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協天宮

(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廟宇)

鎖定
東出烏當區6公里,便是貴州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協天宮,由烏當民眾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年),距今已有 500 餘年歷史,據稱是貴州省唯一的一座財神廟。
中文名
協天宮
地理位置
貴州省
景點級別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性    質
財神廟

協天宮發展歷史

烏當協天宮前烏當場自乾隆十七年(1772)八月開場以來,至今已236年,趕甲子卯兔、酉雞,六天一場,烏當民眾農副產品交易場所。
烏當協天宮還是行政活動地,1940年貴陽縣烏當區署,1941年貴築縣烏當區署,1950年貴築縣烏當區公所,1955年貴陽市郊區烏當區人委。1949年11月27日烏當趕場天,在場壩召開了慶祝解放大會,1958年8月23日貴州省第一個人民公社東風人民公社召開成立大會,1991年召開東風鎮文化站成立大會。 [1] 

協天宮建築格局

烏當協天宮
烏當協天宮(5張)
協天宮由大殿、戲樓、南北二層樓廂房組成封閉的四合院建築羣,坐東朝西,佔地面積 845 平方米,建築面積 500 平方米。協天宮大殿屬於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混合式硬山頂青瓦屋面,莊嚴肅穆,內供奉關帝、觀音等神靈。大殿的兩側有走廊通向書房和廚房,形成了完整的建築羣。協天宮戲樓與青巖古鎮萬壽宮是貴陽市保存最完整的兩處古戲樓,協天宮戲樓的獨特之處在於戲樓不分前後台,它面朝大殿,兩側廂房二層有走廊相連,形成封閉的四合院,在四合院中央可以舉辦有數百人蔘加的中型堂會。在戲樓的另一側,面朝烏當場壩,有活動的窗户,如果遇到大型的祭祀演出,卸下窗户就可以面對廣場而變成前台,這種兩面都能演出的戲樓在國內少見,形成了貴州獨特的戲樓文化。 [2] 

協天宮內含碑刻

以下內容轉載自邵德龍《烏當協天宮》一文:
協天宮北側廂房內牆,下嵌有石碑刻七塊,其中,橫卧式二塊,立式五塊,記載烏當開場事,塑財神像,重修協天宮等。青石方形,碑文豎向楷書,陰刻六塊,草書一塊。石碑刻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範圍。
一是記烏當裏場事兩塊:“永垂萬古”碑立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八月,高1.7米,寬0.63米,共計880字,記烏當裏開場事。“玉石生靈”碑,立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高1.7米,寬0.65米,共計1600字,字跡不清,記烏當裏場壩事。
二是記塑財神像和重建堂廳事兩塊:塑財神像碑,立於嘉慶六年(1801),高0.95米,寬2米,首題“牛王財神二金像新塑暨樁造神龕碑敍”,共計1400字。重建堂廳碑,立於嘉慶七年(1802),高0.85米,寬1.45米,碑文草書陰刻,共計820字。
三是記重修協天宮事三塊:“永垂示諭”碑,立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四月二十四日,高1.6米,寬0.8米,共計520字,記重修協天宮事。“垂前遺後”碑,無時間、落款,高1.58米,寬0.85米,共1470字,記協天宮遺留各地田土地名。“善與人同”碑,立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高1.62米,寬0.8米,首題“今將抽收各項人出入數目列於左”。
幾塊石碑記錄了重修塑像、重建協天宮等重大事件,距今最少也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