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市户部街小學

鎖定
南京市户部街小學(已撤併)是南京市白下區 [2]  的一所公辦小學,原名益智小學,為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創辦。2011年,南京市户部街小學併入南京市火瓦巷小學 [3] 
中文名
南京市户部街小學
簡    稱
户部街小學
創辦時間
1894年12月
創辦人
美國基督教長老會
辦學性質
公辦小學
地    址
南京市白下區小火瓦巷四十八村8號 [2] 
原    名
益智小學

南京市户部街小學學校簡介

南京市户部街小學校由美國教會創辦於1894年12月,名叫益智書院,坐落在户部街上。一百多年來,她和着時代的節拍前進着。1951年由政府接管,更名為户部街小學。
2011年户部街小學和火瓦巷小學 [1]  共同合併成立遊府西街小學分校。

南京市户部街小學校園歷史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侵入中國,各國傳教士紛紛來華,在進行宗教活動的同時,舉辦各種“慈善”事業。興辦學校是“慈善”事業之一。
當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之際,一些有識之士提出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主張,清政府內也有人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口號,鼓吹“洋務”。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取消科舉,興辦新式學堂,便提上了議事日程。當時,美國教會最熱衷於辦學。據統計到1898年美國教會在南京陸續舉辦了各種書院堂。
1888年(光緒十四年),美國教會在幹河沿創設匯文書院,美國人福開森擔任院長。1891年,美國教會在鼓樓的南側創設基督書院,美國傳教士美葛斯(中文名字美在中)任院長。1894年美國基督教長志會傳教士賀子廈在户部街創設益智書院,創設不久,由文懷恩(J.E Williams)任院長。這所益智書院,即户部街小學的前身。
1907年,益智書院和基督書院合併,定名為宏育書院(The Union Christian College),以基督書院為院址,美在中任院長,文懷恩任副院長。1910年(宣統二年),新任匯文書院院長包文與美在中協商,以宏育書院併入匯書院,定名為金陵大學堂,包文任學堂監督(校長),文懷恩副職;原宏育書院院址設金陵大學附屬中學,美在中任大學聖經部主任兼附中校長;原益智書院設益智小學。
自1910年起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1949年,益智小學一直是一所教會辦的小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下半年,白下區人民政府接管了益智小學,改名為户部街小學,接管時只有九名教師和為數不多的學生。62年規模不斷擴大,將教堂拆除蓋二層教學樓,又擴建一排校舍,如今已發展到19個班級900多位學生,四十多位教師。
1955年,學校少先隊活動很活躍,組織了“參觀天文台”、“做一個愛勞動的人”等少先隊中隊會,成立了種植組、飼養組、縫紉組、玩具組,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學校少先隊總輔導員出席了“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以她為主編的“海軍舞”在全區小學生運動會上獲得第一名。
七十年代學校的小民樂為外賓表演,曾受到周總理的接見。
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出類拔萃的人才。
1906年在益智書院學習的魯桂貞,1937年去英國,是英國皇家科學院的院士。她在英國時,是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的助手,她先後七次回國,獲中國科技院博士。
1973年畢業生袁浩,獲電子、數學雙博士,在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工作。
宋歌在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習,8歲時參加南京首屆器樂比賽獲特等獎,88年參加華東六省小提琴比賽獲第二名,93年在全國第五次專業小提琴比賽上獲少年組第五名。去上海後在上海舉辦過三場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八十年代體育廣播操比賽連續二年獲得過第一名。學校是棋類傳統校。學生參加省、市、全國棋類比賽多次獲獎。先後向省市輸送棋類運動員多名。徐宏文82年獲全國象棋比賽第三名;俞鵬與日本大瀧公司石村先生在南京圍棋比賽中以五戰全勝;陳勇84年獲省象棋冠軍;吳剛獲市圍棋冠軍;88年獲第二屆華東協作區兒童圍棋男子第一名……。91—94年我校連續四年國際象棋比賽獲區團體第一名,文藝演出也在市、區獲過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