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半棵樹

鎖定
《半棵樹》是現代詩人牛漢1972年創作的一首詩。該詩先塑造半棵樹倔強挺立的形象,再敍述半棵樹的命運遭際,交代了被摧殘的原因及結果,反襯出樹的不屈力量。全詩語句平淡中突顯沉鬱頓挫,並多用象徵意象。
作品名稱
半棵樹
作    者
牛漢
創作年代
1972年
作品出處
《牛漢抒情詩選》
文學體裁
新詩

半棵樹作品原文

半棵樹
真的,我看見過半棵樹
在一個荒涼的山丘上
像一個人
為了避開迎面的風暴
側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電
從樹尖到樹根
齊楂楂劈掉了半邊
春天來到的時候
半棵樹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長滿了青青的枝葉
半棵樹
還是一整棵樹那樣高
還是一整棵樹那樣偉岸
人們説
雷電還要來劈它
因為它還是那麼直那麼高
雷電從遠遠的天邊盯住了它
1972年,咸寧 [1] 

半棵樹創作背景

詩人牛漢1955年由於胡風事件的牽連被囚禁兩年,釋放後失去了發表作品的權利,“文革”開始後又被關進“牛棚”接受批鬥;但這些並沒有使他失去創作的慾望,相反,逆境生涯反而激發起了他更加強烈的生命意識,這一點也體現在他這一時期私下裏進行的詩歌創作中,其代表作品《半棵樹》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2] 
據牛漢講,1972年他在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幹校,看到同是下放的馮雪峯瘦削的形象而受觸發,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3] 

半棵樹文學賞析

第一節,篇首扣題,直接將半棵樹的形象推到讀者的視野,並且簡筆勾勒出半棵樹的惡劣的生存環境。
第二節,則由上一節的物理空間向心理空間推進,“像一個人”,架通了“象”與“意”的橋樑,引領讀者去捕捉更深的含義。如果説上一節是對半棵樹的遠景式拍攝,那麼這一節則是全景了:“為了避開迎面的風暴/側着身子挺立着。”這兩句塑造了“半棵樹”的倔強挺立的形象,同時也交代了他對抗風暴的鬥爭策略──“避開”“側着身”。
第三節,接着敍述半棵樹的命運遭際,交代了被摧殘至半棵的原因。“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電/從樹尖到樹根/齊楂楂劈掉了半邊”,這幅畫面尤其觸目驚心。
第四節,承上節,交代樹遭摧殘、迫害的結果。“春天來到的時候/半棵樹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長滿了青青的枝葉”,這幅畫面,採用了特寫的鏡頭來詩意地表現半棵樹堅韌的鬥志與頑強的生命力。
如果説第四節是用描寫的手法來充實“半棵樹”的形象內涵的話,那麼第五節則是以議論的方式來昇華半棵樹的人格化魅力。通過與一整棵樹的比照,進一步凸現其崇高而偉岸的精神風采。
第六節是一個尾聲,“雷電還要來劈它/因為它還是那麼直那麼高”,這就形象地表現了正與邪、善與惡、美與醜的尖鋭的衝突,反襯出樹的鋼鐵般的不屈的力量。
末尾一句餘味悠遠,“雷電從遠遠的天邊就盯住了它”這個生動的擬人句刻畫出迫害者的狡黠與陰險。一個“盯”字讓人想起那種居心叵測的狠毒。
“樹”因為直因為高而被“雷電”從樹尖到樹根劈掉了半邊,可見天庭的權威忌恨地面蒼生中的出類拔萃者,實際上不容許這些生命有自己的生存意志和發展的自由與權利。然而生命的自由意志(還有生存智慧)又是無法摧毀的。樹的外部形體的殘損與內在精神的完整,對天庭的暴虐是一種控訴也是一種反諷。令人悲愴的是,暴虐而陰險的雷電不允許它的權威受到挑戰,已身受重創的樹,隨時還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樹的“倔強”程度,與遭受打擊的程度,幾乎是成正比的,“半棵樹”極富性格和命運的悲劇性,它是當時知識分子精神人格的寫照,它的遭遇觸擊到當時社會衝突的一個深隱的層面,也就揭示了知識分子在當時中國命途多舛的原因。
詩人用描述式的語言入詩,增強形象的表現力,表現在他以第一敍述者的身份交代地點、環境,以及事情發生變化的時間、原因等,還以富有戲劇性變化的“雷電從遠遠的天邊就盯住了它”一句作結,強化讀者對“半棵樹”的印象。
全詩語句看似平靜,實則沉鬱頓挫,如急湍衝撞澗石,似猛浪怒拍礁岩,又像懸瀑飛擊峭崖,氣勢雄渾,激盪人心。這主要得益於詩人用詞的準確生動,特別是修飾語的使用更渲染了詩歌的情境。如開頭“真的”,意在突出虛擬形象的真實感,“荒涼的山丘”,渲染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使人想見半棵樹生命之艱難。“從樹尖到樹根”這個短句,將這棵樹遭受戕害之深重作了形象的概括,“齊楂楂”這個富有畫外音效果的疊音詞狀語,以及“劈”這個衝擊力極強的動詞,都突出地表現了外在的惡勢力的強橫兇殘。“仍然”這個副詞強調它的執著,“直直”“青青”這兩個疊音詞細化了半棵樹的戰鬥的姿態與飽滿的自信,一個“滿”字,透露出多麼樂觀、昂揚的精神。兩個“還是”句式的復沓運用,把詩人對“半棵樹”的景仰與禮讚的感情提升到一個高潮。 [3] 

半棵樹名家點評

人民文學出版社黨委書記、副社長張賢明:《半棵樹》是一首託物言志之作。詩中通過對“半棵樹”擬人化的描寫,寄託着詩人堅強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中國現代名詩100首賞讀》) [4] 
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吳開晉:在《半棵樹》中,詩人描繪了被雷電從樹尖到樹根“齊楂楂劈掉了半邊”的樹的形象,但是“春天來到的時候/半棵樹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長滿了青枝綠葉”,可見,這半棵樹也有一棵不屈的靈魂。意味深長的是,因為這半棵樹,還是像一整棵樹那樣高,那樣偉岸,因而“人們説/雷電還要來劈它因為它還是那麼直那麼高/雷電從遠遠的天邊就盯住了它”,從這兒,人們不是可以從這半棵樹身上感受到一種像詩人自己一樣的硬骨頭精神吧!它最終的命運可能是悲慘的,但它的不屈精神卻是雷電劈不倒的。(《文學前沿》) [5] 
作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石:在《半棵樹》裏,那株被雷電劈剩下的“半棵樹”,雖已終於凋殘,卻永遠傲然偉岸地直直挺立於大地之上,它面對再襲來的雷電,但還是“那麼直那麼高”的挺立而無所謂懼。(《文藝爭鳴》) [6] 

半棵樹後世影響

《半棵樹》入選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7] 

半棵樹作者簡介

牛漢(1923一2013),原名史成漢,曾用筆名穀風,山西定襄縣人。七月派代表詩人。詩作多託草木以言志,借鳥獸以抒情。詩歌代表作有《華南虎》《半棵樹》《悼念一棵楓樹》《鄂爾多斯草原》等。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愛與歌》《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懸崖》等。 [8] 
參考資料
  • 1.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當代文學教研室等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376
  • 2.    童慶炳主編.新編大學語文: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9:168
  • 3.    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2-93
  • 4.    張賢明編著.中國現代名詩100首賞讀:現代出版社,2013:127
  • 5.    吳開晉. 生命的歌吟,獨特的意象——牛漢的詩世界[J]. 文學前沿, 2003(00):262-268.
  • 6.    孫玉石. 鷹的姿態:牛漢的詩[J]. 文藝爭鳴, 2003(06):37-39.
  • 7.    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等.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選修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2015年5月第20次印刷:42-43
  • 8.    陳希,向衞國編.中國新詩讀本: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