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半工半讀學校

鎖定
1964-1965年,按照劉少奇“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教育方針,教育部批准國家各部委在其直屬大型廠礦企業設立的半工半讀學校
中文名
半工半讀學校
創辦時間
1964-1965年
教育方針
“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
學    制
2~3年

半工半讀學校由來

招收應屆和部分往屆高初中畢業生,學制2-3年,學歷分別為大專和中專。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在企業裏從事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實踐勞動。由於‘文革’,這部分學校大都只招收了一、兩屆學生。 市場經濟出現貴族學校和高價教育,與經濟欠發達地區教育經費匱乏形成強烈反差,嚴重威脅社會弱勢人羣受教育正當權利,我國中小學生因家庭貧困而流失的現象尚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而半工半讀學校適應社會弱勢人羣自力求學需要,符合市場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在政府宏觀調控中,應當成為我國公民受教育權利的有效社會保障系統。筆者長期潛心教育改革和發展研究,1996年從國情出發制訂半工半讀學校改革方案,撰寫《半工半讀學校是我國失學青少年的希望》呈國家教委轉基礎教育司傳閲,98年中央教科所專家組摘要編入《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論文選》出版,99年人民教育編輯部擬選入《全國勞動(勞技)教育優秀論文集》。文章提出半工半讀學校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嚮導”的新教育思想,堅持“勞學結合,以勞養學”原則,試行學年三段分期、間隔學習輪換生產製度,在集體活動中開展互助合作和“自理,自立,自治”教育,培養民主法制意識和社會主義主人翁精神。 1977年鄧小平同志曾經説:“教育還是要兩條腿走路。就高等教育來説,大專院校是一條腿,各種半工半讀的和業餘的大學是一條腿,兩條腿走路。”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廣播、電視、函授等業餘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全國統一自學考試遍及城鄉各地,國內外互聯網正在蓬勃興起。解決半工半讀學校教師來源問題,不能坐等普通大專院校畢業生的支援,完全可以利用國家現有自學考試機制,通過學生個人自學集中輔導的形式,聯繫大專院校簽訂聘請諮詢教授和租賃實驗設施合同,面向家境貧困而又迫切要求自學的高中畢業青少年,組織他們半工半讀自力求學完成各類專業高等教育,並取得國家承認的合格學歷。通過這種形式畢業的學生,因為他們出身貧困家庭,經歷了艱苦生活的磨練,又有長期參加半工半讀教育的實踐經驗,所以他們對失學青少年富有同情心,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能力,他們正是新型的半工半讀學校最優秀的建設者。我想,這正是劉少奇同志在《半工半讀,亦工亦農》一文中所設計的“師範學校”,我們“要培養這種新的教員,新的校長”,才能解決半工半讀教育事業建設和發展的師資來源問題。這種半工半讀師範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活動和實踐能力,既有輔導自學目標,又有生產經營計劃,需要與社會各方面建立協作關係,必須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參與市場競爭勇於搏擊風浪。這種新型學校教學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兼有教育的功能和經濟的作用,具有幫助青少年自力求學的社會保障特色,故可以稱之為“半工半讀自力進修中心”。 21世紀的晨曦噴薄欲出,知識經濟的彩霞將普照大地。中華民族藴藏着人類最豐厚的智慧資源,全民教育是開發人類智慧資源的宏偉工程;而半工半讀自力求學是實現全民教育的必由之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光明前途。當此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之際,筆者籲請黨政部門及時予以政策支持和輿論引導,同時期待與社會各界賢達和有識之士互相協作,為半工半讀希望工程學校的誕生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半工半讀學校辦學細則

一、性質和目的: 1、性質:自力進修中心是社會籌集資金,幫助家境貧困學生實現自力求學的教育機構。 2、目的:自力進修中心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嚮導”的指導思想,通過“勞學結合,以勞養學”途徑,使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展,充分實現公民受教育正當權利。 二、學制和招生; 1、學歷以自學考試大專畢業為起點,無年限和最高層次限制,鼓勵攀登科學文化高峯。 2、凡高中畢業文化程度,有迫切自學要求,能吃苦耐勞、互助合作的青少年,均可持身份證或鄉政府介紹報名。 3、經審查合格,與中心簽訂“自力求學”合同,即建立學籍。 三、權利和義務: (一)、自力進修中心,利用社會籌集資金購置生產設備和資料,生產全部收益接受全體師生監督,正當使用項目依序規定如下: 1、按當地一般居民生活標準,供給師生基本生活費用; 2、提供並改進自學和輔導的教材、設備及條件; 3、社會籌集資金5年內分期還本付息; 4、提留設備折舊費和擴大生產積金。 (二)自力進修中心學生,要積極參加中心組織的學習和 生產活動,開展互助合作和培養“自理、自立、自治”精神: 1、自覺服從各項活動安排,嚴格遵守集體組織紀律; 2、主動學習,刻苦鑽研,獨立思考,實事求是,按期完成自學考試科目; 3、輪流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實行生產效益小組考核,努力做到自給自足和自給有餘。 四、畢業和發展: 1 、根據自願和實際需要,各層次畢業學生可留在中心從事教學和生產輔導工作,享受相應教師待遇; 2、撰寫可行性分析報告,向中心申請支持去老少山邊窮地區,創建各級各類半工半讀學校; 3、畢業生依法自由選擇就業和創業。

半工半讀學校現實延伸

隨着人口的不斷減少和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半工半讀將隨之而崛起!年滿18週歲的學生都可以參加半工半讀,一方面彌補了單獨在學校學習的缺陷而獲得了社會經驗和勞動報酬,另一方面這樣的學生將是社會後備勞動了,緩解了勞動力缺乏危機,通過上學期間的鍛鍊畢業後直接能融入社會,擁有穩定的工作,而不是像傳統的大學生一樣畢業後四處找工作,仍然沒有合適的工作,畢業等於失業。
國家有相關的政策來支持半工半讀,但僅限於中職專類的學校和成人學校及一些民辦院校,以後將慢慢延伸到普通高校。事實上國外很早就有這種模式而中國傳統的教育沒有這種觀念,當年劉少奇鄧小平但領導人也曾提到半工半讀,但由於特殊原因而未能在中國實行。
半工半讀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一個被公眾和國家認可的過程。他不可能首先從普通的高校開始,而只能從民間的相關機構聯合民辦院校開始,當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對社會產生巨大貢獻的時候,國家就會在大學大力推廣半工半讀。所以想半工半讀的學生只能在國家的招生計劃外選擇相關的大學,在中國還很少,只有北京少數大學與一些助學機構聯合開設半工半讀助學班。例如:佳佳樂援貧助教事業部的相關項目在北京有一定的發展,也得到了北京各企事單位的支持。。

半工半讀學校多贏局面

“這種辦學模式是一種企業、學校、學生能夠實現‘多贏’的辦學模式”。
對於讀中職學校有困難的學生來説,不僅可以解決伙食費、學費等費用,還可以學會一門終身受用的一技之長,而且提前加深了對企業的瞭解,能夠更適應自己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對於學校來説,可以充分地利用企業的設備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操技能,而且可以進行師資培訓;而對於企業來説,這種辦學模式不但可以為企業培養“留得住”、“用得好”的員工,還能夠有效地降低招工的成本,更有利於企業進行人才儲備。因此,這種辦學模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用人單位的歡迎,“是一種真正的人才訂單式培養,能夠達到企業、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多贏’局面”。

半工半讀學校結合概況

貧困初中畢業生,高中生定向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是我院根據教育部《關於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教職成【2006】4號)和國家教委《關於加快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的精神,為全國各地貧困地區初中畢業生提供定向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專業技能,解決就業問題,從而落實國家智力扶貧政策而設立的。
項目採用工學結合的模式,學生讀書期間一半時間學習理論知識,一半時間安排到企業實習,初中三年學制,高中兩年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