2019年《國人工資報告》中,月薪過萬人數佔比城市排名,南京列中國第四,僅次上海、北京、深圳
[66]
。2020年南京人均消費總額高達7.61萬人民幣,消費實力排名全國第一
[327]
。2021年《新發展十年——中國城市投資環境發展報告》發佈,城市投資活躍度排名,南京位居中國第四,僅列深圳、上海、北京之後
[325]
。
2020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14817.95億元,列全國第10位,經濟總量重返全國十強之列,比上年增長4.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91萬,在中國排第三,在省會城市排第一位
[329]
。第一產業增加值296.8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5214.35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306.8億元,增長4.1%。三次產業比例為2.0:35.2:62.8
[67]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7.70億元,比上年增長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03.03億元,比上年增長0.9%;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0056.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06元,比上年增長5.2%
[326]
。
2021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16355.32億元,比上年增長7.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3.94億元,增長0.8%;第二產業增加值5902.65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0148.73億元,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36.1:62.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4520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9.52億元,比上年增長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99.41億元,比上年增長9.7%;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4708.6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6%;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40元,比上年增長9.1%
[342]
。
南京第一產業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商品糧基地之一,由於長江兩岸水質肥沃,因此也是中國重要的淡水漁業基地之一
[68]
,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棉花、蠶繭、麻類、茶葉、竹木、水果、藥材等,著名農產品有螃蟹、青蝦、特色菜、優質米、波爾羊、桂花鴨、雨花茶、黑莓等
[69]
。
2021年,南京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4.01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農業產值271.53億元、增長5.4%;林業產值22.44億元、增長6.6%;牧業產值21.02億元、下降25%;漁業產值150.19億元、增長2.2%;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38.84億元、增長7.2%
[342]
。
南京第二產業
南京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
[70]
,作為民國首都以及洋務運動的始發地,南京在20世紀的中國工業體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近代中國城市工業化與現代化轉型的典型
[71]
。1865年金陵製造局的誕生標誌着南京近代工業的開端
[72]
。英商和記洋行、津浦鐵路南段機廠(南京浦鎮車輛廠前身)、永利化學工業公司錏廠(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前身)、中國水泥廠等一批知名企業的成立,形成了南京近代工業的雛形
[70]
。1949年後,南京新發展了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鋼鐵冶金、機械裝備等支柱產業,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工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前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相繼誕生了中國第一座磷肥廠、第一隻國產電子管、第一台全國產收音機、第一座無線數字衞星通信站、第一部雷達、第一輛輕型載貨汽車
[360]
、第一部全自動洗衣機等
[73]
。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74]
、國家重要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
[75]
、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
[76]
,也是中國三大電子工業基地之一
[77]
。2001年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在中國城市中居第二位;汽車製造規模居第三位
[61]
。2008年中國製造業十大強市排名居中國第一
[78]
。2009年被確定為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
[79]
。2012年液晶模組生產規模居中國第一
[80]
。2016年南京智能電網產業整體實力居中國第一、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綜合排名中國第一、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居中國第二
[81]
。
2021年,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9.0%,股份制企業增長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9.6%,私營企業增長17.2%。大中型企業增長7.6%,小微型企業增長17.6%。智能、綠色、高附加值產品產量增長較快,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鋰離子電池等產品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19.1%、122.5%、45.4%、47.4%
[342]
。
南京第三產業
南京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全國重要的區域金融商務中心”
[82]
,在長三角地區中是僅次於上海的商貿中心城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
[83]
。2012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估中,綜合競爭力南京居全國第六
[84]
。2013年南京金融產業增加值846.2億元,位居服務業之首,佔南京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56%,是金融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0%的全國五大城市之一
[85]
。2015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估中,金融人才環境南京排中國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和廣州
[86]
。2016年南京金融產業增加值1241.76億元,佔南京生產總值比重為11.8%,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位居中國第四
[87]
。2016年“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數”中,南京列中國第五,僅次京滬深穗
[88]
。2018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估中,金融產業績效南京排中國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深圳
[89]
。2019年,南京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598.56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35536.08億元
[5]
。2020年,南京證券交易額30.26萬億元,列中國內地第四,僅次上海、北京、深圳
[90]
。
南京是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重鎮
[91]
,是中國服務外包基地
[92]
、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
[93]
、中國唯一的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94]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是南京着力培育的第一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95]
。2015年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60.67億美元,高居中國城市之首
[96]
。2018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4500億元,列北京、深圳、上海之後,居中國第四、江蘇第一,規模佔全國的7.1%、佔江蘇的50.8%
[97]
。2019年南京獨角獸企業共12家,數量居全球城市第七、中國第五
[98]
。2020年軟件業務收入12強城市排名,南京居中國第4,僅次北京、深圳、上海
[99]
。
會展業是南京重要的產業
[100]
。2006年南京會展經濟在中國各大城市中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
[101]
。2014年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發佈的“世界2013城市會議產業發展排名”中,南京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境內舉辦國際性會議最多的城市
[102]
。2014年商務部發布《中國會展行業發展報告2014》,南京在國內城市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中,列中國第5
[103]
。2018年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中顯示,南京在中國所有城市辦展數量排名第3,中國所有城市展覽面積排名第5
[104]
。
南京交通運輸
編輯南京公路
南京街景(8張)
國家高速公路 | ||||
G36寧洛高速公路(含寧蚌高速公路) | G2503南京繞城高速公路 | |||
G3611南京—信陽高速公路 | ||||
G4211寧蕪高速公路(含寧馬高速公路) | ||||
G4231南京—九江高速公路 | G9904南京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
[361]
| |||
省級高速公路 | S1寧鹽高速公路 | S2寧常高速公路 | S3寧廣高速公路 | S6寧黃高速公路 |
S7寧和高速公路 | S8寧滁高速公路 | S47儀祿高速公路 | S55寧宣高速公路 | |
S68溧蕪高速公路 | S87長深高速南京支線 | S88南京機場高速公路 | ||
國道 | 104國道 | 205國道 | 312國道 | |
328國道 | 346國道 | |||
長途汽車客運站 | ||||
南京鐵路
【主詞條:南京鐵路樞紐】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鐵路樞紐,連接華北、華東和華中鐵路交通的主樞紐,國家東部地區鐵路交通樞紐中心
[107]
,是國家四縱四橫鐵路格局中南北、東西幹線的重要交匯點
[108]
。截至2020年,南京已形成“一環兩跨八線、客貨分線”的鐵路格局,鐵路運營里程476公里,銜接北京、上海、杭州、安慶、合肥(武漢)、鄭州6個方向
[109]
,高鐵動車通達全國省會城市比例,與上海、北京並列中國第一
[110]
。
南京主要車站有南京站、南京南站、江寧站、溧水站、仙林站、江寧西站、南京東站,另有新南京北站和祿口空鐵聯運樞紐站在規劃中。其中南京站是國家鐵路樞紐站、中國十大鐵路樞紐
[111]
;南京南站是國家鐵道樞紐站、亞洲最大高鐵站
[112]
;南京東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編組站、國家十五大路網性編組站
[111]
。
定位 | 站名 | 途經鐵路 |
---|---|---|
主樞紐站 | ||
(規劃) | ||
滬寧城際鐵路、寧蚌城際(規劃) | ||
祿口站 (規劃) | ||
其他輔站 |
南京航空
南京是中國興辦民用航空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後共修建過13個機場
[113]
。第一座機場是國民政府於1912年建設的小營機場,1927年於明故宮遺址建設明故宮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
[114]
。1929年大校場機場建成,作為中國空軍訓練場所,設立了當時全國最大的靶場,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也是當時設施最好的機場,抗戰前被定為中國最高級別的航空總站
[115]
。1931年4月在大校場機場創辦的中央航空學校被譽為中國空軍的搖籃
[116]
。1934年大校場正式闢為軍用機場,明故宮為民用機場。1956年7月南京民航遷至大校場機場,大校場改為軍民合用
[117]
。1997年7月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啓用,民航遷至祿口,大校場保留為軍用機場。2015年7月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啓用,大校場機場整體搬遷至此
[118]
。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是江蘇省和南京市的門户機場,是國家主要幹線機場、一類航空口岸
[119]
,華東地區的主要貨運機場,與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互為備降機場,位列中國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
[120]
,是國家大型樞紐機場、中國航空貨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國家區域交通樞紐
[121]
,已建成輻射亞洲、連接歐美、通達澳洲的航線網絡
[122]
。
南京航運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航運中心
[124]
,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125]
。早在三國時就擁有軍港和商港,東吳時期這裏已經“江道萬里,通涉五洲”;元代起是南糧北運起運港口之一;明代鄭和在南京港起錨,成為鄭和下西洋的基地港
[126]
。2013年《中國內地港口城市空間價值評估》報告中,南京位居中國內地第4,僅次上海、深圳、廣州
[127]
。
南京港是中國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國家重要的主樞紐港和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128]
,是華東地區及長江流域江海換裝、水陸中轉、貨物集散和對外開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
[129]
,長三角唯一實現集裝箱鐵路與水路無縫對接的港口
[126]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建成,使南京港成為最深入內陸的國際型深水海港,也是中國連結全球的江海轉運綜合樞紐
[130]
。
南京地鐵
【主詞條:南京地鐵】
南京地鐵的前身可追溯到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造的京市鐵路,南京是中國第一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
[131]
。第一條地鐵線路於2005年5月15日正式開通,是中國內地第6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132]
。截至2022年12月,南京地鐵共有12條線路、208座車站,線路總長449千米
[133]
[338]
[349]
[363]
,構成覆蓋南京全市11個市轄區的地鐵網絡,南京是中國第一個區縣全部開通地鐵的城市,也是繼上海和廣州後中國第三個開通跨市地鐵線路的城市
[134]
。
線路 | 起止站點 | 站數 | 里程 | 車輛編組 | 標誌色 | 南京地鐵運營線路圖 |
---|---|---|---|---|---|---|
32 | 45.44km | 6A | 天藍色 | |||
30 | 43.35km | 6A | 棗紅色 | |||
29 | 44.9km | 6A | 薄綠色 | |||
南京地鐵4號線一期 | 18 | 33.8km | 6B | 青紫色 | ||
南京地鐵7號線北段 | 10 | 13.84km | 6B | 墨綠色 | ||
南京地鐵10號線一期 | 14 | 21.6km | 6A | 香檳色 | ||
9 | 37.3km | 6B | 青綠色 | |||
19 | 36.22km | 6B | 粉紫色 | |||
13 | 43.7km | 4B/6B | ||||
9 | 30.16km | 4B/6B | 薄紅梅色 | |||
19 | 47.27km | 4B | 橙黃色 | |||
6 | 52.4km | 3B/4B | 藤黃色 |
南京公共交通
【主詞條:南京公交】
- 公交
- 出租車
截至2022年,南京有四種出租車運價標準:普通車11元/3千米,車千米基準價2.4元/千米;中檔車11元/2.5千米,2.9元/千米;高檔車11元/2千米,2.9元/千米;純電動車11元/2.5千米,2.9元/千米
[138]
。
- 有軌電車
截至2022年,南京有軌電車共有2條線路。南京河西有軌電車於2014年8月1日正式運營,是世界第一條區間無接觸網有軌電車,中國首個“進站充電”的有軌電車
[139]
,線路長約7.76千米,設13個站,其中地鐵換乘站4個
[140]
。南京麒麟有軌電車於2017年10月31日正式運營,線路長約8.95千米,設15個站,其中地鐵換乘站1個
[141]
。
- 過江通道
輪渡 | 燕八線(燕子磯碼頭—八卦洲碼頭) | ||
棉花堤線(棉花堤碼頭—旗杆碼頭) | 有恆線(有恆碼頭—紅衞碼頭) | 燕通線(燕子磯碼頭—通江集碼頭) | |
橋樑 | 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公路橋) | ||
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鐵路橋) | |||
南京仙新路過江通道(在建) | 龍潭過江通道(在建) | / | |
隧道 | |||
建寧西路過江通道(在建) | / | / | |
地鐵 |
南京教育事業
編輯南京古代教育
南京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
[142]
,有記載的最早的學校由丹陽太守建立於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早自漢代,江東私學已經比較發達。南京的官辦高等教育則始自東吳。吳永安元年(258年)孫休詔立五經博士創立國學,晉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於建康設太學。南朝宋時,建康太學(南京太學)分設文、史、儒、玄、陰陽五科學館,是世界上第一所分科制高等學府、教育與研究合一的大學。宋代江寧府茅山書院是當時六大書院。明代南京國子監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宏大的最高學府,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明清時有崇正書院、鐘山書院、惜陰書院等書院,其中崇正書院是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最大的書院。清末開辦江南實業學堂、江南武備學堂、江南陸師學堂、江南水師學堂、金陵工藝大學堂等新式學堂,1884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在南京開辦明德書院
[143]
。
南京基礎教育
南京是中國近代教育的起點
[144]
,19世紀末美國教會在南京開辦了最早一批小學。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附設的附屬中學(現南師附中)是南京最早的公立中學
[145]
。至清末,南京共有公立小學40所,另有私立小學10所。1919年,東南大學附屬小學開設幼稚園。1923年,陳鶴琴創辦的鼓樓幼稚園(南京市鼓樓幼兒園)是中國第一所幼兒教育實驗研究中心。
截至2021年,南京普通中學264所,在校學生28.8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22所,在校學生6.17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5所,在校生0.18萬人;小學392所,在校學生50.01萬人;幼兒園1035所,在園兒童28.34萬人
[342]
。
南京高等教育
南京是國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北京、上海、南京)
[146]
,國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
[147]
,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
[148]
,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中國第三位
[149]
,有仙林大學城、江寧大學城、浦口大學城、溧水大學城和南京高職園5個大學城
[150]
,從南京走出的兩院院士近200人
[151]
。
清末和民國時期,南京高等院校實力與水平發展迅速,執全國高教之牛耳。1888年金陵大學創建,是中國教會大學中唯一的A類,當時社會評價為“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同美國康奈爾大學為姊妹大學
[152]
。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創建,這是清末實施新教育後規模最大、設計最新的師範學堂,也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的師範學校之一
[153]
。1906年中國第一所華僑學校——暨南學堂創辦,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
[154]
。1913年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金陵女子大學創建
[155]
。1915年中國第一所培養水利人才的高等學府——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創辦,開創了中國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
[156]
。1935年中國第一所戲劇專科學校——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創辦,是中國當時的戲劇最高學府
[157]
。1936年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高等藥學學府——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創辦
[158]
。1945年中國最早的音樂學府之一——國立音樂院在南京辦學
[159]
。1949年中華民國時期的中國最高學府,當時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
[160]
。1952年院系調整,國立南京大學拆分重組,調出的相關院系作為主體成立或參與組建數十所院校,發展為今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海洋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一系列高等院校,奠定了今天南京乃至中國高校的格局
[161]
。1995年後,211和985工程相繼啓動,南京有985高校2所
[162]
、211高校8所
[163]
,數量僅次北京上海,穩居中國第3。2000年左右南京眾多大學成功創辦一批二級學院,2010年後為帶動和支援江蘇省內其他城市的教育發展,南京大部分二級學院轉設遷至江蘇省內其他地區,其中包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遷至無錫)、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遷至泰州)、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遷至淮安)、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遷至揚州)、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遷至連雲港)、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遷至丹陽)、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遷至鎮江)、南京大學金陵學院(遷至蘇州)、東南大學成賢學院(遷至揚州)等
[164]
,並與當地政府合作新建了包括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東南大學無錫分校、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東南大學蘇州校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溧陽校區、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南京理工大學盱眙校區、南京農業大學東海校區、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等在內的眾多高校,大幅提升了江蘇高教的整體水平。
2009年南京被評為中國最具教育發展力城市
[165]
。2011年中國高等教育重鎮榜中,南京位列中國第三,僅次京滬
[166]
。2018年中國最佳求學城市排名,南京列中國第三
[167]
。2020年QS世界最佳留學城市排名,南京排中國大陸第三
[168]
。
截至2021年,南京有普通高等學校53所(不含部隊院校),在校學生77.85萬人,研究生17.79萬人;兩院院士97人
[342]
、國家重點學科107個
[169]
、111計劃高校10所
[170]
、雙一流建設高校13所
[16]
[341]
、雙一流建設學科38個,均僅次於北京上海,居中國第3
[171]
。
分類 | 高校列表 | ||
---|---|---|---|
本科院校 | |||
/ | / | ||
以上名單中粗體字院校為“雙一流”建設高校 | |||
獨立學院 | |||
/ | / | ||
專科院校 | |||
/ | |||
成人高校 | |||
南京市廣播電視大學 | |||
軍事院校 (6所)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指揮學院(副軍級)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主管 |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副軍級)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主管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副軍級)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主管 |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副大軍區級) | 中央軍委主管 |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南京校區(正軍級) | 中央軍委主管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南京校區(副軍級)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主管 | ||
宗教院校 | |||
/ | / |
南京社會事業
編輯南京科學技術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研中心,是中國三大科研中心之一
[173]
,南京高校和研究所主持的項目在國家科技三大獎中均獲得過一等獎。1987年南京被批准成為全國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城市,這也是中國唯一承擔着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探索使命的城市
[174]
。2014年高質量科研產出的中國研究機構中南京大學排名中國第2
[175]
。2015年中國科研產出前十名城市南京排第3,僅次於北京上海
[176]
。2018年《自然指數》全球科研城市50強,南京位列全球第12、中國第3
[177]
。2018年中國創新城市評價報告顯示,南京創新總指數排名中國第4,僅次於北京深圳上海,屬第一梯隊城市
[178]
。2019年中國科學院發佈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前20強,南京位列全球第14、中國第3
[179]
。2020《中國智能城市指數》報告中,南京位列中國十大人工智能創新城市第3。2020年聯合國發佈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南京排名世界第21,中國第4
[180]
。2020年《自然指數》全球科研城市20強,南京位列全球第8、中國第3
[19]
。2020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報告》中,南京創新指數位列中國第3,僅次北京深圳
[181]
。2020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南京列中國第四,僅次北深上
[182]
,較上年晉升一位
[183]
。2020年中國科學院發佈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前20強,南京位列全球第9、中國第3,全球排名較上年晉升5位
[184]
。
截至2020年,南京有高新技術企業780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6805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401家,新型研發機構及其孵化引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85.82億元,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91家,其中國家級31家
[342]
。
南京網絡通信
南京是中國四大雲數據中心
[185]
、中國五個大區級通信樞紐、中國電信全國八大骨幹網節點,也是十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城市之一
[186]
。2019年10月入選首批5G商用城市名單
[187]
。
南京新聞傳媒
南京公辦廣播電視媒體有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枱和南京廣播電視集團。2007年,南京的《揚子晚報》的發行量在中國僅次於《參考消息》和《人民日報》,排名世界第21位
[188]
。截至2019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經濟規模連續8年在中國出版行業中排名第1,在“世界出版業50強”中位列第6;譯林出版社經濟規模連續7年排名全國同類出版社首位,是中外文學交流領域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專業出版社
[189]
。
南京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南京有文化館14個、公共圖書館15個、文化站101個、博物館72個,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145家,其中國家級12家、省級30家、市級103家
[342]
,國家一級圖書館15個
[190]
。
南京博物院(中國第二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 | |||
南京圖書館(中國第三大圖書館,亞洲第四大圖書館) | 中山植物園 | 紫金山天文台 |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國家一級博物館) | |||
南京醫療衞生
南京醫藥歷史悠久,漢末南京醫藥譽滿江東。六朝時期,精通醫學術士名震朝野,蜚聲全國。南齊永明年間,始有“六疾館”之設,是古代中醫院的雛形。明朝建都南京,設有太醫院。清朝南京醫藥學家雲集,為歷代之最。太平天國時期,設立醫院,首用中西兩法治病
[191]
。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醫療醫藥中心,中國新藥研製的重要基地
[192]
。2015年新藥研發水平位列中國第3
[193]
。2018年南京被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的1、2類新藥總數位列全國第3
[194]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從接診首例患者到最後一例出院用時49天,南京成為第一個實現患者清零的大城市
[195]
;為支援湖北和武漢,南京派出醫護人員998名,數量居中國城市第一
[196]
。2021年國家區域中醫(兒科)診療中心在南京掛牌
[197]
。
截至2021年,南京有東部戰區總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鼓樓醫院、江蘇省中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等共30餘所三甲醫院,有衞生機構3450個,其中醫院277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18個、衞生院1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4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個。各級各類衞生機構實有牀位數6.61萬張,其中醫院5.97萬張、社區衞生服務中心3637張、衞生院739張
[342]
。
南京體育事業
南京是中國近代體育的發端地
[198]
,1910年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運動會
[199]
,同年11月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馬拉松比賽
[200]
,中國“奧運三問”在南京發問
[201]
,1924年中國奧委會的前身(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在南京東南大學成立
[202]
。中國第一個奧運代表團在南京訓練、集結、出發,南京是中國奧運夢的發源地
[203]
,是近現代史上對中國參與奧林匹克事業所做貢獻最大的城市之一,在中國奧林匹克歷史上,南京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04]
。
2014年舉辦的南京青奧會是繼北京奧運會後中國承辦的又一個重大奧運賽事,是中國首次舉辦的青奧會,也是中國第二次舉辦的奧運賽事
[205]
,青奧會的舉辦使南京成為大中華地區繼北京之後第二座接待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
[206]
。2015年中國最具體育活力城市排行榜,南京排名第3,僅次於北京上海
[207]
。2018年英國權威體育市場情報研究和服務機構SPORTCAL公佈的全球體育影響力100強排列榜,南京位居全球第10、中國第2,僅次於北京
[208]
。
名稱 | 日期 | 主場館 |
---|---|---|
1910年第一屆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中國最早全國運動會
[209]
) | 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 | 南京南洋勸業場 |
1933年第五屆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 | 1933年10月10日至20日 | |
1988年第三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 | 1988年8月25日至31日 | |
1995年第三屆全國城市運動會 | 1995年10月22日至30日 | 五台山體育館 |
2003年第六屆全國殘運會 | 2003年9月17日至23日 | 五台山體育館 |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 | 2005年10月12日至23日 | 南京奧體中心 |
2006年8月11日至15日 | 南京奧體中心 | |
2008年鑽石杯洲際籃球賽 | 2008年7月29日至8月1日 | 南京奧體中心 |
2011年東亞男籃錦標賽 | 2011年6月10日至15日 | 南京奧體中心 |
2013年8月16日至24日 | 南京奧體中心 | |
2014年8月16日至28日 | 南京奧體中心 | |
2016年世界速度輪滑錦標賽
[210]
| 2016年9月10日至18日 | |
2017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
[211]
| 2017年8月2日至6日 | 南京奧體中心 |
2017年8月25日至9月10日 | 南京青奧體育公園 | |
2017年7月11日至16日 | 南京湯山沙灘體育公園 | |
2018年7月10日至15日 | 南京湯山沙灘體育公園 | |
2018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
[215]
| 2018年7月30日至8月5日 | 南京青奧體育公園 |
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
[216]
| 2019年8月31日至9月15日 | 南京青奧體育公園 |
2025年3月 | 南京青奧體育公園 |
南京歷史文化
編輯南京城市象徵
市樹:雪松
市花:梅花
市歌:《茉莉花》
旅遊標誌:龍蟠虎踞
[219]
南京語言
【主詞條:南京話】
南京話在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的官方語言,六朝以前,南京地區通行吳地方言。東晉衣冠南渡,中原士族大批南遷並將中原雅音帶至南京,融合部分本地語音形成士族的金陵雅音,成為中古漢語音系的代表音,其影響遠及日本,如今日文漢字讀音的“吳音”即源於此。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統嫡傳的身份被確立為中國漢語的標準音,並深遠地影響到直至今天的中國語言形態,加之六朝以來漢人文化上的優越意識,清代中葉之前歷朝的中國官方標準語均以南京官話為標準
[220]
。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所傳授和使用的中國語也都是南京官話。明清時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話為標準的中國話,明朝傳教士麥嘉湖稱官話以“南京腔為各腔主腦”
[221]
。永樂遷都北京時,南京官話隨着大量人口遷入北京從而影響並改變了北京方言,形成北京官話及現代普通話的雛型
[222]
。民國初年西方傳教士主持的“華語正音會”,也以南京音為標準。長久以來,南京話以其清雅流暢、抑揚頓錯的特點以及獨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221]
。
南京飲食
- 菜系
【主詞條:金陵菜】
南京的飲食以金陵菜著名,金陵菜是指以南京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菜系,是蘇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金陵菜起源於先秦,戰國末期屈原在《楚辭》記載有當時的金陵菜餚,隋唐已負盛名,至明清成流派,民國時至頂峯,民國時的金陵菜享有極高聲譽,有“京蘇大菜”之稱,受到上層名流顯貴的喜愛,多少名門望族設宴無不以“京蘇盛宴”為傲
[223]
。
金陵四大名菜包括蛋燒賣、美人肝、鳳尾蝦、松鼠魚,南京三燉是清燉生敲、菜核、雞孚、金陵三叉是叉烤鴨、叉烤桂魚、叉烤酥方,以及芙蓉蝦仁、松子燻肉和金陵醬鴨、南京板鴨、鹽水鴨等,有以旱生、水生植物為特徵的“旱八鮮”、“水八鮮”等
[224]
。
- 小吃
【主詞條:金陵小吃】
金陵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主要的集中地有老門東、夫子廟、獅子橋等,如南京大牌檔、尹氏雞汁湯包、蓮湖糕團店、綠柳居等,此外還有秦淮八絕、鴨血粉絲湯、小籠包、煮乾絲、皮肚面、如意回滷幹、什錦豆腐澇、牛肉鍋貼、狀元豆、五香蛋、活珠子、臭豆腐、烤鴨包、金陵片皮鴨、南農燒雞、桂花糖芋苗、東山老鵝等風味小吃
[225]
。
南京特產
分類 | 列表 | |||
---|---|---|---|---|
食品類 | ||||
工藝類 | ||||
/ | / |
南京宗教
南京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南京道教歷史悠久,在中國道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歷代高道輩出
[226]
。南京是中國最早傳播佛教文化的地區之一,自古至今都是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心,是三論宗、法眼宗等佛教宗派的發源地
[227]
,也是近代中國佛教文化的復興、傳播、研究中心
[228]
。金陵刻經處不僅是世界唯一的漢文木刻佛經的出版中心
[229]
,也是中國佛學和維新思想的孕育地
[230]
。南京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全國性中心之一
[231]
,中國基督教研究中心位於南京
[232]
,有金陵神學院和江蘇神學院兩所神學學校,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愛德基金會以及世界最大的聖經印刷公司愛德印刷公司都在南京
[233]
。天主教在南京的歷史始自四百多年前的利瑪竇,石鼓路天主教堂是天主教南京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234]
,以南京為中心的南京總教區轄區面積廣闊,下轄6個教區。南京是回族“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對中國回族文化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南京回族大多屬於格底木派。(詳細內容請參見【南京文化】詞條中【宗教】部分)
南京民俗
南京主要的民俗活動有元宵燈會、清明踏青、端午節遊秦淮、中秋圓月摸秋、重陽登高會、臘八節品粥、小年迎財神等。(詳細內容請參見【南京文化】詞條中【民俗】部分)
南京文學
南京是世界文學之都,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學館”、中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和批評專著《詩品》、第一部文學理論和批評專著《文心雕龍》、第一部兒童啓蒙讀物《千字文》、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等均誕生在南京,中國文學史上有一萬多部文學作品與南京密切相關。《紅樓夢》《本草綱目》《永樂大典》《儒林外史》等鉅作與南京密不可分。近現代以來,魯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張恨水、張愛玲等文壇巨匠也都與南京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國作家賽珍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大地》在南京創作完成。“南京作家羣”是當代中國文壇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文學創作羣體。全世界有60多種外國文學作品在南京翻譯成中文,南京一直以來都是中外文學交流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傳統文學名著走向世界舞台的橋頭堡
[189]
。
南京書畫
南京是中國繪畫、書法的重鎮。在六朝時有王羲之、顧愷之等書畫大家。明末清初,南京曾經產生過金陵八家以及金陵九子,並形成金陵畫派
[235]
。1930年代,呂鳳子、徐悲鴻、張大千、顏文梁、呂斯百、陳之佛、高劍父、潘玉良、龐薰琴等畫壇名流雲集南京,形成新金陵畫派,其中徐悲鴻、張書旗、柳子谷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現代書畫界又有12位南京知名畫家、書法家被稱為金陵十二家。20世紀中後期,還出現了“新金陵花鳥派”的金陵四傑——李味青、趙良翰、韓少嬰、張正吟
[236]
。
南京曲藝
南京音樂
金陵琴派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流派,對後世諸多琴派產生較大影響,源自於明代皇家樂官,演奏技法上具端莊肅穆,儒雅超然之風又不失嚴謹規範的特點,盡顯皇家風範
[238]
,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39]
。《茉莉花》是南京的民歌,源自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在國內外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240]
。此外還有高淳民歌《採紅菱》《五月栽秧》,六合民歌《鮮花調》《留左吹打樂》等
[237]
。
南京舞蹈
南京的傳統舞蹈有駱山大龍、東壩大馬燈、麻雀蹦、江浦手獅、高淳跳五猖、灣北小馬燈舞、棲霞舞龍、長蘆抬龍、銅山高台獅子舞、東壩沛橋高蹺、龍吟車、柘塘打社火、跳噹噹、打羅漢、竹鎮高蹺等,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39]
。
南京工藝
截至2020年,南京有4項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南京雲錦織造、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剪紙)、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4項江蘇省和70項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象徵着南京歷史上最為發達的手工製造業
[241]
。
南京風景名勝
編輯截至2021年,南京有世界文化遺產1項(9點)、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112點)、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14處(126點)、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16處(591點)、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2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9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村)3個;接待海內外旅遊者1.08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2130.45億元
[342]
。
相關景點 | 代表景點圖片 | |
---|---|---|
歷史懷古遊 | ||
大明勝蹟遊 | ||
民國建築遊 | ||
宗教文化遊 | ||
秦淮風情遊 | ||
自然科技遊 | ||
文化博覽遊 | ||
紅色之旅 | ||
濱江風貌遊 | ||
旅遊度假遊 | ||
自然美景遊 |
南京著名人物
編輯年代 | 類型 | 列表 |
---|---|---|
古代 | 狀元 | |
皇帝 | ||
文化 | ||
科學 | ||
近現代 | 軍政商 | |
文化 | ||
科學 | ||
體育 | ||
演藝 | ||
南京對外交流
編輯南京友好城市
國際友好城市 | 國內友好城市 | ||||
---|---|---|---|---|---|
城市 | 所屬國家 | 結好日期 | 城市 | 所屬省、自治區 | 結好日期 |
(已斷交) | 日本 | 1978年12月21日- | 新疆 | 1984年4月5日 | |
美國 | 1979年11月2日 | 江西 | 1985年12月16日 | ||
意大利 | 1980年2月22日 | 廣西 | 1985年12月16日 | ||
荷蘭 | 1985年10月9日 | 山西 | 1986年10月9日 | ||
德國 | 1988年5月21日 | 陝西 | 1987年5月21日 | ||
墨西哥 | 1991年10月14日 | 河南 | 1988年5月12日 | ||
塞浦路斯 | 1992年9月23日 | 福建 | 1992年10月 | ||
韓國 | 1994年11月14日 | 內蒙古 | 1998年9月 | ||
加拿大 | 1997年5月7日 | 甘肅 | 2002年8月26日 | ||
澳大利亞 | 1998年5月18日 | 廣東 | 2008年7月8日 | ||
南非共和國 | 2000年3月22日 | 黑龍江 | 2009年4月14日 | ||
哥倫比亞 | 2001年6月3日 | 台灣 | |||
馬來西亞 | 2002年9月18日 | ||||
文萊 | 2011年11月21日 | ||||
納米比亞 | 2015年9月6日 | ||||
白俄羅斯 | |||||
智利 | 2018年5月26日 | ||||
越南 | 2018年5月26日 | ||||
柬埔寨 | 2018年5月26日 | ||||
伊朗 | 2018年7月25日 | ||||
印度尼西亞 | |||||
以色列 | 2019年1月 | ||||
尼泊爾 | |||||
蒙古 | |||||
英國 | |||||
南京友好城區
南京各區的友好城區詳見各區詞條“對外交流”一欄。
南京榮譽稱號
編輯榮譽 | 名次/批次 | 榮獲時間 |
---|---|---|
2022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 | 全球第8,中國第3 | |
全球科研城市10強 | 全球第8,中國第3 | |
全球科研城市20強 | 全球第8,中國第3 | |
亞洲百強城市 | 亞洲第11,中國第5 | |
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排名 | 第5(僅次北上廣深) | |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 | 第6 |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 | 第5(僅次北上廣深) | |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 ||
世界文學之都 | 中國唯一 | |
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 中國大陸第5 | |
全球最佳旅遊目的地 | 全球第5,中國唯一 | |
全球科研城市50強 | 全球第12,中國第3 | |
國際和平城市 | 中國唯一 | |
全球唯一 | ||
中國小康社會建設示範獎 | 第1 | |
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 | 首批 | |
中國最具發展機遇城市 | 第3 | |
中國最具文化軟實力城市 | 第1 | |
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排行榜 | 第2 | |
世界2013城市會議產業發展城市排名 | 第3 | |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排名 | 第5(僅次北上廣深) | |
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 | 第4 | |
第3 | ||
中國形象最佳城市 | 第2 | |
中國網絡形象十佳城市 | 第2 | |
世界温泉名城 | ||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 第2 | |
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 | 首批 | |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
金獎 | ||
E類金獎(最高獎項) | ||
中國十大文明城市 | 第2 | |
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 第1 | |
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 | 第3(僅次京滬) | |
中國十大休閒城市 | 第3 | |
中國首個 | ||
三網融合試點城市 | 首批 | |
國家創新型城市 | ||
國家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實驗區 | 首批 | |
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 唯一 | |
特別榮譽獎 | ||
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 第1 | |
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 第3 | |
全國最安全城市 | 第3 | |
首批 | ||
- 參考資料
-
- 1. 南京市概況 .中國新聞網.2011年09月19日[引用日期2014-09-19]
- 2. 南京簡介 .中國經濟網.2010年12月02日[引用日期2013-09-27]
- 3. 國務院關於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16年07月12日[引用日期2016-07-12]
- 4. 江蘇統計年鑑—2020 .江蘇省統計局官網[引用日期2020-12-02]
- 5. 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南京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8-25]
- 6. 解放軍五大戰區成立 戰區司令部駐地公開 .搜狐網.2016-02-02[引用日期2016-09-19]
- 7.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10年06月22日[引用日期2020-04-04]
- 8. 南京江北新區舉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論壇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2020-07-29[引用日期2020-09-07]
- 9. 名城概覽南京市 .江蘇地情網.2013-01-25[引用日期2020-05-03]
- 10. 省六朝史研究會等舉辦“六朝建康城·東方大都會”國際高層論壇 .江蘇社科官網.2015-06-02[引用日期2016-06-13]
- 11. 金陵帝王州 江南佳麗地 .中華網[引用日期2015-01-13]
- 12. 從“天下文樞”到“文學之都”——關於南京與《南京百年文學史》|文學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19-06-24]
- 13. 南京江南貢院“變”科舉博物館 康熙御題碑鎮館 .網易新聞.2013-11-21[引用日期2020-09-07]
- 14. 全國高等學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2020-06-30[引用日期2020-09-07]
- 15. “211工程”學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2005-12-23[引用日期2020-09-07]
- 16. “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2017-12-06[引用日期2020-09-07]
- 17. 釋放高層次人才創新動能 提升創新首位度 .創業南京網.2019-09-24[引用日期2020-09-08]
- 18. 9位住蘇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 建議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2019-03-08[引用日期2020-09-08]
- 19. 最新自然指數發佈,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騰訊網.2020-09-19[引用日期2020-09-20]
- 20. 2020亞洲百強城市發佈,北上廣深強勢衝入前10,這座城市緊隨其後 .騰訊網.2020-08-29[引用日期2020-09-14]
- 21. 南京 .中國網.2012-05-17[引用日期2014-05-23]
- 22. “金陵先祖”陶塑人面像考究 .金陵晚報網.2018-12-15[引用日期2021-01-15]
- 23. 南京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預計8月開放 .中國新聞網.2014-02-24[引用日期2021-01-15]
- 24. 南京出土一對男女頭蓋骨 力證中國人並非起源歐洲- 新聞 -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網.2013-06-23[引用日期2020-05-03]
- 25. 論城市發展中歷史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民盟南京市委官網.2012-12-24[引用日期2019-02-18]
- 26. 南京的國際地位與影響 .新浪網.2004年03月05日[引用日期2019-02-18]
- 27. 區情概覽 .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1-01-15]
- 28. 南京新石器時代遺址:北陰陽營遺址 .金陵晚報網.2019-04-30[引用日期2021-01-15]
- 29. 四千年前的寧鎮文明曙光——“撿”出來的湖熟文化 .東方網.2020-01-03[引用日期2021-01-15]
- 30. 歷史沿革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19-10-14[引用日期2015-08-02]
- 31. 南大歷史系教授認為,南京是一座英雄城市 .現代快報網.2008-03-02[引用日期2021-01-15]
- 32. 南京將原址展示六朝建康城遺址 .網易網.2011-12-04[引用日期2020-05-03]
- 33. 六朝建康皇宮露出東南角 .新浪新聞.2006年12月10日[引用日期2020-03-24]
- 34. 南京六朝博物館開館 千年文物揭神秘面紗 .中國新聞網.2014-08-11[引用日期2015-08-07]
- 35. 三大文博場館今天開館 .東方網.2014-8-11[引用日期2015-08-07]
- 36. 六朝故都:多少樓台煙雨中 .價值中國網.2014-11-02[引用日期2015-08-07]
- 37. 金陵史蹟裏的“海絲往事” .南京日報網.2012年3月14日[引用日期2020-02-15]
- 38. 六朝古都南京 .中共江蘇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官網.2014-05-23[引用日期2020-05-05]
- 39. “南京學”研究的三個維度 .中華讀書報.2019年04月17日[引用日期2020-05-05]
- 40. 王安石曾主政南京:泄玄武湖水 闢良田分貧民 .中國新聞網.2014-06-05[引用日期2021-01-16]
- 41. 南京記憶| 《景定建康志》:宋朝南京的大城小景 .鳳凰網.2015-12-25[引用日期2021-01-18]
- 42. 元朝時南京因何命名為集慶 一直沿用至明朝 .鳳凰網.2014年04月18日[引用日期2020-03-01]
- 43. 織錦活化石南京雲錦技藝 .光明日報網.2010年10月08日[引用日期2020-05-03]
- 44. 朱棣遷都之後,為何不撤銷南京六部,而且官員俸祿依舊從南京發 .騰訊網.2020-03-08[引用日期2021-01-16]
- 45. 利瑪竇首次到南京被熟人驅逐 第二次路過遭強留 .中國新聞網.2012-11-15[引用日期2021-01-16]
- 46. 南京市教學研究室. 南京歷史. 南京: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9: 第44頁. ISBN 7-5346-2165-8. "當時該城不僅是全國第一大都城,也是世界第一大都城(其次是巴黎城)。"
- 47.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沉重打擊清王朝統治 .鳳凰網.2010年01月14日[引用日期2016-09-17]
- 48. 南京受降儀式細節:岡村寧次因緊張蓋歪印章 .騰訊網.2014-09-17[引用日期2021-01-16]
- 49. 1946年還都南京 .光明網.2014-05-22[引用日期2021-01-16]
- 50. 區劃人口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20-05-11[引用日期2021-01-17]
- 51. 長三角區域規劃公佈 南京定位“重要門户城市” .搜狐新聞.2010年06月24日[引用日期2013-09-27]
- 52. 南京區域經濟協調會第十六屆市長聯席會議在寧召開 .環球網.2012-09-10[引用日期2020-12-02]
- 53. 自然狀況 .南京市政府門户網站.2019-10-14[引用日期2013-12-05]
- 54. 城市概況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20-08-14[引用日期2020-12-02]
- 55. 沒有雅丹地貌 但南京卻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 .南報網.2019-03-22[引用日期2021-02-01]
- 56. 自然狀況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19-10-14[引用日期2020-04-28]
- 57. 南京地理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局官網.2014年08月02日[引用日期2016-06-10]
- 58. “綠都”行動 南京將舉辦國際綠化產業博覽會 .園林網.2006-08-10[引用日期2021-01-17]
- 59. 南京 .中國台灣網.2014-06-25[引用日期2020-12-10]
- 60. 蓬勃發展的南京 .鳳凰網.2007-09-20[引用日期2020-12-10]
- 61. 南京成為亞太地區最有發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中國新聞網.2001年06月15日[引用日期2013-04-15]
- 62. 中國城市:綜合經濟中心定位 .中國網.2004年6月8日[引用日期2014-03-31]
- 63. 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南京排第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駐南京特派員辦事處官網.2008-09-17[引用日期2020-12-10]
- 64. 區域中心城市競爭力評估深圳領先 .搜狐網.2014-05-09[引用日期2020-04-28]
- 65. 全國投資吸引力城市排名出爐:南京第五 緊隨北上廣深 .新浪網.2016-06-06[引用日期2020-04-28]
- 66. 2019國人工資報告:上海月薪過萬比例最高 互聯網行業薪酬水平高(圖) .東方財富網.2019-04-24[引用日期2021-02-22]
- 67. 2020年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6%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21-01-28[引用日期2021-02-01]
- 68. 農信互聯與南京國家農創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浦口區建設農信互聯大數據中心 .農博網.2020年02月24日[引用日期2020-04-28]
- 69. 南京名牌農產品已達69個 南京“老山”順利入圍 .新浪網.2006-11-06[引用日期2020-12-13]
- 70. 南京“八個一”工程打造智能製造名城 .大眾網.2017-12-03[引用日期2020-12-10]
- 71. 南京在首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中入選數量排名第一 .江蘇人民政府官網.2018-01-30[引用日期2018-06-28]
- 72. 金陵製造局:百年工業遺產不斷傳承延續 .南報網.2019-02-15[引用日期2020-12-10]
- 73. 南京市志-工業 .南京地方誌.2011-05-30[引用日期2014-08-09]
- 74.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京 .搜狐財經.2005年4月17日[引用日期2013-04-23]
- 75. 聖火城市名片:六朝古都南京城 鍾靈毓秀金陵邑 .東方體育網.2008-05-27[引用日期2020-12-10]
- 76. “十一五”,南京躋身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搜狐新聞中心 .搜狐網.2005-11-24[引用日期2020-12-10]
- 77. 江蘇南京北斗產業星光燦爛 .海外網.2020-06-30[引用日期2020-12-10]
- 78. 製造業十強省市排名 強省江蘇第二強市南京第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駐南京特派員辦事處官網.2008-10-13[引用日期2020-12-10]
- 79. 我市“兩化融合”通過工信部驗收 .央視網.2012-02-06[引用日期2020-12-10]
- 80. 質檢新項目助推南京新興產業發展 .中國新聞網.2012-08-15[引用日期2020-12-10]
- 81. 打造“五型經濟” 佈陣價值鏈高端 .新華網.2016-07-22[引用日期2020-12-10]
- 82. 新變革·新機遇·新徵程 .南京日報.2014年06月24日[引用日期2014-06-09]
- 83. 市政府關於印發南京市沿江開發總體規劃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03-10-18[引用日期2020-05-14]
- 84. 第4期“CDI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發佈 滬京深居前三 .中國網.2012-08-18[引用日期2020-12-28]
- 85. 南京2020年將建成泛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 .騰訊網.2014-09-19[引用日期2020-12-28]
- 86. 南京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 .網易網.2016-01-16[引用日期2016-01-16]
- 87. 南京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南京市統計局官網.2017-03-27[引用日期2020-12-28]
- 88. 京滬深穗位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前四 .網易網.2017-03-30[引用日期2020-12-28]
- 89. “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發佈 南京位列全國第八 .荔枝網.2018-09-13[引用日期2018-09-13]
- 90. 打造集聚區,提升首位度!南京要再創一個“金”字招牌 .荔枝網.2021-02-09[引用日期2021-02-23]
- 91. 產業互聯時代的“淘寶”,會誕生在哪座城? .南報網.2020-12-09[引用日期2020-12-10]
- 92. 南京向中國服務外包之都邁進 .搜狐新聞.2007年01月13日[引用日期2013-09-27]
- 93. “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增至11個 .搜狐財經.2006年12月04日[引用日期2013-09-27]
- 94. 南京市積極推進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官網.2010-09-30[引用日期2014-02-16]
- 95. 南京軟件業務收入2309億元 列全國城市第四 .中國經濟網.2014-05-08[引用日期2021-01-03]
- 96. 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十週年:北京南京成最具影響力雙城 .中國經濟網.2016-09-10[引用日期2021-01-03]
- 97. 2018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2019-02-23[引用日期2019-08-02]
- 98. 南京獨角獸企業數量全球城市第七 .中國江蘇網.2019-10-23[引用日期2020-02-14]
- 99. 2020年軟件業務收入12強城市排名,其中南京穩居全國城市第四 .騰訊網.2021-02-21[引用日期2021-02-22]
- 100. 依託區位優勢 營造軟硬環境 .新浪新聞.2003年12月24日[引用日期2014-07-07]
- 101. 南京成為“2006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會展城市” .搜狐新聞.2007年02月01日[引用日期2014-06-11]
- 102. ICCA發佈2013城市會議產業發展排名 南京躋身境內城市前三 .現代快報網.2014年5月21日[引用日期2020-05-27]
- 103. 商務部發布報告:南京會展業發展指數全國第5 .騰訊網.2015-01-09[引用日期2020-05-27]
- 104. 2018年中國會展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上海廣州穩居前二,北京漸行漸遠 .網易網.2018-06-22[引用日期2018-06-24]
- 105.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21-02-24[引用日期2021-02-25]
- 106. 南京市“創新促發展,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城市建設管理專題發佈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19年9月11日[引用日期2020-03-01]
- 107. 通報《南京實施方案》編制情況及主要內容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20-05-11[引用日期2020-12-04]
- 108. 泛長三角時代南京新定位:從終點到中點 .搜狐網.2009-01-16[引用日期2013-04-08]
- 109. 交通出行 “十四五”南京鐵路總里程將達880公里 .江蘇省人民政府官網.2021-01-12[引用日期2021-02-25]
- 110. 寧淮鐵路開工 未來南京到鹽城、淮安1小時通達 .中國江蘇網.2019-09-21[引用日期2021-02-25]
- 111. 未來江蘇南京12條高鐵:4條直達上海,3條西進合肥,2條直通杭州 .網易網.2020-06-25[引用日期2021-02-01]
- 112. 亞洲最大鐵路樞紐站京滬高鐵南京南站九月開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06年09月11日[引用日期2020-04-27]
- 113. 明故宮遺址曾是機場 揭秘聞 .東方網.2008-12-26[引用日期2014-02-23]
- 114. 探訪民國南京那些已經消失的機場 .鳳凰網.2013-12-03[引用日期2021-02-01]
- 115. 大校場機場將成為南京“城市文化客廳” .南報網.2018-08-23[引用日期2020-03-03]
- 116. 大校場展現南京600年文化地圖 慈禧在此“赤腳犁田” .鳳凰網.2015-08-28[引用日期2021-02-01]
- 117. 孫中山曾計劃玄武湖起降飛機 近代南京曾有13座機場 .鳳凰網.2017-03-09[引用日期2021-02-01]
- 118. 空軍南京新機場建成投運 原機場昨正式關閉 .荔枝網.2015-07-31[引用日期2021-02-01]
- 119. 全國對外開放口岸分地區一覽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官網.2020-03-11[引用日期2021-02-01]
- 120. 民航總局副局長出席南京祿口機場通航十週年慶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07年07月03日[引用日期2020-04-29]
- 121.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召開總體規劃修編評審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官網.2018-09-24[引用日期2021-02-01]
- 122. 江蘇舉行國有企業改革新聞發佈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網.2016-10-19[引用日期2021-02-01]
- 123. 民營資本試水通用機場 若航南京老山機場“開飛” .搜狐新聞.2009年03月10日[引用日期2014-02-23]
- 124. 中國內河第一大港——南京港 .央視網.2012年03月06日[引用日期2013-09-27]
- 125. 南京長江航運物流中心規劃獲批 .騰訊新聞.2013-12-06[引用日期2017-09-30]
- 126. 【共舞長江經濟帶】走遍南京的“東南西北”,只為告訴你這樣的長江建設 .荔枝網.2017-07-04[引用日期2017-09-21]
- 127. 南京蘇州躋身港口城市空間價值前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官網.2013-03-19[引用日期2021-02-01]
- 128. 南京港簡介 .南京港集團官網[引用日期2014-05-14]
- 129. 南京港 .中國台灣網.2010-11-03[引用日期2021-02-01]
- 130. 建設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聚焦樞紐型經濟發展系列報道之海港篇 .中國水運網.2015-08-14[引用日期2021-02-01]
- 131. 從“土無寸鐵”到“三縱四橫” 江蘇鐵路百年史-南通市鐵路辦 .南通市鐵路辦公室官網.2019-08-28[引用日期2021-02-01]
- 132. 南京地鐵線開通 成為內地第六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新浪新聞.2005年09月04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133. 南京市地鐵日均客流量350萬人次 居全國第四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2019-05-29[引用日期2021-01-14]
- 134. “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新聞發佈會城市建設專題發佈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20-10-29[引用日期2021-02-01]
- 135. 以青奧會為契機 南京將進一步提升交通水平 .騰訊網.2014-05-23[引用日期2021-01-14]
- 136. 南京市純電動公交車保有量已位居全球第二 .騰訊網.2015-12-19[引用日期2021-01-14]
- 137. 南京公交換乘優惠8月實施 90分鐘內換乘優惠初定4毛 .中國經濟網.2014年02月20日[引用日期2014-02-20]
- 138. 起步價11元!南京出租車明起全天候全程雙計費! .中國江蘇網.2017-12-14[引用日期2017-12-14]
- 139. 網友曝光車廂照:顏色很“夏天” .中國網.2017-07-22[引用日期2021-01-14]
- 140. 河西有軌電車4站點與地鐵無縫對接 .新浪新聞.2013年01月04日[引用日期2014-02-23]
- 141. 南京有軌電車明年開通 .人民網.2013年05月21日[引用日期2014-02-23]
- 142. 藴含獨特氣質 孕育無限潛力——張敬華用“四個寶地”向世界介紹南京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18-05-28[引用日期2020-07-19]
- 143. 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簡志》.江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1986年
- 144. 第一!南京上榜了! .澎湃網.2020-04-23[引用日期2020-05-03]
- 145. 南京市中小學盤點 究竟誰的資歷更高 .新浪網.2017-11-06[引用日期2020-04-29]
- 146. 9位住蘇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 建議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2019-03-08[引用日期2020-05-24]
- 147. 南京:全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 .瀟湘晨報數字報.2008年4月25日[引用日期2020-05-05]
- 148. 南京在京舉行科技創新產業推介會 張敬華講話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2018-06-23[引用日期2021-02-01]
- 149. 2019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在寧召開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2019-09-06[引用日期2020-05-24]
- 150. 中科院研究生院在南京舉辦招生諮詢活動 .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2006-05-23[引用日期2013-03-29]
- 151. 網大發布:2011中國高等教育重鎮榜 .新浪教育.2011年06月07日[引用日期2013-04-15]
- 152. 民國十五所著名教會大學 .騰訊網.2020-08-12[引用日期2021-02-08]
- 153. 先後走出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江蘇這所高校實力雄厚 .騰訊網.2020-12-02[引用日期2021-02-08]
- 154. 學校簡介 .暨南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1-02-08]
- 155. 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什麼樣? .騰訊網.2019-07-18[引用日期2021-02-08]
- 156. 學校簡介 .河海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1-02-08]
- 157. “美麗中國長江行”(8)長江之畔,誕生”中國戲劇搖籃” .大眾網.2018-05-18[引用日期2021-02-08]
- 158. 學校簡介 .中國藥科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1-02-08]
- 159. 南京國立音樂院的難忘往事 .金陵晚報網.2018-12-10[引用日期2021-02-08]
- 160. 你知道民國的成績單長啥樣嗎? 第B07版:文娛 20160613期 濟南時報 .舜網.2016-06-13[引用日期2021-02-08]
- 161. 1952年:中國高等教育大“整形” .搜狐網.2018-01-24[引用日期2021-02-08]
- 162. “985工程”學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2006-12-06[引用日期2021-02-09]
- 163. “211工程”學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2005-12-23[引用日期2021-02-09]
- 164. 紛紛離開南京外遷異地,獨立學院能否迎來涅槃發展? .中國江蘇網.2019-03-26[引用日期2021-02-08]
- 165. 南京當選中國最具教育發展力城市 .新浪新聞.2009年07月01日[引用日期2013-03-19]
- 166. 發佈高等教育重鎮榜 深圳排名第70未及廊坊 .東方網.2011-06-08[引用日期2021-02-01]
- 167. 2018中國最佳求學城市排名出爐,北京上海南京位列前三甲 .搜狐新聞.2018-11-03[引用日期2018-11-11]
- 168. 2020QS世界最佳留學城市排名:倫敦排名第一 .新浪新聞.2019年08月02日[引用日期2019-08-03]
- 169. 教育部關於公佈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2008-04-25[引用日期2021-02-01]
- 170. 教育部公佈“111計劃” .大眾網.2017-03-15[引用日期2017-03-21]
- 171. 教育部發布“雙一流”高校及學科名單(圖) .新浪新聞.2017年09月21日[引用日期2017-09-21]
- 172. 宗教院校基本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官網[引用日期2021-02-07]
- 173. 科研城市公佈,南京躋身全球第8! .南報網.2020-09-20[引用日期2020-12-07]
- 174. 大型網絡系列發佈·江蘇改革開放進行時—— 南京專場:聚力創新發展 建設創新名城 .江蘇省人民政府官網.2018-10-17[引用日期2020-05-24]
- 175. 全球科研貢獻中國排第2 國內10大科研城市公佈 .澎湃新聞.2015-12-17[引用日期2020-12-07]
- 176. 中國科研產出前十城市 京滬寧居前3 .中國青年網.2015-12-18[引用日期2020-12-07]
- 177. 中國10座城市入選自然指數全球科研城市50強 .新華網.2018-11-02[引用日期2018-11-09]
- 178. 南京創新總指數排名全國第四 躋身創新第一梯隊 .南報網.2018-12-22[引用日期2018-12-28]
- 179. 2019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發佈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官網.2019-12-25[引用日期2019-12-27]
- 180. 聯合國機構發佈,南京進入世界30強 .鳳凰網.2020-09-05[引用日期2020-09-06]
- 181. 2020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報告:深圳傲居榜首 南京成新一線“最強” .鳳凰網.2020-08-01[引用日期2020-08-22]
- 182. 中國城市科創發展指數2020:南京列第四 .網易網.2021-01-24[引用日期2021-01-25]
- 183.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排行榜 .互聯網數據資訊網.2020-01-12[引用日期2021-01-25]
- 184. 《2020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在京發佈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官網.2021-01-25[引用日期2021-01-25]
- 185. 36個城市100個節點:中國工程院解讀未來網絡實驗佈局 .通信世界網.2015年12月10日[引用日期2016-02-15]
- 186. 南京入選首批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 .中國新聞網.2013年12月25日[引用日期2014-03-22]
- 187. 5G商用正式啓動 50城入選首批開通城市名單 .新浪網.2019-10-31[引用日期2019-11-01]
- 188. 世界日報發行量百強公佈 我國25家報紙入選 .搜狐網.2007-06-18[引用日期2014-02-20]
- 189. 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這座城市有何獨到優勢與魅力? .荔枝網.2019年10月31日[引用日期2020-01-30]
- 190.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18-08-28[引用日期2021-02-02]
- 191. 南京市志:第二章 醫療 .南京地方誌
- 192. 關於印發南京市打造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地標行動計劃的通知 .南報網.2020-11-27[引用日期2020-12-07]
- 193. 上半年南京醫藥製造業地税增幅超三成 .東方網.2015-07-22[引用日期2020-12-07]
- 194. 瞄準生物醫藥 南京打造千億級產業地標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19-11-13[引用日期2020-12-07]
- 195. 南京戰疫49天 .南京晨報網.2020-03-20[引用日期2021-02-10]
- 196. 清零!剛剛,南京又在全國出名了! .騰訊網.2020-03-08[引用日期2021-02-10]
- 197. 國家區域中醫(兒科)診療中心江蘇省中醫院江北院區分中心正式掛牌 .江蘇省中醫院官網.2021-01-12[引用日期2021-02-10]
- 198. 《我和我的祖國》七城聯動發佈 《奪冠》篇彰顯南京體育活力 .南報網.2019-09-15[引用日期2020-04-29]
- 199. 南京成立中國最早奧運組織 走出中國奧運第一人 .東方網.2014/2/24[引用日期2014-05-09]
- 200. 中國馬拉松運動發祥地紀念標識設立儀式在東大舉行 .南報網.2019-11-09[引用日期2021-01-13]
- 201. 真正的“奧運三問”102年前源自於南京 .東方網.2012-11-29[引用日期2020-12-07]
- 202. 南京東南大學將為中國奧委會誕生地立碑 .鳳凰網.2014-05-05[引用日期2020-12-07]
- 203. 第一屆全國青運會網絡火炬4日傳遞至南京 .福州新聞網.2015-09-04[引用日期2020-12-07]
- 204. 南京是中國奧林匹克事業發展中不可替代的城市 .華龍網.2014-04-05[引用日期2020-12-07]
- 205. 2014年第二屆南京青奧會介紹 .國家體育總局官網.2015-06-30[引用日期2015-08-06]
- 206. 築夢青奧會,激勵三代人 .央視網.2014年8月15日[引用日期2015-08-06]
- 207. “2015最具體育活力城市排行榜”完整榜單 .人民網.2016年02月16日[引用日期2016-02-16]
- 208. 南京城市體育影響力,全球第十,僅次於北京 .新浪新聞.2018年04月28日[引用日期2018-11-11]
- 209. 中國最早全國運動會:1910年全國學校分區運動會 .鳳凰網.2009年05月31日[引用日期2014-05-09]
- 210. 世界速度輪滑錦標賽 下月在寧舉行 .新浪新聞.2016年08月11日[引用日期2016-08-21]
- 211. 國際排聯確定南京承辦2017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 .中國排球協會官方網站.2016-12-03[引用日期2016-12-04]
- 212. 2017沙灘排球U21世界錦標賽落户南京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官網.2017-05-05[引用日期2017-11-23]
- 213. 2017年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21世界青年錦標賽在南京開幕 .搜狐網.2017-07-11[引用日期2019-01-18]
- 214. 全國首個沙灘體育公園“長啥樣”? .荔枝網.2017年06月19日[引用日期2019-01-18]
- 215. 南京市成功獲得2018年羽毛球世錦賽舉辦權 .人民網.2017年03月18日[引用日期2017-03-21]
- 216. 中國北京、南京8座城市獲得2019年男籃世界盃舉辦權 .鳳凰體育[引用日期2015-08-10]
- 217. 南京獲2020年室內田徑世錦賽承辦權 .新浪新聞.2017年11月26日[引用日期2017-11-27]
- 218. 南京獲得2020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主辦權 .騰訊新聞.2017-11-26[引用日期2017-11-27]
- 219. 城市概況 .城市概況.2020-08-14[引用日期2020-08-27]
- 220. 從江户到明治初年 日本所教中國語是南京話 .中國新聞網.2010-06-08[引用日期2021-02-03]
- 221. “語”話南京:方言中的理與趣 .騰訊網.2019-05-21[引用日期2021-02-03]
- 222. 南京官話與北京官話 .金陵晚報網.2020-06-30[引用日期2021-02-03]
- 223. 南京菜是正宗“京蘇菜” .鳳凰網.2012-01-07[引用日期2020-12-18]
- 224. 吃遍南京兩千年 古代,“鴨都”雛形 .鳳凰網.2010-04-26[引用日期2020-12-18]
- 225. 中國四大小吃——南京小吃! .騰訊網.2019-10-22[引用日期2020-12-18]
- 226. 南京道教 .南京道教協會官網[引用日期2020-12-06]
- 227. 南京與佛教文化:孫權初拜僧人為博士建寺造塔 .中國新聞網.2010年06月09日[引用日期2014-02-20]
- 228.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京與中國的佛教文化 .華夏經緯網.2010-06-09[引用日期2020-12-06]
- 229. 百年來金陵刻經人中唯一女傳人:用“刻刀”堅守傳承 .中國江蘇網.2020-05-08[引用日期2020-12-06]
- 230. 歷史系教授:東吳至民國南京始終是中國佛教中心——中新網 .中國新聞網.2010-07-08[引用日期2020-12-06]
- 231. 監理會國外佈道百週年 美國南卡三一堂捐建南京百年堂 .福音時報.2014年11月25日[引用日期2020-05-05]
- 232. 金陵協和神學院圖書館“中國基督教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國基督教網.2013-11-07[引用日期2020-05-05]
- 233. 世上最大《聖經》印刷廠位於南京 已印刷1.25億本 .觀察者網.2014-11-18[引用日期2020-12-06]
- 234. 南京民國四大最美教堂 獨具聖誕氣氛 .鳳凰網.2014-12-25[引用日期2020-12-13]
- 235. 全國兩會之南京字典⑨│學者薛冰:自古南京天下“文”樞 .新浪網.2019年03月11日[引用日期2020-04-27]
- 236. 2018胡潤藝術榜線下發佈會暨胡潤藝術薈落地南京 .南報網.2018-09-26[引用日期2020-04-29]
- 237. 南京74個項目衝刺省“非遺” .搜狐網.2006年07月21日[引用日期2020-06-01]
- 238. 金陵琴派:中國古琴史上的重要流派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年03月09日[引用日期2020-05-03]
- 239.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官網.2019年11月22日[引用日期2020-01-31]
- 240. 何仿:《茉莉花》的籍貫是六合 .搜狐網.2007-11-28[引用日期2020-05-03]
- 241. 名城概覽-南京市 .江蘇地情網.2013-01-25[引用日期2019-05-04]
- 242. 金陵回族世家伍探花: 君子慎獨 立德向善 .東方網.2016-5-12[引用日期2020-04-29]
- 243. 南京女子傅善祥 系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狀元 .人民網.2015年03月11日[引用日期2020-04-29]
- 244. 南京將為一批歷史名人立雕像 諸葛亮亮相惹爭議 .騰訊新聞.2015-08-05[引用日期2015-08-06]
- 245. 南京與名古屋“斷交”風波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14-01-06]
- 246. 南京市長季建業會見周錫瑋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4-01-07]
- 247. 南京與莫吉廖夫市締結友好城市 .網易新聞.2016-09-28[引用日期2018-02-01]
- 248. 南京市與印尼三寶壟市締結為友好城市 .南報網.2018-10-24[引用日期2018-11-11]
- 249. 南京與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市締結為友城 .中國江蘇網.2019-10-14[引用日期2019-10-16]
- 250. 在中尼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 我市與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市締結為友城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19-10-14[引用日期2019-10-16]
- 251. 南京市友城及友好合作城市名錄 .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官網.2016-10-14[引用日期2019-01-02]
- 252. 國際友好合作城市一覽表 .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官網.2017-12-08[引用日期2019-01-02]
- 253. 國際友好城市一覽表 .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官網.2017-11-09[引用日期2019-01-02]
- 254. 2020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報告出爐 南京名列全國第五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2020-08-03[引用日期2020-08-22]
- 255. 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發布 北京綜合排名第一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6-19]
- 256. 最新城市科技創新指數發佈!你的家鄉排名第幾?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1-05]
- 257. 關於2019年國家園林城市系列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20-01-04]
- 258.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命名2019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園林城市(縣城、城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20-04-06]
- 259. 這座城市有“文學腔調” 南京申報“世界文學之都”成功 .新華網.2019-10-31[引用日期2019-10-31]
- 260. 南京和揚州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官網.2019-10-31[引用日期2019-10-31]
- 261. 昨天,科爾尼發佈2019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新浪網.2019年05月31日[引用日期2020-04-09]
- 262. 科爾尼:2019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199IT網.2019年06月3日[引用日期2020-04-09]
- 263. 南京市入圍“全球20個最佳旅遊目的地” .江蘇國際在線.2019-03-12[引用日期2019-03-12]
- 264. 南京入圍“全球20個最佳旅遊目的地” 系唯一中國大陸城市 .人民網.2019年03月12日[引用日期2019-03-12]
- 265. 南京成為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09-10]
- 266. 南京近日被授予世界首個“輪滑之都”稱號 .國家體育總局官網.2016-02-03[引用日期2020-04-27]
- 267. 2015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發佈 北京等10城市獲稱號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15-10-31]
- 268. 南京成全國首批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 .新浪新聞.2015年08月19日[引用日期2015-08-20]
- 269. 2015中國最具發展機遇城市排行出爐 南京位居第三 .南報網.2015-03-29[引用日期2015-03-29]
- 270. 南京市連續6年獲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騰訊新聞.2014-11-01[引用日期2016-02-12]
- 271. “七星級慈善城市”江蘇12市上榜 南京列全國第四 .新華網.2014年08月17日[引用日期2014-08-23]
- 272. 2013年度“城市網絡形象排行榜”發佈會在合肥召開 “十佳城市”、“網絡履職績效全國十佳”和4單項獎名單揭曉 .新華網.2014年06月19日[引用日期2014-06-28]
- 273. ICCA發佈2013城市會議產業發展排名 南京躋身境內城市前三甲 .中國江蘇網.2014-05-13[引用日期2014-06-11]
- 274.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排名 .鳳凰網.2014年04月21日[引用日期2014-05-02]
- 275. 南京上榜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 .新浪新聞.2014年1月4日[引用日期2014-02-25]
- 276. 201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暨中國形象最佳城市發佈 .和訊新聞.2013年12月31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277. 南京入選中國網絡形象十佳城市 .中國網.2013-05-25[引用日期2014-02-21]
- 278. “中國十大休閒城市”揭曉南京揚州榜上有名 .網易新聞.2013-12-11[引用日期2014-02-21]
- 279. 社科院發佈2013年生態城市綠皮書 .鳳凰網.2013年06月21日[引用日期2014-02-25]
- 280. 全國已有58個城市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中國財經網.2013-09-25[引用日期2020-04-28]
- 281. 南京入選 “最具吸引力中國十大城市” .中國財經網.2013-04-13[引用日期2014-02-21]
- 282. 2012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名單今天向世界公佈 .網易新聞.2012-12-17[引用日期2014-03-01]
- 283. 南京榮膺2012中國幸福宜居城市 陳紹澤出席盛典 .新浪新聞.2012年12月31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284. 南京被授予“世界温泉名城” .網易新聞.2012-10-23[引用日期2014-02-21]
- 285. 福布斯中文版發佈2012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 .網易財經.2012-12-12[引用日期2014-02-21]
- 286. 201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 廣州居首南京第二 .中國網.2012-07-31[引用日期2014-02-27]
- 287. 南京市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龍虎網.2012-06-07[引用日期2014-02-21]
- 288. 南京獲授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授牌儀式昨天舉行 .中國經濟網.2012年08月31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289.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名單公佈 .新浪新聞.2012年01月16日[引用日期2014-03-01]
- 290. 南京躋身“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 .人民網.2011-12-29[引用日期2014-02-21]
- 291. 201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出爐 南京無錫等獲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 .新華網.2011年12月26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292. 南京獲“國際花園城市”金獎 無錫蘇州獲銀獎銅獎 .揚子晚報網.2011-11-09[引用日期2014-02-21]
- 293. 2011中國十大文明城市公佈名單 .中國城市發展網.2011年10月02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294. 2010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 .中國城市發展網.2011年01月21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295. “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評選揭曉 .搜狐網.2010年08月30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296. 杭州成都南京等獲評2010年中國十大休閒城市 .新浪新聞.2010年10月16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297. 南京成為首個"中國軟件名城" .網易新聞.2010-09-07[引用日期2014-02-21]
- 298. 三網融合首批試點城市公佈 .騰訊財經.2010年07月02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299. 中國青年喜愛的旅遊目的地南京居第四 .金融界網.2010年05月31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300.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2010年1月6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301. 杭州南京入選09年度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網易新聞.2009-12-27[引用日期2014-02-21]
- 302. 楊學山:做好“兩化”融合實驗區必須找準切入點 抓好典型示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2009年04月14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303. 工信部批准16個兩化融合實驗區 寬帶中國提速 .大河網.2013年01月09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304. 南京成為國家唯一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2009-05-08[引用日期2014-02-21]
- 305. 南京市政府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中國江蘇網.2009-10-01[引用日期2014-02-21]
- 306. 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城市(區) .中國文明網.2011-12-20[引用日期2014-02-21]
- 307. 南京榮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 .中國江蘇網.2009-05-19[引用日期2014-02-25]
- 308. 南京獲頒聯合國人居獎特別榮譽獎 .新浪新聞.2008年11月04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309. 2007-2012年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中國城市發展網.2011年01月25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310. 中國人居環境獎獲獎城市名單 .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官網[引用日期2014-02-21]
- 311. 2007年"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等名單.國家林業局網站 .國家林業局網站.2011-12-14[引用日期2014-02-21]
- 312. 福布斯“2007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揭榜 .北方網.2007-09-11[引用日期2014-02-21]
- 313. 全國最安全城市 南京第三 .新浪新聞.2008年02月20日[引用日期2014-02-23]
- 314. 南京命案破案率達100% 全國最安全城市排第三 .騰訊新聞.2008年01月24日[引用日期2014-02-23]
- 315. 南京躋身全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會展城市 .新浪新聞.2007年02月01日[引用日期2014-06-11]
- 316. 南京再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搜狐網.2003年10月28日[引用日期2020-04-27]
- 317. 南京順利通過國家衞生城市複審驗收 .南報網.2019-12-31[引用日期2020-04-27]
- 318.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名單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2012-09-10[引用日期2014-02-21]
- 319. 南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被評定為一等 .新華網.2002年2月28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320. 關於表彰第三次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先進)城市(縣)和個人的通報 .建設新聞網.2007-4-03[引用日期2014-02-21]
- 321.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2-21]
- 322. 南京第四次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 .新華網.2002年5月16日[引用日期2014-02-21]
- 323. 中國衞生城市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3-01]
- 324. 近年來南京市獲得的國家級榮譽稱號 .南京地方誌.2008-06-23[引用日期2014-02-21]
- 325. 36城投資活躍度排名:深滬京位居前三,南京超廣州 .鳳凰網.2021-03-23[引用日期2021-03-24]
- 326. 南京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南京市統計局官網.2021-04-14[引用日期2021-04-21]
- 327. 2020年中國十強城市人均消費排名 .騰訊網.2021-02-09[引用日期2021-05-14]
- 328. 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南京市政府網.2021-05-24[引用日期2021-06-02]
- 329. 南京“七普”各區人口數據公佈 .新浪網.2021-05-26[引用日期2021-06-10]
- 330. 夏心旻當選南京市市長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6-29]
- 331. 全國111計劃大學名單彙總(最新完整版) .大學生必備網.2021-05-28[引用日期2021-07-16]
- 332. 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出爐 .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委員會辦公廳[引用日期2021-07-21]
- 333. 南京最新人事任免!涉及副市長、局長等 .正觀新聞[引用日期2021-08-31]
- 334. 全球排名前五科研城市出爐,北京穩居榜首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引用日期2021-09-25]
- 335. 最新自然指數發佈,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騰訊網.2020-09-19[引用日期2021-10-25]
- 336. 南京建城史或遠溯3000年前 .中國江蘇網.2019-04-12[引用日期2021-10-29]
- 337. 南京,內容有錯誤 .科星球[引用日期2021-11-04]
- 338. 江蘇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正式開通,南京地鐵十一線齊發!|南京|句容|馬羣 .新浪網.2021-12-28[引用日期2021-12-28]
- 339. 「揭秘西街遺址①」秦淮河畔發現“最早的南京城”,距今至少有3000年|考古|南京 .新浪網.2021-03-25[引用日期2022-01-01]
- 340. 南京2021年GDP達1.6萬億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萬 .北青網.2022-01-31[引用日期2022-01-31]
- 341.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2-21]
- 342. 南京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南京市統計局官網.2022-04-20[引用日期2022-04-21]
- 343. 潘岳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 .百度網[引用日期2022-06-24]
- 344. 剛剛通過!南京最新人事任免 .南京人大[引用日期2022-06-29]
- 345. 2022南京國際友城交流周開幕 百座友城簽約活動同時舉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2022-07-07[引用日期2022-07-10]
- 346. 機構領導 .南京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7-19]
- 347. 【大咖薈秦淮】文脈巡禮 | 大成殿:舊時的“東南第一學”保存着夫子廟“鎮廟之寶” .揚子晚報[引用日期2022-08-25]
- 348. 韓立明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9-19]
- 349. 南京地鐵寧天城際南延線9月30日開通運營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10-02]
- 350. 2025年城區實現5G網絡全覆蓋! .澎湃網.2022-11-05[引用日期2022-11-05]
- 351. 韓立明當選南京市委書記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2-11-14]
- 352. 霍慧萍 .南京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14]
- 353. 市委常委會 .南京市委[引用日期2022-11-14]
- 354. 人事局|江蘇多個設區市領導班子成員、縣區一把手到任 .揚子晚報[引用日期2022-11-14]
- 355. 南京市人大常委會 .南京市人大[引用日期2022-11-14]
- 356. 領導之窗 .南京政協[引用日期2022-11-14]
- 357. 新時期南京市民精神研究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官網.2004-04-23[引用日期2022-11-18]
- 358. 中國人民銀行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銀保監會 證監會 外匯局關於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中國人民銀行.2022-11-21[引用日期2022-11-21]
- 359. 又一全球指數發榜,南京躋身十強! .鳳凰網.2022-12-08[引用日期2022-11-30]
- 360. 珍貴影像 | 在首個“中國品牌日”,帶你們看看中國汽車的歷史印記 .ZAKER網.2017-05-10[引用日期2022-12-02]
- 361. 新增7條高速!南京都市圈環線納入新一輪國家公路網規劃 .南報網.2022-08-28[引用日期2022-12-02]
- 362. 南京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將推遲至2025年舉行 .新華網.2022-09-02[引用日期2022-12-02]
- 363. 南京1號線北延線、7號線北段12月28日12時開通初期運營 .荔枝網新聞[引用日期2022-12-2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