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半甲齒龜

鎖定
半甲齒龜(學名: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是屬於齒龜科(Odontochelyidae)的一類動物。化石發現於中國貴州省,年代屬於三疊紀,約2億2000萬年前。半甲齒龜的生存年代,早於同為三疊紀晚期的原頜龜,是已知最古老的烏龜。背甲的形成與肋骨的特化有顯著關係,而與此前推測的單獨存在的甲板無關。
還原
放大
縮小
別    名
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
中文學名
半甲齒龜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龜鱉目
亞    目
原頜龜亞目
齒龜科
齒龜屬
分佈區域
中國貴州省

半甲齒龜最初發現

半甲齒龜是在2008年由李淳、吳肖春等科學家敍述、命名,學名意為“半個甲殼” “有齒的烏龜”。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龜類化石。這些古代龜類具有細密的牙齒以及雛形狀態的甲殼結構,其身體結構表明,龜類腹甲的形成遠遠早於背甲,當腹部的甲殼已經演化到與今天的龜類相差無幾時,背部的甲殼才開始出現。背甲的形成與肋骨的特化有顯著關係,而與此前推測的單獨存在的甲板無關 [1]  。目前已發現三個標本,編號分別為IVPP-V-15639、IVPP-V-13240、IVPP-V-15653。
通過其他分析,科學家還得出了半甲齒龜曾經生活在水中的結論。由於在水裏的時候,動物的腹部更容易受到其他食肉動物的攻擊,所以烏龜先演化出腹甲是有道理的。而當烏龜的背甲和腹甲全部演化完畢後,不管威脅來自水裏還是陸上,它就都能夠應付自如了 [2] 

半甲齒龜形態體徵

半甲齒龜的身長約40公分。半甲齒龜與現代烏龜有許多不同特徵。舉例而言:半甲齒龜的上下頜具有牙齒,而現代烏龜的頜部已演化出角質構成的喙嘴。許多史前烏龜已具有完整的龜殼;但是,半甲齒龜只有腹部具有甲殼,背部無殼。半甲齒龜的肋骨寬廣,類似現代烏龜的胚胎。科學家據此推測,烏龜的腹甲是由腹肋演化而成;而特化的脊椎與加寬的肋骨逐漸連在一起,演化出背甲。除了嘴部的牙齒、缺乏背甲以外,半甲齒龜還具有許多原始特徵。它們的脊椎與肋骨的接觸面,不同於後來的烏龜。同時,半甲齒龜的顱骨比例也不同於後來的烏龜,其眼睛之前的部分較長。尾椎的橫突並沒有癒合,與後來的烏龜不同。肩胛骨缺乏肩峯突(Acromion Processes)。科學家根據上述特徵,發現半甲齒龜不僅是已知最古老的烏龜,也是已知最原始的烏龜,它們可能是種過渡化石。然而在2015年6月24日,德國斯圖加特州立自然博物館發表聲明:考古人員在巴符州小城費爾貝格發掘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龜化石,科學家們稱其為“祖龜”,距今有2.4億年曆史。

半甲齒龜古生態學

半甲齒龜的化石發現於海相沉積層,該地層還發現牙形石菊石等化石,因此它們可能是水生爬行動物。由於半甲齒龜只有腹部具有甲殼,科學家也推測最早期的烏龜是水生爬行動物,而腹甲可以防禦腹部遭到其他水生動物攻擊。

半甲齒龜藏品信息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
藏品圖片
圖片描述
上圖為2008中國貴州關嶺晚三疊世(距今2億2千萬年前)爬行類龜半甲齒龜副模的標本照片,
現收藏於中國古動物博物館。
展品關鍵詞
爬行類 龜副模。
化石發現地/產地
中國貴州關嶺。
化石形成時代
晚三疊世(距今2億2千萬年前)。
化石級別
副模。
參考資料
  • 1.    趙麗君,李淳主編,海怪尋蹤,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12,第76頁
  • 2.    張慧紅編著,古生物探秘101,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05,第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