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播报上传视频
大乘佛教核心经典,"经中之王"
展开3个同名词条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被佛教界誉为“经中之王” [1] [3-4]。该经以毗卢遮那佛的境界为核心,系统阐述了法界缘起、十地修行等理论体系,并提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世界观。其汉译本主要有东晋《六十华严》、唐代《八十华严》与《四十华严》三种,其中《八十华严》因义理完备成为最流行版本 [1-2] [4]。
作为释迦牟尼成佛后宣讲的首部佛经,《华严经》深刻影响了中国华严宗的创立,并衍生出善财童子参学证道等经典故事 [2] [4]。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汉译本有三种:唐般若译《四十华严》、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六十华严》、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其中《八十华严》最为流行 [1] [4]。
该经自传入中国后经皇室推广广泛传播,其西夏文译本现存民族文化宫收藏的清代刻本 [2]。
- 全 称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别 称
- 经中之王
- 核心理论
- 法界缘起
- 流行版本
- 《八十华严》
- 梵本译时
- 武则天时期
- 译本类型
- 汉藏西夏文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 汉译历程:
- 1.东晋时期由佛驮跋陀罗首译《六十华严》 [1] [4]
- 2.唐代实叉难陀奉武则天诏令译《八十华严》 [2] [4]
- 3.唐贞元年间般若译《四十华严》作为补充 [1] [4]
- 1.
- 西夏时期出现西夏文译本,现存民族文化宫藏清代刻本 [2]
内容体系
播报编辑
- 核心思想:以“法性本净”为基础,构建法界缘起学说,主张现象与本质相即相入 [4]
- 修行框架:
- 1.通过十地修行次第从凡夫至成佛 [1] [4]
- 2.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实践典范 [1]
- 3.普贤行愿证入毗卢性海 [1] [4]
- 1.
- 世界观:描绘华藏世界庄严图景,彰显“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境界 [4]
宗教地位
播报编辑
- 被列为佛教二十部必读经典之首 [1]
- 与《法华经》《楞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但因其义理高深,被强调“不适合初学” [3]
- 作为华严宗根本经典,直接影响该宗派教义体系构建 [2] [4]
文化影响
播报编辑
- 截至2024年,被多国列入人文学院课程 [1]
- 西夏文译本印证了佛教传播与民族文化交流的关系 [2]
- 唐代宫廷曾大力推行《华严经》,使其成为皇家推崇的重要佛经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