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板鴨

鎖定
南京板鴨俗稱"琵琶鴨",又稱“官禮板鴨”和“貢鴨”,素有“北烤鴨板鴨”之美名,是南京地區一道傳統名菜,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板鴨色香味俱全,外形飽滿,體肥皮白,肉質細嫩緊密,食之酥、香回味無窮。南京板鴨外形較幹,狀如平板,肉質酥爛細膩,香味濃郁,故有“幹、板、酥、爛、香”之美譽。
作為江蘇三寶之一的南京板鴨馳名中外,製作技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為金陵人愛吃的菜餚,因而有“六朝風味”,“百門佳品”的美譽。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南京國子監),琉璃塔(大報恩寺塔),玄色緞子(南京雲錦),鹹板鴨”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斐然了。到了清代時,地方官員總要挑選質量較好的新板鴨進貢皇室,所以又稱“貢鴨”。朝庭官員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由於容易保存,後成為人們的饋贈隹品,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1] 
中文名
南京板鴨
外文名
Nanjing Steamed Roast Duck
分    類
金陵菜
口    味
鹹香
主要食材
整鴨
產    地
中國南京

南京板鴨歷史記載

南京城內的板鴨店(攝於1908年) 南京城內的板鴨店(攝於1908年)
據《玄武湖志》引梁吳均《齊春秋》説,“板鴨始於六朝,當時兩軍對壘,作戰激烈,無暇顧及飯食,便炊米煮鴨,用荷葉裹之,以為軍糧,稱荷葉裹鴨”,此即最早的南京板鴨。
據清·乾隆《江寧新志》記載:“購覓取肥鴨者,用微暖老汁浸潤之,火炙,色極嫩,秋冬尤佳,俗稱板鴨。其汁數十年者,且有子孫收藏,以為業。……江寧特產也。”相傳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在位,建都城於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公元548年,大將侯景起兵叛亂,圍困台城。戰鬥十分激烈,梁朝士兵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當時正值中秋,肥鴨上市,百姓們便將鴨子洗刷乾淨,加上佐料煮熟用荷葉包好送上戰場。有時乾脆將幾十只鴨子捆紮在一起抬上陣地。士兵們打開成捆的幹鴨,用水一煮,鹹淡適宜香氣撲鼻。因為天氣炎熱,百姓們為了防止鴨子腐爛,加鹽與佐料醃製。為了方便運輸和貯藏便用夾板壓扁。經壓制的鴨子頸能直立不彎,腿部肌肉硬板,胸腔凸出,全身成橢圓形。後來,百姓為了紀念那次戰鬥,便把擠壓成板狀的鴨子稱為板鴨。據《玄武湖志》引梁吳均《齊春秋》説,板鴨始於六朝,當時兩軍對壘,作戰激烈,無暇顧及飯食,便炊米煮鴨,用荷葉裹之,以為軍糧,稱“荷葉裹鴨”,即為最早的板鴨。

南京板鴨演化發展

今天的南京板鴨,由於食用不太方便,已經衍生出了一些其它品種。如桂花鹽水鴨則是其中之一,南京桂花鹽水鴨同樣久富盛名。南京桂花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復滷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 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制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 《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南京板鴨產品特點

南京板鴨 南京板鴨
南京板鴨外形較幹,狀如平板,肉質酥爛細膩,香味濃郁,故有“幹、板、酥、爛、香”之美譽。

南京板鴨產品種類

板鴨分為臘板鴨與春板鴨兩種,前者的產季是小雪至立春,後者是立春至清明,質量以前者為佳。其它還有琵琶鴨醬鴨等。

南京板鴨製作工藝

南京板鴨從選料製作至成熟,有一套傳統方法和要求。其要訣是“鴨要肥,喂稻穀,炒鹽醃,清滷復,烘得幹,焐得足,皮白,肉紅,骨頭酥”。製作板鴨的鴨要體長、身寬、胸部及兩腿肌肉飽滿,兩腋有核桃肉,去毛後體重1.75公斤以上的健康活鴨,宰殺前要用稻穀催肥
南京板鴨在生產工藝上也獨具一格。宰殺技術精湛,刀口很小,要出盡鮮血。浸燙脱毛,不要沸騰水,免傷表皮。脱掉大毛,拔盡小毛,經過水漂後,截去腳翅,在鴨腋下開一個寸餘長小口,從中掏出內臟,外表看來體型完整。醃製技術是制好板鴨的關鍵。南京板鴨用的是經過熬製的的陳年老滷,掌握鹽度(用炒鹽),配以各種香料,下滷十幾小時,即起滷上鈎晾乾。質量要求:體表光白無毛,無皺紋,肌肉收縮發硬,手持鴨腿,頸脖直立不彎,所謂“直脖”;八字骨扁開,胸骨突起,鴨身呈扁圓形;肌肉切面緊密,呈玫瑰色,而且色調一致,以竹籤刺入腿肌和胸肌肉,拔出後有香味;在20至25℃之間用口嘗試有特殊香味。這就是標準的南京板鴨,不但色香味形俱佳,而且營養豐富。
蒸煮板鴨方法講究。煮前,用温水洗淨表面皮層,下温水浸泡3小時以上,以減輕鹹度,使鴨肉回軟。煮制時,用茴香一粒、葱一根、姜三片,從鴨翅下開口處塞入肚內。再用一根長約6釐米空心管,插入鴨肛門半截,使湯汁在煮時內外對流。要先將鍋中冷水燒開,停火後將鴨放入鍋內,使水浸過鴨體,從開口處充分灌入鴨肚內。鴨在水中要保温,蓋嚴鍋蓋,在85℃左右水中燜40分鐘,並將肚內湯更換一次,把鴨翻身。這時將水燒至95℃(即小沸),停火再10至20分鐘,即起鍋。煮熟鴨子,須待完全冷卻後方可改刀,以免流失油滷,影響口味。如將生板鴨切下一塊,再切成薄片放在板鍋內蒸熟,這樣吃,口味也很好。 [2] 

南京板鴨製作方法

南京板鴨選鴨

板鴨的原料鴨愈肥愈好,並以未生蛋和未換毛者為佳。

南京板鴨屠宰

宰前斷食18~20小時,並進行宰前檢驗。屠宰時,一般都從下齶脖頸處下刀,刀口離鴨嘴5釐米、深約半釐米割斷食管和氣管。最好能用60~75伏的電流先進行電麻,這樣不但有利於屠宰衞生,同時放血充分。如1.5公斤的鴨子,經電麻的放血27秒,得血32.8克,並在2分鐘內死亡,而不用電麻的放血48秒,僅得血27.5克,3分鐘後才死亡。
刺殺的刀口以1釐米為宜,如過小則放血不淨,過大則因傷口浸血使宰後頸部變紅。
宰殺後放入60~64℃的熱水中,水温不宜過高,以免表皮脂肪溶解(鴨脂熔點在26~30℃)。燙毛時應逐只進行。燙毛要掌握適度,不能放在燙鍋中任其浸泡,以羽軟絨倒為度,否則脱毛不易或皮膚破損。燙毛時先抓住禽肩骨,於熱水中燙其尾部反覆浸沾後,再倒提兩腿反覆上下浸燙全身和腹部,最後握住鴨嘴燙其頸部,這樣即可拔大毛。拔大毛時,按如下次序進行,右翅→肩頭→左翅→背部→腹部→尾部→頸部。
拔大毛後將鴨舌齊根割下,即用力將舌根下膜穿通,再勾住舌根,即可全部拉出。去舌後放於冷水中浸泡,以清洗血塊等污物,並使體温下降。浸泡分三次進行,第一次10分鐘,第二次20分鐘,第三次60分鐘。浸泡後表皮應潔白無疵。然後將胴體浸入冷水中,用鑷子仔細摘淨小毛,或用松香拔毛法拔除小毛。
將毛除淨後,齊肩膀處切去兩翅,再沿膝關節割下兩腳。在右翅下開一道5~8釐米的月牙形口(因鴨的食道偏右,故口須開在右翅下)。並隨即將下嚥膜刺穿,以便於懸掛。然後折斷開口處的肋骨兩根,用食指伸入胸腔,拉出心臟,將食道、喉管抽出,再將胃周圍的兩膜捅開,將胃拉出,並順着胃的下部將腸子拉出。另用手指插入肛門攪斷直腸並拉出,最後從背腔中將一應鴨雜取出。
取出的內臟,經獸醫檢驗合格後,再將腹腔中的所有殘留肋膜、血筋、腹膜等全部摘淨(應注意勿傷及內表皮),清除肛門口殘留腸頭等。再用水清洗,洗淨後放在冷水中浸泡3~4小時,然後鈎住嘴下切口,將水瀝乾約1小時。最後將鴨仰放,用手緊壓胸部,把胸部的前三叉骨壓扁,使胴體呈現正規的長方形,即保持外形美觀又便於醃製。

南京板鴨醃製

醃製
(1)擦鹽。將精鹽於鍋中炒幹,並加入0.125%的茴香,炒至水氣蒸發後,取出磨細。
醃製前後將鴨稱重,用其重的6.25%的幹鹽。將鹽的3/4從頸部切口中裝入,在工作台上反覆翻揉,務使鹽均勻地粘滿腹腔各部。其1/4的鹽擦於體外,應以胸肌、小腿肌和口腔為主。擦鹽後依次在缸中,經鹽漬12小時後取出,提起後翅,撐開肛門,使腔中鹽水全部流出,這稱為扣滷。然後再疊於缸中,經8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扣滷。
(2)復醃。第二次扣滷後,用預先經處理的老滷,從肋部切口灌滿後再依次浸入滷缸中。 所浸數量不宜太多,以免醃製不均。碼好後,用竹籤制的棚形蓋蓋上,並壓上石頭,使鴨全部浸於中。復醃的時間按季節而定,在農曆小雪至大雪期間,大鴨(活鴨2公斤以上)22小時,中鴨(1.5~2公斤)18小時,小鴨(1.5公斤以下)16小時;大雪至立春期間,大鴨為18小時,中鴨為16小時,小鴨為14小時。也可平均復醃20~24小時。
鹽滷的配製
(1)新滷的配製。將除去內臟後浸泡鴨用的血水,加入精鹽38%,煮沸,使鹽全部溶解成飽和鹽水。除去上浮的泡沫污物,待澄清後取清液倒入缸中,另加生薑片0.02%,整粒茴香0.01%,整根葱0.03%,冷卻後即成新滷。
(2)老滷的複製。由於老滷中含有一定量的萃取物質和蛋白質的中間分解物(如氨基酸等),故由老滷製成的板鴨,風味比新滷好。滷水經復醃後即有血水流出,致成淺紅色,易引起腐敗發臭,故每經腹醃3~4次後,則需燒滷一次。燒滷一方面是滅菌,另一方面是將其中的可溶性蛋白質加熱凝固後除去。燒滷前先用比重計測量其濃度,以維持飽和為原則。

南京板鴨製作要點

鴨要肥,喂稻穀,炒鹽醃,清滷復,烘得幹,焐得足,皮白、肉紅、骨頭酥 [3] 

南京板鴨質量鑑別

好的板鴨外形呈扁圓形狀,腿部發硬,周身乾燥,皮面光滑無皺紋,呈白色或乳白色,腹腔內壁乾燥,附有外霜, 胸骨與胸部凸起,頸椎露出。肌肉收縮,切面緊密光潤,呈玫瑰紅色,具有板鴨固有的氣味。水煮時,沸後肉湯芳香, 液麪有大片脂肪,肉嫩味鮮,有口勁。質量差的板鴨體表呈淡紅或淡黃色,有少量油脂滲出,腹腔濕潤,可見黴點,肌肉切面呈暗紅色,切面稀鬆,沒有光澤,皮下及腹內脂肪帶哈喇味,腹腔有腥味或黴味。水煮後,肉湯鮮味較差,並有輕度哈喇味。如果板鴨通身呈暗紅或紫色,則多是病鴨、死鴨所加工的,吃起來色、香、味極差,且有危害,不宜食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