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半坡陶器刻劃符號

鎖定
半坡陶器刻劃符號,是位於新石器時代的碑刻書法。 [1] 
中文名
半坡陶器刻劃符號
類    型
碑刻書法
年    代
新石器時代
尺    寸
不等
出土時間
1954年
出土地址
西安半坡
收    藏
西安半坡博物館
文物賞析
位於西安市東郊的半坡遺址,是我國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從1954年起,考古工作者對這一遺 [2]  址先後進行五次科學發掘,出土了一批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刻劃符號發現於直口缽的外口緣部分,多為碎片,完整的器形只有兩件作為圓形甕棺葬葬具的陶缽。這些符號,筆畫較簡單,形狀規則,據統計,共有二十多種。基本筆畫有豎、橫、斜、豎鈎、箭頭、T字形、倒鈎狀、樹義狀、乙字形、豐字形等。這些符號,有的是在器物燒成前刻好的,有的是在燒成後或使用過一個時期後刻劃上去的。
郭沫若認為這些刻劃符號“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是中國文字的起源。”幹省吾對某些符號文字還作了解釋,如‘工作X,七作十,十作口,二十作Ⅱ,矛作↑,阜作口,……。”這些刻劃符號都有一定的含義,在其它一些仰韶文化遺址中也有發現,它們的風格與作法也很相似。有人認為這些刻劃符號是當時的象形文字,與其後的甲骨文、金文有一定的淵源關係。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