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

鎖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School of Astronautics NUAA)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二級學院,校內簡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5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創建於2006年。建院後相繼成立了航天控制系、航天信息與應用系、空間科學與應用系。2013年,原高新技術研究院微小衞星研究中心、仿生結構與材料防護研究所併入航天學院。 [1] 
截至2017年11月,學院有6個系、研究所(中心),設有4個本科專業,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教職工96人。 [1] 
中文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Astronautics NUAA
簡    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5院
創辦時間
2013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現任領導
書記:季海羣
院長:葉培建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8個
專業學位碩士點3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6個系、研究所(中心)
地    址
江蘇南京御道街29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歷史沿革

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4張)
2002年3月,仿生結構與材料防護研究所依託“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而成立。
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小衞星研究中心創建。
2006年,航天學院創建,航天控制系、航天信息與應用系成立。
2013年,原高新技術研究院微小衞星研究中心、仿生結構與材料防護研究所併入航天學院。
2008年,航天工程系的前身空間飛行器設計技術研究所成立。
2010年,學院空間科學與技術系成立。
2014年,學院成立航天工程系。 [1] 
2016年,學院獲批“仿生功能材料”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2017年9月,學院北斗創新實驗室成功入選由中國衞星導航學術年會組委會、中國衞星導航學術年會組委會、教育部衞星導航聯合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共同遴選的“國家北斗科普教育基地”。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辦學條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院系設置

截至2017年11月,學院有6個系、研究所(中心):仿生結構與材料防護研究所、航天工程系、航天控制系、航天信息與應用系、空間科學與應用系、 微小衞星研究中心,設有4個本科專業。 [1]  [3] 
專業設置 
序號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1
082002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航天)
2
082103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航天)
3
080706
信息工程(航天信息應用)
4
070802
空間科學與技術
資料來源: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1月,學院有教職工96人,其中專任教師83人,教授及研究員18人,博士生導師1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員3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8人,佔專任教師總人數的94%,專任教師中有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次、江蘇省“雙創人才”2人次、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4人次、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7人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3人次、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1人次,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學或科研經歷的教師31人。 [1]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 [5] 
江蘇省“雙創計劃”:趙華 [6] 
“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曹雲峯、黃護林
江蘇省六大高峯人才計劃:戴振東
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骨幹教師:戴振東、郭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11月,學院有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1門;設有遙感圖像處理與應用、高速圖像壓縮、空間等離子體、空間環境仿真等教學實驗室。 [1]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航天、人文與藝術
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航天、人文與藝術 [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11月,學院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重點學科1個,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1]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江蘇省重點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3] 
  • 學位授予
學科學位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博士點
碩士點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飛行器設計

人機與環境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導航、制導與控制
信息與通信工程
通信與信息系統

機械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地球物理學
空間物理學

空間環境學

資料來源: [4] 
專業學位碩士學位
序號
領域代碼
工程領域
1
085208
電子與通信工程
2
085210
控制工程
3
085233
航天工程
資料來源: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學術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1月,學院有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1個。 [1] 
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衞星通信與導航”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共建)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仿生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11月,學院有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合作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38項、國家“973”子課題1項,“863”項目23項,國防預研項目6項,總裝預研項目7項,各類省部級項目10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870餘篇(其中SCI收錄180餘篇,EI收錄23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14項。自主研製併成功發射了“天巡一號”衞星。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1] 
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動物粘附接觸的運動行為-力學精確測試及運動仿生技術 [3] 
學院自主研製併成功發射了“天巡一號”衞星 學院自主研製併成功發射了“天巡一號”衞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航天學院院徽 航天學院院徽
航天學院院徽由文字和圖案兩個部分,由英文縮寫校名、中文院名、梅花、航天器(又為雪松狀)、運行軌跡等五個元素組合而成。構圖上簡潔明快、界面友好、虛實結合,院徽整體文理融通、內涵豐富、寓意深遠。
院徽寓意:1.中心圖案航天器亦可幻化為南京市樹—雪松,它與南京市花—梅花一起,表徵航天學院座落於中國高等教育中心之一、歷史文化名城—南京。雪松和梅花亦表徵了學院致力於培養超凡脱俗、進取創新的高素質公民和航天領域的開拓者。
2.光芒狀的梅花圖案與三角形航天器沿襲南航校徽的相關元素,表明航天學院作為南航“三航”特色之一的學院,與南航一脈相承,是南航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
3.航天器、運行軌跡代表學院以航天為特色的學科專業方向和科學研究領域,包括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地球與物理學等,以及航天學院四系一所一中心的組成結構。
4.整個圖案象徵着航天學院師生探究生物機理、投身自然科學、追求天人合一、開解宇宙奧秘的科研精神和辦學之道。 [9] 
  • 院賦
坐擁東南三千里,開拓波濤萬里沙。丙戌育精華,斯院初發;吾人懷壯志,劍指天涯。綱目並舉,條分縷析。聚英才,立鴻願。包羅課業之核心,孕育問天之豪俊。學究天人,窺測紫微之星光;智窮古今,探尋霄漢之蒼茫。屢受軍國之重任,不辱使命;頻摘科技之桂冠,閃耀羣星。
鍾敏毓秀,人傑地靈。師者博聞強識,各有專長。善計謀,強統籌;知天文,曉地理。學者清秀靈動,俊偉淑雅。皆初生之牛犢,無畏嘯谷之健虎。以是星火激盪,時顯靈光。博學弘毅,羣師猶如韓王;勤勉鋭利,眾生即為張楊。百家爭鳴,焉慕稷下之盛況;百花齊放,還思伊川之書香。挑燈夜戰,何需鑿壁偷光;學海泛舟,當效刺股懸梁。
飛天之道,吾輩所宗。天地始分,理氣初形。屈子天問,欲極幽冥;廿八分列,誰解始終?志存高遠,當效羲和馭天馬;肩挑重擔,誓在長空牧羣星。君不見皇宇蒼茫無窮遠,朱雀玄武盡虛幻,天巡牧星遊天漢,萬古飛天方如願。流星雨,嬋娟舞,風光無限。願法萬户飛天,何惜六尺之殘軀;終要大鵬展翅,豈止九萬而歸還。再者,求教自然,道法生靈,制仿生之虎。飛高檐,步絕壁,如履平地,莫辨真偽。科研之碩果累累,難以計數。
學當究天人,智亦遍八荒。待到展翅時,九天任翱翔。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現任領導

院長:葉培建
黨委書記:季海羣
常務副院長:陳金寶
副書記:龐小燕
副院長:于敏、盛慶紅、朱旭東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