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市博物總館

鎖定
南京市博物總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中一家實行總、分館制的博物館,總館成立於2014年,是融匯南京古代史、近現代史、革命史、城市史、考古、文保、民俗與非遺等諸多門類的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截至2015年底,南京市博物總館有館藏文物10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395件(套)。
南京市博物總館下轄“七館一所”,包括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瞻園)、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熙宅第)、渡江勝利紀念館江寧織造博物館六朝博物館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等八家市屬文博館所,本着整合歷史文化資源、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理念,成為南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文名
南京市博物總館
外文名
Nanjing Museum Administration
地理位置
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四號
類    別
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73年5月31日 [9] 
開放時間
每天9點至18點開放
成立時間
1973年
所屬城市
南京
場館等級
國家一級博物館
藏品總數
84218件(套) [10] 
展廳面積
6140㎡

南京市博物總館建設意義

南京市博物總館成立,按照“機制創新、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合作互惠”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屬文博場館及文物藏品的作用,開拓創新,實現“藏品打通”、“人才打通”、“管理打通”和“服務打通”。逐步在全市形成統一、規範的博物館管理和服務體制,在文物藏品、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社會服務以及文創產品開發等方面產生集約化效應,促進南京文博事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1] 
2017年,南京市博物總館創立的博物館“總分館制”被寫入國家文物局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質量的指導意見。 [2] 

南京市博物總館現任領導

副館長:宋燕 [12] 

南京市博物總館所獲榮譽

時間
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
南京市博物總館的“京電號”小火輪保護修復項目被國家文物局評選為“2021全國優秀文物藏品修復項目”。 [3] 
2022年3月
南京市博物總館渡江勝利紀念館的再造“勝利之舟”——渡江勝利紀念館基本陳列改造提升項目,入選第三屆(2021)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名單。 [4] 
2022年7月
南京市博物總館申報的“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展”榮獲江蘇省2022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省級重點推介項目。 [6] 
2022年8月
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六朝歷史文明展”榮獲“新時代博物館百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7] 
2023年1月
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8] 

南京市博物總館下轄機構

下轄機構
簡介
圖片
南京市博物館
南京市博物館為南京市博物總館分支機構,是一座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是江蘇省、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址朝天宮,為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南京水西門內運瀆之北,背山面水,氣勢雄偉,為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築羣落,素有“金陵第一勝蹟”之美譽,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南京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十萬餘件,上溯遠古,下迄民國,藏品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其中尤以南京人頭骨化石、青瓷釉下彩神鳥瑞獸盤口壺、王謝家族墓誌、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鑲金託雲龍紋玉帶、漁翁戲荷琥珀杯、七寶鎏金阿育王塔等一批文物蜚聲中外,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精粹的典型代表。
常設展覽包括《龍蟠虎踞-南京城市史》、《玉堂佳器-館藏精品展》、《雲裳簪影-宋明服飾展》、《聖塔佛光-阿育王塔特別展》等。其中《龍蟠虎踞-南京城市史》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最佳製作獎。
博物館與古建築朝天宮珠聯璧合,又深滋於十朝都會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藴,加之四大古都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是人們解讀南京城市歷史發展進程,領略南京古都文化精髓,欣賞南京歷史文明寶藏的最佳去處。
南京市博物館 南京市博物館
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
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為南京市博物總館分支機構,是國家設立的唯一太平天國史專題博物館。是我國收藏太平天國文物最多、史料最豐富的專業研究機構。
館址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素有“金陵第一園”的美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園面積24500平米,其中建築面積9600平米,園林綠化面積15500平米。它初為明中山王徐達府邸之“西圃”,入清改做江寧布政使衙署。乾隆二次南巡時曾駐蹕斯園,並御題“瞻園”匾額。太平天國時期是東王府和幼西王府。民國時期為江蘇省省長公署、國民政府內政部等機構所在地。
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常設《太平天國曆史陳列》、《明中山王徐達文物史料展》及《清江寧布政使衙署文物史料展》,館藏太平天國文物2800餘件;各類文物及遺址、遺蹟照片10000餘張;清方原始檔案、函札資料2000餘卷宗。其中包括團龍馬褂、太平天國印製的《欽定士階條例》、《欽定軍次實錄》、《欽定英傑歸真》原刻本等一批稀世珍品,真切、詳盡而全面地反映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的始末。
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 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為南京市博物總館分支機構,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梅園新村歷史文化街區漢府街18號-1,是紀念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於1946年5月—1947年3月在南京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國共和平談判的革命歷史性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常設展覽為《梅園風範—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基本陳列。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由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館、周恩來銅像、周恩來圖書館、八路軍駐京辦事處等組成。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梅園新村17號、30號、35號。梅園新村30號是周恩來、鄧穎超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梅園新村35號是董必武、李維漢、廖承志、錢瑛等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梅園新村17號是中共代表團辦事機構所在地。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常設《梅園風範—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基本陳列,館藏文物、藏品及珍貴歷史資料近萬件,真實反映了中共代表團艱苦的談判歷程。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為南京市博物館總館分支機構,是研究、展示、保護南京民俗文化以及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業性博物館。同時為了全方位的展示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南京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的基礎之上又成立了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使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成為全國首家民俗、非遺“雙博館”。
館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熙宅第。甘熙宅第又名“甘熙故居”,民間俗稱“九十九間半”、“甘家大院”,地處南京市白下區南捕廳15、17、19號和大板巷42、46號。甘熙宅第為多進穿堂式古民居,是清代著名文人、方誌學家甘熙的故居,始建於清嘉慶年間,距今已有約二百年曆史,佔地面積近萬平米,是我國大中城市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築羣。
常設展覽包括《金陵甘氏家族歷史陳列》、《南京育兒、婚嫁習俗陳列》、《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展演》、《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等。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渡江勝利紀念館
渡江勝利紀念館為南京市博物總館分支機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渡江路1號,由主館區、渡江勝利廣場、渡江勝利紀念碑等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90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餘平方米。1987年鄧小平為館題寫館名。
主館區使用仿木結構的外立面,並做成“木船”形狀,寓意“駛向勝利之船”。渡江勝利廣場上矗立着大型“千帆競渡”羣雕。羣雕共分為六組,呈紅色直線柱體形式,截面為紅色五角星。其中最高的一根紅色立柱長49.423米,象徵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渡江勝利紀念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雙帆船形,碑座為紫絳色船體,碑身為白色雙帆。
渡江勝利紀念館常設展覽為《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戰役勝利紀念展》基本陳列。
渡江勝利紀念館 渡江勝利紀念館
江寧織造博物館
江寧織造博物館為南京市博物總館分支機構,位於大行宮地區,是在清朝江寧織造遺址上建造的一座現代博物館,由著名建築學家、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擔綱設計。
江寧織造博物館建築整體風格取中國山水畫中深遠、高遠、平遠之意境,將北高南低的建築羣儘可能用園林手法加以覆蓋。建築內復建了織造署中原有的西池、楝亭、萱瑞堂、西堂等建築,從南望北疊疊高起,如同一幅江南山水畫,是現代建築的語言和傳統園林建築結合的經典之作。
江寧織造博物館常設展覽包括《江寧織造》、《雲錦天衣》、《紅樓夢曲》、《中國旗袍》、《雲錦精品》等,此外還設有《紅樓影院》、《時尚發佈中心》、《織署戲台》、《紅樓書場》、《紅樓夢圖書館》等展演和服務設施,是展示江寧織造、南京雲錦及紅樓夢歷史和文化的新型博物館。
江寧織造博物館 江寧織造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為南京市博物總館分支機構,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302號,館址系原六朝建康城遺址的一部分。建築面積為2.3萬多平方米,由美國貝氏建築事務所設計,體系化地將貝氏建築模數、貝式建築幾何、貝氏建築光影運用於此。
六朝博物館是南京最大的專題展示六朝文物、展示六朝歷史文化的專題斷代史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展陳的核心主題是展示“東方大都會”的風采,常設《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風采》和《六朝人傑》四個展覽,2015年被評為第十二屆“全國十大陳列精品”。
六朝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
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
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為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分支機構,成立於2014年,是唯一一個對全市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綜合研究和保護修復的單位。
文保所的主要職能是:開展全市文化遺產調查、評估、彙總等工作;做好全市文化遺產規劃和方案編制工作;承擔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他具有文物價值的古建築、古遺址、石刻及近現代建築物、館藏文物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工作等。
成立一年來,文保所完成了可移動文物的修復資質申報工作;推進了徐達、李文忠墓園環境整治工作;參與編寫了《南京歷史名人》、《圖説南京》、《南京市博物館縱覽》等圖書以及《南唐博物館基本陳列》大綱;編制了《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十方碑刻保護修復方案》、《南京市博物館珍貴文物保存環境質量監控與囊匣配置解決方案》等多個文物保護修復方案,較好地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標及總館下達的各項任務。 [5] 
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 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

南京市博物總館館藏文物

鸚鵡螺杯 鸚鵡螺杯
鸚鵡螺杯,出土於南京象山的東晉王氏家族墓葬。 [11] 
南宋纏枝牡丹紋玉梳
這對南宋纏枝牡丹紋玉梳是南京地區迄今發現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玉梳。以和田玉製成。整體呈薄片狀半月形,在僅有1釐米寬的梳背上,古代工匠採用透雕工藝,琢出了三朵盛開的牡丹,兩朵含苞待放的花蕊,其間輔之以纏枝葉。 [13] 
南宋纏枝牡丹紋玉梳 南宋纏枝牡丹紋玉梳
鎏金異獸銜杯銅硯滴
南京市博物總館藏。硯滴(又稱書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具, 用於貯水並在研墨時向硯台內滴水。 [14] 
鎏金異獸銜杯銅硯滴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