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

鎖定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是南京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學院前身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始建於1978年。1984年,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系正式成立。1993年,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系。1999年,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正式成立。 [1] 
截至2021年9月,學院設3個系,開設3個本科專業和1個實驗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術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術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有專任教師85人。 [4] 
中文名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Nanjing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99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南京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劉建萍、院長:任洪強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3個系
地    址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環科樓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辦學歷史

1978年,原國家教委批准成立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
1984年,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系正式成立,招收環境化學和環境生物學兩個專業方向的本科生。
1989年,原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建設“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與同濟大學共建),1991年開始建設,1995年通過驗收。
1993年,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1999年,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成立。
2000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7年,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學科通過評估。
2008年,環境工程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
2009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教育部批准建設,“國家有機毒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獲科技部批准建設。
2010年,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整體搬遷南京大學仙林校區。
2013年,“國家有機毒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科技部驗收,“社會經濟環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教育部批准建設。
2017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 [1]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學術研究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清潔水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部級科研機構6個,校級科研機構7個,產學研合作平台14個。學院還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1個、教育部/科技部/江蘇省/中石化協會創新團隊5個。 [4] 
省部級科研機構:教育部水處理與水環境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有機化工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中心南京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江蘇省農村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中心、南京大學-江蘇省環境保護廳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江蘇省大氣污染控制聯合實驗室 [15] 
校級科研機構:南京大學地球關鍵帶科學與技術國際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國際環境科學中心、南京大學環境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湖沼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有毒化學品環境安全研究中心、南京大學環境健康與生態風險研究所、南京大學EHS研究中心 [16] 
產學研合作平台: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學環保產業研究院、南京大學常高新國際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南京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南京環保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大學重慶創新研究院、南京江島環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大學江寧環保技術創新研究院、南京大學綠色發展與清潔技術研究院、南京博域環保技術研究院、南京盛濱環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全凱生物基材料研究院 [17]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研究成果

根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6項;主持國家水專項、科技支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等研究項目(課題)200餘項,到賬科研經費約5.78億元;以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ES&T、Water Research等學科權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250多篇;五年內授權發明專利488項(其中國際專利61項)。
學院領銜建立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工業水回用分委會,牽頭髮布ISO及國內標準24項,主持和參與制定了15項國家和省部科技與行業發展戰略規劃。 [20] 
成果名稱
獲獎類別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
獲獎年度
環境風險異質性表徵及驅動機制研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
一等
畢軍、黃蕾、劉苗苗、王海鯤
2020
基於目標污染物特性適配的深度水處理方法創新與應用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
潘丙才、單超、花銘、張孝林、張延揚、蔣珍茂、徐喆、楊文瀾、萬順利
2020
江蘇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江蘇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合作獎
羅伯特・道格拉斯・埃文斯
2020
高濃滲濾液全景深度處理關鍵材料、技術裝備研發與工程應用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二等
高冠道、劉軍、張孝林、安達、劉璐、常邦華、潘丙才、薛婕、宮建瑞
2020
氮磷生物削減與生態淨化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二等
楊柳燕、錢新、韓翠敏、盧少勇、周乙新、孔宇、關保華、李正魁、夏文林
2020
Does central supervision enhance local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 Quasi-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hina.
江蘇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三等
張炳、陳曉蘭、郭煥修
2020
我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
二等
羅宏、呂連宏、吳靜、張春暉、謝顯傳、羅柳紅、繆錫餘、楊佔紅、餘憲成、裴瑩瑩、姜筆存、張保留、曹寶、唐元暉、唐佳偉
2020
淮河流域閘壩型河流廢水治理與生態安全利用關鍵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
李愛民、安樹青、徐洪斌、買文寧、何爭光、李潔、譚雲飛、李睿華、謝顯傳、劉福強
2019
農田農村退水系統有機污染物降解去除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
王沛芳、王超、饒磊、陳娟、任洪強、錢進
2019
活性自由基高效產生方法及去除水中有害有機污染物機理的研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
一等
孫成、楊紹貴、何歡、王少莽、喻愷、羅斯、胡曉斌、趙偉
2018
非飽和帶典型污染物的環境風險評估及修復技術研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獎
一等
吳吉春、郭紅巖、孫媛媛、徐紅霞、杜文超、季榮、尹穎、艾弗遜
2018
滿足國Ⅴ排放標準重型柴油車尾氣高效後處理催化劑及產業化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
董林、賈莉偉、高飛、嶽軍、王剛、金煒陽、張傑、楊金、苗壘、 湯常金、張小平
2018
大氣污染健康風險評估與管理研究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管理科學獎(學術類)
一等
畢軍、馬宗偉、劉苗苗、王金南、王海鯤、張偉、周元春、蔣洪強
2018
淮河流域閘壩型河流廢水再生利用與風險控制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一等
李愛民、徐洪斌、安樹青、買文寧、何爭光、李潔、謝顯傳、鄭俊、雙 陳冬、朱海亮、李睿華、劉波、於魯冀、劉福強、李燕
2018
一種抗有機物污染離子交換樹脂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中國專利優秀獎
優秀
李愛民、李海波、雙陳冬、周慶、楊琥、張滿成、周揚
2018
長江三角洲典型地面沉降區水土污染監測與防治技術研發與示範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二等
廖啓林、朱錦旗、徐慧珍、顧雪元、金洋、郝社鋒、袁旭音、王軼、許偉偉、華明
2018
高風險污染物環境健康危害的組學識別及防控應用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
張徐祥、張彤、任洪強、程樹培、吳兵
2016
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治理與毒性減排關鍵技術及裝備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
李愛民、劉福強、雙陳冬、吳海鎖、買文寧、陸朝陽、戴建軍、龍超、楊維本、王津南
2016
環境風險全過程優化管控技術研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獎
一等
畢軍、曲久輝、王金南、於方、李冰、李文青、黃蕾、錢瑜、華娟、喻義勇、曹國志、馬宗偉、曲常勝、胡承志、張衍燊、武港山、陳澤智、楊潔
2016
一種調控納米複合吸附劑結構與性能的方法
中國專利優秀獎
優秀
潘丙才、王靜、張淑娟、呂 路、張煒銘
2016
基於納米複合材料的重金屬廢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回用新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
潘丙才、張煒銘、張全興、馬宏瑞、呂路、吳軍
2015
水環境中高風險污染物健康危害及生物組學機理研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
一等
張徐祥、張彤、程樹培、吳兵、鄒惠仙、李炳、葉林、張宴
2015
富營養化湖泊藻華成災過程與危害機制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
楊柳燕、錢新、張徐祥、楊州、王曉蓉、肖琳、繆愛軍、蔣麗娟
2015
工業廢水深度處理與分質再生新技術及應用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
許柯、耿金菊、丁麗麗、王慶、廖鵬、黃輝
2015
水環境中污染物的界面化學過程及機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
一等
朱東強、陳威、尹大強、許昭怡、鄭壽榮、紀靚靚、付翯雲、王家宏、陳歡、陳君義、陶琪
2014
基於環境納米催化材料的工業廢水深度處理與新能源新技術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
二等
欒景飛、陳建林、楊雲軍
2014
複雜體系中典型難降解有毒污染物治理新技術研發與應用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
李愛民、劉福強、吳海鎖、陸朝陽、戴建軍、龍超、劉波、王津南、喻學敏、楊維本、陳金龍
2014
污染物微生物淨化增強技術新方法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
任洪強、鄭俊、孫佩石、耿金菊、呂錫元、丁麗麗
2013
生活垃圾能源化淤資源化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
趙由才、陳澤智、趙愛華、樓紫陽、黃仁華、王琪、戴偉華、簡德武、秦峯、柴曉利
2013
基於環境納米複合材料的重金屬廢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新技術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
一等
潘丙才、張煒銘、馬宏瑞、呂路、吳軍、趙昕
2013
新型污染物的環境過程機制及其結構-活性關係的研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
二等
於紅霞、林羣聲、王遵堯、高士祥、林漢華
2012
大型高效厭樣氧反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
任洪強、俞漢青、陳堅、朊文權、耿金菊
2012
典型污染物環境化學行為、毒理效應及生態風險早期診斷方法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
王曉蓉、陳景文、尹大強、郜洪文、朱東強
2011
大型厭氧發酵沼氣工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及工程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
一等
任洪強、阮文權、陳堅、倫世儀、楊景亮
2011
污染控制的信息手段設計和應用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三等
畢軍、王金南、曹東、王遠、周國梅
2011
低濃度惡臭氣體淨化生物強化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獎
一等
任洪強、孫佩石、呂錫元、王浩、丁麗麗
2010
化工行業清潔生產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
畢軍、袁增偉、趙玉明、馮金龍、姜偉立
2010
化工園區工業廢水處理新技術及工程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
任洪強、丁麗麗、嚴永紅、論世儀、張國平
2009
典型污染物毒性效應機制與早期預警方法研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
一等
王曉蓉、郜洪文、朱東強、尹大強、於紅霞
2009
工業園區物質集成與優化調控技術開發與應用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獎
二等
畢軍、袁增偉、趙玉明、錢瑜、張炳
2009
垃圾填埋氣收集、淨化處理與資源化綜合利用成套技術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
陳澤智、龔惠娟、李建平、吳未立、劉鵬
2008
生態型高與超高性能結構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孫偉、繆昌文、翟建平、餘紅髮、劉加平、張雲升、周偉玲、陳惠蘇、慕儒、田倩
2007
水溶性、難降解有機污染物治理與資源化新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
張全興、李愛民、陳金龍、龍超、潘丙才、趙露
2007
工業集中區廢水處理成套技術與關鍵設備產業化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
二等
任洪強、丁麗麗、楊紅、鄭巧根、楊雲軍
2007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創新獎
創新
張全興
2006
化工園區工業廢水處理新技術及工程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技術獎
一等
任洪強、鄭巧庚、丁麗麗、楊雲軍、張國平
2006
典型化學污染物環境過程機制及生態效應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
徐曉白、王連生、戴樹桂、黃玉瑤
2005
胺修飾的複合功能吸收樹脂在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治理中的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技術獎
一等
張全興、李愛民、潘丙才
2005
樹脂吸附技術在氯化苯清潔生產工藝中的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
張全興、陳金龍、李愛民
2004
稀土元素環境化學行為及其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
一等
王曉蓉、彭安、曹心德
2003
氯化苯生產過程中水洗廢水的治理及綜合利用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
張全興、陳金龍、蘆鳳林
2003
有毒有機物結構與作用機理的研究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
二等
王連生、張愛茜、於紅霞
2002
樹脂吸附法處理有毒有機化工廢水及其資源化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
張全興、陳金龍、王槐三、荊和祥、許昭怡、潘丙才、胡家先、蘇 幸、馮文國、寇曉康
2001
參考資料 [18]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辦學條件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環境規劃與管理系3個系 [3]  ,開設3個本科專業與一個實驗班,分別為環境科學專業、環境工程專業、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和環境健康實驗班。 [2]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專任教師8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中組部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和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人、中組部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和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獲得者5人,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 [4]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全興(專職)、任洪強(專職)、龐國芳(雙聘) [6]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李愛民、周東美、羅義、張炳、潘丙才、袁增偉張徐祥毛亮
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李愛民、潘丙才、張效偉、張煒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谷成、袁增偉、張炳、張效偉、張淑娟劉福強瞿曉磊繆愛軍、黃蕾、趙瑜史薇崔昕毅吳兵、韋斯、歷紅波、張孝林
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潘丙才、張炳、毛亮、趙瑜
國家級青年人才:谷成 [5]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有國家級專業精品課程3個、省部級專業精品課程5個。 [4]  [9]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4] 
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2]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社會經濟環境系統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13] 
專業精品課程
序號
年份
課程名稱
獎項
等級
授獎單位
1
2018
物質循環過程虛擬仿真實驗
國家精品課程
國家級
教育部
2
2011
環境學原理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國家級
教育部
3
2011
環境學原理
大學素質教育精品通選課
國家級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4
2019
Soil and water interface chemistry
江蘇省高校全英文授課精品課程 江蘇省高校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培育課程
省部級
江蘇省教育廳
5
2008
環境微生物學
江蘇省精品課程
省部級
江蘇省教育廳
6
2018
Environmental policy analysis
江蘇省高校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省級精品課程
省部級
江蘇省教育廳
7
2020
土壤功能及其組成
江蘇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二等獎
省部級
江蘇省教育廳
8
2019
環境毒物的人體之旅
江蘇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本科組二等獎
省部級
江蘇省教育廳
參考資料 [19]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江蘇省重點建設優勢學科1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1個,環境科學與工程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獲評A,"環境與生態"ESI排名進入世界前1‰。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 [4] 
江蘇省重點建設優勢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 [4]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環境科學與工程 [9] 
一級學科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 [8] 
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資源與環境 [27] 
二級學科碩士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7]  [28]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資源與環境 [7]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合作交流

根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建有國家級111引智基地等3個國際合作交流平台,與美國哈佛大學等16所世界一流高校共建本科生交流培養互換機制,開設國際科考、聯合國實習等項目。 [19]  此外,學院與英國利茲大學、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分別開展了博士聯合培養項目。 [22]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和加拿大特倫特大學聯合世界20所頂級大學、研究機構共同建立了 “國際環境科學中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該中心是一所國際性環境科學與政策研究機構。 [21]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根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行了"歲末迎新 凝聚奮進"師生聯誼投籃比賽,組織了"百年征程 攜手逐夢"環境學院迎接建黨100週年師生拔河聯誼賽、"誦紅色經典,憶百年征程"環境學院迎接建黨100週年詩歌朗誦會等活動。 [23-25]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劉建萍
院長、黨委副書記
任洪強
黨委副書記
周媛
副院長
潘丙才、張炳、周 [26]  [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