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午時花

(中藥)

鎖定
午時花,中藥名。為馬齒莧科植物大花馬齒莧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的全草。全國各地廣泛栽培。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瘡癤,濕疹,跌打腫痛,燙火傷,外傷出血。
中文名
午時花
別    名
半支蓮
佛甲草
打砍不死
萬年草
草杜鵑 展開
別名
半支蓮
佛甲草
打砍不死
萬年草
草杜鵑
太陽花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中央種子目
馬齒莧科
馬齒莧屬
大花馬齒莧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採集時間
夏、秋

午時花入藥部位

全草。

午時花性味

味淡、微苦,性寒。

午時花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午時花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瘡癤,濕疹,跌打腫痛,燙火傷,外傷出血。

午時花相關配伍

1、治咽喉腫痛:佛甲草(適量)搗爛,絞汁一杯,加硼砂末含漱。(《南寧市藥物志》)
2、治嬰兒濕疹:鮮半支蓮(適量)搗爛絞汁,塗患處。
3、治濕熱皮瘡:鮮半支蓮(適量)杵爛,敷患處。(2-3方出自《江西民間草藥》)

午時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可用至30g。外用:適量,搗汁含漱;或搗敷。

午時花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午時花採集加工

夏、秋兩季採收,除去殘根及雜質,洗淨,鮮用,或略蒸燙後曬乾。

午時花形態特性

大花馬齒莧又名:松葉牡丹,金絲杜鵑。一年生肉質草本,高10-25cm。莖平卧、斜升或直立,多分枝,綠色或淡紫紅色。葉互生或簇生;近圓柱形,長1-2.5cm,直徑1-2mm,先端鈍;葉腋叢生白色長柔毛。花單生或數朵簇生莖頂,直徑可達4cm;基部有8-9片輪生的葉狀苞片;萼片2,寬卵形,長約6mm;花瓣5或重瓣,倒心形,有黃、紅、白、粉紅等多種顏色;雄蕊多數;子房半下位,1室,柱頭5-7裂,花柱線形。蒴果蓋裂。種子多數,細小,腎狀圓錐形,直徑小於1mm,深灰黑色,有小疣狀突起。花期6-7月,通常在中午陽光強烈時開放,光弱時閉合,果期7-8月。

午時花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午時花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長10-15cm,直徑0.1-0.3cm,有分枝,表面淡棕綠色或淺棕紅色,有細密微隆起的縱皺紋,葉腋處常有白色長柔毛。葉多皺縮,線狀,暗綠色,長1-2.5cm,直徑約1mm;鮮葉扁圓柱形,肉質。枝端常有花着生,萼片2,寬卵形,長約6mm,淺紅色,捲成帽狀,花瓣多幹癟皺縮成帽尖狀,深紫紅色。蒴果帽狀圓錐形,淺棕黃色,外被白色長柔毛,蓋裂,內含多數深灰黑色細小種子。種子扁圓形或類三角形,直徑不及1mm,具金屬樣光澤,頂端有歪向一側的小尖,於解剖鏡下表面可見密佈細小疣狀突起。氣微香,味酸。

午時花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散瘀止痛,解毒消腫。主治跌打損傷;外用治瘡癤腫毒。”
[1-2]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