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午朝門

鎖定
午朝門,正式名稱為午門,是明南京故宮的正南門,因此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現位於南京午朝門公園內,午門前為御道街,是明代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御街御道
午門為中央三孔券門、兩邊雙闋建築形制,上部木構五鳳樓現已不存,石柱礎仍保存完好,兩側雙闕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營造明故宮機場遭到拆除,漢白玉須彌座和三孔券門均保存完好。
2006年5月,包含南京午朝門在內的明故宮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2月,國家文物局展開午門廣場環境整治等保護工程。
中文名
午朝門
正式名稱
午門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南京城東

午朝門歷史沿革

午朝門
午朝門(5張)
午門作為宮城南大門(正門),中門只走帝后鑾駕,左右側門也只有公、侯、駙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員才准許出入,其他品級只能走兩闕門入,兩掖門出。午門除了是官員出入之門外,還是傳達聖旨及朝廷告書的地方,也是皇帝處罰大臣“廷杖”之地。
南京故宮午門在營建之初並無雙闕,明洪武八年(1375年)因朱元璋下詔放棄營建明中都,集中力量修建南京都城,增設兩闕(包括左右闕門)及左右掖門
午門是宮城的正大門,是一座三孔券門兩邊有雙闋的雄偉建築。樓頂有漂亮奢華的儀鳳樓,整個午門平面呈一個倒寫的“凹”字型,兩邊是伸長出去的雙闋,雙闋源自秦漢時期的建築形式,到了明故宮時期的午門雙闋已經是這種建築形式的最後殘餘了。
民國十三年(1924年)午門雙闋因建明故宮機場被拆除,只留下了一座三孔門洞,午門之上的五鳳樓也早已毀圮。從午門上精美的纏枝如意紋須彌座來看,這種簡約但唯美的裝飾代表了明初最高規格的建築風格,也永久的影響了後來的風格,樓頂殘留的百餘座寬大的柱礎,還能管窺原來上面儀鳳樓的輝煌。午門遺址以及後面的奉天門遺址已經一起被開闢為午朝門公園,為政府公益性公園。
如今的午門本色,漢白玉須彌座和三孔券門均保存完好,站在午門之上還可以遠眺御道街。在南京民間還傳有“午朝門”和“五朝門”之名,皆因午門的三門加左右兩掖門,合計五門,且均為上朝之門,故有此名。

午朝門金陵勝蹟

午門是明故宮宮城南面的正門,俗稱午朝門。清同治《上江兩縣誌》卷五引《大政記》雲:“午門外建亭立碑,刻國家政事可為定式及政令之善者,著為法。”午門是傳達皇帝聖旨及朝廷文告的地方,同時也是皇帝處罰大臣“廷杖”的地方。據説,朱元璋時代的“廷杖”還算比較文明,受此懲罰的大臣不脱衣、褲,但受罰後,也需卧牀數月而後得愈。至於判決死罪斬首,則一般是在太平門外的刑部天牢或鬧市區執行,所謂“推出午門外斬首”,在南京明故宮實屬罕見,惟一的一次是朱棣殺方孝孺於午門之內。方孝孺是建文帝的老師,因助其削藩而得罪燕王朱棣。朱棣攻陷南京後,命方孝孺草擬詔書,昭告天下,方孝孺忠於建文帝,誓不受命。朱棣大怒,將其斬於午門內,滅其十族(九族外加學生)。相傳午朝門內丹墀上的血跡石,即為方孝孺頸血濺染所致。後人為褒揚方孝孺的剛正不阿,將血跡石刻成石碑,立於午門之側。今午朝門公園內尚存一段殘碑。

午朝門典禮場所

午門也是明初舉行大典的重地。明初大典盛儀多在天剛亮時舉行,儀仗旗幡、馴象、仗馬等從午門開始,一直排到承天門,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半夜就在宮外等候,由執事依次引入午門內,各按品級大小就位,另有宮廷樂隊在一旁奏樂,真是威儀赫赫,盛況空前。
午門形制十分奇特,由南望去呈凹字形,門洞開在凹字的底部,南北向一排開有三個門洞,凹字內部左右兩側分開東西向兩個相對的門洞,即為左、右掖門,現午門兩側的掖門早已被拆除,留下的只是五個門洞並列的形勢了,但左右掖門的閘門槽如今還留在牆壁上。午門南北向中間的門洞陰森寬暢,地面均用打磨光滑的巨大青石鋪就,只供皇帝一人通行;兩側的兩座旁門中,左供文武百官出入,右供宗室王公們出入。而東西向的兩座掖門平日並不開放,只在舉行重大典禮和殿試後召見新科進士時才啓用,由此也可見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

午朝門遺蹟憑弔

歷六百餘年之後,午門主要部分劫後餘生,至今仍然矗立在御道街北端。午門城台雄偉壯觀,下寬上窄,古樸穩重,四周用紅大理石砌成須彌座,台基之上當年所雕圖案花紋,至今仍清晰如故。城台之上,當年曾有五座黃瓦金頂、重檐彤飾的五道綵樓,俗稱“五鳳樓”,樓與樓之間有閣道相連。正中為主體樓,兩邊為闕樓,另有鐘樓、鼓樓各一,每日正午時刻,午門之上鐘鼓齊鳴,聲聞全城。赫赫威武,猶能想見。如今,五鳳樓早已隨着宮殿而銷沉了,只留下排列有序的巨大石礎供後人作慨嘆之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