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亞被蒴苔

鎖定
南亞被蒴苔(Nardia assamica (Mitt.) Amakawa)的植物體較小,平鋪叢生,綠色至褐綠色。莖匍匐,先端上升,長1—2釐米,帶葉寬0.5—1毫米,常不分枝。假根疏生,無色。葉片覆瓦狀蔽後式,斜列莖上,濕時直立四散,心臟形或腎形至卵圓形,先端圓鈍,略反曲;葉細胞沿邊緣較小,中部略大,基部較大,近於六邊等軸形,薄壁;三角體缺或不明顯,細胞壁平滑或具細疣;油體小,常於葉片下部細胞明顯。
中文名
南亞被蒴苔
拉丁學名
Nardia assamica (Mitt.) Amakawa [1] 
植物界
地錢門
葉苔綱
葉苔目
全萼苔科
被蒴苔屬
南亞被蒴苔

南亞被蒴苔形態特徵

腹葉較大,闊三角形,傾立,先端鈍,生於側葉基部。雌雄異株。雄穗頂生;雄苞葉約10對,每苞葉中2個精子器。蒴萼較大,通常略高出雌苞葉,紡錘形,口部收縮,有5—6條縱褶;蒴囊直立,幾乎與蒴萼同長。孢蒴卵形,蒴壁雙層細胞。蒴柄直徑4—5個細胞。孢子直徑14—15微米。彈絲2條螺紋,約7微米粗。

南亞被蒴苔地理分佈

產於貢山獨龍江、丘北。分佈於遼寧、貴州、四川、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喜馬拉雅地區也有。

南亞被蒴苔生長習性

生於平原或亞高山地區、土生或石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