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亞唇鱗苔

鎖定
南亞唇鱗苔(Cheilolejeunea vittata (Steph. ex G. Hoffm.) R. M. Schust. & Kachroo)是細鱗苔科唇鱗苔屬植物。植物體小,側葉覆瓦狀排列,卵形,頂端圓,邊緣全緣;腹葉遠生,近圓形,長大於寬,雌雄異株。苞腹葉僅生於雄穗基部。生於樹幹上。
中文名
南亞唇鱗苔
拉丁學名
Cheilolejeunea vittata (Steph. ex G. Hoffm.) R. M. Schust. & Kachroo [2] 
植物界
地錢門
葉苔綱
光萼苔目
細鱗苔科
唇鱗苔屬
南亞唇鱗苔

南亞唇鱗苔形態特徵

植物體小,長僅15毫米,帶葉寬0.80-1.4毫米,干時棕黃色。莖粗約0.08毫米,不規則分枝。側葉覆瓦狀排列,卵形,長0.5-0.65毫米,寬0.4-0.5毫米,頂端圓,邊緣全緣;葉頂端邊緣細胞8-12×5-9微米,中部細胞18-30×15-20微米,基部細胞24-40×14-19微米,細胞壁薄,三角體小到中等大,中部球狀加厚缺,角質層平滑,葉細胞背面有輕微地乳頭狀突起,油胞缺;假肋存在,5-10個細胞長,3-6個細胞寬。腹瓣大,長方形,長超過背瓣的1/2,近軸的邊緣略內卷,頂端截形,中齒退化,角齒1-4個細胞長,基部1-2個細胞寬。透明疣位於角齒基部的遠軸側。腹葉遠生,近圓形,長大於寬,寬為莖的2.5-3倍,2裂達1/3深,基部淺波狀插入莖。雌雄異株。雄穗生於短的側生枝上,苞葉2-4對,密集覆瓦狀排列,苞腹葉1或2,僅生於雄穗基部。

南亞唇鱗苔產地生境

產於西雙版納。生於樹幹上。印度尼西亞(爪哇、加里曼丹)、菲律賓、斯里蘭卡以及澳大利亞也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