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

鎖定
《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是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蘇皖將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堅持優化提升、適度超前,統籌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通勤能力,協同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聯互通、運行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共同打造“暢達都市圈”。 [1] 
2021年4月16日,江蘇、安徽兩省人民政府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新近印發的《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 [3] 
中文名
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
頒佈時間
2021年4月6日
發佈單位
江蘇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 [2] 

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明確

要把南京都市圈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的資源配置中心,依託南京空港、海港、高鐵港樞紐地位,聯動蕪湖、鎮江、淮安、揚州等都市圈樞紐資源,加快完善連通全球的海陸聯運、航空運輸和信息通信網絡,加快營造一流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打造長三角向內輻射中西部、向外連接全世界的樞紐型都市圈。到2025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城際“斷頭路”全面消除,省際航道更加暢通,都市圈軌道交通基本成網,南京與各城市之間實現1小時通達。
強化交通網絡和樞紐建設 強化交通網絡和樞紐建設

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要求

通過強化交通網絡和樞紐建設,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共建便捷通達公路網絡,共建江河海聯動航運中心,協同打造現代化機場羣,提升運輸服務與信息化水平,協同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2] 
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
兩省將強化交通網絡和樞紐建設方面,將加強鐵路、公路、航道統籌規劃建設,形成以南京為中心,以沿江、滬寧-寧合、寧蚌-寧杭、寧淮-寧宣等通道為射線的綜合交通網絡;依託淮揚鎮宣、合蚌淮鹽、合蕪宣杭等通道,形成都市圈外環。培育空港和高鐵樞紐功能,提升沿江港口聯動下游、輻射帶動中上游能力,加快打造南京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統籌提高海港、空港、高鐵樞紐地位和客貨運功能,進一步推動“三港聯動”。推進蕪湖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提升鎮江、揚州、馬鞍山、滁州、宣城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水平和協同服務能力。
兩省將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包括:統籌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建設,打造互聯互通、便捷通勤的軌道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南沿江、寧句等項目建設,推進沿江高鐵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合肥至新沂段、南京至淮安、南京至宣城、南京經儀徵至揚州、鎮江市域句容至茅山線、揚鎮寧馬城際鎮江至馬鞍山段等項目建設;推動中心城市市域(郊)鐵路向周邊城市(鎮)延伸和客運服務公交化;支持南京、蕪湖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建設南京北站綜合客運樞紐,統籌研究仙林綜合客運樞紐能力提升,推動軌道交通引入機場,加快建設一批區際客運與城市公共交通換乘樞紐,推進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
共建便捷通達公路網絡
兩省將共建便捷通達公路網絡。優化都市圈對外公路通道,完善省際高速公路網絡,加快推進京滬、合蕪宣、寧合(南京段)、寧蕪等高速擴容改造,規劃建設寧鹽、滬蓉高速複線(安徽段)、滬陝高速複線(安徽段)等高速公路。優化都市圈內路網結構,加快鎮江五峯山大橋南北接線、南京-滁州、盱眙-明光、金湖-寶應等高速公路建設和312國道、328國道、205國道等改擴建。
推進天長-潛山、儀徵-祿口機場、儀徵-天長等高速規劃建設和連接成環,構建南京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完善過江通道佈局,加快推進蕪湖城南、南京和燕路等在建通道建設,積極推進蕪湖龍窩湖過江隧道、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南京錦文路過江通道、寧儀城際過江通道等規劃建設,推進蕪湖華電大道過江通道、馬鞍山龍山路過江通道、潤揚第二過江通道等研究和論證。加快實施“斷頭路”貫通工程,改造擴容“瓶頸路”。
共建江河海聯動航運中心
兩省將共建江河海聯動航運中心。圍繞打造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加快建設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港區、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打造淮安淮河水運中心和滁州、宣城內河港口集散中心。開展水陽江航道規劃銜接和前期工作,打造以長江航道為主體、以蕪申線、秦淮河航道、駟馬山乾渠、合裕線等高等級內河航道為骨幹、以其他航道為補充的通江達海內河干線航道網絡。積極推進南京港與中上游港口城市間外貿中轉業務,加強城市間口岸合作,推進近洋航線發展,提升口岸中轉服務水平。
協同打造現代化機場羣
兩省協同打造現代化機場羣方面,將優化空港佈局和功能協調,形成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為樞紐,揚州泰州、淮安漣水、蕪湖宣州等周邊機場為輔助的機場體系;加快提升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客貨運功能,實施揚州泰州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開展滁州機場前期工作,提升蕪湖宣州、淮安航空貨運功能,統籌建設一批功能協調、兼容互補的通用機場;強化南京祿口機場國際客貨運全球聯結、洲際直達能力,加快都市圈城市候機樓規劃建設和功能提升,推進溧水空港大通關基地建設。
聯手提升運輸服務與信息化水平
兩省還將聯手提升運輸服務與信息化水平。打造一體化公路客運網絡,推動城市(鎮)開行城際公交,全面推行聯網售票一網通和交通一卡通;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推廣車輛安裝使用ETC通行高速公路,探索對高頻次通行車輛實施高速公路收費優惠政策;全面取締跨行政區道路非法設置限高、限寬等路障設施;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系,大力發展鐵水、公鐵、空鐵、江河海聯運和“一單制”聯運服務。 [1] 

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解讀

2021年4月16日,江蘇、安徽兩省人民政府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新近印發的《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設水平全國領先,基礎設施一體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過15萬元人民幣。
規劃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創新協同促進等8個方面,明確都市圈建設的重點任務和關鍵舉措。
基礎設施方面,規劃重點要求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構建內外暢通立體交通網,建設“暢達都市圈”“智慧都市圈”。明確到2025年,城際“斷頭路”全面消除,省際航道更加暢達,都市圈軌道交通基本成網,南京與各城市之間實現1小時通達。
未來,江蘇、安徽兩省將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南沿江、寧句等項目建設,推進沿江高鐵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合肥至新沂段、南京至淮安等項目建設,並支持南京、蕪湖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規劃明確,南京都市圈主要包括: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和句容市,揚州市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和儀徵市,淮安市盱眙縣,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馬鞍山市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和縣和當塗縣,滁州市琅琊區、南譙區、來安縣和天長市,宣城市宣州區,面積2.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000萬;規劃範圍拓展到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壇區和溧陽市,總面積6.6萬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約3500 [3] 
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
圖冊參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