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三島

鎖定
南三島與東海島硇洲島等許多島嶼組成湛江港的外圍防護欄。擁有陽光、沙灘、大海、森林、名勝的東海岸以迷人的天然魅力,是嵌在富麗的南海上的一顆明珠,吸引着無數中外遊客慕名觀賞,成為湛江久負盛名,市民最為熟悉的景點之一。冰心大師在《湛江十日》中讚歎的南三聯島堤圍,經過數十年的風潮侵蝕,已岌岌可危。經各級努力,其加固達標工程已列入省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項目——南三聯圍加固在望
很多市民可能是前不久才從冰心大師的《湛江十日》上讀到,原來南三島竟是由十個小島聯成一個大島的。聯島之前,這些小島上的土地稀少貧瘠,島上羣眾到一次湛江,至少要渡七次海。
1953年至1958年的6年間,南三人民修堤築圍,堵海造田,十個小島聯成了一個大島。滄海桑田,迄今49.6公里的聯島堤圍,捍衞着5.8萬畝耕地、2.8萬畝蝦池、86條村莊、7.8萬人,佔了南三全島的七至八成。南三聯島,在當時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賀龍、陶鑄等中央領導人都親臨南三進行過實地參觀、考察,對南三聯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南三聯島堤圍可謂是南三人民的生命線。它用母親般的臂膀,保護着南三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中文名
南三島 [1] 
外文名
Nansan Island
地理位置
廣東省西南端的湛江港內
面    積
123.4 km²
別    名
鷺洲/鷺州/南三
所屬地區
廣東省湛江市
政府駐地
白沙圩
電話區號
0759
郵政編碼
524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9 萬
著名景點
南三島天然樂園等
車牌代碼
粵G
方    言
粵語-吳化片-吳川話-南三口音/閩語-雷瓊片-黎話-北涯口音 [2] 
海岸線
83公里
所屬城市
廣東省湛江市
經緯度
北緯21°8′~21°141′,東經110°8′~110°38′

南三島名稱由來

這裏自古以來便是水土肥美,讓候島眷戀的一方淨土,古稱"鷺洲島"。
南三島的各稱也許是從“南三部(都)”演繹而來的。
明清時南三屬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部(都)”,過去這裏不止三島,一共有11個小島,(當時包含特呈島,但該小島今屬霞山區管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築提把10島連成一大島。

南三島自然地理

南三島,原為十個分散的小羣島,自然環境優美,曾是白鷺等大羣海鳥覓食棲息的好地方,故歷史上民間又曾稱鷺洲島。南三島有巨大的地緣優勢,扼湛江港(廣州灣)進出口的咽喉。建國後圍海造田,十島相連,成為一個大島。並在沿海沙灘上營造起防護林帶。全島地勢平緩,建有貫島公路、碼頭、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
島內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温和,冬暖夏涼,是湛江市郊的一塊淨土。

南三島地理位置

南三島,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地級市——湛江市東南部的海岸線上。
政區地名稱南三鎮,鎮政府駐地白沙圩。
位於北緯21°8′~21°141′,東經110°8′~110°38′之間,總面積123.4平方公里。
在全國排在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上海)、舟山島(浙江)、平潭島(福建)、東海島湛江)之後,是中國第七大島,湛江市第二大島,也是廣東省第二大島。

南三島南三諸島地理概況

據清光緒吳川縣誌》“全境圖”記載:南三都是由北顏島、田頭島、南滘島、鳳輦(niǎn)島、地聚島、巴東島、五裏島、黃村島、調東島、北涯島、特呈島等11個小島和部分陸地組成。
隨着歲月的流逝和流沙的堆積,地聚島與巴東島之間自然連接了起來。而在調東島、北涯島兩島之間自然沖積而成的蟛蜞墩島卻逐漸擴大和堆高,形成一個新島
後來,特呈島於1971年從南三羣島析出,為了在方便島民出入的前提下,又不徹底封鎖湛江港航道(廣州灣航道),故聯島工程只在其餘10島進行。
其一、燈塔島
清代稱北顏島。1898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侵佔大清國廣東省高廉道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都廣州灣後,在沙頭嶺上建有燈塔,人們隨之把北顏島成為燈塔島。燈塔島位於南三都羣島的東端,為十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島。東臨中國南海,西臨田頭島,南隔廣州灣與硇洲島、東海島相對,北與乾塘鎮隔海相望。南北走向,呈帶狀,南北最長16公里,東西最寬4公里,面積約4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7.1公里。土質多為白色或黃色濱海沙土,每當大風,白沙飛揚,炎熱夏天,流沙滾燙,寸步難行。對外交通在莫村高沙底有渡船與大陸(乾塘)相通。廣州灣口有廣州灣渡與硇洲、東海島相聯。對內,由燈塔島的滘脊村到田頭島的快活村之間可徒步涉水而過,是島內的主要交通要道。在島上有倫興、坡塘、沙腰、沙頭、沙頭寮、雷錫、天九倉、垉(páo)城頭、禮同、滘脊、邊環、中環、芷寮環、下永南、上永南、姓遊村(龍宮溝)、山塘(黑山塘)、南六、青訓、新溝新溝上垉(páo)寮、新溝下垉(páo)寮、大辣、蒲蘆塘、新基、陳村、陳村垉(páo)寮、蘇村、黃村、黃上、李村、梁村、北頭寮、林村、塘𡰪(dǔ)、莫村等36條自然村,居民大多以漁業生產為主,是南三島漁業的主要產地。
其二、田頭島
田頭島是舊南三羣島的第二大島。位於燈塔島與南滘島之間。東與燈塔島相鄰,西近南滘島,南臨廣州灣,北與坡頭鎮博立村隔海相望。田頭和燈塔兩島稱為南三島東水。南北走向,呈扇形,南北最長9公里,東西最寬5公里,面積約29平方公里。土質多為黃色或棕灰色濱海沙土,農田比較肥沃,是南三島糧食主要產區。島內有田頭圩,清代田頭(fàn)設在島上,駐兵把守海防,為廣州灣口岸要塞。對外交通在北端的圍嶺村海邊有“石角渡”通往大陸的坡頭鎮。對內到南滘島,在一般潮水下可涉水步行過海。在島上有老梁、新村、長興、嶺兒(南豐)、藍田、鄧屋、北合、下木渭、垌口垉寮、垌口垉、快活、子江、龍盛境、廟兒、木渭、白沙圩、埡(實際為土字邊加碰字的右邊)蛇、久恭灶、橫兒、田頭、田頭圩、沙木桐、嶺腳、新定、垌尾、東邊塘、麻弄、米稔下、南頭塘、米粘坡、米粘、竹根、圍嶺、磚窯、譚村等3條村莊(圩)。居民以農業為主。
其三、南滘島
位於田頭島之西,鳳輦島之東。其西南端南灶陳村與巴東島的地聚上村相望,南北走向,呈帶狀,南北最長5公里,東西最寬1.5公里,面積約5平方公里,南滘島以西各島屬南三西水。土質多為濱海沙土,耕地少而又貧瘠,居民過去多以煮鹽、曬鹽、採海為生。對外交通要過“北灶尾渡”,才到大陸的坡頭鎮。對內到田頭,鳳輦島可涉水徒步而過。在島上有南灶陳村、南灶中村、南灶廟兒村、南灶羅村、謝垌村、新鄉村、滘脊村、北灶上村、北灶中村、北灶垉(páo)寮村、北灶尾(尾興)村等11條自然村。
其四、鳳輦(niǎn)島
位於南滘島與巴東島之間,其西北與五里島相鄰,南與巴東島的地聚相望。南北走向,呈帶狀。南北最長3公里,東西最寬1.5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四周均為淺海,到南滘島或巴東島可涉水徒步而過。島上有風輦村和霞瑤村,島以風輦村為名,稱為鳳輦島。土質多為濱海沉積物形成的黃色濱海沙土,島上居民以農為主,兼煮鹽、曬鹽、採海為生,是南三島鹽業生產主要產地。
其五、巴東島
位於南三島的西部,其東為鳳輦島,西為調東島、北涯島,南臨湛江港灣海面,北靠五里島。南北走向,呈半環狀,南北最長6公里,東西最寬2公里,面積約11平方公里,是南三島第三大島。島上有巴東圩,土地乾旱貧瘠,東部多為濱海沙地,西部多為黃色磚紅壤土,湖村一帶原有一片原始森林。島上有上木歷、下木歷、南興(南罩)、巴東、巴東圩、上黃其、下黃其、淡水衝、路西、上坡、彭屋西、麻林、新和(新屋兒/新屋仔)、新華(新溝華)、大坡、北海兒(北海仔)、上垌、禾地坡、湖村、地聚下村、地聚中村、地聚上村等22條自然村(圩)。居民以農業、採海為生。島上交通相對便利,東在淺水時可徒步涉水過風輦島,北有“五里渡與五里島相聯,西有“調東渡”過調東島。此外在湖村灣和新和村的灰爐底均有船通往霞山(古稱海頭)與大陸交通。
其六、五里島
位於南三島的西北端,東為吳川鑑江出口海面,西與黃村島相鄰,南為巴東島,北隔南三河與坡頭鎮相望。東西走向,呈長橢圓形,東西最長5公里,南北最寬2公里,面積約為7平方公里,周邊長8公里,與大陸距離1.5公里。島上有條五里村,島以村為名,因而叫五里島。土地貧瘠乾旱,多為淺海沉積物形成的黃色濱海沙土。
其七、黃村島
其八、調東島
其九、蟛蜞墩島
其十、北涯島

南三島進出大島交通

霞山海濱碼頭至南三碼頭乘輪渡用時20分鐘左右;霞山海濱碼頭至南三碼頭快艇用時5分鐘左右。自1987年擴建霞山海濱碼頭後,各種車輛乘輪渡可直通島內公路,通往島內圩鎮、村莊和南三旅度假區。(輪渡,本地稱車渡,自湛江海灣大橋南三大橋開通後已經停開)。
南三島公交車
湛江公交908路南三島至霞山的公交線路,於2012年6月開通,10萬南三人終圓“公交夢”。這是2011年南三大橋開通後,又一項民生工程在南三島的發展歷史上,邁上重要的旅程碑,不僅讓十萬民眾徹底告別世代擺渡之苦,也為南三島旅遊開發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營運時間:06:30-20:00,票價:分段收費,2-12元。
途經站點:南三旅遊區(始發站)—姓遊村東路—山塘村—姓遊村路口—永南路口—青訓村路口—龍江路口—白沙村路口—鎮政府—田頭圩—藍田路口—解放路口—窖脊村路口—新香村路口—羅村西路—南灶中村—舜廣小學—霞瑤小學—上木歷村—上木歷村臨時站—巴東圩—南興村路口—路西市場—路西路口—新和村路口—南三二中—調東—南三大橋—赤後村路口—井頭村路口—麻斜中學—麻斜村委會路口—新村環村路口—煙樓站—麻瑤站—張屋村—黃屋村—麻斜田頭村—婦幼保健院—海港新城—區地税局—麻貫路口—北山路口—南油迎賓館路口—坡頭區政府—煙樓小學—奮勇大道南—奮勇大道北—大橋收費站—海灣大橋西—巾幗水產公司—國聯水產公司—可口可樂公司綠華路中—城市假日錦繡華景—綠華裝飾市場—供電大廈—菉塘—昌大昌—市第二人民醫院後門—海濱公園—東堤路—東堤車站(終點站)。

南三島地形、地質、土壤

南三島原為10個大小不等的羣島,是在建國前後陸續經過人工築堤逐漸連接起來,於1958年10月正式成為一個大島。
島內地勢平緩,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寬度不等,海岸線曲折,全長83公里。
全島中間較高,四周稍低,地形屬於濱海平原類型和濱海台地類型。
濱海平原海拔2~20米,濱海台地海拔20-30米。
全島最低海拔2米,最高為大嶺,海拔30.5米。
還有大散沙、大風櫃沙、橫灘沙、端州墩等沙墩

南三島潮汐現象以水文

南三島的潮汐現象,主要是太平洋潮汐經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進入南海後形成的。由於地形的變化,潮差亦各有不同。

南三島氣候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南三島自然資源概況

一、水資源概況
無大型河流,水源缺乏,地表水全靠下雨,但蒸發量大,流失多。
南三島地下水源為湛江八大水源地之一。
全島陸地總面積123.4平方公里
自古以來深受風、潮、水、旱、蟲、沙等自然災害侵襲。
據有關史料記載:
清代: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九月初八夜,颶風大雷雨,沿海一帶平地水深數尺......溺死不計其數。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閏五月十七日,大風拔樹破屋,連日大雨,瀕海地區,潮田穀粒無收。
清咸豐六年(1856年)風雨大作,洪水淹沒田地,摧毀房屋......餓殍遍地。
廣州灣租借地時期(1898~1945):
1928年,大旱,大羣蝗蟲飛到南三羣島,造致失收。
1932年,發生大凍災,90%以上春收作物失收,造成嚴重災荒,外出逃荒者3500多人,餓腫者800多人,餓死者270多人。

南三島行政區域沿革

南三島秦代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
秦獲取嶺南一帶,將其歸入華夏版圖,其地設置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三郡,象郡治所臨塵(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境內),本地時屬象郡 [2] 

南三島西漢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十一月
南海郡郡尉趙佗吞併象郡桂林郡,自立為王,建立南越國,史稱南越武帝,國都番禹(今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境內)。本地時屬南越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十月
漢武帝派遣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率領10萬水師征討南越國南越國滅亡,原秦末漢初南越國屬地重新劃分為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瓊崖郡、儋耳郡九郡
同年,設立合浦郡徐聞縣(為合浦郡治所)、合浦郡高涼縣合浦郡合浦縣等縣,本地屬合浦郡高涼縣

南三島東漢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東漢吳國
孫權劃出交州合浦郡高涼縣,設高涼郡,後又設高興郡,本地時屬高涼郡高涼縣、高興郡高涼縣

南三島三國

吳大帝黃武五年(226年)
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高涼郡4郡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史稱交廣分治
本地時屬吳國廣州高涼、高興郡的高涼縣

南三島西晉、東晉

晉武帝太康年間(282年左右)廢高興郡,併入高涼郡,本地時屬高涼郡高涼縣。

南三島南北朝

平定縣

南三島

屬吳川縣。

南三島

屬吳川縣

南三島五代

屬吳川縣

南三島

屬吳川縣

南三島

屬吳川縣

南三島

屬吳川縣

南三島

屬吳川縣

南三島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廣州灣租借地時期

1899年11月
法國侵佔廣州灣後,廣州灣作為行政概念擴大,南三羣島屬法租借地廣州灣。
設木渭公局和北涯公局,木渭公局辦公地點在公局長住的村裏或白沙圩,北涯公局辦公地點在公局長村裏或者巴東圩,公局下轄村,村設議員,推行租借地殖民統治。
1940年
法國本土淪陷,日軍增派間諜監視法租借地廣州灣,嚴防物資經由租借地進入中國內地。南三羣島時屬廣州灣地區。

南三島日本佔領時期和日法共管時期

1943年2月
日軍侵佔廣州灣,南三羣島同時進入日本佔領時期。其行政機構仍保持法國佔領時期所設置不變。

南三島中華民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法國交回廣州灣。
國民政府將廣州灣改名湛江。
南三羣島時屬廣東省湛江市北渭區。
1947年
湛江市北渭區改稱湛江市南三區。
1949年9月20日
南三羣島和平解放,按地下黨游擊區屬吳川縣濱海區,稱吳川縣濱海區南三鄉。

南三島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9月20日~1949年12月19日~1950年2月
湛江市區解放。南三羣島隸屬吳川縣濱海區,稱吳川縣濱海區南三鄉。
1950年2月
濱海區劃歸湛江市,南三羣島設湛江市濱海區南三辦事處,屬濱海區。
1987年
南三區改成南三鎮,屬湛江市坡頭區管轄。
1999年4月28日
撤銷管理區的體制,實行村民自治,把管理區改為村民委員會,南三鎮共設13個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下共設94個村民小組。
13個村民委員會分別為東湖村民委員會、巴東村民委員會、五里村民委員會、南滘村民委員會、南米村民委員會、麻弄村民委員會、田頭村民委員會、白沙村民委員會、藍田村民委員會、光明村民委員會海豐村民委員會、新南村民委員會、燈塔村民委員會。
2013年
南三鎮設立濱海旅遊區

南三島人口構成

時間段
户數
總人口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人口密度
農業人口
建國前
1947年(注:南三(北渭區))
6423户
26078人
13199人
12879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建國後
1949年
7880户
31753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257人/平方公里
數據暫缺
1952年
8098户
32120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31791人
1953年一普
數據暫缺
32147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1964年二普
數據暫缺
43020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1982年三普
11663户
56235人
大學畢業10人/
大學肄業或在校1人/
高中3768人/
初中6652人/
小學20752人
29769人(佔總人口的53%)
26466人(佔總人口的47%)
457人/平方公里
數據暫缺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4720人,佔總人口的8.38%。
男女性別比例:112.7:100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1990年四普
數據暫缺
總人口 64674人/
常住63858人/
常住滿一年258人/
有常住户口外出一年以上1276人
數據暫缺
男性總人口 33773人
女性30901人
數據暫缺
數據暫缺
男女性別比例: 109.29:100

南三島民族構成

南三島1990年

南三普查總人口64674人,其中漢族64409人,佔總人口的99.45%。少數民族人口265人,佔總人口的0.55%。其中壯族174人,仫(mu)佬族14人,傣族12人,黎族12人,苗族11人,拉祜(hu)族11人,藏族4人,土家族3人,哈尼族3人,彝族1人,瑤族1人,佤族1人,其他6人,未識別民族9人。

南三島2000年

南三普查總人口72029人,其中漢族71785人,佔總人口的99.06%。少數民族人口244人,佔總人口的0.94%。

南三島語言文化

  1. 南三島內羣眾大多數使用南三話,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粵語吳化片吳川話南三話。是粵語(俗稱“白話”)的一種。使用人數過萬。是南三島的主體方言。 [2]  主要分佈在島內的海豐、燈塔、新南、光明、藍田、白沙、田頭、麻弄、南米、南滘、五里等十一個村委會各村莊和巴東、東湖兩個村委會的村莊,其居民都説南三話。
  2. 極少數使用黎話,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閩南語雷瓊片雷州話。2003年為止,全島講黎話的不足5000人。 [2]  南三島內村民,也有講“黎話”的,但是並不是顧名思義的少數民族黎族的語言,而是屬於漢語族閩語閩南語的分支。與福建省閩南地區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和廣東省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以及中山市隆都地區、浙江省温州市樂清地區的閩語方言同屬於一個大類。
  3. 隨着地區的交流的深入,居民多數都能聽懂和講霞山區、赤坎區的白話,其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粵語高陽片(另一説為粵海片)湛江白話市區口音。
  4. 隨着建國後教育的普及,普通話也能在島內被聽懂和講述。

南三島村民委員會與自然村概況

南三島其一 東湖村民委員會

東湖村民委員會位於巴東圩西部,與霞山區隔海相望,有南三碼頭,是南三島與霞山區的主要海路交通點。下轄大坡、北海兒(北海仔)、上垌、禾地坡、湖村、調東、調安、高寮、新門口、蟛蜞墩、北涯、北涯頭等自然村。駐地南三碼頭,截止2003年,共有1696户,總人口6789人,耕地5743畝,其中水旱田1165畝,坡地4578畝,有古遺蹟“王城”和法軍“南營”舊址。
湖村
湖村(含上垌、禾地坡、北海兒),因村建在積水湖旁,故名。村東北原有一片原始森林,俗稱湖村山,1958年大鍊鋼鐵時期被毀。村民的姓氏,除禾地坡有李姓、陳姓外,均為張姓。據記載張姓先祖於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從南二張屋遷來,是麻斜張氏大宗的分支。而麻斜張氏則於1273年從福建遷來。
截止2003年,全村有2000多人(含上垌、禾地坡、北海兒),村民以農業為主兼採海為生,今以種菜和海水養殖業為主。
村北有湖田公路,可直通田頭圩、南三旅遊區。
調東村
新門口村
北涯村
北涯頭村

南三島其二 巴東村民委員會

上木歷村
下木歷村
南興村
彭屋西村
麻林村
新和村(新屋仔村)
新華村
下地聚村
中地聚村
上地聚村

南三島其三 五里村民委員會

嶺尾村
油吉塘村
大山腳村
樟木村
黃其村
老謝村
山兒村
新來村
上郭頭村
陳屋村
嶺兒村
黃村

南三島其四 南滘村民委員會

謝垌村
滘脊村
南灶羅村
南灶廟兒村
南灶中村
南灶陳村
鳳輦村
霞瑤村

南三島其五 南米村民委員會

米粘村
米粘坡村
南頭塘村
竹根村
圍嶺村

南三島旅遊信息

南三島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南三島門票信息

南三大橋 南三大橋
門市價20元

南三島建議遊玩

一天

南三島交通信息

可乘坐湛江公交908路到達南三旅遊區,票價12元。

南三島村名趣説

南三拉大網 南三拉大網
對於南三島的村名趣事,其實在過去的早些年間就已引起我的關注。那時,玉泉父親時常與我們兄弟幾人説起南三島,説起一些我們鮮為人知的南三人和南三事,其中,對南三島一些村莊的歷史變遷的講述,就很令我們大開眼界。  據傳説,當年最早遷移到南三島上居住的先民,是一户梁姓人家。一日,他飄洋過海來到這個荒無人煙的海島,發現這裏雖然荒涼,但水草肥美,林木葱蘢,四處皆為鷺鳥棲息之所,感覺風水很好,於是,就舉家遷居於此,定居於海島中部,歷經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這位先民就是南三島新定村的先祖。但是,關於南三島究竟從何時起就有人居住的、抑或最早遷居南三島的先民,又是從哪裏遷居而來的問題,迄今都是一個歷史之迷,無論是歷朝的正史、野史,抑或是在歷朝的地方誌書裏,都少有記載,或為空白。以至連南三人都弄不明白他們的先祖究竟從何而來的問題。 就南三島而言,它是中國第七大島,在廣東省內,也名列第二。它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一個用人工聯起來的海島。因為在歷史上,南三島是一個散落在廣州灣海面上的羣島,它由11個互不相連的小島組成。這11個小島,包括田頭島、燈塔島、鳳輦島、巴東島、南滘島、五里島、調東島、黃村島、北涯島、地聚島、蟛蜞墩島和特呈島。
南三島 南三島

南三島歷史事件

南三島旅遊區 南三島旅遊區
湛江地區舊稱“廣州灣”(Kwangchowan)。有學者考證説是因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此地位於港灣的出口的內側,不像龍海天、碧海銀灘那樣風高浪急。小船可隨意靠泊,一個傳統的漁村。當年法國人避風闖入湛江,這裏是第一個登陸點。廣州灣因而得名。
這是靖海宮前的海面,當年法軍把戰艦停在海面上,用小艇從這裏登陸,入侵廣洲灣村坊。
“廣洲灣村坊”
打開廣東地圖往沿海方向查看,可見到在湛江市的東海岸邊上,呈三角形分佈着三個島嶼:最遠的為硇洲島,東海島與南三島並列,中間海峽夾了個小島特呈島
“廣洲灣村坊”(現稱“南三鎮燈塔村委會”)就在南三島的東南面,與東海島、特呈島隔海相望。
“廣洲灣”歷史悠久,早在宋朝已有其名,指的是廣東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都田頭汛以南的幾條自然村及附近海面。明朝設“南三都廣洲灣村坊,殷、曾、陳雜居,分四、五村”(清光緒《吳川縣誌》)。
古人是非常看重“廣洲灣”的。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維新報》《中外大事匯記》兵防匯第五《廣洲灣形勢考》這樣描述(省略號為刪節):
“廣洲灣系高州府轄境,在吳川縣之南。……一水迴環,最擅形勝,不獨可為水師停泊之區,且可作通商口岸……
廣洲灣形勢有數處可與香港並駕齊驅,有數處比香港更扼奇制勝。……嘗考此灣輿圖,長約二十咪,可入港內者只有兩窄口,周圍有陸地關鎖。港內水深,由三尋半至十尋不等,灣泊甚便。港之東口闊約一咪半。……雖極大戰船,亦可容大部灣泊,安穩無虞。……有城名赤坎為貿易要區,其生意多澳門江門來往。赤坎入口貨,以洋紗匹頭鴉片為大宗,其他各項貨物,到者亦多。至出口貨,則以生油草蓆為大宗。……查此灣與西江相隔,僅有內地小山一層。除此以外,無甚阻礙。……”

南三島軍事要塞

所以,清政府曾在此駐重兵,築炮台。當時有一邑人吳河光曾登臨炮台,有感而賦詩曰:“孤台南枕廣洲灣,飛派奔濤撼遠山。要地原來跨兩郡,偏隅今竟作重關。”吳詩的兩郡,應指古時的合浦郡和高涼郡,亦即包括了粵西整體和廣西東南部。可見古人早已看到了廣洲灣對中國南方發展的重要性。
廣洲灣的天然良港
國人看重廣洲灣,外國侵略者也知道此地的不凡。1701年,法國一條叫“白雅”號的船隻就停泊在廣洲灣避颱風。也不知其是偶然發現還是有謀而來。船隻在避風期間,船員竟登陸測繪廣洲灣一帶地形圖帶回國獻給法政府。
然而,把這次法國船隻的避風與1897年之後中國和廣洲灣所發生的事聯繫起來看,“白雅”號的避風是假,探情況是真。
法國的佔有野心
1897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又以避颱風之名闖入廣洲灣。
1897年3月,法國強迫清政府同意“永不將海南島讓與任何他國”,開了各列強瓜分中國的先河。
1898年4月,又向中國提出照會,不得將越南鄰近各省即雲南、廣西、廣東“讓與他國”。
南三島風光
南三島風光(13張)
同年4月9日,法國指定“中國國家將廣洲灣作停船躉煤之所租與法國國家九十九年”。
同年4月22日,未等中國具體確定,法國即派海軍准將福德·杜基吐魯為頭率三條戰艦,載兵數百人從越南駛過北部灣瓊州海峽北上,正式武裝入侵廣洲灣。在廣洲灣村坊海邊的炮台上升國旗、搞慶典,還鳴炮21響以示勝利。之後,馬上在附近修建兵營,建起炮台和燈塔。
法軍入侵廣洲灣村坊後,馬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擴侵行動。據當時的兩廣總督譚鍾麟廣東巡撫鹿傳霖呈奏章述:“法人……常有兵輪在廣洲灣一帶往來遊弋,測量水道,繪畫形勢。其處心積慮,蓋欲於粵之高、雷發展,得一固煤之所,內以扼省港之門户,外以聯越南之聲援,且可窺伺瓊、廉,壟斷礦利,蓄意已久,今見德據膠澳,俄租旅順,遂思效其伎倆而逞志於粵。此法人索取廣洲灣租界之所由起也。”奏章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法國入侵廣洲灣的目的。

南三島租借條約

在這之後的中法雙方簽訂的所謂的租借條約中,法國人又有意把“廣洲灣”改成“廣州灣”,更暴露了其企圖是要無限量地擴大侵佔範圍。
“廣洲灣”的名字自宋朝起一直沿用下來。據漢語解釋“洲”字是水中陸地的意思。而去了三點水的“州”字就是行政區域的意思。可見一字之改,就把法國侵略者的野心暴露無遺——佔領整個廣東之南,廣西之東,甚至更廣大。
廣洲灣村坊羣眾以木棍禾叉對陣法軍兵營——抗法鬥爭首先從這裏舉旗

南三島反抗鬥爭

法國侵略者入侵廣洲灣村坊之後,村民旋即進行了勇敢的鬥爭。
《李玉光百歲壽辰,暢談吳川人民抗法鬥爭史》是這樣真實記載鬥爭經過的:
我祖父的結拜兄弟陳躍龍(南三島田頭村人)。當日他在南三島廣洲灣岸拉大網捕魚時,發現軍艦多艘從硇洲島東南方駛來,駛近廣洲灣口外海面便下錨停駛,放下小艇兩艘並排從海面駛入廣洲灣口外航道探測航道水位情況,打旗引航,三艘軍艦起錨駛入到廣洲灣(大王公廟海灣)拋錨停駛。軍艦派兵下艇登陸佔領雷錫村和沙頭村。法軍從艦上搬下大批帆布,搭帳蓬屋設營駐軍。又立燈樁,懸掛燈具作航標燈
之後,法軍用小艇多艘探測從廣洲灣到特呈島南北航道。派兵佔領了北崖頭,接着佔領了麻斜嘴。
法軍佔領了整個南三島和麻斜嘴後,再派出三艘軍艦停在麻斜至霞山之間的海中,探測海頭港動靜,用小艇載兵登陸,佔領了海頭汛(霞山)設營駐軍。
陳躍龍與陳竹軒分別觀察了全過程後共同商量,發動數百羣眾,手持木棍、竹杆、刀叉等干涉法帝佔領軍。羣眾強烈要法軍拆掉帆布屋,撤回艦上。法軍搬出清政府已“同意”為據,對羣眾軟硬兼施,但羣眾根本不聽,再三抗議,要法軍立即撤回艦上。眼看着法軍就要動槍炮,羣眾生命危在眉睫。陳躍龍、陳竹軒為了保住幾百人的生命,只好指揮羣眾離開,另作計籌。
村民的抗法行動暫時停止了,可法國人卻更瘋狂地實施侵略並開始殺人。從1898年6月19日到10月12日,四個月時間打死打傷反抗者和村民近100人,並大肆燒屋劫財,強佔民居。“哪裏有壓迫,那裏就有反抗。”法國侵略者的強盜行徑,終於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吳川、遂溪兩縣農民開展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抗法鬥爭。

南三島歷史意義

從上述的材料廣洲灣村坊確是法國侵略中國最先踏入的一塊國土,廣洲灣村坊人民是吳川、遂溪人民抗法鬥爭的先行者。可是,由於歷史調查和研究的忽視,未能把法軍入侵廣洲灣和廣洲灣人民抗法鬥爭加以研究,沒有把“廣洲灣”與“廣州灣”説清楚,致使“廣洲灣村坊”的歷史長期被埋沒。因此,廣洲灣村坊的保護、開發、建設有着非凡意義,絕不能忘記、埋沒有這塊歷史紀念地

南三島主要景點

南三島 南三島
南三島天然樂園,瀕臨浩瀚的南海,天水相連,濤聲喧譁,巨浪排峯。這裏的海灘寬闊平坦,沙質潔白如銀,含有豐富的珍珠層粉和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質,海浴者可以放心心情地暢遊,衝浪,嘻耍。
南三島 南三島
“樂園”沿海的防風林帶,一年四季鬱鬱葱葱,與潔白的海灘相映,有如南疆的“林海雪原”。夏日炎人感受到濃厚的大自然氣息。
您可以在樂園海浴、出租、飲食、住宿、娛樂,進行小型會議、療養、夏令營團體旅遊等,樂園裏備有物美價廉的
海鮮包餐,並根據需要提供各種專門服務。南三島天然樂園在人們心中留下許許多多的美好的記憶。
廣州灣村坊
廣州灣村坊已改名為南三鎮燈塔村委會,已由原來的四、五個村擴展到14個村,人口6000。村民主要從事水稻種植和對蝦養殖,生活安定。
法軍入侵時,一個海灣直入南三島腹地,廣洲灣村坊分佈在海灣兩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南三島開展聯島工程,將十島聯成一島。廣洲灣村坊前的海灣變成陸地,現是千頃良田,風光秀麗。散落在田疇四邊的鄉村已改昔日破茅屋舊貌,新式小樓房、農家院與平疇綠樹相映成趣,充滿現代氣息。與田園相接的沙灘和大海波濤壯闊,沙平浪白,是觀滄海、玩沙灘的“夢幻之地”。
村民都過上了新生活,但對法軍入侵和前輩抗法故事經常掛在嘴上,説起來有聲有色。南三鎮政府、湛江市振興南三經濟促進會擬在廣州灣村坊開展新農村建設,把歷史和現代結合起來開發廣洲灣村坊旅遊區和建設抗法紀念館等設施,把這裏打造成愛國教育、漁農旅遊、海濱度假等基地。

南三島文物古蹟

南三島 南三島
1899年,法國殖民主義者向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強行租借廣州灣,含南三島,南三島成為廣州灣法租界的一部分。
廣州灣靖海宮,坐落於湛江坡頭區南三鎮燈塔廣州灣,建於明朝,已有四百年曆史,1999年9月列入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靖海宮面積240平方米,座東南向西北,面臨大海,供奉的是被譽為“海峽和平女神”的媽祖林默娘。本地行船人無人不曉,香火很盛,湛江許多名人大賈常去進香還願。
宮裏除神像外,還供奉着一塊黑色的大石。這塊石頭相傳以前有一位漁民海里拖網捉魚,一天起網時,網裏沒有一條魚只有一塊大石。他氣極,隨手把石頭拋回大海。但奇怪的是,他換了幾個地方下網,都網起這塊大石。他懷疑是神靈作怪,便對石頭許願道:“如果你是神靈,就保佑我捕魚滿艙,我立你為神。”後來,他天天滿載而歸。漁民很高興,便將石頭立在沙灘上,蓋起寺廟供奉。幾百年來,這靖海宮香火不斷。靖海宮離海邊不過十餘米,離海面也不過二三米高,但據當地漁民説,不管海上有多大的風浪,海水都打不到宮裏。

南三島特產

南三島是一個四周環海的小島,四周的海鮮種類奇多。如:蝦、魚、蛤蜊貝類)、生蠔(生蠔學名牡蠣,貝類軟體生物) 、魷魚鮑魚、螃蟹(膏蟹肉蟹、油蟹、大閘蟹)等等許多海鮮。其中,尤為南三島的蝦是最出名的,因為南三島的蝦出口到世界各地,就如美國的十條蝦當中,就有一條或者兩條是南三出口的蝦。

南三島開發

“南三聽濤”-湛江八景 “南三聽濤”-湛江八景
2001年,南三島東海岸風景旅遊區被評為湛江市八景之一,命名為“南三聽濤”。由於諸多因素影響,南三旅遊業開發不盡人意。如何開發南三“濤聲”成為問題。

南三島資源挖掘

南三島 南三島
南三島東臨南海,西鄰湛江港,海岸線長83公里。與霞山市區近在咫尺,隔海相距2公里。島內環境優美,名勝古蹟不少。有廣州灣靖海宮和陳氏小宗祠,均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還有龍女廟和龍女廟碑記、南三燈塔、冼吳廟等。島的東部有聞名全國的木麻黃防護林帶和碧海銀沙,旅遊資源相當豐富,發展前景十分可觀。有識之士建議興建南三島跨海大橋,解決交通問題,開發南三島。這一建議筆者贊同,但建橋從論證、規劃、立項、籌款、施工等,還需要若干年。因此,南三島的旅遊業不應該也不可能待到大橋建成後才開發。只要改變觀念,認真規劃,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完全可以打造我市濱海旅遊又一名牌景區。

南三島資源開採

島上的靖海宮,始建於明朝。法國強迫清政府租借廣州灣,引發了南三人民抗法鬥爭,靖海宮是這一歷史事件的實物見證。田頭村陳氏小宗祠,清代始建,是抗法民團舊址。南三燈塔是1898年法國入侵廣州灣始建。島上老梁村紅坎嶺是法國軍隊南營遺址,當年南三人民雲集千人於此首舉反法鬥爭。以上這些,為歷史古蹟旅遊提供了實物。
南三的木麻黃防護林帶環繞全島,在東海岸形成林海,環境幽靜,清新怡人,風吹綠色長城,林濤鳴響。在林區開闢森林浴、野餐燒烤等項目是可行的。林帶外面是一望無際的白茫茫沙灘,沙質透瑩細軟,可舉辦沙灘球類比賽等項目。海邊遠眺,白浪滔天,濤聲如雷貫耳。晨曦觀海上日出,傍晚看漁民拉網,還可購到漁船剛打上來價格廉美的生猛海鮮,現煮品嚐,其樂無窮。要重點籌劃好滑浪、海上游樂、看海景、聽海濤、吃海鮮等一系列玩海項目。

南三島發展前景

南三島 南三島
由於南三旅遊業“糧草”甚缺,旅遊配套設施嚴重滯後,檔次過低,制約了南三旅遊業開發。筆者提議:一是千方百計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市、區、鎮有關部門“開動機器”,降低門檻,採取多種形式,提高南三旅遊知名度和引客上島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湛江工博會、紅土文化藝術節,各種旅遊推介會、招商會、博覽會等商機,抓住機遇,吸引有實力的國內外企業、商家參與南三旅遊區開發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實地考察調研,舉辦專題研討會,研究策劃近遠期旅遊規劃。當前要找準切入點,先上“短平快”項目,聚集人氣,盤活景點,積累資金。三是開闢霞山———南三旅遊專線渡船(或遊艇),末班收渡時間應延至晚上十二時。降低車輛自駕遊過渡收費標準。整頓島內交通秩序,取締“三無”車輛營運。整治東海岸餐飲店周邊環境,達到乾淨衞生,菜式質量保證。改善島內道路設施,景點之間道路應實現硬底化。在南三碼頭上岸處,聳立大型南三旅遊導遊圖,沿途設置景點路標指示牌,讓遊客一目瞭然。隨着“硬件”檔次的提高和“內功”的日趨完善,南三島旅遊市場的興旺發達指日可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