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鎖定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Th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是南京農業大學二級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最早可溯源至1922年南京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國立中央大學前身)農業專修科農藝系土壤門(專業)。1952年,南京大學(原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金陵大學農學院土壤組和浙江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的一部分合併成立南京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1996年更名為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4個系及教學實驗中心,開設4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173人,其中教授、研究員和正高級實驗師5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46人;年招收研究生250名(其中博士生50多名)、本科生180名左右;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排名處於ESI國際生態環境領域前1%之列。 [1-2] 
中文名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外文名
Th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5] 
簡    稱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創辦時間
1952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南京農業大學
現任領導
全思懋(黨委書記) [14] 
李榮(學院院長) [14]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
碩士點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土壤學系、生態學系
地    址
南京市童衞路6號
主要獎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截至2020年3月)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截至2020年3月)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截至2020年3月)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3篇(截至2020年3月)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最早可溯源至1922年南京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國立中央大學前身)農業專修科農藝系土壤門(專業)。
1952年,南京大學(原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金陵大學農學院土壤組和浙江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的一部分合併成立南京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
1962年,招收土壤學,微生物學、植物營養與配料方向的研究生。
1993年,更名為自然資源與環境系。
1996年,更名為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是中國最早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 [2] 
2002年,微生物專業劃入生命科學學院。
2012年,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整體搬遷至實驗樓(今資環樓)。 [3]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辦學條件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4個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 [2]  [4] 
系(中心)
專業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系
農業資源與環境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環境科學
環境工程
土壤學系
-
生態學系
生態學
教學實驗中心
-
參考資料: [4]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擁有農業資源與環境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2012年和2017年全國第三輪及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分別排名並列第一和A學科,入選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生態學科入選江蘇省重點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在江蘇省學位授權點評估中獲評優秀;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排名處於ESI國際生態環境領域前1%之列。 [1] 
類別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或方向)
專業學位
備註
博士後流動站
農業資源與環境
-
-
-
生態學
-
-
-
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學科
農業資源與環境
-
-
國家重點學科
生態學
-
-
省重點學科
博士學位授予點
-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
-
-
-
應用海洋生物學
-
-
碩士學位授予學科
環境科學與工程

-
-
海洋科學
-
-
-
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
-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
-
環境工程
-
參考資料: [4]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江蘇省首批A類品牌專業,1個省品牌專業,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學院教學中心被評為“江蘇省實驗教學省級示範中心”;擁有1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有3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另有2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 [1] 
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高級植物營養學》 [1] 
2008-2015資環學院專業建設
年份
獎勵名稱
獲獎等級
獲獎專業
2008
第三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國家級
農業資源與環境
2008
2008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建設點
省級
農業資源與環境
2010
2010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建設點
省級
環境工程
2012
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
省級
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
2012
江蘇省教育廳新增一級學科“十二五”省重點學科
省級
生態學
2012
南京農業大學第一輪校級重點學科
校級
環境科學
2012
南京農業大學第二輪校級重點學科
校級
環境科學與工程、海洋生物學
2015
2015年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
省級
農業資源與環境
參考資料: [5] 
2004-2016資環院教學成果獎彙總
年份
成果名稱
成果級別
獲獎等級
第一完成人
2009
產學研結合分類培養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人才的模式與實踐
國家級
二等獎
沈其榮
2004
按社會需求培養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本科人才的模式研究與實踐成果
省級
二等獎
沈其榮
2009
加強資源環境類專業實踐教學“五環節”的導師制新模式探索與實踐
省級
二等獎
陳巍
2009
產學研結合分類培養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人才的模式與實踐
省級
特等獎
沈其榮
2011
強化實踐教學提升農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新模式
省級
二等獎
周立祥
2013
農科院校“一主兩翼”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建構與實踐
省級
特等獎
胡鋒
2007
環境類課程羣及其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校級
一等獎
宗良綱
2011
基於環境類大學生差異性發展要求的“三化一制”社會實踐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校級
特等獎
全思懋
2016
融合OBE與“政產學研用”創新卓越農林人才分類培養新模式
校級
特等獎
李榮
2016
高等農業教育政產學研用模式引入專業認證培養卓越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校級
一等獎
徐國華
2016
本科生差異性發展的基於建構主義理論的實驗實踐項目開發研製與運行
校級
二等獎
周權鎖
參考資料: [6]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73人,其中教授、研究員和正高級實驗師5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46人;擁有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和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教學名師、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全國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師德標兵、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農業資源與環境)評議組召集人、國家973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等;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青、江蘇省特聘教授、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學術領軍人才、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江蘇省“青藍工程”人才等。有多位教授任職國際學術組織、國際學術期刊編委、入選Elsevier中國高頻引用作者榜單(農業與生物學領域);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1]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植物營養學教學團隊、生態學教學團隊 [1] 
國家教學名師:沈其榮高彥徵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鄒建文
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沈其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徐國華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高彥徵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議專家:潘劍君
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沈其榮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沈其榮
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徐國華、徐陽春
全國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鄒建文
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沈其榮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彥徵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朱毅勇、陳愛羣、範曉榮、張瑞福、郭世偉、鄒建文、高彥徵、熊正琴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張瑞福
農業部突出貢獻專家:沈其榮
江蘇省特聘教授:鄒建文
江蘇省突出貢獻專家:沈其榮
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範曉榮、黃新元、汪鵬、高彥徵
江蘇省青藍工程骨幹教師:李榮、郭世偉、韋中、葛瀅
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鄒建文、高彥徵、胡鋒
江蘇省 333 工程人才:李榮、高彥徵 [7] 
(*備註:由於學院未明確具體名單,上述名單非全部名單)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學術研究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國家工程中心(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發改委,共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擁有教育部科技創新發展團隊1個,農業部和江蘇省科研創新團隊4個,江蘇省高校優秀學科梯隊1個;此外農業部批准設置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有兩個校級實驗室。 [1] 
國家工程中心:國家有機類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8]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長江中下游植物營養與肥料重點實驗室 [8]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資源節約型肥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9]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低碳農業與温室氣體減排重點實驗室 [8] 
校級實驗室:南京農業大學土壤生態實驗室、南京農業大學生態系統生態學實驗室 [8] 
(*備註:由於學院未明確具體名單,上述名單非全部名單)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在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作物養分資源高效利用和阻控重金屬積累的分子遺傳基礎理論和技術、有機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統中的生物學行為、農業固碳減排與氣候變化應對、沿海灘塗等非耕地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引領本學科領域的發展;新型微生物有機肥研發、污泥和污水生物處理工程技術、綠色食品生產等許多成熟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0多項;承擔着一批國家和地方部門的重大科研項目,年到位科研經費近1.0億元,年發表SCI論文近200篇(單篇平均影響因子約3.5),其中有較高的比例入選ESI高頻引用論文。 [10] 
近五年科技成果一覽表(截至2017年)
序號
獎勵名稱
授獎部門
獲獎項目名稱
完成人
年度
等級
1
國家科技進步獎
國務院
有機肥作用機制和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沈其榮等
2015
二等獎
12
國家技術發明獎
國務院
克服土壤連作生物障礙的微生物有機肥及其新工藝
沈其榮等
2011
二等獎
3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基礎類)
江蘇省人民政府
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磷養分的生理過程和分子調控途徑
徐國華等
2015
一等獎
4
江蘇省人民政府
中國農田温室氣體排放與減排增匯研究
黃耀
鄒建文等
2013
一等獎
5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應用類)
江蘇省人民政府
首屆江蘇省發明人獎
沈其榮
2016
二等獎
6
中華農業科技獎
農業部
有機肥與土壤微生物創新團隊
沈其榮等
2015
一等獎
7
中國產學研創新成果獎
中國產學研促進會
海塗鹽土農業產業鏈研發與創制
劉兆普等
2015
一等獎
8
高校科學研究優秀
成果科學技術進步獎
教育部
有機肥作用機制和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沈其榮等
2013
一等獎
9
教育部
農田固碳減排研究及應用
潘根興等
2013
二等獎
10
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發明獎
教育部
污泥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生物瀝浸技術及其工程應用
周立祥等
2016
一等獎
11
省級科學技術獎
江蘇省
克服土壤連作障礙的微生物有機肥產品研製與產業化開發
沈其榮等
2010
一等獎
12
江蘇省
土壤-植物系統中多環芳烴遷移轉化過程及控制原理
高彥徵等
2016
二等獎
13
江蘇省
濱海鹽鹼地加速治理培育與農業高效利用
劉兆普等
2015
二等獎
14
山西省
秸稈綜合利用工程化技術及推廣
潘根興
2014
二等獎
15
河南省
秸稈綜合利用工程化技術及推廣
潘根興
2013
二等獎
16
江蘇省環境保護
科學技術獎
江蘇省環境保護廳
高效脱氮除磷微生物及其調控技術在污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
蔡天明等
2011
三等獎
參考資料: [11]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交流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在國際交流方面,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日本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的數十所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關係。 [2]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文化傳統

  • 社團文化
根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黨建班(下設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團委(下設組織部、實踐部、宣傳部、企劃部)、學生會(下設秘書處、監察部、學術部、科創部、體育部、社團部、校園文化部),常年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12]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資環學院黨委書記
資環學院院長
李榮
資環學院副院長
郭世偉、張旭輝
參考資料: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