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

鎖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二級學院,成立於2008年8月,其前身為中國著名的大氣物理學家王鵬飛教授於1960年創建的南京氣象學院大氣物理學系。
學院設有大氣物理大氣探測安全工程防災減災科學與工程4個系,開設有大氣科學(大氣物理方向)、大氣科學(大氣探測方向)、氣象技術與工程安全工程防災減災科學與工程5個本科專業(方向)。擁有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大氣遙感與大氣探測、雷電科學與技術空間天氣學4個專業的學術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資源與環境(氣象工程)、電子信息(安全工程)2個專業的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在校本科生897人,碩士研究生 264人,博士研究生105人。 [1] 
中文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
辦學性質
公立學校
所屬地區
南京
隸    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歷史沿革

大氣物理學院起源於南京氣象學院最早設置的四個系之一——大氣物理學系,至今已有62年的歷史。
1960年,南京氣象學院獲批成立,下設大氣物理學系,開設大氣物理學專業。
1960-1961年,為適應國家對專業調整的需要,大氣物理學系併入氣象學系,大氣物理學專業併入天氣動力學專業。
1973年,以雷達和衞星技術為特色的大氣探測專業獲批設立,於次年開始招生,掛靠農業氣象學系。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招生。大氣物理系恢復建制,下設大氣物理學和大氣探測學兩個專業教研室。同年正式招生,學制四年。
1982年,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大氣探測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和招生點成功獲批。
1995年,以大氣探測學專業力量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1998年,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學科博士招生資格和招生點成功獲批;全國高校專業設置調整,學校大氣物理學專業教師和應用氣象系的專業教師組成環境科學系,大氣探測學專業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新組成了電子信息科學系;電子教研室成立。
1999年,電子信息科學系與籌建中的物理系合併,改名為電子信息與應用物理系;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改名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研室成立。
2000年,雷電防護教研室成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雷電防護與電磁兼容專業方向)獲批設立,開始培養四年制雷電防護專業人才,至此,我校成為全國、也是全世界培養雷電防護與電磁兼容方向本科生的第一個高等學校。
2002年,根據氣象部門人才需求,南京氣象學院明確開始按大氣科學專業(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方向)和大氣科學專業(大氣探測方向)進行單獨招生;電子信息與應用物理系調整成為電子工程系和物理學系兩個系,其中,電子工程系設置大氣探測、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四個專業教研室。
2003年,大氣遙感科學與技術學科方向博士招生資格和招生點成功獲批,於次年開始招收博士生;學校首個工科類碩士點——信號與信息處理,獲國家批准。
2004年,南京氣象學院正式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建成。
2005年,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獲批設立,是全國首家,同年開始正式招生。
2006年,學校進行院系調整並設置二級學院,大氣科學專業(大氣探測方向)和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參與組建遙感學院,大氣科學專業(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方向)、大氣科學專業(人工影響天氣方向)參與組建應用氣象學院。
2007年,全國唯一的雷電科學與技術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成功獲批,至此,我校已經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層次齊全的防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實驗室獲批中國氣象局重點開放實驗室。
2008年,學校進行院部調整,應用氣象學院的大氣科學專業(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方向)、大氣科學專業(人工影響天氣方向)和遙感學院的大氣科學專業(大氣探測方向)以及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等四個專業(方向)進行組合,創建了大氣物理學院。
2009年,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培訓實習基地(南京)基本建設完成。
2010年,開始實施“觀雲測天”實踐計劃。
2012年,大氣科學專業本科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獲教育部批准;中國氣象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順利通過中國氣象局評估並更名為中國氣象局氣溶膠與雲降水重點開放實驗室;雷電科學與技術專業成功獲批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計劃;入選首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共建單位。
2014年,成功舉辦國際雲和氣溶膠學術研討會;參與和獲批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參與申報併成功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大氣科學與環境氣象實驗教學中心;完成C波段天氣雷達的安裝、調試以及現場測試工作並形成完整的測試報告。
2016年,與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中國氣象局氣溶膠與雲降水重點開放實驗室順利通過中國氣象局評估;學院喜獲“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7年,大氣科學學科入選成為“雙一流”建設學科;與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聯合成立KNMI-NUIST大氣成分中心進入實體運行;與韓國氣象產業振興院KMIPA開展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2019年,大氣科學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防災減災科學與工程專業獲批設立並面向全國招生;安全工程專業獲批2019年江蘇省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與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的創新及拔尖人才培養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留學基金會2019年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南信大-中國電科院電力氣象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
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智能遙感工程研究院成立。
2021年,氣象技術與工程專業獲批設立並面向全國招生;安全工程專業(2012年教育部將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劃歸到安全工程一級學科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空間天氣研究所劃歸到大氣物理學院。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災害應急管理學院獲批江蘇省本科高校省級重點應急管理學院建設學院。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辦學條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專任教師77人(教授22、副教授39)。擁有中國科學院雙聘院士1人、海外院士2人、高端外國專家1人、“四青”人才4人、江蘇省 “青藍工程”、“333人才工程”、“六大人才高峯”、“雙創博士”等40人(次)。學院擁有江蘇省高校優秀學科梯隊、優秀科技創新團隊、"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等團隊。近三年來榮獲全國氣象名師、全國人影工作先進個人、國家“優青”、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省“五四青年獎章”、江蘇省“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等榮譽50餘項。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院系專業

學院設有大氣物理系、大氣探測系、空間天氣研究所3個系部,設有大氣科學(大氣物理模塊)、氣象技術與工程2個本科專業;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大氣遙感與大氣探測、空間天氣學3個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資源與環境(氣象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教學建設

近5年學院獲國家級教學成果1項和各類省級教學類成果22項;擁有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2門、國家在線開放課程1門,江蘇省在線課程2門,江蘇省高校精品課程3門,出版國家規劃教材1部,江蘇省重點教材3部,校級教材10餘部。 [1] 
編號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負責人
項目類別
1
2014
共建體制下大氣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李廉水、李北羣、閔錦忠、張永宏、吳立廣、華興夏、銀燕、鄭有飛、吳先華、周宏倉、王驥、徐中兵
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2
2013
共建體制下行業特色高效實踐育人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李北羣、華興夏、張永宏、周宏倉、王蘇春、景元書、楊軍、王軍
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3
2013
面向行業需求,構建多元化研究生培養體系
江志紅、郭照冰、張新廠、吳立廣、朱彬、楊長年、邱新法、嶽愛武
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4
2011
依託局校共建,構建現代氣象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銀燕、閔錦忠、申雙和、苗春生、陳敏東、楊軍、黃興友、楊沈斌、刁一偉、周宏倉
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5
2007
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系列教材
肖穩安、楊仲江、陳渭民、梅衞羣、王振會
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6
2012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
楊仲江、張其林等
國家級
7
2012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與菲尼克斯公司聯合申報
國家級
8
2012
成人教育專業省級特色專業(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
楊仲江、張其林等
江蘇省
9
2012
氣象與生活
銀燕、楊春瑰、李忠明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10
2013
大氣污染-人類面臨的挑戰
朱彬、樊曙先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11
2013
衞星氣象學
錢博
全國多媒體課件優秀獎
12
2015
大氣探測學
郜海陽
全國多媒體課件三等獎
13
2010
人工影響天氣學原理與方法
牛生傑
江蘇省精品課程
14
2009
雷電原理
張其林等
江蘇省精品課程
15
2008
雲降水物理學
銀燕
江蘇省精品課程
16
2015
日照時數的觀測與記錄
王巍巍
江蘇省微課競賽三等獎
17
2015
繫留汽艇探測實驗-探測方法
夏麗
江蘇省微課競賽三等獎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學術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科研平台

學院擁有中國氣象局氣溶膠與雲降水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培訓實習基地(南京)、江蘇省氣象遙感裝備與智能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大氣科學與氣象信息虛擬仿真中心;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聯合KNMI-NUIST大氣成分中心,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聯合“氣象環境衞星工程與應用聯合實驗室”、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南信大-中國電科院電力氣象聯合研究實驗室”、智能遙感工程研究院、空間天氣研究所及空氣質量預報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科研實驗平台。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建設成果

學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濃厚的學術氛圍,近三年來學院教師團隊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累計93項,發表核心及以上期刊學術論文630篇,其中被SCI(E)收錄271餘篇,獲批專利45項,出版專著及各類教材8部,相關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9項,市廳級科技進步獎4項。學院擁有江蘇省高校優秀學科梯隊、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等榮譽團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