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丹隕石

鎖定
南丹隕石墜落在一個8公里寬的條帶內,西北斜向穿過裏湖和瑤寨鄉之間27、8公里長的區域,落區整體位於南丹的東南、東北部。
中文名
南丹隕石
外文名
Nantan
落區位置
南丹的東南、東北部
內含元素
鐵、鎳、鈷、磷等
發現時間
1958年
墜落時間
1516年6月7日
隕石分類
鐵隕石

南丹隕石簡介

河池地區《慶遠府志》記載:“(明朝)正德丙子(1516年)夏五月夜,西北有星隕,長六丈,蜿蜒如龍蛇,閃爍如電,須叟而滅”。這是我國既有實物又有記載的一場隕石雨。當時,隨着天空一片響亮,周邊的人都為之驚駭,有人猜想可能是天塌了,但響亮過後,也就不再發生有什麼新的變化。待天明以後,人們發現在南丹縣裏湖瑤族鄉打狗河一帶幾十平方公里的地面上都灑落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泛銀色的硬塊,便斷定為是夜間響亮時從天上落下來的東西,很可能是銀礦,於是有人用爐將其熔鍊,煉來煉去仍然是皮毛無損的硬塊。“仁廣”是銀礦的變稱,從那以後,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南丹隕石名稱來歷

1958年大鍊鋼鐵時,有人又從仁廣運來不少的隕石,其結果仍是無法熔鍊。此事驚動到中國科學院,有專家即到實地考察,對隕石作了鑑定。南丹隕石是太陽系中已有46億年的星際碎物,內含有、鎳、、磷、、硫、等稀有元素及天然礦物。專家們還繪製了裸露於地面的隕石分佈圖,並將調查結果通過有關科學雜誌向世界作了報道,“南丹隕石”由此而得名。
按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先生推測,在這場隕石雨中,應有一顆重達15噸的鐵隕石。現存放於南丹銅江公園內的一顆隕石重3.2噸。

南丹隕石史書記載

根據史書記載,1516年(明代正德十一年)在廣西省南丹縣發生了巨大的隕石降落。由於當時的社會情況及交通、信息等不便,未能及時找到墜落的隕石。到1958年,“大鍊鋼鐵”時,地質找礦隊員才發現了不少外表紅褐色的有鏽痕的“鐵礦石”,當時人們看到連坩鍋都無法熔化的這些“鐵礦石”,感到奇怪,逐級向上彙報,直至中央有關部門,中國科學院將此事交地質研究所處理。
經專家調查化驗,證實它就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列入文字記載的鐵隕石“南丹隕石”。
根據史料和現場分析,南丹鐵隕石在隕落時發生了爆炸,所以散落點分佈達方圓幾十裏。南丹隕石是鐵隕石中礦物種類較多、樣品最全的隕石,更重要的是可以從石中獲得初始隕石各組成部位的信息資料。
對隕石的研究,有助於認識流星體墜落受的壓力和濕度、散熱與傳導、隕石對地面的衝擊力、隕石礦物結構、化學組成、太陽系行星的形成過程及其環境演變等情況,進而用於研究航天材料的結構和性質等。
1993年以來,南丹鐵隕石成為境內外別有用心的人搜尋的目標,在社會上被高價炒賣。隕石的流失,已經破壞了可供研究鐵隕石落地狀態的原始數據和特徵,損失無法彌補。由於交通、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國家未能全部將大質量南丹鐵隕石收回。小個體的南丹鐵隕石也已經瀕臨枯竭!

南丹隕石研究情況

北京天文館天象廳、南丹縣公園、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南丹縣博物館分別存有680公斤、1000公斤、300公斤、2000多公斤的南丹鐵隕石。
對於隕石,許多國家的法律都有明確保護條例。俄羅斯、法國、美國、印度、德國和埃及等大多數國家立法規定,來自天外的隕墜物體都歸國家所有。世界各國均把隕落在本國境內的隕石視為“國寶”和文物或自然文化遺產,只有在留足標本的情況下,才有選擇地、慎重地與別國交流與研究。
南丹隕石對個人沒有多大的用處,但卻有極珍貴的科學價值。南丹隕石被大量搜掠,不排除來自國外的唆使和高價收購。因此,廣西南丹縣等有不少人為了私利,收購倒賣南丹鐵隕石。目前,南丹鐵隕石散落帶的鐵隕石已經被全部挖出,大量的南丹鐵隕石流入國外,流失海外,國內存量已經很少。隕石散落到當地村民手中待價而沽,有的被不知名稱的單位和個人弄走販賣和收藏。

南丹隕石基本信息

國際命名:Nantan
隕石分類:Iron,IAB-MG
墜落時間:1516年6月7日
發現時間:1958年至—
發現總重:>9.5噸
發現地點:25°6'N , 107°42'E
發現地區: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縣•裏湖-瑤寨鄉
化學組成:92.35%的單質鐵-鎳、6.96%的少量碳以及銅、鈷、硅、硫、磷、鉻、鎵、鍺等其它微量元素。
南丹鐵隕石中包含了一些隕石特有礦物,包括:鐵紋石和鎳紋石,其次為隕硫鐵、合紋石、磷鐵鎳隕石、方晶石墨、四方纖鐵礦、單質鐵-鎳、隕磷鹼錳鎂石和隕氯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