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工業大學柔性電子(未來技術)學院

鎖定
南京工業大學柔性電子(未來技術)學院創立於2012年8月,這是一支起源於海外、紮根於祖國的創新團隊,也是全球最早涉及有機光電子學領域的團隊。創始人黃維院士在構建柔性電子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實現有機半導體的高性能化與多功能化、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開拓性、創新性和系統性的研究工作,是中國柔性電子學科奠基人與開拓者,被業界譽為“柔性電子學之父”。學院瞄準未來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技術人才需求,立足柔性電子,面向信息顯示、人工智能、先進材料、醫療健康、低碳能源、泛物聯網和國防軍工等應用領域,探索中國特色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路徑,打造引領未來科技發展和培養複合型、創新性人才的教學科研高地。
開設有柔性電子學本科專業。 [1] 
中文名
南京工業大學柔性電子(未來技術)學院
創辦時間
2012年8月
本科專業
1個
地    址
南京市新模範馬路5號 [1] 

南京工業大學柔性電子(未來技術)學院學術研究

學院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教授為學科帶頭人,大師領航,是一支德才兼備、造詣深厚,學科背景交叉、學緣結構合理的創新團隊。團隊彙集了來自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美國西北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傑出學者,以活躍於國際學術最前沿的青年學者為學術骨幹,全部核心成員均具有海外研究經歷。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次,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13人次,國家重要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14人次,以及各類省部級以上人才累計120餘人次。此外,學院擁有光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擁有“本碩博”全鏈條一體化貫通式人才培養體系。
與自然出版集團合作創辦的國際學術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柔性電子》)列入JCR材料科學、工程學科的Q1區,以及中科院期刊分區1區。舉辦《自然·柔性電子》研討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並開闢多個有特色、高水平的國際合作載體。

南京工業大學柔性電子(未來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學院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教授為學科帶頭人,大師領航,是一支德才兼備、造詣深厚,學科背景交叉、學緣結構合理的創新團隊。團隊彙集了來自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美國西北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傑出學者,以活躍於國際學術最前沿的青年學者為學術骨幹,全部核心成員均具有海外研究經歷。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次,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13人次,國家重要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14人次,以及各類省部級以上人才累計120餘人次。此外,學院擁有光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擁有“本碩博”全鏈條一體化貫通式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設立有機光電、納米光電、生物電子以及先進能源四個研究所,以及柔性電子技術、碳基能源技術兩個研發中心,擁有國家江蘇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柔性電子研究部)(“2011計劃”)、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電子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國家柔性電子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江蘇省柔性電子工程研究中心、柔性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江蘇省柔性電子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外人才創新引智基地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及國際聯合科研平台。
學院先後邀請百餘位國際一流學者來訪,與俄羅斯科學院、莫斯科國立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等共建了多個柔性電子領域聯合研究中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